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宇宙论(自然科学)》第七篇三分宇宙

太极宇宙论(自然科学)
《太极宇宙论(自然科学)》第七篇三分宇宙。作者 曾展刚 曾霖鋆
第七篇三分宇宙
简介本篇内容:太极图中蝌蚪形的阴阳鱼可分别体现黑暗世界和光明世界 。阴阳鱼中不同于蝌蚪形的圆形眼睛可代表除黑暗世界、光明世界以外的第三种物质世界;圆形眼睛可以有阴、阳代表第三种物质世界可转换为黑暗世界、光明世界 。道与“一”(1是非零的最小自然数)有密切联系 。 太极图除了体现宇宙可分为三种物质世界外 , 还能体现不同形态的“一”相互转换的规律(黑白颜色、蝌蚪形与圆形的相互转换) 。对于物质的观察 , 因人类观察能力有限而存在能够观察、难以观察、不能观察三种不同状况 , 与此相对应 , 由物质组成的宇宙可存在三种物质世界:能够观察的物质世界、难以观察的物质世界、不能观察的物质世界 。与宇宙中个体最小微粒的三种形态相对应 , 众多三维点构成能够观察的物质世界、众多二维点构成难以观察的的黑暗世界、众多的一维点构成了众多的不能观察的物质世界 。三维点、二维点、一维点可以相互转换 。 与此相对应 , 能够观察的物质世界、难以观察的物质世界、不能观察的物质世界可以相互转换 。本篇包含的文章有:1、《探索物理合适的对比系》2、《中国古代哲学的启蒙》3、《宇宙和纯无》4、《现实宇宙的缺陷物质和非现实宇宙的完美物质》5、《宇宙空间和物质尺度及其连接的关系》6、《时间的循环和非循环》7、《质量在宇宙中的分合》探索物理合适的对比系
作者 曾展刚
第一节 物理合适的对比系
在探索宇宙本源、物质运动根源的时候 , 必须要考虑物质存在是与什么相对比 。下面分三点探索物理合适的对比系 。一、数学以零为对比的参考作用在数学中 , 数轴方向有左右、前后、上下 , 划分左右、前后、上下数轴的对比点是数轴原点O;数轴上有正数和负数之分 , 划分正数和负数的对比点同样是数轴原点O 。数轴原点O代表零 , 零代表无数 。数学是关于数字的学问 , 有数和无数可以互为对比 。 将代表零的原点O作为划分数轴方向、划分正数和负数的对比点 , 充分体现了代表无数的零的对比作用 。数学以零为对比 , 这对于探索物理合适的对比系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二、物理合适的对比系是纯无物质以一定量存在、物质存在表现一定尺度、物质以运动形式存在是物质存在表现出的三个紧密联系特点 , 清楚物质存在的三个特点 , 有助于探讨物理合适的对比系 。物理是关于物质的道理和学问 , 其研究对象是物质 。 有物质和无物质互为对比 , 物理合适的对比系就是完全无物质 。 换言之 , 物理合适的对比系是纯无 。三、物理以完全无物质的零为对比的重要性数学必须考虑有数和无数的关系 。 以0为对比 , 人们就能清楚数轴中数字的排列方向;两个相同的数字之差才能表示 , 1减去1的结果就可以表示为0;以0为对称的相反方向上 , 人们发展出与正数相反的负数 。0和1可以清楚表示“无”和“有” 。 没有数字0 , 数学就不能表示无数 , 连1减去1的结果也难以表示 , 数学难以成为完整的体系 。同样 , 有物质和无物质的关系很重要 。 如果不以完全无物质的零为对比 , 就会象数学没有数字0一样 , 物理学要成为完整的体系是难以想象的 。下面是一些出现在物理学中的乱象:一边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 一边怀疑惯性系的适合性;一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 一边认为质能互变和宇宙在大爆炸中创生;一边应用牛顿力学体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 , 一边无视牛顿第三定律而认为宇宙所有物质可以聚合为一点;一边观察到星系相互吞噬 , 一边坚持宇宙不断膨胀的观点;一边认为热力学第三定律正确 , 一边认为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绝对零度;一边认为真空黑暗不是物质 , 一边可以在真空黑暗中获得黑暗视像和光子的移动距离 , 等等 。物理学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相互矛盾的乱象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物理学没有以完全无物质的零为对比 , 现代物理学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物理以完全无物质的零对比 , 就象以0为对比的数轴有清晰的数字排列方向一样 , 物理中相互矛盾的乱象可以得以理顺 , 很多不解的宇宙奥秘就会有清晰的答案 , 物理学才能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二节 探索物理的三个分支对比系分页标题
在数学上 , 除了有数和无数的对比外 , 还有方向的对比、正数和负数的对比 。数学对比系列的细分对物理同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由于物质以一定量存在、物质存在表现一定尺度、物质以运动形式存在 , 物理除了有物质和无物质的对比外 , 还应该有分支的对比系 。质量、尺度、运动形式的主体是物质 , 单是以质量或单是以尺度或单是以运动形式作为考虑对象所确定对比系就可以称为分支对比系 。 下面分三大点探索 。一、物质量的分支对比系
有量和无量相互对比 。零可以代表无量 , 零之外就有物质量多少的划分 。二、物质尺度的分支对比系有尺度和无尺度相互对比 。零可以代表无尺度 , 零之外就有物质尺度、维数多少的划分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分支对比系有运动和无运动相互对比 。完全无运动被称为绝对静止 。 有运动和绝对静止相互对比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只有完全无物质的纯无才是自然绝对静止 。纯无分隔下 , 物质之间的连接会出现断开 。 按物质之间断开连接的方向来划分 , 有完全断开连接和部分方向断开连接 。物质之间完全断开连接的情况出现在个体物质上 , 是个体物质被纯无包围 ,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物质处于自然相对静止 。在纯无分隔下 , 物质之间在部分方向断开与某些物质的连接 , 但与其他物质保持连接 。 没有被被纯无包围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有连接 。相互之间有连接的运动物质数量众多 , 速度数值各有相同或差异、运动方向各有相同或差异 。 物体之间速度数值差异、运动方向差异成为考察方判断被考察物体处于动态或静态的依据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 , 动态和静态是相对而言的 。在现实宇宙中 , 常见的物质运动形式有两种 , 就是能量和动量 。依据能量和动量来划分 , 本分支对比系可以有两个细分支对比系:(一)有能量和无能量相互对比零可以代表无能量 , 零之外就有物质具有能量多少的划分 。(二)有动量和无动量相互对比零可以代表无动量 , 零之外就有物质具有动量的多少的划分 。第三节 自然绝对静止和自然相对静止
一、自然绝对静止纯无是自然绝对静止 。纯无完全没有物质 , 完全没有物质而没有物质运动 , 完全没有物质而没有时间主体 , 完全没有物质连接而不能形成空间 , 没有物质运动而没有运动速度 , 形成自然绝对静止 。纯无是质量M=0 , 形成空间V=0、时间T=0 , 形成自然绝对静止 , 即速度V=0 。二、自然相对静止在没有任何物质连接的状态下 , 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没有任何物质运动路径 , 位置移动零距离 , 该物质点处于自然相对静止 。形成自然相对静止的两个必要条件:1.必须是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 所具有的质量数值是自然中不可再分割最小质量数值 , 质量物理单位的幂次是一次方 。2.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被纯无包围 , 没有任何物质与之连接;其形状不具有三维立体形状或二维平面形状 , 只具有一维线性形状 。将一维线性形状、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称为一维点 , 自然相对静止可以简单表述:纯无包围一维点形成自然相对静止 。在纯无包围下 , 一维点与其他物质没有任何连接而在其周围失去空间 , 完全没有可供其移动位置的物质运动路径 , 位置移动距离完全为零 , 纯无包围的一维点是静止的 。失去三维立体形状或二维平面形状 , 纯无包围的一维点是变形最严重的物质点 , 是受到外来压迫而自身最大收缩的结果 。 严重变形的一维点蕴藏着抗拒外来压迫的应力 。 一维点被纯无包围而不能和其他物质连接 , 既没有物质运动路径 , 又没有与其发生力相互作用的物质 , 一维点蕴藏着抗拒外来压迫的应力难以释放 。 蕴藏的应力帮助一维点对抗纯无包围 , 使到一维点维持物质不湮灭 。一维点以自身蕴藏的应力对抗、逃避纯无包围 , 纯无包围的一维点是运动的;在纯无包围下 , 一维点没有物质运动路径 , 移动位置为零 , 是静止的 。 正因为这样 , 纯无包围的一维点是既运动又静止 , 处于静止和运动的对立统一状态 , 是自然相对静止 。当其他物质能够连接一维点、成为一维点的物质运动路径 , 一维点蕴藏的应力得以释放 。 应力释放帮助一维点恢复二维平面形状或三维立体形状 , 显露运动的本色并形成不为零的位置移动 。在自然中 , 只有在非现实宇宙中的零壹空间中才能形成自然相对静止 , 只有在自然相对静止状态下 , 一维点与一维点之间没有任何连接而不能形成任何热量 , 没有任何热量才能形成第五态物质 。认识自然相对静止帮助人们认识非现实宇宙、零壹空间、第五态物质、物质存在的永恒 。三、惯性系在自然相对静止中形成有物质和无物质是对立的 , 也是可以相互对比的 。 牛顿的惯性定律描述了物质以运动存在的特点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在其中有效的参照系 , 简称惯性系 。 如果s为一惯性参照系 , 则任何对于s作等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都是惯性参照系;而对于s作加速运动的参照系则是非惯性参照系 。 所有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等效的 。惯性参照系即惯性系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惯性系)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 ,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条件在相互连接的物质中不能形成 。 物质是运动的 , 相互连接的物质在运动中总会发生摩擦和碰撞 , 表现为在相互连接的物质所构成的现实宇宙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 , 依据大量观察经验获得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 。现实宇宙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 , 反过来说明相互连接的物质在运动中总会发生摩擦和碰撞 。 物质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就会在物质之间形成力的作用 , 导致“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条件在相互连接的物质中不能形成 。惯性系在自然相对静止中才能形成 。纯无包围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形成自然相对静止 。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与其他物质没有任何连接 , 因为没有任何连接而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只有一维线性形状 , 其尺度无限趋近零 , 是形状收缩最剧烈的物质点 , 蕴藏巨大应力 , 有扩张自身形状的需要 。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蕴藏的巨大应力 , 扩张自身形状的需要令到它具有不为零的向外扩张的压力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承受不为0的压强 , 没有任何物质的纯无相对应的压强为0 , 物质不为0压强和纯无0压强所形成的压强差 。 由于存在压强差 , 令到它被推动并尽力逃离纯无包围 , 在纯无包围下形成物质惯性运动 。第四节 考察的动态和静态分页标题
一、对惯性系的思考由于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 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 , 首先要确定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哪一个物体来说的 , 被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系 , 叫做参考物或参考系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参考系》)设立参考系是为了让考察方可以通过对比来衡量被考察物体的运动状况 。 在物质之间相互有连接的条件下 , 考察方才能对被考察物体进行考察 。这里形成一个矛盾: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有条件 , 在 , 就是任何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必须是“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 。在物质之间相互有连接的条件下 , 相互连接的物质在运动中总会发生摩擦和碰撞 。 在没有达到绝对零度的三维立体的空间中 , “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条件基本上是不可以满足的 。考虑惯性系的伽利略变换是牛顿力学体系的根基之一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 , 牛顿力学体系有相当重要作用 。 在没有达到绝对零度的三维立体的空间中 , 由于“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条件基本上不可以满足 , 因此 ,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 需要探索更好的描述使到考察方可以衡量被考察物体的运动状况 。二、探索以“在一定方向上物质之间的速度差异”代替伽利略变换伽利略变换若O′-x′y′z′参照系沿着x轴方向以速度v相对于O-xyz参照系运动 , 且t=0时两参照系的原点重合 , 则两参照系之间有如下关系:x"""" = x -vty"""" = yz"""" = zt"""" = t两参照系描述同一运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 但加速度是相等的 。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我们可以任取最为简洁的参照系进行计算 。 (引于互联网维基百科《伽利略变换》)注意“O′-x′y′z′和O-xyz两参照系描述同一运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 但加速度是相等的 。 ”“加速度相等、同一运动的速度不同”就是在一定方向上物质之间的速度差异 。“在一定方向上物质之间的速度差异”表述简单明白 , 而且不需要“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的条件 。三、划分考察方和被考察物体之间的静态和动态物质以运动形式存在 ,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特点 。 由于考察方所具有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与周围连接的物质有不相同或相同 , 相对于考察方 , 与考察方连接的各种物质就会出现位置、形状变动或位置、形状相对没有变动 。(一)考察的静止和静态被考察物体考察方与被考察物体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被考察物体处于考察的静态 。为了简便 , 下文将考察的静态简称静态 。静态被考察物体:相对于考察方 , 处于静态的被考察物体 。例如:人站在公路上 。考察方的人和被考察的公路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公路处于静态 , 公路是静态被考察物体 。(二)考察的动态和动态被考察物体考察方与被考察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被考察物体处于考察动态 。为了简便 , 下文将考察的动态简称动态 。动态被考察物体:相对于考察方 , 处于动态的被考察物体 。例如:人站在河边 , 考察流水 。考察方的人和被考察的流水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流水处于动态 , 流水是动态被考察物体 。四、划分被考察物体之间的静态和动态(一)被考察物体之间的动态1、静态被考察物体和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动态静态被考察物体和动态被考察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静态被考察物体和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动态 。例如:人站在公路上 ,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相对于人 , 公路静态 , 汽车动态 。 静态公路和动态汽车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静态公路和动态汽车之间处于动态 。2、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动态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动态 。例如:人站在河边 , 考察在流水中逆水前进的轮船 。相对于人 , 流水、轮船动态 。 动态流水和动态轮船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动态流水和动态轮船之间处于动态 。(二)被考察物体之间的静态1、静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静态静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静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静态 。例如:人坐在行驶列车上的椅子 。相对于人 , 人、列车、椅子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静态列车和静态椅子之间处于静态 。2、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静态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动态被考察物体之间处于静态 。例如:人站在公路上看着行驶的列车和列车上的椅子 。相对于人 , 行驶的列车和列车上的椅子处于动态 。 动态列车和动态椅子之间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动态列车和动态椅子之间处于静态 。第五节 以物质运动形式为对比系的局限性分页标题
在宇宙中的物质成千上万 , 运动方向千差万别 。 相对于一定运动方向、一定运动速度的某一考察方 , 被考察的一个或多个物体会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速度差异 , 处于静态 。 但是 , 相同被考察对象相对于不同运动方向或不同运动速度的另外的考察方 , 就会出现在某一方向上或多个方向上有速度差异 , 处于动态 。动态和静态的划分只能适用于特定的考察方、特定的被考察物体、特定的物理事件 。 不可能永远地只是找一个物体 , 所有宇宙中的物体都可以以它来作为对比 , 以它来衡量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动态或静态 。 在宇宙中 ,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 , 不可能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物质对比中心 。 正因为这样 , 以物质运动形式为对比系只能适用于考察宇宙中的局部发生的物质运动、变化情况 , 具有局限性 。中国古代哲学的启蒙
作者 曾展刚
第一节 阴阳交替互变
一、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一元“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是古人对宇宙万物变化的精炼描述 。如何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一元?“一元”是指物质宇宙的根源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 , 各种各样物质构成物质宇宙 。各种各样物质离不开最基础、最微细的组成粒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 物质集合体在被外力撕碎过程中不可能消亡 。 物质的质量不可能永远地被分割下去 , 总存在一个极限数值 , 这个分割质量的极限数值就是不可再分割的质量数值 。在物质宇宙中 , 具有不可再分割的质量数值的微小粒子是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质量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微粒在运动中组合成各种各样物质 , 是构成物质宇宙最普遍、最基础的物质 , 是物质宇宙的根源 。由此可见 , 当上面古语中的“一元”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的时候 , 一元是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二、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两仪“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这句古语很简朴 , 但包含的奥秘却很精深 。如何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两仪?阴阳鱼图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什么是两仪 。代表黑暗的黑色鱼追逐代表光明的白色鱼尾巴 , 白色鱼追逐代表黑色鱼尾巴 , 黑色鱼和白色鱼头尾相接构成圆形阴阳鱼图案 。古人将黑暗表示为阴 , 将光明表示为阳 。 古人用简朴而神奇的阴阳鱼图案表现出黑暗和光明的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 。强大力量可以将物质集合体如钢铁、石块等撕碎 。 常见的强大力量来自强烈爆炸 , 如核爆、超新星爆发等 。 强烈爆炸将各种各样的物质集合体撕碎 , 形成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 呈现光明和黑暗 。 光明和黑暗是不能被强烈爆炸撕碎的物质 , 个体光明物质和个体黑暗物质都是由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构成 。光明物质和黑暗物质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 , 在运动中分分合合而构成物质宇宙中的各种各样物质 。由此可见 , 当上面古语中的“两仪”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的时候 , 两仪分别代表光明和黑暗 。三、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四象古语: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如何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四象?兰叶春葳蕤 , 荷花夏绽放 , 桂花秋皎洁 , 梅花冬吐芳 。一年有四季 , 四季有不同景象 , 四季四象 。 时间的推移变化形成四季交替变化 , 四季交替变化形成四季四象变化 。由此可见 , 当上面古语中的“四象”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的时候 , 四象代表时间 。注:“华”解释为“花” , “兰叶春葳蕤 , 桂花秋皎洁 。 ”一句出自唐诗《感遇·》 。四、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八卦“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是古人对宇宙万物变化的简朴描述 。如何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八卦?宇宙万物变化包含时空变化 。古人曾经认为地球是四四方方的 。四四方方的立方体边长分别以长、宽、高表示 。长、宽、高的乘积用于计量三维立体空间的体积 。 以L代表长度 , 边长相等的立方体的表示式是L3 , 可以用物理单位“米3”来表示 。 物理单位“米3” 用来表示空间 。八卦是中国古代用来占卜的象征各种自然现象的八种符号 。 八卦与人体的头、腹、手、脚、耳、目等部位对应 , 通常在表示空间的平面图中分置八个方位 。 在八卦的基础上可以扩展为六十四卦 。 在数字上 , 六十四卦是八卦对称性扩展 , 与空间可以对称性扩展相吻合 。立方体有八个端点 , 八个端点代表八个方位 , 八卦同样可以代表八个方位 。由此可见 , 当上面古语中的“八卦”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的时候 , 八卦代表空间 。五、从科学角度解释“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是古人对宇宙万物变化的高度概括 。分别从科学角度解释了一元、两仪、四象、八卦后 , 就能理解这句古语包含的深刻含义:“一元”代表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在运动中组合成各种各样物质 , 构成整个物质宇宙 。“两仪”分别代表光明和黑暗 。强烈爆炸将各种各样的物质集合体撕碎 , 形成质量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微粒 , 呈现光明和黑暗 。 个体光明物质和个体黑暗物质都是由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构成 , 光明物质和黑暗物质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 , 在运动中分分合合而构成物质宇宙中的各种各样物质 。“一元”的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诞生出“两仪”的光明和黑暗 , 这是“一元生两仪” 。“四象”代表时间 。光明和黑暗的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形成光阴似箭的岁月流逝 , 岁月流逝就是时间的推移 。“两仪”的光明和黑暗衍生出“四象”的时间 , 这是“两仪生四象” 。“八卦”代表空间 。光明和黑暗不断地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表现为时间的推移 , 群体的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互为物质运动路径并在运动中相互交替、相互分合 。 相互交替、相互分合的物质架起了空间 。“四象”的时间计量、标志着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 , 呈现光明和黑暗的群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在相互交替、相互分合的运动过程中架起了空间 , 这是“四象生八卦” 。上面简朴、精奇的古语将物质宇宙的根源、光明和黑暗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架起有机地联系起来 , 体现着各种各样的宇宙奥秘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特点 。 它是我国古人对自然的看法 , 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 是指导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明灯 。第二节 五行转换分页标题
一元、阴阳两仪、四象、五行、八卦是宝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 正确理解古代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可以指导人们探索宇宙奥妙 。 反过来 , 人们可以将探索宇宙奥妙所获取的正确的知识、经验来修正、弘扬古代文化 。一元、阴阳两仪、四象、五行、八卦在风水、占卜、命理中被运用 。 由于一些害群之马借风水、占卜、命理的名堂招摇撞骗 , 使到很多人认为风水、占卜、命理是无稽之谈 , 是骗人的东西 , 在风水、占卜、命理中被运用的一元、阴阳两仪、四象、五行、八卦所包含的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看法往往被现代人忽略 。“一元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是古人对宇宙万物变化的高度概括 , 将物质宇宙的根源、光明和黑暗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架起有机地联系起来 , 体现着各种各样的宇宙奥秘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特点 。 它是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看法 , 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 是指导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明灯 。阴阳五行变化包含阴阳变化和五行变化 。古人将黑暗表示为阴 , 将光明表示为阳 , 阴阳分别代表黑暗和光明 。 “阴阳变化”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的时候 , 实际就是光明物质和黑暗物质交替变化和相互转变 。古人观察到五个行星 , 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 参照五个行星的运动变化 , 古人推演出五行变化 。五行变化包含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剋 。五行相生:金生水 , 水生木 , 木生火 , 火生土 , 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剋木 , 木剋土 , 土剋水 , 水剋火 , 火剋金 。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论在中国医学中被运用 。 五行对应五个重要脏腑 , 分别是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胃 。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论在中国医学中的运用有玄妙之处 , 例如:心火盛 , 邪火犯肺金 , 肺金受不了心火剋制就会使人咳嗽 。 如果是实火 , 避免肝木生心火 , 采用清肝木泻心火的药材如连翘、菊花等就能止咳;如果是肾水虚亏导致虚火上升 , 就不应采用清肝木泻心火的方法 , 采用补肾水制心火的药材如麦冬、莲子心等就能使病人舒服 。五行变化是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看法 。虽然五行相生相剋理论有神奇之处 , 但五行变化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有不足的地方 。 原因是太阳系现有八大行星 , 剔除地球 , 也应有七大行星 , 只是采用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动变化来描述宇宙万物变化明显有不足之处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不足之处 , 我们应该运用已有的正确的知识、经验来修正、弘扬古代文化 。 五行变化不足以描述宇宙万物变化 , 就用科学赋予五行变化新的含义:应用于描述宇宙万物变化 , 五行变化新含义是: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等离子态物质、极冷物质五态物质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变 。宇宙物质运动变化体现在五态物质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变的过程中,是所有宇宙奥妙的关键核心 。 五行相生相剋体现着物质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变的过程 , 用科学赋予阴阳五行变化新的含义后 , 一元、阴阳两仪、四象、五行、八卦可以全面地应用于描述宇宙物质的运动变化 。中洋结合、古今结合 , 会更有利于人们探索宇宙奥妙 。宇宙和纯无
作者 曾展刚
第一节宇宙的含义和本质
一、宇宙的含义 。“宇”在新华字典中有以下解释:1、屋檐 。2、上下四方 , 所有的空间 。3、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 。4、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 , 在“界”之上 , 是在地质年代“宙”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宙”在新华字典中有以下解释:1、古往今来 , 指所有的时间 。2、地质年代分期的最高一级 , 在“代”之上 。宇宙一词是指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物质存在表现出互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三个特点 , 即物质以一定量存在、物质存在表现一定尺度、物质以运动形式存在 。 “物质以运动形式存在”和时间相对应 , “物质存在表现一定尺度”和空间相对应 , 由此可知时间和空间的主体都是物质 。可以获得宇宙含义:具有质量的、表现一定尺度的、以运动形式存在的所有物质总称为宇宙 。二、宇宙的本质宇宙的本质是物质 。第二节宇宙的边界和形状分页标题
一、宇宙之外(一)宇宙之外要了解宇宙的边界首先要知道物质宇宙之外是什么 。宇宙之外是什么?宇宙是物质宇宙 , 宇宙之外即非宇宙物质 , 完全没有物质 。完全没有物质是纯无 , 宇宙之外就是纯无 。(二)完全没有物质的三个特点1、物质含量为零完全没有物质 , 物质的含量必然为零 。2、时间为零运动形式需要有物质为主体 , 离开了物质主体也就没有了运动形式 。一定形式的物质运动形成物质运动过程 , 物质运动过程形成时间 。 没有了物质也就没有运动过程 , 也就没有了时间 。不存在时间主体的物质就不存在时间 , 时间为零 。3、空间为零物质存在表现一定尺度 , 尺度构成空间 。 没有了物质就没有了尺度 , 没有尺度就不能构成空间 , 空间为零 。(三)宇宙之外的特征宇宙之外的特征是物质含量、时间、空间都是零 。二、宇宙的边界知道了宇宙以外是什么后 , 就知道宇宙的边界:纯无和物质的交界就是宇宙的边界 。宇宙和纯无分界的衡量标尺是:物质是否存在 。三、宇宙的形状宇宙大爆炸理论假设宇宙有一个中心 , 大爆炸使到物质从宇宙中心向外扩展伸延 , 宇宙的形状应该是规则的 。 很多科学家为探索宇宙的形状花费了不少努力 ,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电脑分析 , 得出宇宙形状是椭圆球形的结论 。物理学并没有以完全无物质的零为对比 , 有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 。纯无完全无物质 , 是物理学的0 。 以纯无为对比 ,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在对宇宙的认识中 , 物理学以完全无物质的零为对比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在力的作用下 , 宇宙中每一个角落的物质都有可能被完全抽离而成为纯无 。 换言之 , 宇宙中的每一角落都有可能形成纯无和物质的交界 。 宇宙的形状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规则形状 。在宝石鉴定中 , 对一些形状不规则、没有固定形状的宝石原料 , 会用“随形”这一个术语去描述 。借助宝石鉴定的术语 , 可以知道宇宙的形状:力的作用使到物质的形状出现变化 , 由物质构成的宇宙在力的作用下就会不断地形成形状变化 , 宇宙形状不规则、没有固定形状 , 是随形 。第三节 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 , 人们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分类 。 同样 , 为了更好探索宇宙奥秘 , 应对博大浩瀚的宇宙进行分类 。下文分五大点介绍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 。一、按照物质连接状况的不同来对宇宙分类物质之间可以相互有连接 , 与此相对比 , 物质之间会有完全断绝连接的情况 。按照物质之间有连接和物质之间完全断绝连接的状况 , 将宇宙分为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 。现实宇宙非和现实物质宇宙都是由物质构成 , 共同构成整体宇宙 。二、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含义现实宇宙:相互之间有一定连接的物质所构成的部分宇宙 , 是整体宇宙的组成部分 。非现实宇宙:相互之间完全没有连接的物质所构成的部分宇宙 , 是整体宇宙的组成部分 。三、组成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最基础物质及其分别 。(一)组成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最基础物质组成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最基础物质都是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二)分别组成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最基础物质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最大分别是物质之间是否有连接 , 体现在组成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有分别:三维立体形状的三维点和二维平面形状的二维点是物质之间有连接的物质点 , 三维点和二维点是组成现实宇宙的最基础物质 。在现实宇宙中 , 物质之间有连接的三维点和二维点可以在运动中组合成物质集合体 。组成现实宇宙的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 可以被称为非现实物质 。一维线性形状的一维点是物质之间完全没有连接的物质点 , 一维点是组成现实宇宙的最基础物质 。在非现实宇宙中 , 物质之间完全没有连接的个体一维点不可以在运动中组合成物质集合体 。 换言之 , 在非现实宇宙中没有物质集合体 。组成非现实宇宙的孤立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连接 , 这种孤立的个体物质可以被称为非现实物质 。四、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时间分别将“现实”一词扩展 , 就能得出现在和实在 。“现实”是“现”字的常用组词 , 与“现实”相联系的是过去和将来 , “现”字可以代表时间 。“实在”是“实”字的常用组词 , “实”可以理解为实在数量的物质 。在“现实”一词中 , 包含时间、物质含量相互联系的含义 。热力学三定律适用于物质之间相互连接的、人们可以生存的现实宇宙中 , 我们能看、能听、能嗅、能触摸、能感受许许多多相互连接的实实在在的物质 。在现实物质宇宙中 , 有快慢之分的时间常常表现出单向流动 。现实物质宇宙中的时间表现为有快慢之分的原因是形成时间的主体与其他物质相互连接 , 与时间主体相互连接的其他物质可以计量时间主体运动快慢 。在非现实宇宙中 , 被纯无包围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一维点是运动的 , 在非现实宇宙中同样有时间 。 和现实宇宙的时间不同 , 非现实宇宙的时间没有快慢之分及单向流动的特点 。非现实物质宇宙中的时间没有快慢之分的原因是形成时间的主体与其他物质没有相互连接 , 不能与时间主体相互连接的其他物质不可以计量时间主体运动快慢 。五、现实宇宙和非现实宇宙的尺度分别现实宇宙由物质之间有连接的三维点和二维点组成 , 三维点之间、三维点和二维点之间、二维点之间相互连接而组成现实宇宙的尺度 。 现实宇宙的尺度是连接尺度、是众多相互连接的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的尺度组合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一维点自身尺度无限趋近零 , 依然是物质的它仍然具有自身尺度 。 非现实宇宙由众多的个体三维点组成 ,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一维点之间完全没有连接 , 因此 , 非现实宇宙的尺度并非由众多的个体一维点连接形成 , 是众多个体一维点的自身尺度所形成的间断尺度 。第四节 物质“湮灭”和“创生”的假象分页标题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 物质不会灭亡 , 也不会创生 。 那么 , 在纯无的参与下 , 如何解释物质“湮灭”和“创生”?在本篇的第三部分会向大家介绍光黑互变 。 光黑互变是光明转变为黑暗 , 是具有三维立体形状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转变为具有二维平面形状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 即三维点转变为二维点 。受身体机能和观察水平的限制 , 人们能够观察具有三维立体形状的物质 , 难以观察具有二维平面形状的物质 。 由于黑暗物质难以被观察 , 当三维立体形状的物质转变为黑暗物质后 , 人们难以观察黑暗物质 , 形成物质“湮灭”的假象 。还有一种产生情况会产生物质“湮灭”的假象 , 就是具有三维立体形状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转变为具有一维线性形状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 即三维点转变为一维点 。 被纯无包围的个体一维点和处在现实宇宙中的人们的连接完全断开 , 人们不能观察这些物质 , 形成所谓的物质“湮灭” 。在其他物质及其施加的力量的协助下 , 被纯无包围的物质冲破纯无包围 , 具有一维线性形状的个体一维点转变为具有二维平面形状的个体二维点和具有三维立体形状的个体三维点 , 和处在现实宇宙中的人们的形成连接 。 不能观察的物质转变为难以观察和能够观察的物质 , 形成“创生”物质的假象 。还有一种产生情况会产生物质“创生”的假象 。 在其他物质及其施加的力量的协助下 , 具有二维平面形状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转变为三维立体形状的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 难以观察的物质转变能够观察的物质 。在人们的观察中 , 会出现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的情况 , 实质原因不是物质“湮灭”和“创生” , 而是有连接的物质和没有连接的物质之间发生转换 。对于人类而言 , 有连接的物质是能够观察的物质(光明)和难以观察的物质(黑暗) , 没有连接的物质是不能够观察的物质(恒星核心) 。能够观察的物质和难以观察的物质之间相互转变、能够观察的物质和不能够观察的物质之间相互转变、难以观察的物质和不能够观察的物质之间相互转变 , 形成物质“湮灭” 和“创生”假象 。 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并物质没有灭亡或创生 , 只是人类受身体机能和观察水平限制所形成的观察结果和实际情况出现了差异 。第五节 宇宙有年龄的观点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 , 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质量守恒定律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 , 具有质量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 。 物质不能被创生 , 宇宙也不会被创生 , 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恒古存在 , 宇宙没有年龄 。物质宇宙有年龄反映的是宇宙被创生 , 宇宙被创生意味着物质被创生 , 宇宙有年龄的观点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节 数学基础原理否定物质宇宙由大爆炸产生
数学最基础的数字是什么?数学最基础的数字是0和1 。只有将0和1相互配合 , 通过运用各种数学运算符号 , 人们才能获得个位、百位、千位等整数 , 也获得了奇数和偶数;数字0后面设置了小数点 , 人们获得了小数;以数字0为中心 , 将0以外的数字分置数轴左右两边 , 人们获得了正数和负数 。0和1相互配合、各种数学运算符号的运用、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的特殊设定(如设定小数点、设定未知数等)形成各种各样的数字 , 对各种各样数字分分合合的运算、解析形成数学 。如果只有数字0 , 无论人们如何运用各种数学运算符号 , 都不能获得0以外的数字 。“数学不可能只是从数字0中创生”是数学基础原理 。以0代表物理上完全没有物质的纯无 , 人们可以知道:数学基础原理直接否定物质宇宙由大爆炸产生的理论 。物质宇宙由大爆炸产生的理论违背数学基础原理 , 也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数学的形成离不开0和1 。代表完全没有物质的纯无是物理真正的0 , 以1代表个体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 人们就能明白:物质宇宙的形成离不纯无和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 。要在探索宇宙奥妙的过程中获得正确认识 , 就要研究纯无和质量不可再分割最小微粒相互配合所形成的各种各样变化 。第七节 片面的天文学观察结果得出哈伯定律分页标题
哈伯定律:根据哈伯的观测 , 星系远离的速率 (v) 和它的距离 (d) 成正比 , 两者间的比率常数就是哈伯常数 (Ho) , 而哈伯定律就是指 v = Ho.d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哈伯定律 》)哈伯常数:西元1929年天文学家哈伯(Hubble)观测发现远方的星系都在远 离我们 , 而且愈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愈快(远离速度可以都卜勒位移求得) 。 利用观测结果得到星系的距离与其远离的速度成正比 , 哈伯常数等于星系 远离的速度与星系距离相除 , 由哈伯常数可求得现今宇宙的年龄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哈伯常数 》)哈伯由于他在天文观察上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某项科研成果要获得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非常艰难和有挑战性的事情 。 对某项科研成果颁发诺贝尔奖需要经过非常严格、审慎的评审 。在科研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是极高的荣誉 , 大多数人会认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代表真理 , 事实是否这样?颁发诺贝尔奖的评审工作毕竟是由人们去进行 , 既然评审工作是由人们去进行 , 人们有限的认识水平就不可避免地制约评审工作的正确性 。 另外 , 评审工作人员的宗教信仰、政治取向会对颁发诺贝尔奖的评审工作产生影响 。受有限的认识水平、宗教信仰、政治取向等因素影响 , 评审诺贝尔奖不可能完全正确 。 虽然有不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都是代表真理 , 但并非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都代表真理 。令大多数中国人诧异的是:分裂祖国的达赖喇嘛竟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成为西方国家干预中国内政的工具 。 颁发诺贝尔奖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有所质疑 。同样 , 获得诺贝尔奖的哈伯得出的哈伯定律是片面的天文观察结果 , 哈伯定律不应是定律 。1929年的天文观察水平并不高 , 较低的认识水平使人们认为哈伯关于星系远离地球的观察结果是全面和正确的 。 哈伯定律成为大爆炸形成宇宙的天文观察依据 。一个现代的天文观察结果让人们认识到哈伯的星系远离的天文观察结果具有片面性 , 那就是星系互相吞噬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010年9月14日消息 ,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 , 在最新进行的一次观测中 , 天文学家发现了螺旋星系通过吞噬矮星系不断成长壮大的新证据 。 科学家表示矮星系是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系统 , 它们随后合并形成更大的系统 。 我们当前在银河系等螺旋星系周围观测到的矮星系是这一过程的幸存者 。 [引于互联网新浪环球地理之《壮观螺旋星系:吞噬邻近矮星系不断壮大(组图) 》]不少的星系互相吞噬现象已经被人们观察和记录 。星系相互靠近才会形成星系互相吞噬 , 星系相互远离就不会形成星系互相吞噬 。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星系 , 其他星系会发生星系互相吞噬 , 太阳系与其他星系同样会有形成互相吞噬的机率 。星系互相吞噬现象说明星系与星系之间可以相互靠近 , 哈伯的天文观察结果是星系与星系之间可以相互远离 。 星系互相吞噬和哈伯的天文观察结果一起说明明星系与星系之间的运动就象天上的云朵一样 , 有分有合 。微观世界的群体微粒之间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组成各种各样的物质;各种各样的物质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组成庞大星系;群体星系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组成物质宇宙 。联系我们自身:人体生存需要吸收和排泄、吸气和呼气 , 运动中的人体和其他物质之间有分有合 。不论微观世界还是宏观宇宙 , 物质与物质之间在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有分有合现象 。 物质与物质之间在运动过程中有分有合是自然规律 。 由物质组成的星系不可能违反自然规律 , 只有分而没有合 。哈伯的天文观察结果是星系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 , 该结果只是星系运动的部分现象 , 具有片面性 , 哈伯定律不是定律 。第八节 撞球实验说明:所有宇宙物质不可以同时聚合为一小点
The Big Bang是宇宙大爆炸的英文 , 是目前天文研究中热门的话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万物源于虚无 , 宇宙从单一的小点中创生 。 (参见百度视频《创造世界的宇宙大爆炸》)显然 , 大爆炸创造宇宙理论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 是典型的非唯物主义观点 。大爆炸创造宇宙理论认为:所有宇宙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会聚合为一个小点 。这个观点违反了力学原理 , 相当错误 。让我们重温牛顿发现的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 ,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 ,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 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 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引于互联网百度百科《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发现的力学定律构成严密力学体系 。宇宙由群体物质组成 , 人们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探索宇宙奥妙 , 必须同时考虑其他力学定律 。“所有宇宙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会聚合为一个小点”的观点应用了万有引力定律 , 却没有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做一个简单的撞球实验:用力将一个小皮球垂直摔向地面 , 地面受到了皮球撞击的作用力 。 地面在皮球撞击的时候对皮球形成反作用力 , 在反作用力作用下皮球弹开地面 。引力作用表现为两个物体的相互靠近 , 皮球垂直撞击地面是皮球和地面的相互靠近 。 因此 , 皮球垂直撞击地面可以体现引力作用的效果 。撞球实验说明:引力作用会产生反作用力 , 在反作用力作用下 , 所有宇宙物质不可以在引力作用下同时聚合为一个小点 。可见光子是现实中所见到的运动速度最快的物质 , 可见光子的反射、折射说明以高速运动的物质相互接触会发生相互弹开 。宇宙有巨量的物质 , 当中有数不清的高速运动的微小粒子 。 要使到宇宙中运动方向各不相同的无数高速运动的微小粒子同时在引力作用下聚合在一起 , 每一个微小粒子都不可以受到反作用力作用、不可以相互弹开 。 显然 ,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不可能实现的结果 。大爆炸创造宇宙理论应用了万有引力定律而抛弃了牛顿第三定律 , 非客观地、随心所欲地选择运用力学定律 , 错误根源显然易见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天文观察依据是哈伯定律 。星系互相吞噬是现代的天文观察结果 , 这个天文观察结果有力地冲击着哈伯定律 , 表明哈伯定律所展示的只是片面的天文观察结果 。宇宙大爆炸理论违背力学原理和依据片面的天文观察结果 , 人们不难清楚其错误 。宇宙微波辐射背景被张冠李戴地应用在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上面 , 宇宙微波辐射背景揭示着光变奥秘 。《太极宇宙论(自然科学)》第七篇三分宇宙。 第九节 大爆炸创造物质宇宙的三个错误根源分页标题
大爆炸创造宇宙理论有三个错误根源:一、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 是典型的非唯物主义 。二、、违反了力学原理 , 只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 却没有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三、没有考虑物质与完全无物质的关系 , 没有考虑物质点受足够力量作用后收缩自身尺度而出现彼此之间完全没有连接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