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30年,台商30年
华灯初上 , 水乡映月 , 两岸共此时 。9月28日晚 , 2020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亮灯仪式在昆山市周庄古镇启幕 。 自2013年起 , 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已成功举办五届 , 成为两岸文化融合的重要品牌 。中秋灯会的选址确有其理 , 作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 昆山 , 这座苏南农业小县因台资而起 , 依台企而立 , 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鲜活缩影 。 从“六小子”的落后县城到“小台北”的台资高地 , 疫情之下 , 该市台资经济逆势增长 , 俨然已是“新昆山” 。1990年-2020年 , 从第一股台资注入昆山经济动脉 , 到一城一商相知、相濡、相依 。 如今 , 10万台商台胞在昆山工作生活 , 占昆山总人口十分之一以上 。 昆山台商的故事已悄然走过30个年头 。 而立之年 , 两岸关系几多风雨 , 昆山台商何去何从?1990-2000:方兴办公室的墙上 , 一方红色匾额十分抢眼 , 在暗沉的资料与书籍中甚至有些突兀 。 匾额上书“熹惠台商”四个大字 , 这是中国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亲手相送的 。 它的主人正是当时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 。1989年 , 自费的开发区(当时称“工业小区”)建立不久 , 宣炳龙的脑子里每天转着的都是如何招揽外商 , 如何搞来投资 。那日 , 司机和他请假 , 说要去上海虹桥机场接一名的远房亲戚 。 闲聊起来 , 司机道出这名亲戚的身份 , 一位准备来大陆投资考察的台商 。 “机会来了!” , 宣炳龙敏锐地想要“抓住”这位台商 , 他叮嘱司机:“把他们接来昆山 , 我请奥灶面 。 ”
▲ 1990年10月,顺昌纺织有限公司落户昆山 。图源:网络一年后 , 这位亲戚带着昆山第一家台企——顺昌纺织有限公司落户于此 。台商的到来自有历史必然性的推动 ,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 , 台企也开始深入内地、布局大陆市场 。 但鸟择良木而栖 , “奥灶面”只是契机 , “良”木才是关键 。昆山虽小 , 却介于两大城市上海、苏州之间 , 距虹桥国际机场 45 公里 , 距上海港货运码60公里 , 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越而过 。 产业上 , 昆山发展工业所缺的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恰恰是上海的优势 , 而昆山在劳动力、土地资源、农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刚好能补上海的不足 , 上海的溢出效应顺理成章地流向仅55公里外的昆山 。
独特的水路网络 , 绝佳的地理区位 , 低廉的成本优势 , 台商对昆山自然情有独钟 。那些年 , 宣炳龙的手机从不关机 , 随时准备接每一个外商的电话;虹桥机场专车接送 , “不说不能办 , 只说怎么办”;“只要对台商台企发展有利 , 他们一定千方百计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昆山政府紧抓机遇不拖后腿 , 用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台商排忧解难 。由于形势看好、政策便利 , 4年间 , 顺昌纺织的老板又多次引进外资 , 兴办了顺发、顺隆、顺裕等7家台资企业 。 口碑相传、以老带新 , 昆山的良好投资环境、官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台商界迅速传播 , “昆山服务”的金字招牌响彻海峡彼岸 , 并听到回声 。1992年 , 邓公南巡 , 激起千层浪 。 沪士电子公司创始人吴礼淦在长三角地区辗转多年后驻足昆山 。 落户初期 , 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室 , 县长就将办公室让出来给他办公 , 而自己和别人合署办公 。这一“让” , “让”出了一位“台商市长” 。吴礼淦日后频繁奔走于昆台两地 , 主动为更多台商牵线搭桥 , 引来捷安特、中讯电子等数十家台企投资昆山 。 “以商引商、以大引大” , 筑巢引凤 , 凤又引凰 。 沪士电子的到来 , 正式拉开了台企大规模投资昆山的序幕 。公开报道显示 , 1993年约有100家台企来到昆山 , 激起第一波热潮 。 1996年开始呈现台企纷至沓来云集昆山的态势 , 随后的几年里 , 平均每年新增90家台企 。捷安特来了 , 为其配套的禧玛诺也来了;统一食品来了 , 台玻来了 , 惠昆包装也来了......产业链的迅速整合带来规模效应 , 以至于后来中国台湾代工企业再来到长江三角洲考察时 , 即使各地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相同 , 但仍将昆山设为首选 , 因为这里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闭环与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 。“你投资在哪里, 离昆山有多远? ” 一时成为台商间见面寒暄的流行语 。2000-2010:激荡“昆山什么都好 , 就是报关速度太慢 , 要是有一个像中国台湾新竹那样的工业园就好了” , 吴礼淦的无意之言让宣炳龙耿耿于怀 。 在深入调研了解过后 , 他提出:要在昆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困难可想而知 。 但宣炳龙的倔劲儿上来了 , 他赴京84次 , 申请材料写了几麻袋 , 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确认签字......功夫不负有心人 , 2000年4月 , 国务院批准设立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 , 昆山名列其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 , 昆山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受益者 。 出口加工区的建立 , 成为关键一环 。2001年 , 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下 , 中国台湾经济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衰退 , 中国台湾重要的支柱产业IT业出口遭遇严冬 。 作为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的经济体系 , 中国台湾经济的枯荣与对外贸易国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 当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大幅下跌 , 自顾不暇之时必然大幅减少对中国台湾的进口需求 , 而中国台湾的内需规模预期经济规模相比相对狭小 。 在资本嗅觉的引领下 , 台商的目光纷纷投向大陆 , 对大陆的投资持续增长 。分页标题
外经贸部台港澳司的数据表明 , 2001年是自1995年以来台商投资大陆增幅最大的一年 , 共批准台资项目4214个 , 同比增长35.6%;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9.8亿美元 , 同比增长29.8% 。2002年 , 两岸逆差额继续扩大 , 达315亿美元 , 同比增加41% , 大幅增长的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台湾IT产业向大陆转移 , 带动了自台投资设备、原材料和关键件的进口 。 而昆山刚好依靠出口加工区为载体 , 顺势吸引中国台湾主要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进入 , 包括仁宝系、资通系、富士康三大巨头 。仁宝笔记本电脑的配件有很多是由富士康供应 , 同时 , 富士康在接合器、键盘、机箱等配件上的生产能力又吸引了其他上下游厂商 。 IT等科技行业特有的产业关联度使昆山密集布局1000多家笔记本上下游配套厂商 , 成为全球IT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恰逢2001年 , 中国“入世” 。 在随后的几年里 , 中国大陆快速步入黄金发展期 , 经济也是在那时最为强劲 。 一边是激荡涌进 , 一边是风雨飘摇 , 台商为保住自己的企业 , 纷纷迁移 , 2000年-2007年 , 超2000家台企涌入昆山 。 昆山出口加工区内一半以上的企业是台资企业 , 多为IT产业 , 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曾经的“标杆”——台湾新竹科学园迁过来的 。2008年 , 再遇金融危机 。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昆山着力推动企业转型 , 在全球出口总额大幅下跌的背景下 , 昆山实现逆势正增长 , 在关停22家台企的同年 , 实现新增台企177家 。
十年突围斩棘 , 到2010年 , 昆山出产的笔记本电脑达到峰值的1.2亿台 , 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 坊间笑谈 , 如果昆山IT企业感冒 , 全球IT市场都要打喷嚏 。但伴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 , 危机与隐患也如影随形 。2010-2020: 破立从2011下半年开始 , 变化明显发生了 。 杨茗安感觉到 , 客户的需求在减少 。 月销售量仅200万左右 , 比去年同期缩水近一半 。 曾经“三班倒”的繁忙景象不再 , 一班的工人便足以应付订单 , 销售团队也流失了三分之一 。杨茗安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激荡中来到昆山 , 搭上电子信息行业飞速发展的便车 , 她的机电厂在此之前均保持每年30%的增长率 。 但近十年 , 昆山制造成本不断飙升 , 除了人工 , 土地、厂租涨得尤为厉害 , 3年内租金翻了两三倍 , 中小企业备受煎熬 。昆山成本优势不再 , 政策红利也渐渐退潮 。 与此同时 , 湖北、重庆等中西部城市正在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优的政策大力吸引电子信息产业 。 是留在昆山深耕产业转型升级 , 还是游牧全国继续寻找成本“洼地” , 进退两难的台商必须做出选择 。
▲ 2014年8月 , 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 , 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 图源:网络2014年 , 中荣金属特大铝粉尘爆炸事故拉响昆山环保问题的警钟 。 自此之后 , 昆山对于企业安全和污染问题加上了“紧箍咒” 。 许多高污染、高能耗、占地多、单位产值低的传统企业不得不选择迁移 。同年 , 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下跌至6000多万台 , 数量腰斩 , 产值亦较峰值减少千亿 。 以昆山的花桥镇为例 , 当地原本有124家台资企业 , 2013年减少了15家 , 其中5家搬迁至其他地区 , 其他10家是清算后彻底转型了 。对于台商而言 , 搬迁只是下策 。算上搬迁的显性费用以及离开熟悉供应链的适应成本 , 过渡期的损失已是一大笔开销 。 但更让台商们舍不得的是在昆山的人脉成本 , “在这样一个靠关系做买卖的环境里 , 回到台北已然是个陌生人了 。 留下来 , 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 ”台商二代陈孟尧的无奈不是个例 。留下来 , 活下去 。 选择留下的台商与昆山共谋转型 ,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 , 昆山台商涌现出一股二、三产剥离发展的新热潮 ,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迈进 。2013年2月 , 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了昆山试验区 , 昆台的合作契合从技术、产业又深入到了贸易、金融等领域 , 多方位承接上海高端产业的溢出 。 自上海自贸区设立后 , 10余家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相关的台企入驻到了昆山 。数据显示 , 仅2015年 , 昆山就有35家台企实施重大“机器换人”项目 , 总投资40亿元 。 “微盟电子”的电竞笔记本电脑智能制造车间;“沪士电子”的印制线路板压合智能制造;“友达光电”的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成鑫制程智能车间 。
▲ 2月23日 ,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昆山推进产业复工的创新措施 。 图源:网络今年年初 , 昆山现有台资规上工业企业早在2月21日便全面复工 , 围绕纬创集团绘制的产业链协同复工树状图得到央视《新闻联播》关注 。 一批台企抢先“苏醒”、率先“突围” , 实现逆势增长 。 4月份 , 仁宝、纬创、世硕三大台资龙头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9.2%、106.6%、36.8% 。 1—4月 , 昆山新批台资企业51家 , 增资项目19个 , 新增投资总额12.3亿美元 , 同比增长273.5%;新增注册资本5亿美元 , 同比增长223.9% 。率先复苏的产能优势使得台资经济逆势增长 , 随着5G基建产业的加速 , 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的昆山台商或将迎来新机 。9月11日 , 江苏省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简称“昆山金改区”)启动建设 。 昆山台资经济步入而立之年 , 继201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后 , 昆山再次接过两岸经贸改革重担 。分页标题
目前 , 台资企业贡献了昆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 , 利用外资的60% , 进出口总额的70% 。 截至2020年7月底 , 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299个 , 其中增资项目2490个 , 投资总额637.83亿美元 , 注册资本326.83亿美元 。 25家台资企业上市挂牌 , 居大陆县级市首位 , 占江苏全省总数的一半以上 。2020年7月28日 , 最新一轮全国“百强县”评选结果出炉 , 昆山连续第15年雄踞首位 。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不由得感叹 , 区区昆山一个县级市的GDP , 一度比厦门这个副省级城市还多!这位规划学大师言道:40年来 , 珠三角最成功的城市是深圳 , 长三角最成功的城市当属昆山 。几代台商扎根昆山 , 10万台胞薪火相传 。 在经济体间 , 经济贸易的往来尤难分离 , 台商不仅是两岸经济交流的主体,也是两岸其他领域交流的关键纽带 。 血浓于水 , 昆山已将两岸同胞的经济血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 END -参考资料:【1】百强县翘楚有 “三大服务体系”——昆山:台商密集 , 贡献多多 , 尹芮【2】落脚阳澄湖畔——访问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礼淦 , 李树义 毛仁波【3】宣炳龙 : 我为昆山狂 , 中国海关【4】昆山之路:从头越 , 上海企业【5】“长三角”之昆山:台资群聚再造昆山 , 人民网【6】新昆山之路③|10万台商为什么愿意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 澎湃新闻【7】昆山台资经济疫情下逆势增长 , 新华社【8】昆山台商进与退 , 经济观察报 , 叶静宇【9】昆山台企深度转型释放新动能 , 新华社【10】中国县域经济“龙头”昆山:三十年发展“启示录” , 中国经营报【11】昆山台资进退失据:我们回不去了! , 腾讯财经【12】新闻联播关注江苏复工复产:昆山“树状图”有啥秘密? , 新华报业网作者:关思滢
- 这个秘密,照顾了老人30年的邻居老徐,当善良的人不再善良时,令人遗憾的是
- 力冲|中甲前瞻:迎战昆山FC,亚泰力冲三连胜
- tvb|愿意不收钱!前资深艺人想回TVB拍剧,曾跑龙套30年因灰心离巢
- 军械武器控|乌克兰安-26坠毁原因曝光,发动机30年没大修,让25人丧生
- 腾讯科技|他们用了30年的时间发现了一种病毒 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 白起忠心耿耿了30年,却惨遭秦王赐死,这是为什么?
- 虚妄!居美30年何来什么生活“水深火热”?
- 考核|京东升级平台商家店铺考核标准
- 昆山|昆山杜克大学2021年本科入学申请正式启动!
- ZAKER生活|看起来档次不低,有没有实际作用?,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