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吉利都做了什么?,成为科技公司
_本文原题:成为科技公司 , 吉利都做了什么?
“我们要做一家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 。 ”这是最近几年 , 在传统车企中最流行的说法 。
一汽在说 , 上汽在说 , 长安也在说 。 甚至刚刚推出了新产品的北汽arcfox , 以及重磅打造全新“岚图”品牌的东风 , 更是不惜将自己比作“造车新势力” , 以试图能够尽可能地与“科技”和“未来”扯上关系 。
虽然这些传统车企最后是否都能转型成功 , 还尚无定论 , 但从言辞来看 , 起码每一个都是坚定不移 。
而如果要在这之中 , 选出最有决心的那一个 , 非吉利莫属 。 毕竟 , 比起大多数还看不到结果的“口头宣誓” , 其直接用“在科创板上市”的行动 , 表明了对于将来的定位——成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 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 , 这实在有些违和 。 要知道 , 作为去年刚刚开板的独立板块 , 此前科创板上的主角一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 而在那些以科技人员为主体 , 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公司面前 , 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500亿港元的吉利汽车 , 更像是个略显笨拙的庞然大物——很显然 , 无论从体量还是企业内部结构上来看 , 似乎它都不是人们想象中标准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企业 。
【第一电动|吉利都做了什么?,成为科技公司】那么 , 时隔十三年后重回A股科创板的吉利 , 究竟靠什么说服了国家与市场?而在科创板上市的第一家整车企业 , 又为什么会是吉利呢?
文章图片
28天“闪电过会”的背后
如果不是看到一纸文书 , 人们很难相信 , 从9月1日IPO申请获受理 , 到9月28日IPO过会 , 理论上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走完的流程 , 吉利只用了28天 。 而能够实现这一速度的原因 , 除了“吉利”这两个字本身外在的知名光环以外 , 更重要地体现出了国家监管层对其科技“内核”的认可 。
不过 , 通过查询不难发现 , 早在最初 , 严谨的监管层也是存疑的 。 9月6日 , 在吉利正式递交招股书的5天后 , 上交所就对其发出了首轮问询函 ,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 正是指向其核心技术 。
吉利的技术水平究竟能否撑起其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 这不仅是上交所的疑问 , 同样也是很多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 。
而在十天后 , 从吉利方面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 如今的吉利已经在底盘、动力总成、节能、新能源汽车 , 和智能驾驶等领域掌握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 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方面 , 更是率先进行了业务和技术转型 , 成为行业先行者 。
例如 , 在纯电动系统领域 , 吉利自主开发的第二代纯电动系统技术 , 采用三合一电驱动总成 , 充电总成和高集成高密度动力电池 , 续航里程可覆盖300-707km区间 , 零百加速最快可达3.9s 。
文章图片
在动力电池方面 , 目前吉利也已经掌握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等相关技术 , 能够通过动力电池包结构、模组、液冷、能量管理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 , 实现轻量化、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可维护性及最优性价比 。 同时 , 吉利独创的侧边液冷及堆叠式模组集成专利技术 , 在提升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的情况下 , 也提高了其冷却效率及轻量化效果 , 电池包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位列全球前列 。
与此同时 , 吉利还研发了自己的电池管理系统 , 从硬件、底层、应用层到算法全部自主开发 , 满足GEEA2.0平台Autosar架构及ASILC功能安全等级要求 , 实现EV1.0/2.0、PHEV1.0/2.0、HEV1.0/2.0不同动力系统平台的全兼容 。
文章图片
吉利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正向开发 , 同样也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 。 平台搭载高度发达的神经网络 , 支持多种总线传输技术 , 以Flexray作为主干网 , 保障通信高速安全 , 其速率是高速CAN总线的20倍 。
而在这样的基础构架下 , 通过车、云一体化建设 , 车辆能够支持固定件和软件持续升级更新 , 以解决产品缺陷问题 , 减少潜在的召回损失 。
除此之外 , 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 , 吉利也是中国传统车企中 , 布局最为广泛的 。 2018年公司已率先推出搭载L2级别辅助驾驶车型;2019年5月 , 在行业中率先发布了自主代客泊车系统"爬行者"而其正在研发的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将于2021年年初在旗下车型中配置;此外 , 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 , 公司自主开发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将在核心区域 , 提供智能出行服务 。
文章图片
除了常见的单车智能之外 , 吉利还在V2X-BOX方面有所研发 。 吉利自主研发的V2X-BOX硬件系统 , 能够支持安全功能的协议栈 , 并形成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 , 支持应用算法的设计和开发 。 分页标题
据悉 ,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 , 吉利已经授权专利9332件 , 其中包括境外专利91件 。 而截至6月30日 , 公司已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励36项;承担9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发项目 , 包括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在公司内部结构上 , 吉利的研发人员也已经超过9079人 , 并且在先进研发体系的指导下 , 其还在不断引进着全球各地的优秀研发人才 , 以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增加技术储备 。
一场相互需要的上市
虽然近万项专利摆在面前 , 但吉利仍然面临着所有传统车企绕不开的困境:无论怎样解释与证明 , 也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它转身的步伐与决心 。
即使在推出了市场反馈很好的领克和几何之后 , 在人们眼中 , 能造好车的吉利仍然与“科技公司”没什么关系 。
文章图片
所以 , 此时的吉利 , 很需要一个标签与符号 , 让市场知道 , 自己在转型的路上 , 走得有多坚定 。 如同通用在得知尼古拉可能存在诈骗行为后 , 依然坚定地与其进行合作一样 , 它需要用后者来证明自己的“口说无凭” 。
因此 , 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 是吉利当下最好的途径 。 在上交所的问询函中 , 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 说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发展前景和公司对该板块的战略定位 。 不难看出 , 这同样也是上市委代替广大消费者所提出的疑问 。
而吉利的回答 , 也再一次做出了最好的证明 。 吉利认为 , 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下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重要领域 , 而身处其中的吉利具备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属性 。 同时 , 经过多年发展 , 公司已形成“高效燃油动力”和“多元化新能源”两大并行节能减排路线 , 并且在相关前沿技术领域还在持续布局 。
因此无论是行业环境 , 还是自身发展 , 吉利都有资格被定义为一家科技企业 。 而一旦拿到200亿元的融资后 , 吉利也将花费11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和前瞻技术研发之上 , 这也能够再次证明 , 其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 。
而除此之外 , 有证券专家分析 , 作为行业内首个登陆科创板的整车企业 , 一方面意味着吉利正往科技公司转型 , 另一方面在A股增加融资渠道 , 相比H股市场可以享受更高估值溢价 , 减少对现有股东的股权稀释 。 根据市场态势 , 沃尔沃估值大致区间在384-626亿元 , 而科创板融资完成后 , 吉利将有足够现金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 。 一旦收购完成 , 减少了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吉利 , 在经营效率、产品开发 , 和车辆出口方面 , 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
吉利需要在科创板上市 , 同样 , 科创板也需要吉利这样的龙头企业 。
2019年6月 , 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修订意见后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就表示 , 这次修订将使资本市场上市重组的功能适应新的变化 , 让更多优质资源进入市场 , 将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 , 促进高质量发展 。 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 科创板才得以出现 。
换句话说 , 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留在国内资本市场 , 才是国家设立科创板的初衷 。 而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头军 , 吉利绝对是优质企业的不二之选 。
销量足以说明一切 。 今年8月份 , 吉利汽车销量为11.3万辆 , 环比增长8% , 同比增长12%;1-8月 , 吉利更以累计74.91万辆的销量紧追上汽通用 , 以微弱差距暂列第四 。 而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 , 吉利或许很快也将再次跻身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前三名 。
因此 , 对于科创板内目前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来说 , 吸引像吉利这样的龙头 , 同样也有着提振市场的作用 。 由此可见 , 28天“闪电过会”的背后 , 不仅有吉利对于自身定位转型的需求 , 同样也有国家层面对于其更高的期待 。
- 烽火营|一发炮弹7吨,炸出足球场大小深坑,4000人同时操作的世界第一大炮
- 歌剧|第一代“江姐”扮演者任桂珍去世
- 央视|黑龙江最冷小镇呼中迎来今年第一场大雪
- 有线电视|昆明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扎实有力推动我市有线电视网络转型升级
- IT之家|小米第五,全球前五大品牌电视出货排名出炉:三星第一
- 火绳在线|西宁导弹驱逐舰为北海舰队首艘神盾舰意义深远,青藏高原第一舰
- 【老刀每日说海滩 40 】:营口白沙湾,东北第一滩
- 读职场|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财务自由之路:
- 奥斯卡|能够与强攻系魂师媲美的辅助系魂师,没有唐三,他可能是大陆第一
- 厦门玩乐|从不参加百强评比, GDP直接破万亿富可敌国!,中国实力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