一无是处的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以好客著称于世 , 几千年来是无数豪侠之士的偶像 , 以能称之为“赛孟尝”或“小孟尝”为荣 。 然细细思量下来 , 孟尝君几乎一无是处 , 真不知那些对孟尝君赞不绝口的人是怎么想的 。孟尝君好客是处于私利他在自己的封地薛邑 , 招揽各国的宾客 , 这些宾客多是豪强之徒 , 很多甚至是逃亡的罪犯 。 当他的宾客数量壮大之后 , 在齐国乃至诸侯国中的影响也就举足轻重了 。 以至于后来天下只知道齐国有个孟尝君 , 而不知道齐国有齐王了 。 因为孟尝君好宾客远近闻名 , 被齐王聘为齐相 。 所以说 , 好宾客是孟尝君是起家的本钱 。 他的宾客分为三等 , 各等待遇也不相同 。 像冯谖一来的时候就被分在只能吃粗茶淡饭的下等 , 也就是说 , 下等的士在孟尝君那儿是只能维持温饱的 。 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 当然是像冯谖这样的“有志之士”所不能满足的 , 于是乎冯谖就发起了牢骚 , 高歌道:“长铗归来兮 , 食无肉!”孟尝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 把冯谖提到了中等 , 中等士的待遇是可以吃肉了 , 然而冯谖的目标肯定不是满足于能吃上肉 , 于是又高歌道:“长铗归来兮 , 出无车!”孟尝君又把冯谖提到了上等 , 冯谖竟然还不满足 , 高歌道:“长铗归来兮 , 居无家!”冯谖在投奔孟尝君之前 , 日子过得的确很苦 , 不知道从哪里弄了把长铗 , 竟然是用草绳子系在身上的 。 所以 , 冯谖的几次高歌并非纯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 , 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孟尝君 , 你对待宾客的做法是错误的 ,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能仅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的 。 但孟尝君却无法明白冯谖的心理 , 仅仅是提高了冯谖一个人的待遇 。事实证明 , 孟尝君的宾客大多不是什么善类 , 当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印后 , 便纷纷离开了孟尝君 。 只剩下了一个冯谖 。 等冯谖设计让孟尝君重返相位后 , 那些离开孟尝君的宾客又都纷纷回来了 。 由此可见 , 孟尝君所养的宾客多是想在孟尝君那儿混口饭吃的 。 孟尝君不思己过 , 反而想羞辱这些宾客 。 冯谖劝孟尝君不能羞辱那些宾客 , 说:“这些宾客都是为利而来 , 你失去相位后 , 你这儿就没有了利 , 他们自然要离开你 。 ”的确 , 这些宾客都是不知羞耻的 , 你羞辱他们也没有什么意义 , 因为你还得靠他们给你撑门面呢 。战国时期并不缺乏为知己者而死的侠义之徒 , 但孟尝君养了三千宾客为什么却少有这样的人呢?这些宾客不仅不能为孟尝君而死 , 连与孟尝君共患难都不愿意 , 而是在孟尝君最需要的时候离开了孟尝君 , 为什么呢?估计还是他们对孟尝君有着清醒的认识 , 孟尝君好宾客只是为了钓名沽誉 。 对于孟尝君好宾客的记载 , 也是不尽相同的 , 即使是《史记.孟尝君列传》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一说孟尝君对士是一视同仁的 , 一说孟尝君把是分为三等的 , 如果是一视同仁的话 , 真正的士肯定会不满足于为解决温饱问题 , 和鸡鸣狗盗之徒为伍 , 与凶徒强人比肩;如果孟尝君真是把宾客分为三等的话 , 就更让人泄气了 。在客散客聚这件事情上 , 真正该受到羞辱的应该是孟尝君 , 孟尝君根本看不清什么是真正的人才 , 拾到筐里就是菜 。 所以 , 王安石说:“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 士以故归之 ,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 , 擅齐之强 , 得一士焉 ,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王安石的话虽然一针见血 , 但也还是有失偏颇 , 因为孟尝君门下真正的士虽然不多 , 但也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 , 像冯谖这样的人还是有的 , 虽然冯谖也算不上什么有道义的人 。孟尝君不忠君爱国孟尝君的父亲本是齐国的宰相 , 他靠机警锋利的言谈博得田婴的赏识 , 因好客得到了众人的夸荐 , 承袭了田婴的封爵 。 他为了能继续当上齐国的宰相 , 而广揽“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业厚遇之” 。 可见他的好客纯属处于自私的目的 。 所以司马迁说他“好客自喜” , 唐顺之说:“赞其好客 , 美刺并显 , 太史公断之曰‘自喜’ , 盖斥其非公好云 。 ”清李晚芳说得更为露骨 , 孟尝君好客“但营私耳 。 ”这些评论无疑是公正的 , 宰相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国家举荐人才 , 但孟尝君身为齐相多年 , 养宾客三千多人 , 竟然没能为国家推荐过一个人才 。 其实孟尝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养的宾客中有谁有真才实学 。 无论怎么说 , 在这一点上 , 孟尝君至少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宰相 。身为宰相的孟尝君从来没有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 , 而总是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 , 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 , 并请求见到孟尝君 。 宾客们都不赞成他去秦国 , 但他却执意去秦国谋求自己的利益 。 幸好苏代劝住了他 , 说:“齐国是你的根 , 离开齐国去秦国是很危险的 。 ”齐湣王二十五年 , 孟尝君终于得到了出使秦国的机会 。 孟尝君为了能得到秦昭王的重用 , 一到秦国就向秦昭王献上了一件价值千金的白色狐皮裘衣 , 但是 , 秦昭王却是想杀掉名声显赫的孟尝君以削弱齐国 , 把他囚禁起来 。 结果在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下 , 孟尝君才逃离了虎口 。当初 , 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 , 宾客无不感到羞耻 , 估计真正有能耐的士这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孟尝君了 , 否则 , 在孟尝君蒙难秦国之时 , 也轮不上鸡鸣狗盗之徒大显身手了 。孟尝君逃出秦国回到齐国 , 非常怨恨秦国 , 为了泄愤 , 想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秦国 。 苏代又劝他说:“当年您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九年之久 , 结果韩国、魏国强大了起来 。 现在联合它们攻打秦国 , 韩国和魏国南面没有了楚国的忧患 , 北面没有了秦国的忧患 , 那么齐国就危险了 。 ”为了泄一己之私愤 , 差点而置齐国于危险的境地 。 这就是为诸侯称道的孟尝君 。当孟尝君被解除相印之后 , 其他宾客都跑了 , 冯谖跑到秦国游说秦王重用孟尝君 , 说:“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 , 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 , 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 , 那么齐国的国情 , 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 。 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 , 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 , 不能失掉良机啊 。 ”秦王果然听信了冯谖的话 , 派人去齐国礼聘孟尝君 。 冯谖又急忙赶回齐国对齐王说:“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礼聘孟尝君了 。 孟尝君不去秦国就罢了 , 如果去秦国担任了宰相 , 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 。 秦国是强大的雄国 , 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 , 软弱无力 , 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 。 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 , 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齐王被冯谖这么一忽悠 , 就给孟尝君恢复了相位 。 由此可见 , 为了自己的利益 , 孟尝君不惜利用秦国来愚弄齐王 , 怎能称得上忠君爱国?齐湣王灭掉了宋国后 , 打算除掉孟尝君 。 孟尝君很害怕 , 就躲到了魏国 。 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 , 秦国、赵国联合 , 帮助燕国战败了齐国 , 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个背叛祖国、祸患祖国的人 。所以 , 荀子很中肯地评价孟尝君说:“上不忠乎君 , 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 , 朋党比周 , 以环主图私为务 。 ”孟尝君无义孟尝君让冯谖去自己的封地去收债 , 冯谖就问孟尝君 , 收完债 , 要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就说 , 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 结果冯谖免了一些还不起债的人的债务 , 并烧掉了借据 。 按冯谖的话说是 , 你最缺乏的就是“义”了 , 我“为君市义也” 。 孟尝君听后很不高兴 , 却也无可奈何 , 只得挥挥手说:“好了 , 闭嘴了你 。 ”由此可知 , 孟尝君虽然无义 , 但对冯谖市义一事还是不满的 。 但他自己说过要冯谖买自己家所没有的东西 , 又不想因此而落得不礼贤下士的名声 , 也不能拿冯谖怎么办 。孟尝君的残暴无礼孟尝君的宾客多亡命之徒 , 所以对薛地的民风影响深远 , 几百年后 , 司马迁曾到过薛地 , 还对那儿的民风印象深刻 , 说:“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 , 与邹地、鲁地迥异 。 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 , 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 , 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 。 ”俗话说:“人以类聚 , 物以群分 。 ”孟尝君的宾客多是凶暴不法之徒 , 孟尝君是什么样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孟尝君残暴无礼 , 也不是无稽之谈 。 当孟尝君从秦国逃回时 , 经过赵国 , 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 。 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 , 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 , 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 , 如今看到他 , 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 。 ”孟尝君听了这些话 , 大为恼火 。 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 , 砍杀了几百人 , 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 俗话说:“打狗还看主人的面呢 。 ”你这么一搞 , 让平原君情何以堪?像这样残暴无礼的人 , 是不是古今中外都极为罕见?孟尝君的悲惨结局司马光说:“君子养士 , 是为了百姓的 。 可以正化风气 , 整顿纲纪 , 可以看清细节 , 看得长远 , 能够结仁固义;大能利天下 , 小能利一国 。 而孟尝君养士 , 不分智愚 , 不分好坏 , 拿国家的俸禄 , 立私党 , 得虚名 , 对上欺侮他的君主 , 对下祸害他的百姓 , 是奸人中的大奸人啊 , 哪里值得推崇呢!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 ”齐襄王即位 , 孟尝君把薛邑搞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 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 , 不从属于任何一个诸侯 , 这样一来 , 他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小诸侯 。 然而 , 让孟尝君万万想不到的是 , 在孟尝君死后 , 他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 , 不久就被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 。 孟尝君断子绝孙了 。 要知道 , 在中国古代 , 尤其是战国时期 , 绝嗣是最悲惨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