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生死而存在,我们活得更好!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五部》(71)《不为生存的感知方式存在可能吗?》活着就是在生存吗?错!生物活着在干什么?在感知一切存在 。 只有人才将活着视为生存 , 生存是我们人为解释活着的概念 , 不用生存来解释 , 我们照样会活着 。 我们活着做什么?我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感知所有事物的存在 , 我们为感和存在而活着 。 以感知方式存在不是在求存 , 而是在求感知 。 这显然超出了我们对活着的理解 , 虽然我们不能回答活着为什么 , 但我们知道活着就是为了求存 , 不为求存的活着我们从未想到过 , 我们一直把求存作为最终的目的 。
不为生死而存在,我们活得更好!
不为求存而为感知活着 , 这难道是一种创新吗?错!存在的本来就是在感知 , 是我们不慎将感知解释为生存 , 这只不过是将错误的解释更正过来 。 一个解释的误会带来了一个乱哄哄的人间 , 难道不应该将这种误会纠正过来?为感知活着 , 这才是生物及人存在的本态与本理 , 这才是万象归源 。将感知替换掉生命的核心 , 无理的存在立即变得有理 , 矛盾的逻辑就再也不矛盾 。 人活着就是在感知 , 在感知就是在活着 。 感知活动成为一切存在的中心和一切运动的理由 , 生物及人为感知而生 , 一切事物的存在关系就是感知互动的关系 。 因此 , 没有事物不在感知运动之中 , 没有存在不在感知运动以内 , 所以 , 感知运动使事物的存在成为一个相互运动的整体 , 再无任何独立存在的任何个体或任何物质 。 这种存在关系致使存在的利益整体化 , 再也没有任何独立个体拥有独立的利益 。 这样的存在关系不但没有任何分别 , 也再无生死存亡的概念 。人活着就是感知运动开始 , 人的精神意识就是感知运动的显示 , 生活就是感知运动的现场 , 生活的目的就是为每个人提供愉悦的感知信息 。 人存在的使命就是保持着感知的存在 , 并从存在中获得良好的愉悦感知 。 在这种存在关系中 , 人与物质的关系是感知与被感知的关系 , 人在意物质在感知活动中的存在状态是良好的 , 即活跃的、稳定的、持续的存在状态 , 即反映给人的感知信息是愉悦的 。 所以 , 为保持这种愉悦的存在关系 , 人们会调整好物质观 , 与任何物质的互动都有理性的原则可循 。 人与物质再无对峙关系 , 人与物的共同存在都服从于感知愉悦的最终目的 。 人会建立与所有物质的相处之道 , 会找到其中的互动的平衡 , 因为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会破坏愉悦存在的结果 , 这才是人物相处的永恒之道 。
不为生死而存在,我们活得更好!
感知互动下人与人的关系是互为对象关系 , 感知对象的存在意味着感知主体的利益 , 即我的利益在他人 , 他人的存在形态为我提供最需要的感知信息 。 我与他人的互动成为感知活动最重要的环节 , 即他人的活动形态构成感知生活的主要内容 。 保证他人的存在处于良好的愉悦的形态 , 是我们每一个人获得良好的愉悦信息的必需来源 , 所以 , 使他人愉悦就是使自己愉悦 , 这种逻辑关系彻底结束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 。 人为感知而活 , 将活的意义落实到对象世界的身上 , 这让人与外部世界真正的合为一体 。 因为感知是互相关联的存在 , 任何存在事物无一不在关联之中 , 感知运动关系联结起每一个人 , 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是整体性的存在 。人与物、人与人的感知关系是存在得以良好存在的逻辑保证 , 感知运动使存在运行在良性的循环之中 。 人间社会成为一个感知共同体 , 这种社会的运行机制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 , 就是建立愉悦的感知条件、创造愉悦的感知环境 , 保证人们拥有愉悦的感知生活 。 为实现这个目的 , 人类建立相应的生产体制、生活体制和社会运转机制不是一件难事 , 我们的智慧能力和综合的文明手段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所有的硬件问题 , 一旦感知理念取代了现行的生存理念 , 这一切的实现都不是问题 。
不为生死而存在,我们活得更好!
不为生存而活着 , 不但可能 , 而且让人活得更好 , 这是因为感知方式存在全部取消了生存逻辑下的所有问题 。 人类从生存不生存晋级到感知不感知的问题上 , 由生存逻辑引发的一切矛盾不会再存在 。 感知是比生存更真实、更具体、更有圆满逻辑、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性行为 , 我们终将因为感知生活的建立而得到幸福的所在 。 (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