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的喜鹊|心智的气力:我为什么不能成功?谜底很简朴,由于你不配


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 而不幸的家庭则有着各自的不幸 。 ”那么同样道理 , 成功的人生都是一样的 , 而失败的人生则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由和借口 。
许多人都在迷惑 , 我为什么不能成功?谜底实在很简朴 , 由于你不配!心智的气力 , 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密钥” , 毕竟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呢?
就像常常有学生会问我:“王老师 , 你说的这个学英语的方法真的有用么?”对于类似这样的题目 , 我老是强按下皱起的眉头 , 然后心平气和地反问对方:“你觉得呢?”学生通常都是愣了一下 , 然后带着满脸的失望就要回身走开——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像那些成功学巨匠那样 , 给他非常肯定的回答 , 告诉他只要这样做 , 百分百一定成功!可是 , 我不是什么成功学巨匠 , 也不兜售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 我只是一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大学老师而已 , 我只能告诉学生自己从学渣到学霸的成功经验 , 告诉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哪些弯路不能走……
然而 , 不管什么方法 , 都要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结果 。 有没有用 , 不去实践怎么能知道结果呢?题目在于 , 实践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 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 因此也是宝贵的 。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学生 , 不由得替他们着急 , 然后叫住他们 , 耐心地规劝他们:“不要想这些没用的题目 , Just do it!多思无益 , 仍是去做吧!只要做了才知道方法是否有用 , 是否适合自己 。 不要由于有结果才去做 , 只有你去做了才会有结果!”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 然后回去了 。
然而 , 我后来发现自己的口干舌燥的规劝作用不大 , 仍是有许多学生根本不按我说的方法去做 。 更要命的是 , 我尽可能地把那些方法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 学生也明明听懂了 , 可是为什么偏偏不去做啊!有那么一段时间 , 我近乎绝望 。 可是 , 题目毕竟出在哪儿?我百思不得其解 。
直到有一天 , 彷佛顿悟了似的 , 我忽然意识到 , 要想找到题目的谜底 , 我需要换位思索 , 从学生的角度看题目——于是我从学生的角度 , 重新思索了这一题目 , 终于找到谜底 。 实在 , 当学生问我“你说的这个方法真的有用么?”的时候 ,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 ,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王老师 , 我觉得你讲得有道理 , 但是题目在于 , 你说的这种方法真的对我有用吗?假如我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 , 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 可是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 假如我不确定你的这种方法能给我带来什么结果 , 我就没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 所以 , 你必需明白无误地告诉我 , 你说的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对我有用?假如谜底是不确定的 , 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 我又不傻!
推而广之 , 对学生而言 , 努力学习也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 在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下 , 他知道自己现在要努力学习 , 但是题目在于 , 努力学习有什么用?究竟努力学习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 可是他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 假如他不确定努力学习将来能给他带来什么结果 , 他就不可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学习 , 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告诉他 , 现在的努力学习在将来有什么用?没用的东西他才不会去学呢 , 他又不傻!
这种“最低投入—最大产出 , 毫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逻辑非常符合理性 , 以至于几乎所有拒绝学习的人实在都是因为这种理性逻辑 , 才那么义正词严地选择拒绝学习 , 即使被迫去学习 , 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 , 更不可能有所收成 。

枝头的喜鹊|心智的气力:我为什么不能成功?谜底很简朴,由于你不配
本文插图
然而 , 有句古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你现在所学的东西 , 其意义和价值并非只存在于现在 , 也会存在于未来的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和事件之中 。 但是 , 有多少人是活在当下 , 为面前的一丁点儿好处而不计长远!延伸到上学读书 , 诸如读书学习有什么用?考大学有什么用?实在人们所说的有用指的是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 换句很通俗的话说就是能值多少钱 。 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炙手可热的的价值观 , 凡事都用钱来衡量 , 结果导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 坑害了整整一代人!
假如在许多年之后 , 你忽然发现自己多年前学过的东西刚好有用 , 那种惊喜可想而知 。 在这里 , 我但愿大家知道 , 所有的方法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准确的 , 或者错误的 。 作为学生 , 实在只有一个公道的选择 , 那就是按老师说的去做 , 并且贯彻始终 , 那么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 是否有用 , 到时候天然就会明了 。
实在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观点 。 熟悉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 , 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儿 , 我们不仅要熟悉(“知”) , 更应当实践(“行”) , 只有把“知”和“行”同一起来 , 才能终极有所收成 。
再说了 , 是否有用 , 也是相对而言的 , 而且随时变化 。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 , 而莫知无用之用 。 无用之用 , 方为大用 。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 他在《人世间》里讲了一个故事: 分页标题
匠人去齐国 , 来到曲辕这个地方 , 看见一棵被众人当作神社的栎树 。 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 , 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 。 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 , 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 , 不停步地往前走 。 他的门徒跑着遇上了匠人 , 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 , 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 。 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 , 不住脚地往前走 , 为什么呢?”匠人回答说:“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 , 用它做成船定会淹没 , 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 , 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 , 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 , 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 。 这是不能取材的树 。 没有什么用处 , 所以它才能如斯长寿 。 ”
而且 , 现在做某事无用 , 并不能成为我们逃避而不去做某事的理由和借口 。 正如桃三梨四杏五年 , 种桃树最好的时间是三年前 , 其次就是现在!学英语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 其次就是现在!
钱穆曾途经一座道观 , 看见一个老羽士正砍去一棵槐树苗 , 重新栽种一株茶花 。 问及缘由 , 老羽士答道:“种上茶花 , 我明年就能看到它开花;而这槐树 , 我怕是到后年也享受不到它的荫凉 。 ”钱穆指着道观里其他高耸的槐树 , 摇头笑问道:“你的前辈们种下这些槐树是为了当时就能享受清凉么?”没过几年 , 人走花枯 , 道观衰落 。 由此观之 , 所谓“有用” , 不外是目光短浅之人看见蝇头小利而迸发出的欣喜之词;而种下一棵槐树看似当时“无用” , 却为后代撑起了一片清凉 。 正如有人自以为在做有用的事 , 却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无用”之功却流芳后世 , 终成大用 。 所以 , 当有些人还在困惑“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呢?”的时候 , 另外一些人想的却是“恰是由于不知道学这个有什么用 , 才可能更有价值呢!”
正如那些我们小时候背的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 , 像是看不懂的画面 , 存在心里 。 一天 , 碰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 , 就溘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 那种感觉 , 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 它是如斯恰当 , 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容 。
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 , 多受教育 , 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 , 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而不是在那儿吵吵 , ‘怎么那么多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 , 骑着骏马飞跃之时 , 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而不是在那儿喊‘哎呀妈呀 , 全都是沙子 , 快回去吧’!”
梁文道先生说:“读一些无用的书 , 做一些无用的事 , 花一些无用的时间 , 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 , 保存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 , 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 ”
乔布斯也是“无用即大用”的典型代表 , 17岁那年 , 他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后 , 抛却了“有用”专业去听美术课 , 研究sanserif和serif字体 , 怎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 。 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举动 , 却在十年后施展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他设计苹果电脑时做出了“最美的字体” 。 2005年 ,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要不是退了学 , 我绝不会去选书法课 , 苹果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漂亮版式 。 ”
世间很多“大用” , 都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事情中衍生出来的 , 因此 , 当大家今后再碰到“学这个有用吗?”类似的困惑时 , 不妨直接告诉自己 , 先学起来再说 , 或许有大用呢?更何况 , 无用之用 , 方为大用!
可是 , 王老师在这里探讨了这么多“无用即大用”的文字 , 要用来说明的却是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道理——每个人的心智是不同的 , 而心智的差异会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人生选择 , 这就是心智的气力 。
我们前面已经看到了 , 面对相同的题目(学这个有什么用?) , 心智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由于相同的理由(不知道学这个有什么用)而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 。 这就是你与乔布斯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出身与财富之外 , 还有看不见的心智差异 。
【枝头的喜鹊|心智的气力:我为什么不能成功?谜底很简朴,由于你不配】恰是由于这种心智的差异 , 那些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 , 会绝不例外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掷光阴 。 而与之相反 , 那些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 , 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收成意外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