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张一鸣的产品观:像算法一样迭代自我



中国企业家|张一鸣的产品观:像算法一样迭代自我
本文插图

中国企业家|张一鸣的产品观:像算法一样迭代自我
本文插图
在张一鸣的世界里 , 一切都可以用产品思维来思考 。 在这样的思维机制下 , 他成功打造了包括****、抖音、TikTok在内的多款爆品 。 他像打磨一款产品一样管理公司 , 甚至像技术算法一样在迭代自我和更新认知 。
文|《中国企业家》采访人员 赵东山编辑|李薇头图摄影|邓攀
TikTok事件把37岁的张一鸣置于全球舆论中心 。
站在这位年轻的CEO对面的 , 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站在他身后的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中国公司——字节跳动 。
张一鸣的压力可想而知 , 但能招致这样注意力 , 也正证明了他卓越的产品输出能力 。
仅仅8年时间 , 字节跳动就从北京北四环知春路的民居走向了全球 , 估值超过750亿美元 。 根据字节跳动官方数据 , 截至2019年底 , 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5亿 , 业务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75个语种 。 与此同时 , 字节跳动的办公室遍布全球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 , 员工超过6万人 。
创始人的认知决定着公司发展天花板的高度 。 字节跳动异乎寻常的快速发展 , 让人惊诧其创始人张一鸣的思考决策能力 。
不同于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 , 张一鸣身上有新生代企业家的技术理性和国际视野 。
张一鸣理性克制 , 精进好学 。 他对一切精确计算 , 包括情绪 , 他甚至很少发火 。 在他的人生算法里 , 最佳的状态就是 , “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 , 不太激动 , 也不太郁闷” 。 他和机器的唯一区别 , 似乎就是“每天需要保证至少7小时的充足睡眠” 。
张一鸣曾说过一句话:“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构建一家公司如同一款产品) , 这句话这也表明了他的理念:把一家公司当成是一款产品 , 想办法把公司这个产品运营得更好 。
在张一鸣的世界里 , 一切都可以用产品思维来思考 。 在这样的思维机制下 , 他成功地打造了多款爆品:****、抖音、TikTok;他像打磨一款产品一样管理公司 , 由此诞生了字节跳动;他甚至像技术算法一样在迭代自我和更新认知 。
如何打造一款产品?
张一鸣亲自操刀的第一款产品是**** 。
****与其他新闻客户端最大的区别是 , 其自身没有采编团队 , 通过抓取网络信息 , 根据用户阅读喜好 , 通过智能推荐机制为用户呈现信息 , 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
虽然****是一个新闻客户端的形态 , 但张一鸣并不把它仅仅作为一个新闻客户端 , 而是一个信息平台 , 这个信息平台的内核就是个性化推荐引擎 。
在当时 ,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 , 做推荐引擎技术的难度并不小 。 ****初创团队也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基因 , 担心会做不好 。 但张一鸣的态度是 , “推荐引擎我们不会 , 但是我们可以学啊” 。
随后 , 张一鸣就找到了《推荐系统实践》这本书的作者 , 请求对方发一份电子版给他看看 。 当时书还没有出版 , 对方拒绝了张一鸣的请求 。 张一鸣就靠着网络上搜集到的学习资料 , 完成了****的第一版推荐引擎 。
在张一鸣看来 , “如果不自己做推荐引擎 , 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 , 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 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 , 不能真正创造价值 。 在任何时候 , 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
在过去8年的创业历程中 , 他一直在用纯技术和算法解决人们的信息获取问题 , 并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 让用户自己的喜好与机器发生作用 。 虽然算法推荐造成的信息茧房让他备受争议 , 但这的确引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机制的重大变革 。
一切技术上的成功经验都让张一鸣着迷 , 他还试图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 , 比如AB测试 。 在同一个领域 , 字节跳动内部经常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同类产品内部赛马 , 这些频繁的测试和技术化的经验输出 , 也让字节跳动在现有流量池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 。分页标题
****之后 , 张一鸣又相继打造了多款互联网产品 。 他甚至像打磨一款产品一样管理公司 , 同时他也在像技术算法一样在迭代自我和更新认知 。
张一鸣常说自己很相信“延迟满足感” , 但其实延迟满足感也常常会演变成为永远没有满足感 。 而正是在这种反馈机制的驱动下 , 张一鸣掌管下的字节跳动才不断地寻找下一个更大的满足感 , 从图文信息到短视频 , 从智能推荐到搜索引擎 , 从机器流量到用户社交 , 从国内到海外 。
截至目前 , 在新闻资讯、短视频、直播带货、教育、游戏、搜索引擎、办公协作等领域均能看到字节跳动的身影 , 张一鸣还在不断将过往实践成功的经验一步步复制到可以触达的领域 。
公司用什么样的人?
除了打造产品 , 张一鸣还是字节跳动“第一HR” , 他工作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在寻找和邀请优秀的人跟他一起搭建这座“APP工厂” 。
在互联网世界还是BAT引领的时代 , 张一鸣就开始默默地从百度等公司引进人才 , 搭建自己的创业团队 。
在外界对字节跳动认知甚少、防范意识最薄弱的时候 , 张一鸣就招到了负责广告业务的商业合伙人张利东、HR负责人华巍、技术负责人杨震原、现****CEO陈林以及字节跳动国内业务CEO张楠等远超公司发展阶段的人才 。
张一鸣吸纳优秀人才的另一个绝招就是收购 。
字节跳动成立不到半年 , 张一鸣就收了一个做漂流瓶和天气应用的小团队 , 陈林就是成员之一;2013年 , 张楠创建的图片分享交流社区图吧被张一鸣收购 , 此后他开始负责内涵段子 , 后又负责抖音 , 直至现在负责整个字节跳动的国内业务;后期的脸萌创始人郭列、Musical.ly创始人Alex和阳陆育、清北网校创始人刘庸等也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加入字节跳动 。
张一鸣对人才的定义有自己独特的标准 。 在过往的自身工作、成长经历中 , 他总结出一系列判断人才的特质 。
2005年 , 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加入酷讯 , 同时他也是这家公司最早期的一批员工 。 张一鸣的成长非常快 , 工作第二年就在公司开始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 , 负责所有后端技术 , 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 。
张一鸣自述自己不是技术最好的 , 也不是最有经验的 , 但是他发现自己两个重要的特质:
第一 , 工作时不分哪些是自己该做的 , 哪些是自己不该做的 , 只要同事请求帮忙都会答应 , 因此他了解公司底层架构的大部分代码;
第二 , 做事不设边界 。 虽然当时张一鸣负责技术 , 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 , 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 , 这对他后来创业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 。 当时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的经历 , 也让他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 。
因此 , 张一鸣对进入字节跳动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偏好 , 并列出五条标准 。
第一 , 有好奇心 , 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 互联网技术更新非常快 , 如果只是做完自己的工作就下班 , 可能对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就不再有优势 。
第二 , 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 公司的很多目标 , 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 , 或者没有完全做到 , 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 你会更愿意去尝试 。
第三 , 不甘于平庸 。 很多人毕业后的目标变成了解决北京户口和买房 , 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 , 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 不愿意冒风险 , 甚至很多人开始做一些兼职 , 为了尽早凑首付 , 看上去赚了 , 其实是亏了 。
第四 , 不傲娇 , 要能延迟满足 。 “不甘于平庸”是目标要设得很高 , “不傲娇”是对现状要踏实 。 张一鸣说 , “我见到很多原来觉得很好的(年轻人) , 其实没有我想象中发展好 , 我原来觉得不好的(年轻人) , 其实超出我的预期 。 ”
第五 , 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 。 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 , 自己要有判断力 , 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 。分页标题
产品服务哪些人?
对于产品要服务哪些人、走向哪些市场 , 张一鸣也有自己的判断 。
2012年 , 张一鸣在创办字节跳动之初 , 就想好ByteDance这个英文名 。 那时候字节跳动内部都没几个人出过国 , 但是张一鸣就觉得 ,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在全球都存在 。
因此 , 在公司行为上 , 张一鸣也尽可能让自己与国际接轨 。
字节跳动用户增长的组织参考来自Facebook , 公司内部的CEO双月面对面这个传统和OKR这一考核机制来自谷歌 , 公司最初做用户增长和工程师文化方面非常像Facebook 。 对于那些对组织成长和产品发展有益处的成功经验 , 张一鸣也会积极地借鉴 。
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 , 张一鸣同样开启了大规模的收购之路 。
2017年是字节跳动出海关键的一年 , 不仅推出了抖音海外版TikTok、火山小视频海外版Hypstar , 还买下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移动新闻服务商NewsRepublic及音乐短视频平台musical.ly 。 2018年 , Musical.ly与TikTok合并 。
合并TikTok后 , 张一鸣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 TikTok在美国大约已有有1亿个月活跃用户 , 比2018年1月增长了近800% , 而日活跃用户数量约为5000万;此外 , TikTok在全球范围内下载数量约为20亿次 。
张一鸣为了Musical.ly的收购 , 也是吃了不少苦 。 媒体曾报道 , 快手创始人宿华当时也对Musical.ly感兴趣 , 但猎豹移动CEO傅盛利用在Musical.ly的一票否决权趁机捆绑销售 , 将猎豹另外两款产品搭着一起卖 。 结果宿华不干了 , 而张一鸣则耐下性子接受了傅盛的方案 , 不但买了Musical.ly , 还花8660万美元买下NewsRepublic , 并给Live.me投了5000万美元 。
为了更好地做好各个区域的本地化 , 张一鸣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各国文化的理解 。 在今年字节跳动8周年内部信中 , 张一鸣称 , “过去一年 , 我花了近2/3时间去了全球很多地方 。 去德里迪利哈特市集做用户调研 , 去巴黎朋友家做客 , 去各地博物馆了解历史 , 我对世界的丰富性和文明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我们在全球多个国家有业务有用户 , 要更认真思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 对外部世界的贡献 。 ”
即使在今年最困难的时候 , 张一鸣业表示:“字节跳动要做一个值得信任的全球公司 , 在一个巨变的时代 , 更值得为之努力 , 这本身也是一段有挑战有意义的旅程 。 ”
【中国企业家|张一鸣的产品观:像算法一样迭代自我】参考资料:1、《张一鸣的用人观》 , 来自《财经》杂志 , 作者房宫一柳;2、《张一鸣:优秀年轻人的五个特质》 , 来自公众号“字节范儿”;3、《张一鸣要all in公司这个产品了》 , 来自公众号“乱翻书” , 作者潘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