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宫颈活检——妇科确诊的“金标准”,专家教你看报告


作者:廖秦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病理活检是多数宫颈疾病确诊的“金标准” 。 当您拿到一份充满专业术语的病理报告时 , 可能感到“不知所云” 。 别担心 , 本文就给您详细梳理一下 。

肿瘤|宫颈活检——妇科确诊的“金标准”,专家教你看报告
本文插图
我们把宫颈活检的结果大致归为三类:
1、炎症
2、反应性改变
3、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宫颈炎症
如果报告单上出现以下字眼 , 意味着宫颈有“炎症”:
“ 宫颈炎症”
如果您没什么不适 , 或者症状轻微 , 一般不用治疗;如果是重度炎症、出现真性糜烂或溃疡等 , 医生会查找引起炎症的病原体 , 并针对性治疗 。
“ 宫颈息肉”
可以在妇科门诊做个小手术摘除 , 但术后要遵医嘱复查 , 因为有些息肉可能会复发 。
【肿瘤|宫颈活检——妇科确诊的“金标准”,专家教你看报告】 “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
这通常意味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早期或恢复期 , 可以继续观察 。
“ 慢性宫颈炎、伴显著的淋巴样组织增生”
这时 , 医生会建议分泌物检查 , 明确是哪种病原体感染 , 然后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 需要您定期复查 。

肿瘤|宫颈活检——妇科确诊的“金标准”,专家教你看报告
本文插图
二、宫颈反应性改变
所谓“反应性改变” , 是指宫颈上皮在严重炎症和其他慢性刺激过程中 , 出现的一些变化 , 通常是良性的 , 极少数会恶变 。
病理报告上“鳞状上皮增生”“上皮萎缩”“假性不全角化”“过度角化”“ 鳞状上皮反应性不典型”“鳞化”及“不典型未成熟鳞化”和“腺体不典型”等描述 , 都属于宫颈反应性改变的范畴 。
一般来说 , 单纯的宫颈反应性改变不用治 。 但如果有“腺体不典型性”(注意!不是“腺体不典型增生” , 后者属于癌前病变) , 医生可能让您查 HPV , 如果 HPV 16/18 阳性(这两种亚型的 HPV 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年龄偏大或有宫颈癌家族史 , 最好做微波或激光治疗 , 清除病灶 。 如果 HPV 感染阴性 , 定期复查就行了 。
三、肿瘤和瘤样病变
报告以下情况 , 提示可能有肿瘤或瘤样病变 。
良性肿瘤
如“子宫颈平滑肌瘤”“腺纤维瘤”等 , 非常罕见 , 可以手术切除 , 通常结局比较好 。
癌前病变
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CIN”是过去常用的一种分级方法 , 用来表示宫颈发生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 从轻到重分为 Ⅰ、Ⅱ、Ⅲ 三级 。 目前它逐渐被 LSIL、HSIL 代替 , 但有些医院还沿用 。
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LSIL 对应几种情况:CIN Ⅰ 级(轻度)、CIN Ⅱ 级但免疫组化 P 16 阴性(癌变风险较低)、HPV 感染导致的“扁平湿疣”和“挖空细胞” 。
LSIL 通常不用治 , 只需要每 6~12 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TCT)和 HPV , 如果发现有病情加重的“苗头” , 医生会跟您沟通 , 必要时会建议做宫颈锥切术 。 TCT+HPV 检查连续两次阴性之后 , 就可以暂时“解除警报” , 转为常规筛查 。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HSIL 对应两种情况:CIN Ⅲ 级(重度)、CIN Ⅱ 级伴 P16 阳性 。
HSIL 如果干预不及时 , 有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 。 医生可能建议您做宫颈切除或消融治疗 , 包括冷冻、激光、电凝、冷凝等 。 治疗后 , 采用 TCT+HPV 检测方法随诊 20 年 。 如果随访中仍有 HSIL 病变 , 可能建议再次做宫颈切除术 , 如果不能重复切除 , 可能考虑全子宫切除 。
孕妇发生 HSIL 怎么办?医生确认没有宫颈浸润癌的证据后 , 可以先每 10~12 周复查 TCT 或阴道镜 , 产后 6~8 周 , 医生会再次复查 , 并根据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分页标题
宫颈原位癌(AIS)
如果报告“原位癌(AIS)” , 先别怕 , AIS 仍属于“癌前病变” , 并不等同于宫颈癌 , 并且是可以治愈的 。 不过如果“放任自流” , 会越来越难治 , 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 , 不要等待 。
如果您不打算再生育 , 可以切除子宫 , 否则可以做宫颈锥切术 , 但不建议做物理治疗 。 手术中医生会再次取病理 , 如果病理表明出现了“真正的癌”——浸润癌 , 会建议您转肿瘤科治疗 。
如果没有发生浸润癌 , 术后 6 个月复查 TCT+HPV、阴道镜和宫颈诊刮 , 如果有异常 , 可能需要转到肿瘤科;如果一切正常 , 也要长期随访 。

肿瘤|宫颈活检——妇科确诊的“金标准”,专家教你看报告
本文插图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 , 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 , 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 , 仅供参考 。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 , 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 , 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 , 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