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贵州|“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


_本文原题:“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
关注我们
2020年10月10日 ,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史前室主任李新伟研究员、史前室副主任贾笑冰研究员及付永旭副研究员一行三人到我所开展业务交流 。 此次交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 讲座由周必素所长主持 , 所内业务人员均积极参与 。
交流会上 , 李新伟主任作了题为“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的讲座 , 介绍玛雅时期科潘遗址项目的最新考古发掘情况和研究成果 。

考古贵州|“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
本文插图
讲座伊始 , 李新伟主任首先将中美地区文明进行简略的介绍 。 内容包括自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迪瓦坎文明、奥哈卡文明、玛雅文明至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的文化史及其信仰体系背景 。 【考古贵州|“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其中着重于科潘遗址所处的玛雅文明时期 , 彼时的玛雅文明城邦林立 , 等级森严 , 历法、文字体系完备且复杂 , 同时盛行以玉米神为代表的宗教信仰、自我牺牲式的崇神系统 。
随后 , 李新伟主任对科潘遗址项目的发掘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 并强调了我国考古学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
19世纪末期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就已开始 , 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 使科潘成为资料最丰富、被研究最充分的玛雅城邦之一 。 2014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一行对科潘遗址进行考察 , 在洪都拉斯总统的见证下与洪都拉斯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 并与哈佛大学合作 , 开展科潘遗址考古工作 。 2015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科潘遗址 , 开启了中国学者在中美地区的第一个考古项目 。
科潘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核心城邦之一 , 控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洪都拉斯的科潘河流域及危地马拉的牟塔瓜河流域中部 。 科潘遗址位于洪都拉斯科潘省科潘墟镇东北约1公里 , 属玛雅世界东南边缘科潘城邦的都城 , 其繁荣时期约为公元5世纪至8世纪 。 该遗址包括核心神庙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两大部分 , 面积约2平方公里 , 保存有高大的金字塔式庙宇、墓葬、王宫和贵族居址等重要遗迹 , 出土有大量代表玛雅文明最高水平的雕刻、艺术品和文字 , 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瞩目 ,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考古贵州|“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
本文插图
此次发掘主要围绕编号8N-11的方形中心院落进行 。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 ,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积极将哈佛大学及洪都拉斯方面的考古经验与我国最先进的考古技术手段及理念相结合对遗址开展发掘、重建、复原和综合研究 , 按照清理地表、测量、照相、三维建模、绘图、筛土、打隧道、发掘、文物收集、标号等严密的流程进行田野考古工作 , 同时也对文物及建筑遗存本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和复原工作 。
该居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 , 四面均有房屋建筑 , 形成一个大致呈方形的封闭院落 , 等级仅次于王宫 , 时代为科潘王朝中晚期 , 约自第7王至第16王时期 。 此次考古发掘厘清了北侧及西侧建筑的结构和建筑及倒塌过程 , 并发现了精美雕刻等遗物 , 为探讨遗址整体建筑的功能提供了重要资料 。 其中北侧中心建筑第二层台基四面墙壁上有13组墨西哥纪年和交叉火炬图案 , 这与王宫区第29号建筑上图案完全相同 。 这些图案被认为是科潘王权的重要象征 。 同时 , 在发掘西侧北部建筑遗存时 , 出土了酷似中国龙首的羽蛇神头像、玉米神头像、象征太阳的十字花图案等 。 结合19世纪末期发掘资料看 , 该居址东、西、北三侧建筑均有代表各方含义的精美雕刻 。 李新伟主任也对这些雕刻的寓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
此次发掘工作是中国考古学家在中美地区开展的第一次学术研究项目 , 被认为是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分页标题
文字:韦松恒(据李新伟主任讲座内容整理)
编排:方 芳
编审:赵小帆
审定:张兴龙

考古贵州|“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
本文插图
考古贵州
kggz1953
在看不好意思 , 那就点个赞吧

考古贵州|“触摸玛雅:科潘考古记”讲座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