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下葬时的豪华穿戴,首次曝光
一条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 ,《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今年8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慈禧下葬时的穿着打扮 , 首次向公众公开展示 。
慈禧下葬时穿的三层衣服 从外往里依次是:龙袍、团寿长袍、福字夹衣慈禧一生嗜权如命 , 享尽荣华富贵 ,1908年去世后 ,她和无数珍宝一起葬入位于河北的清东陵 ,20年之后 , “清东陵盗宝案”震惊全国 ,当年陪葬的宝贝被抢掠一空 ,盗墓者认为不值钱的文物被随意蹂躏 ,近百年后 , 我们才有机会好好抢救和修复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丝绸博物馆 ,丝织品修复团队的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 。我们探访了馆内的修复室 ,采访了修复师王淑娟 。“我们不能让文物完全复现当年的光华 ,但至少目前让它活下来了 。 ”撰文 鲁雨涵
网友根据慈禧生前照片绘制的彩色图8月酷暑 , 西子湖畔的一栋小房子被绿荫环绕 , 格外清凉 。 这里是中国丝绸博物馆 , 虽然工作日的游客不多 , 但是一到周末就游人如织 。 许多人一进门就问:慈禧在哪儿?香妃(即容妃)在哪儿?他们都是来看《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的 , 门票免费 , 开展首个周末就有3000多人慕名而来 , 成为疫情以来的高峰 。 工作人员不得不在门口手写“小黑板”:慈禧展 , 出门左转过桥 。
左:慈禧太后佛装像(故宫博物院藏) 右:容妃像展览最吸引人的 , 便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展出了这两位历史传奇女性的一些贴身遗物 。 展厅不大 , 放了16件展品 , 9件来自慈禧的东陵 , 4件来自容妃陵 , 还有3件是故宫调拨 。慈禧太后的服饰距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 , 容妃的相对来说更早一些 , 有将近300年的历史 。
更有意思的是 , 这个展览并不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正厅里 , 而是在修复展示馆的二楼 。 隔着展厅一侧的落地玻璃 , 就可以看到楼下的文物修复室 , 修复师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 。这批展品能够与大众见面 , 离不开这些修复师的努力 。 民国时期慈禧定东陵曾遭盗窃 , 丝织品在盗贼眼里属于不值钱的东西 , 被随手扔弃 , 后来出土之后也没有条件好好保存 。 中国丝绸博物馆艰难修复了六年 , 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 , 才使得我们今天有缘一见 , 慈禧下葬时穿的什么、垫的什么、枕的什么、盖的什么 。每一件展品都是从从定东陵中发掘出来的 , 曾经陪伴慈禧在地宫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
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正、背面比帝王龙袍还精致的女龙袍慈禧身前的大太监李莲英 , 曾经口述过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 , 包括慈禧下葬时的穿着:“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 , 外罩绣花串珠褂” 。研究人员在清理慈禧内棺的时候发现 , 慈禧在敛葬时一共穿了三层衣服 。最外层的是一件龙袍 , 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之一: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 。
分页标题
慈禧龙袍中央的正龙
十二章纹 , 依次是:日纹、月纹、星辰、山纹 龙纹、华虫、宗彝、藻纹 火纹、粉米、黼纹、黻纹龙袍上一共有九条龙 , 两肩、前后身各有一条正龙 , 下襟前后各有两条行龙 , 里襟里有一条行龙 。 还绣有“十二章”纹 , 即12个图案 , 每个图案代表不同的含义 , 例如日纹、月纹、星辰纹代表日月星辰 , 山纹代表稳重 , 龙纹代表变化 , 藻纹代表洁净 , 火纹代表光明等 。十二章纹原本只限于帝王的龙袍上使用 , 在清代是帝王身份的标志 。 慈禧用了 , 体现了她不一样的地位和身份 。
慈禧龙袍上的佛字修复师形容慈禧的这件龙袍是龙袍的plus版 , 因为除了常规的龙和十二章纹以外 , 龙袍上还用金线绣了31个“佛”字 , 既表现了慈禧对佛教的崇信 , 也可以进一步体现老佛爷的与众不同 。
雪青缎平金绣团寿女夹袍正、背面中间一层是一件团寿的袍子:雪青缎平金绣团寿女夹袍 , 用盘金绣出370多个团寿纹 , 每个寿字直径大概5厘米 。袍子下半身内侧可以看到反印的“寿”字 , 说明慈禧下半身还穿了配套的裤子 , 目前穿在慈禧的身上 , 还没有被发掘出来 。
绿绉绸平金绣福字女夹衣正面
在最里层 , 慈禧穿的是一件福字的上衣:绿绉绸平金绣福字女夹衣 , 整件衣服上以平金绣的方式 , 绣满了200个“福”字 。三层衣服 , 整体上都继承了清代皇后吉服的特点 。 在清宫的服饰制度中 , 等级由高到低是朝服、吉服、常服、便服 。 实物证明 , 清代帝后都是穿着吉服入殓的 。 之前有影视剧拍摄过盗东陵的情节 , 里面慈禧穿戴朝服入殓 , 那是不对的 。
堆绫荷花枕套生前喜欢荷花 , 死后也要“步步生莲”在展览中我们看到 , 慈禧下殓时 , 垫的是荷花褥子 , 枕的是荷花枕头 , 穿的是荷花鞋 。褥子采用了铺绒绣的针法 , 绣满了栩栩如生的荷花 。 整条褥子就像一幅画一样 , 荷花向上生长 , 既灵动又雅致 。褥子中间部分因为触碰到慈禧尸身 , 颜色褪成黄色 , 但是其它部分的颜色依然保持得很好 , 呈现出一种特别鲜亮的蓝色 。
铺绒加金丝绣荷花褥
荷花褥的细节馆内专门做染料研究的人员分析检测 , 褥子上面所用的染料 , 并不是古代纺织品常用的植物染料 , 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染料 。 合成染料于1856年发明 , 在19世纪末期传入中国 , 在当时属于稀有材料 。 “物以稀为贵” , 皇室使用便也不足为奇了 。据说在敛葬的时候 , 荷花褥子上还铺了厚厚的一层的珍珠 , 慈禧太后就躺在上面 。 李莲英记载说:“太后未入棺时 , 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 , 褥上又铺珠一层 , 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 。 ”此外 , 慈禧入棺后“两足登莲花上 , 头顶荷叶 。 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 , 上有荷叶、荷花等” , 身边到处都有和荷花有关的物件 。
分页标题
慈禧与众随从乘平底船游湖慈禧信佛 , 生前就特别喜欢荷花 , 经常扮成观音行船穿梭于荷塘之中 , 或者坐在河边观赏荷花 , 也算是她的生活乐趣之一 。死后 , 也遵循当时的敛葬风俗 , 步步生莲 , 保佑逝者尽早地升入极乐世界 。
陀罗尼经被最重磅展品:价值连城的陀罗尼经被在所有的随葬宝和慈禧的尸体之上 , 盖着一条织金的陀罗尼经 , 这是整个修复项目中最重磅的一件文物 。“陀罗尼经被” 又名“往生被” , 是一种织有金梵字经文的随葬物 。 在清代的时候 , 这种经被一般后妃(贵人以上)可用 , 贵人以下经皇上恩赐方可使用 。
陀罗尼经被没有展出 , 而是放在修复室里目前发现的陀罗尼经被的实物中 , 慈禧的这一块是面积最大的 , 宽2.75米 , 长2.9米 , 几乎是常见经被的四倍之大 , 由一架织机一气呵成织出来 , 没有任何拼缝的痕迹 。李莲英曾经描述说 , 慈禧的这块经被“明黄缎底 , 捻金织成 , 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二万五千字” , 还缀有820粒珍珠 , 估值16万两 。
实物显示李莲英一点儿也没有夸张 , 除了两万多字的汉字经文之外 , 还织有蝙蝠、荷花、菩萨、喇嘛塔等图案 。 经文本身也组成了一座佛塔的形状 , 内容来自《金刚经》《心经》等等 。 所有的图案和经文都没有一处重复 。王淑娟向我们介绍说 , 这块经被无论是尺寸、材质、设计还是织造技艺 , 都已经超过了习惯的做法 , 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 , 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经济价值当然更加不可估量 。 可资对照的是此前在乾隆皇帝陵墓中发现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 在拍卖会上拍出过1.3亿元的天价 。
浅蓝色纱彩绣藤萝团寿字衬衣正、背面后宫也喜欢穿蕾丝这次展览除了有慈禧敛葬时的服饰和寝具以外 , 还有从故宫调拨过来的日常服饰 。 其中一件——浅蓝色纱彩绣藤萝团寿字衬衣 , 相比于地宫出土的衣服 , 颜值颇高 , 尤为显眼 。衬衣的主体面料是罗地(一种丝织品) , 因为故宫的保存环境较好 , 至今依然保持着非常鲜艳的蓝色 。
紫藤花图案和团寿纹样
蝴蝶纹蕾丝衣服上面有彩绣的紫藤花图案和盘金绣的团寿纹样 , 尤其特殊的是在衣襟和下摆边缘 , 还镶有一圈黑色的蝴蝶纹蕾丝 。众所周知 , 蕾丝是一个舶来品 , 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跟着西方传教士一起传入中国 , 在中国被称为“花边”或“抽纱” 。清代的《训俗条约》记载了当时的妇女衣裙的镶边越来越复杂 , 样式之一是“金白鬼子栏杆 ” , 也就是西洋花边 。王淑娟猜测 , 当时负责采办的大臣在市场上购买了蕾丝 , 献给妃嫔们缝到衣服上作为装饰 , 可能也成了风靡后宫的一股时尚潮流 。
《末代皇帝》 卢燕饰慈禧命途多舛的宝贝和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华丽鲜艳的后宫服饰不一样 , 这些展品看起来都发黑发黄 , 最多只有七八成新 。 然而 , 这已经是尽力修复的结果 。 七年前 , 王淑娟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时候 , 还都只是一块块破布 。2013年冬天 , 她和国丝的修复团队一行4个人来到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 他们将这些丝织品小心翼翼地从文物库房里搬出来 , 丝织品本来就比较脆弱 , 在阴暗的地下经过了数十年 , 破损状况非常严重 , 到处都有变形、腐烂、污染、虫蛀的痕迹 。分页标题
慈禧陵寝慈禧下葬时 , 曾经风光无限 。 根据英国《泰晤士报》记载 , 慈禧的殡葬规模只有唐朝的武则天可以与之相匹配 。 据说当年慈禧的棺材由120人抬着 , 整个葬礼部队多达7000余人 , 耗时5天 , 一路从紫禁城走到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根据李莲英的记载 , 慈禧地宫中陪葬了众多无价之宝:棺底铺满了一层珍珠、白玉和红宝石 , 慈禧的穿戴用品上也缀有大量珠宝 , 凤冠上的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一千万两 , 身边摆满了九玲珑宝塔、翠玉佛、翡翠西瓜、红珊瑚树等不计其数的大件珍宝 , 嘴里还含着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
《苍穹之昴》 田中裕子饰慈禧然而 , 她去世不到20年 , 就发生了惊动全国的“清东陵盗宝案” 。 1928年 , 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 , 带领部下用炸药炸开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定东陵 。整个盗墓过程历经了七天七夜 。 盗墓者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 , 连慈禧入殓的衣服也没有放过 。慈禧下葬时穿着的三层衣服 , 曾经都是光芒万丈的华冠丽服 。 衣服上的每一个图案、佛字、团寿纹中间 , 都曾缀有一颗珍珠 。 根据资料推测 , 当时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 , 小珠约6000粒 , 估值高达22.8万两 。
衣服上只剩下缝珍珠的线头盗墓者扒下了慈禧所穿的服饰 , 揪走了上面的珍珠 , 随后把衣服随意地扔在墓中 , 她的龙袍甚至被丢弃在了陵外 。后来溥仪派人来对慈禧进行重新安葬时 , 才重新把龙袍和其他服饰放回了地宫之中 。1984年初 , 国家文物局和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曾组织过一支清理团队 , 负责清理慈禧遗体和棺内遗物 。 当时参与清理的资料室负责人徐广源曾经回忆道:开启棺盖后 , 一件黄缎大被把棺内盖得严严实实 , 被上盖着一件黄缎袍 , 袍上又盖一件蓝缎坎肩 。 慈禧遗体保存得比较完整 , 头朝北 , 脚朝南 , 仰身直卧 。 脸和遗体的上身被黄绸子包裹着 , 下身穿着裤子 , 遗体下面铺着一件黄绸里蟒缎褥 。
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 , 清理团队仅仅是对棺材内部进行了消毒 , 增添了简单的防腐处理 , 就把遗体和衣物又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直到2013年 , 国家文物局启动清东陵修复项目 。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修复技术小队来到清东陵 , 共采集了龙袍、枕头、荷花褥子、经被等在内的20件文物的基本信息 。 2014年 , 这批文物被运到中国丝绸博物馆 , 开始正式修复 。
龙袍修复前、后
团寿长袍修复前、后“修旧如旧”国丝的修复团队经过了整整一年的研究 , 才制定出了最后的修复方案 。慈禧穿在最外层的那件龙袍 , 当时只是被加封在了装照片的玻璃镜框里面 , 整件衣服被压得扁扁的 , 两条袖子被折叠起来 , 折痕处都发生了断裂 。 修复团队把龙袍从玻璃里拿出来的时候也非常小心 , 因为在镜框里待的时间久了 , 部分面料可能会粘附在玻璃上 。取出之后 , 先要对龙袍进行消毒和清洁 , 通常是用棉签沾取有机溶剂 , 一点一点地对局部进行清洗 。 清洗干净之后 , 要对龙袍进行整形 , 把经纬线扭曲变形的地方 , 调整到正常合理的“经直纬平”的状态 。分页标题
串珠堆绫彩绣荷花鞋面修复前、后慈禧脚上穿着的绣花鞋 , 原本在鞋身与提跟的地方 , 用堆绫绣的方式绣满了荷花 , 鞋头装饰了缨穗 , 以万字曲水纹锦镶边 , 非常精致 。 修复师拿到手的时候 , 只剩下了一个破破烂烂的鞋面 , 他们自己给补上了鞋底 , 才还原了鞋子的立体形状 。
团寿长袍绦带理顺前、后再如那件团寿长袍 , 衣服边缘本来有很多装饰作用的绦带 , 拿到手的时候已经散成了一团乱麻 。 修复团队要把它们一根一根地捋顺 , 再重新固定在衣服边缘处 。陀罗尼经被是修复难度最高 , 也是最后一件修复成功的 。 因为面积大、做工细 , 11位修复师每天轮班 , 修了五六个月才完成 。为了找到和经被厚度相近的缎子 , 修复师跑遍了杭州的面料市场 , 最后才在一家做床上用品的店里 , 定制了一些布料 , 买回来之后再染成类似的颜色 。在修复过程中 , 除了依据文物本身残存下来的信息 , 修复团队也查询了很多相关的资料 。 曾经参与了清东陵发掘项目的研究人员于善浦 , 就在著作中详细记录了地宫中的文物状况 , 给修复过程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
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文物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的西子湖畔 , 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 。 单就纺织品文物来说 ,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鉴定和修复团队的专业性在全国数一数二 。清代是杭州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 , 皇帝批阅用的奏折就是从“杭州织造局”出来的 。 如今 , 杭州织造局早已不复存在了 , 百年前的文物又被送回杭州修复 , 令人感慨 。
王淑娟介绍 , 清东陵的这批文物主要使用了物理修复 , 也就是采用和文物面料风格一致的面料 , 衬在文物破损部位的下面 , 通过相应的针法将背衬材料和文物缝合起来 , 相当于对文物做了整体加固 。除了擅长修复丝绸织品以外 , 国丝的修复团队还修复过棉、麻织品 , 来自新疆的毛织品 , 他们见过的最细的丝线 , 只有头发丝的九分之一 。
修复孔子博物馆藏的明代妆花纱蟒衣很多古代服饰上还有各类装饰品 , 材质也不单一 , 金属线、羽毛、贝壳都可以做装饰物 , 这些特殊材料需要特别的修复和维护 。他们也遇到过一些历史更久的织物 , 基本一碰就碎 , 就会先采用丝蛋白加固的化学方法 , 从微观的分子层面进行加固 , 再进行物理修复 。
现在 , 他们正在修复一件来自西周时期的国博收藏的麻裤 , 这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条裤子实物 。到了近现代的纺织品 , 他们修复过袁世凯在登基时候所穿的一套制服 , 鲁迅纪念馆委托修复的一套鲁迅先生穿过的日常服装等 。所有步骤完成以后 , 修复团队还要撰写修复报告 , 记录文物的修复全过程 。 这个档案会一直跟着文物走 , 为以后可能的修复提供参考 。
修复团队和陀罗尼经被合影馆内20余名修复师 , 全都是女性 , 最资深的已经工作了20余年 , 最年轻的是一位97年的小姑娘 。 “全国从事纺织品文物修复的男生也很少 , 大部分都是女生 , 可能因为纺织品文物的修复需要能耐得住性子 , 心灵手巧 , 女性占据更大的优势 。”在王淑娟看来 , 每一件来到馆里的文物就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 各种生理机能都退化得比较厉害;而修复师就像是外科医生 , 先对病人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 然后对症下药 。“虽然我们不能让文物完全重现当年的芳华 , 但是最起码到目前为止 , 它的病害已经稳定了 。 ”正如王淑娟所说 , 至少要让文物先活下来 , 这是最重要的 。部分素材提供:中国丝绸博物馆分页标题
- 清朝女子难产“假死”,被家人下葬,200年后开棺,其中景象凄惨
- 两米三六78码鞋,又一个姓姚的巨人,遗体至今无法下葬
- 浪姐2总决赛,大型宫斗剧现场版,那英像太后,张柏芝已进冷宫?
- 鲜闻说|唐嫣回应人设争议 萧燕燕想成为述律太后那样的人
- 史上最丑皇太后,因皇帝相信术数被选中
- 互联网皇太后|所谓百度爱采购包年推广-专区置顶-前四固定排名靠谱吗
- 海峡网|燕云台萧燕燕历史原型是萧太后吗 燕云台萧燕燕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 |丈夫去世,弟弟不听话,儿子负面缠身,三星皇太后有钱却不快乐
- 大女主剧|又一部大女主剧来袭,唐嫣演萧太后,但论演技我更期待女二佘诗曼
- 小了白了兔|《燕云台》感情戏不能细想, 姐姐们嫁给舅舅, 女主做了太后又再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