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皇帝颁布禁止香烟令


明朝崇祯皇帝颁布禁止香烟令
崇祯皇帝曾两次禁烟烟草在明朝由菲律宾传入中国有句老话叫“烟酒不分家” , 但相对于酒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 烟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 自明嘉靖年间(过去认为是万历年间)烟草由菲律宾(时称吕宋国)传入后 , 至今不到500年 , 但一经传入即迅速流行 。 最早记录烟草进入中国的是明代姚旅所撰的《露书》:“吕宋国出一草 , 曰淡巴菰 , 一名曰醺 。 以火烧一头 , 以一头向口 , 烟气从管中入喉…………有人携漳州种之 , 今反多于吕宋 , 载入其国售之 。 ”到明末清初 , 烟草已与酒、茶一样 , 成了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 。 清顺治六年进士方孝标谪戍今黑龙江的宁古塔时 , 就曾用当地种植的烟草款待来客 , 并在《吃烟》诗中称:“塞俗如同麻麦收 , 翠茎红蕊种三秋;沙畦薰焙传方法 , 上炕宾朋当款留 。 ”从史料上看 , 古人对烟草的嗜好比今人还严重 , 这或许与古人对烟草的过度迷信有关 。 古人并不仅仅把烟草看成是“提神”之物 , 而是作为一种“特效药” 。 烟草在进入中国时 , 还传入一个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时 , 吕宋岛上淡巴国公主死后 , 被弃于野外 , 没想到她在闻到烟草香味后竟苏醒了!从此 , 被译名“淡巴菰”的烟草又有了神奇的名字“返魂香” 。《露书》记载烟草“能令人醉 , 亦辟瘴气 , 捣汁可毒头虱” 。 古人相信烟草能治畏寒、发热等所谓“寒疾” 。 明末王逋在《蚓庵琐语》中记载:“烟叶出闽中 , 边上人寒疾 , 非此不治 。 ”明末人姚可成辑《食物本草》中还有一观点 , 认为烟草能“当饭吃” , 称:“凡食烟 , 饥能使饱 , 饱能使饥 , 醒能使醉 , 醉能使醒 , 一切抑郁愁闷 , 俱可藉以消遣 , 故亦名忘忧草 。 ”崇祯皇帝两次颁布禁烟令明清两朝都不止一次地发过“红头文件” , 要求国民戒烟 , 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 。 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曾两次颁布禁烟令 。 《玉堂荟记》记载:“己卯 , 上传谕禁之 , 犯者论死 。 ”己卯年 , 即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 , 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朝廷发出的第一道禁烟令 。 当时 , 有个会试举人不知已开始禁烟 , 他带着仆人携烟入京 , 暗地出售 , 被稽查队抓到 , 次日被处死于西市 。 但没过两年又开禁了 。 崇祯十六年 , 朱由检再下禁烟令 , 与上次一样严厉 。 明末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俎》一书中记载了再次禁烟一事:“敕禁私贩 , 至论死 。 ”朱由检的初衷是什么?依杨士聪所说 , 是为了防止“亡国” 。 古人多迷信 , 皇帝朱由检更不例外 , 崇祯皇帝乃“燕王”朱棣之后 , 京都又是“燕京” 。 “烟”与“燕”音相近 , “吃烟”就是“吃燕” , 有吃掉燕王之后、破燕京之嫌 , 出于避讳 , 朱由检下了禁烟令 。烟草与明朝灭亡的关系 , 当时还有一说 。 明崇祯四年进士吴伟业在《绥寇纪略》中记载 , 明熹宗天启年间 , 坊间曾流传过一首童谣 , 其中有一句是:“天下兵起 , 遍地皆烟” , 这首童谣后被看成是预言明朝灭亡的谶语 。在今天来看 , “吃燕”与“天下兵起 , 遍地皆烟”不过是一种附会或巧合 。 但烟草除有害国民健康外 , 还影响社会稳定、干扰国内正常的粮食生产和经济秩序 , 却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