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一部《水浒传》 , 就是一部刺配史 。武松为哥哥武大郎报仇 , 杀死了勾搭成奸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后 , 被东平府府尹陈文昭重案轻判 , 判了一个刺配孟州 。 武松在孟州醉打蒋门神 , 遭到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等人诬陷 , 再次被判刺配恩州;
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武松林冲夫人林娘子貌美如花 , 被高衙内垂涎 , 两次调戏而不成功 。 高俅、高衙内随即挖了一个陷阱 , 诱使林冲持刀进入军事重地白虎堂 , 被高俅指控为意图刺杀自己 。 开封府尹全力周旋下 , 将林冲判了刺配沧州;宋江怒杀阎婆惜后 , 一度外出逃难 , 先后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等地安身立地 。 后来 , 宋太公为了骗他回家 , 谎称自己患了重病 。 宋江回家后 , 被官府逮住 , 判了一个刺配江州;杨志在押送花石纲时 , 在黄河里翻船失陷 , 不敢回京复命 , 流落江湖 。 杨志不愿落草为寇 , 回到京城开封去见高俅 , 却被后者赶出去 。 杨志盘缠用尽 , 只好在街上变卖祖传宝刀 。 卖刀时 , 遇到泼皮牛二搞事 , 杨志一时性起 , 将牛二杀掉 , 为民除害 。 天汉桥百姓感激杨志 , 花钱打点下 , 官府将杨志刺配北京大名府;
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杨志卢俊义在率部攻打梁山时 , 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 。 宋江、吴用想尽办法让卢俊义投靠梁山 , 卢俊义坚决不从 , 回到了大名府 。 此前 , 卢俊义管家李固与贾氏通奸并霸占了家产 , 还向大名府诬告卢俊义落草为寇 。 大名府梁中书将卢俊义抓捕进狱 , 刺配到沙门岛 。此外 , 朱仝刺配沧州 , 董超、薛霸刺配大名府 , 裴宣刺配沙门岛 , 王庆刺配陕州 , 不一而足 。有意思的是 , 在官府里面 , 大官也会用刺配来威胁小官 。晁盖、吴用等人将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日礼物劫夺走后 , 蔡京勃然大怒 , “这班贼人 , 甚是胆大!去年将我女婿送来的礼物!打劫了去 , 至今未获;今年又来无礼 , 如何干罢!”蔡京当即派人去案发地点济州 , 威胁济州府尹:“若十日不获得这件公事时 , 怕不先来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 。 ”
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蔡京沙门岛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 , 是囚禁犯人的地方 , 也是刺配最远的地方 。 蔡京这意思 , 是要济州府尹去沙门岛与卢俊义、裴宣作伴 。官大一级压死人 , 济州府尹奈何不了蔡京 , 只能将压力变本加厉地往下传递 。 只见他怒骂三都缉捕使臣何涛:“你是个缉捕使臣 , 倒不用心 , 以致祸及于我 。 先把你这厮迭配远恶军州 , 雁飞不到去处!”不仅如此 , 济州府尹真的唤过文笔匠来 , 去何涛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 , 空着甚处州名 , 发落道:“何涛 , 你若获不得贼人 , 重罪决不饶恕!”这一段情节 , 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
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刺配犯人情形宋朝官府为什么热衷于对犯人进行刺配呢?这得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 。在宋朝之前 , 官府对犯罪者主要使用5种刑罚 , 即笞、杖、徒、流、死(由指墨、劓、剕、宫、大辟演变而成) 。 赵匡胤创建了宋朝后 , 为了笼络人心 , 对严刑峻法进行了改革 , 出台了《折杖法》 , 规定除了死刑外 , 将笞、杖、徒、流4种刑罚全部折换成杖刑(臀杖或脊杖) 。 《折杖法》的实施 , 使“流罪得免远徙 , 徒罪得免役年 , 笞杖得减决数” ,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刑罚 , 缓和了官民矛盾 。
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赵匡胤但是 , 《折杖法》不足以震慑较为严重的刑事犯罪 。 这些刑事犯罪 , 如果判处死刑 , 过于严厉;如果判处杖刑 , 过于宽松 。 为此 , 宋朝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 , 出台和完善了五代十国出现的刺配 , 用于惩罚犯罪情节够不上死刑、但又比较严重的罪犯人员 。在《水浒传》里 , 武松、林冲、宋江、卢俊义等人 , 均是在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况下进行了宽宥 , 改为了刺配 。 如果没有刺配 , 他们有很大的概率会人头掉地 , 导致凑不齐108条好汉 。在北宋初期 , 刺配只是一种补充使用的刑罚措施 , 宋真宗时期 , 法律里只有46条涉及刺配的条文 。 到了南宋第二个皇帝宋孝宗时 , 法律里已经有了570多条涉及刺配的条文 。 官府在司法实践里 , 滥用刺配 , 导致许多州郡的牢城里人满为患 。
武松刺配孟州,林冲刺配沧州,宋朝官府热衷于刺配?
宋江北宋末年 , 金军南侵 , 许多草莽英雄参与到抵抗金军的队伍 , 其中不乏有被刺配的犯人 。 他们有的立下战功 , 被加官封爵 , 在朝廷里做官 。既然在朝廷里做官 , 就要上朝觐见皇帝 。 可是 , 宋朝有规定 , 脸上刺有金印的犯人不得到朝廷觐见皇帝 。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 , 1144年 , 宋高宗赵构专门发布了一道命令:“今后臣僚有面刺大字或灸烧之人 , 许入见 。 ”于是 , 这道难题被解决了 。来源;勇哥读史+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