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子为什么偏爱留胡须?除了爱美还有哪些原因
三国时期 , 吴主孙权“紫髯碧眼” , 在战场上颇为吸睛 。 在古代 , 蓄须是种时尚 , 人们用“须眉”代称男子 。 当时的骚年心中 , 胡须不仅能给个人形象加分 , 还事关荣辱 。 如今 , “爷青结”的胡须有着“奥利给”的过去 。
本能的性征胡须是一种生理本能 。 科学研究表明 , 男子进入青春期后 , 人体每天分泌4-12毫克雄性激素 。 这些激素刺激毛囊 , 使毛发变得黑粗 , 胡须就是典型的例子 。 一般成年人约有25000根胡须 , 到30岁时胡须又黑又硬 , 达到顶峰 , 随后逐年衰退 。 由于嘴唇附近血管分布丰富 , 胡须每天能长0.4毫米 , 是头发日增长量的两倍 。一般来说 , 胡须的颜色有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之分 。 色素细胞决定了胡须的颜色 。 黑胡须是铜、钴、铁等微量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红胡须受钼元素的影响 , 黄胡子是钛元素在起作用 , 缺乏这些元素 , 就会长出白胡须了 。 由此可见 , 长胡须是人体的本能 , 也是男子成年的生理表现 。
审美的偏好古代对胡须的关注 , 很大程度上是审美的驱使 。 汉乐府诗《陌上桑》有云:“为人洁白晰 , 鬑鬑颇有须 。 ”少妇罗敷用“颇有须”给自己丈夫的颜值加分 。 在秦始皇兵马俑中 , 陶俑留着各式胡须 , 络腮胡、长须、犄角八字胡、下垂八字须等不一而足 , 极富人情味 。古代有一把美须 , 会招致众人的羡慕 , 甚至妒忌 。 《魏氏春秋》中 , 曹操的样貌“姿貌短小 , 而神明英发” , 而《魏书》中描写崔琰:“声姿高杨 , 眉目疏朗 , 须长四尺 , 甚有威重,朝士瞻望” , 曹操的“姿貌短小”和崔琰的“须长四尺”形成了鲜明对比 。 曹操对崔琰的长须耿耿于怀 , 在《赐死崔琰令》中怒斥:“琰虽见刑 , 而通宾客 , 门若市人 , 对宾客虬须直视 , 若有所嗔 。 ”一把好须引起的血案 , 其背后是自卑心理作祟 。 在没有美颜、滤镜和整容的古代 , 胡须无疑是衡量阳刚之美的标尺 。
力量的象征胡须还为男性的力量代言 。 就中医角度看 , 男性的肾决定了须发 。 《素问》有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 。 ”《灵枢》又云:“血气战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 ,血气皆少则无髯 。 ”这里清楚地阐述了肾和须发的关系 。 肾藏精 , 精化血 , 血生发 , 从肾到发的过程中 , 肾“藏”养须“华” , 须“华”证肾“藏” 。 两者相辅相成 , 体现出男性身体强壮的特征之一 。人们对胡须的好感 , 往往爱屋及乌 。 明朝文人黄溥在《闲中今古摘录》中称:“为官不用好文章 , 只用胡须及胖长 。 ”“唯胡须论” 把胡须和个人能力划上了等号 , 这种太过片面的用人原则 , 显然不应提倡 。无独有偶 , 古希腊也流行蓄须 , 浓密的胡须视为男子汉力量的主要特征 , 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 。 古希腊的雕像留存着这种时尚 , 其盛况可见一斑 。 不论中外 , 胡须当时作为力量的化身 ,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 促使蓄须长盛不衰 。
权力的代表事实上 , 胡须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 东周第11代君主周灵王是个胡须控 。 《左传》记载:“至于灵王 , 生而有頿(音zī) 。 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 。 ”周灵王天生有须 , 又善治国 , 后世给他取了个“頿王”的雅号 。 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中 , 谈及汉高祖刘邦时称:“高祖隆准龙颜美须 ,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 ”这里把胡须作为帝王之相的标配 , 进行了着重描写 。古埃及的法老有蓄须的特权 。 如果法老的胡须不够多 , 则会被置疑能力不足 , 因此 , 法老常会在粘上假须 。 像哈特舍普苏特那样的女法老 , 为了宣示统治的合法性 , 还会带上假须装饰面部 。 有了帝王对胡须的推波助澜 , 进一步加深了蓄须的影响力 。
尊严的维护胡须和尊严有着不解之缘 。 《孝经》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也就是说在注重孝道的古代 , 保全须发属于最基本的孝道 。 有了伦理经典的撑腰 , 给男人蓄须提供了光明正大的理由 。进入秦汉 , 有一种刮胡须的“耐刑” , 它是比剃掉头发的“髡刑”轻一级的刑罚 。 《说文解字》指出:“耏(“耏”通“耐”) , 罪不至髡也 。 ”东汉学者应劭给《汉书》作注时 , 也认为:“轻罪不至于髡 , 完其耏鬓 , 故曰耏 。 ”用剃除胡子作为惩罚措施 , 凸显了胡须的尊贵地位 。《南史·褚彦回传》中 , 山阳公主刘楚玉对南齐开国元勋褚渊说:“君须髯如戟 , 何无丈夫意?”此处用“须髯”等同于男子的尊严 。 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 , 特意蓄起了胡须 , 展现出“身可危志不可夺”的爱国情操 。 胡须有了尊严的加持 , 其精神价值更为可贵 。分页标题
文化的积淀别小看胡须 ,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 唐初 , 名将李勣突遭暴病 , 药方中必须用须灰做药引 。 唐太宗闻讯 , 剪下自己的胡须和药 。 李勣病愈后 , 叩谢唐太宗 。 唐太宗却说:“吾为社稷计耳 , 不烦深谢!”两人深厚的君臣情谊传为千古美谈 。一次 , 北宋名相寇准吃饭时不慎将汤汁沾染到胡须上 , 一旁的参知政事丁谓急忙上前拂拭 。 寇准反感丁谓的行为 , 斥道:“参政 , 国之大臣 , 乃为长官拂须耶?”一番话说得丁谓羞愧难当 , 从此留下了“溜须”的典故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 ”一日 , 王安石和王珪上朝议事 , 有虱子爬到了他的胡须上 , 神宗见状 , 笑而不语 。 散朝之后 , 王安石问王珪“上笑之故” ,王珪如实相告 , 王安石急忙叫随从把虱子捋走 。 王珪急忙阻止说:“屡游相须 , 曾经御览 , 未可杀也 , 或曰放焉 。 ”须虱让“拗相公”有了另类的解读 。 胡须给传统文化平添了几分别样的风采 。
步入近现化 , 统治者用微笑代替了蓄须 , 以期获得民众的青睐 。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 , 人们意识到蓄须不利于身体健康 , 而且满脸胡须看来显老 , 因此 , 人群中难觅“胡须哥”了 。 一把长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 封印在过去 , 期待有将来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来源;历史大学堂
- 缅甸中文君|隔离期间上吊自杀身亡,缅甸25岁男子务工返家被家人拒之门外
- 为什么不用巨型挖泥船把黄河下游的淤泥给挖走呢?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超幸运!男子捡到9.07克拉钻石 曾以为是玻璃
- 你的背包旧了|男子为讨好女友,送她猫薄荷驱赶蚊子,隔天接到女友电话提分手
- 鲨鱼|澳大利亚男子冲浪时被鲨鱼尾随 无人机发警告脱险
- 支付|柬埔寨男子被蚊子叮咬腿肿成5倍大
- 湖北数十村民饮用自来水中毒|湖北数十村民饮用自来水中毒怎么回事?饮用自来水为什么会中毒
- 为什么去教堂免费, 去寺院却是高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