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有说法|谈谈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和检查适应症
常常有朋友问我:“是做CT好?还是做MRI好?”我回答:“要看情况 。 ”
医学影像设备林林总总 , X光、CT、MRI(磁共振成像)、DSA、PET-CT、PET-MRI、B超等等 , 细数起来一大堆 。 那为什么要制造这么多的设备呢?原因只有一个 , 那就是没有万能机 。 没有任何一种设备能够满足所有疾病的检查要求 。 每一种设备 , 都有其特点 , 都有某种优势和劣势 , 它只适合某些检查 。 而且 , 每一类型的设备 , 都有一系列不同的机型 , 与汽车品牌和车型如出一辙 。
设备的利用应该是合理搭配 , 各种检查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结合 , 做到不浪费、同时要避免检查不到位 。 当然 , 每两种、或几种设备之间会产生一些重叠 , 但是不会太多 。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每一种设备的简单原理和适应症 。 也就是它们适合做哪些检查 。
1、 X光拍片 。 提起拍片 , 大家可能最熟悉 , 因为它的使用特别广泛 。 X线有穿透性 , 也有感光性 。 利用其穿透性 , 就可以穿透人体;利用其感光性 , 就可以像照相一样把透过人体的X线冲洗成胶片 。 胶片时代已经被数字化代替了 , 所以有一个全新的名字 , 叫做DR , 是Digital Radiography的缩写 。 前面的章节介绍过 , X光怕片已经使用了100多年了 , 如今主要用于肺部疾病、骨关节疾病等的基础检查 , 已经基本被CT、MRI、超声等取代 。 但医院里是不是就不用这种设备了呢?不是的 , 必须保留 , 它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一些功能 。 当然 , 装机量大大减少了 。 作为医学影像学的先河 , 其作用功不可没 , 堪称奠基石 。 X线对人体有没有损害?这个问题很难一句话回答 。 要看你拍片的频率、部位的多少 。 用数字来表达更为科学:国家规定 , 一个成年人每一年接受的安全射线量应在20毫西弗(mSv)以内 , 一部分人可以更多一些 , 比如50毫西弗(mSv) , 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 。 这一数字 , 是针对人为方法加载的辐射量(比如医学检查、从事射线有关工作的人员) , 不包括大自然的射线、无线电波、手机辐射、电脑辐射、微波炉等 , 那是无法计算的 。 那么拍一张DR胸片是多大辐射剂量呢?0.023mSv左右 。 近些年来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知识普及 , 很多人担心拍片会损害身体 , 出现了一些误解 。 负责任地说 , 一年中拍几张片检查检查 , 肯定是安全的 , 不必担心 。 值得一提的是 , 有的器官对射线较为敏感 , 如生殖腺、甲状腺等 , 在接受拍片检查时 , 应当用金属铅制作的防护材料加以遮挡 , 免受射线照射 。 还有就是儿童、孕妇相对敏感 , 尽量不拍片 。
本文插图
X光机
本文插图
X光机
本文插图
正常X光胸片(后前位)
二、CT;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 , computed是电脑的意思 , tomography是断层显现的意思 。 它是利用X线成像的 。 X线自球管(产生X线的装置)发出 , 穿透人体组织后 , 人体会吸收一部分X线 , 剩余的X线的量是可以用仪器测量并计算的 。 这种测量的仪器 , 我们叫探测器 。 剩余的X线接收以后 , 经过电脑计算 , 按照数模转换的方法重建还原成为图像 , 其精度相当高 , 误差极微 。 前面讲过 , 电脑处理出来的的图像是一层一层的 , 把人体组织像切面包片一样 , 一层一层的展现出来 。 图像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当然也取决于设备的先进性 。 现代CT最薄重建厚度可达0.5mm , 很薄了 。 在医学上 , 0.5mm的病灶 , 就算看到了 , 也不容易用图像来做出判断 。 肺结节常用厚度为1-2mm 。 反之 , 图像重建厚度太厚容易掩盖小病灶 , 一般5-10mm为宜 。 根据需要来定吧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国产某品牌CT设备
本文插图
进口某品牌CT设备
CT检查依靠的是X线 , 对人体有没有损害呢?会不会致癌呢?可能很多朋友担心这个问题 。 这又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 , 同时也是一个安全剂量判定的问题 。 还是用数字说明更为科学 。 首先 , 不同的检查部位 , 其组织密度是不同的 , 接受的X线剂量也有不同 。 举例来说:肺部低剂量CT扫描 , 1毫西弗(mSv);常规胸部CT的辐射剂量约6mSv , 腹部 , 8mSv;一次冠脉CTA , 5-15mSv 。 值得注意的是 , 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天然辐射 , 大约是2-3mSv 。 所以一年做1-2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是在正常范围之内 , 完全不必担心 。
人体接收的X线到哪里去了呢?会不会存积在体内呀?不会的 , 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功能 , 旧的细胞会被新生的细胞替代 , 这微量的辐射会被机体代谢掉 , 排除掉 。 当然 , 和拍片一样 , 做CT检查时 , 生殖腺、甲状腺这些器官 , 要用铅皮遮挡 , 免受射线照射 。 还有就是儿童、孕妇相对敏感 。
CT适合检查哪些器官、哪些疾病呢?
这是一个十分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 , 先简单的回答一下:全身各器官都可以做CT 。 但是如果要比较负责任的来回答 , 就要多说一下了 。
医生们每一天在看病的时候 , 都要考量的问题:应该做哪些检查才合适呢?
医院里的检查 , 绝大多数都安置在两大平台学科:影像科和检验科;还有一些特殊检查 , 这里略去 。 检验科大家都很熟悉 , 化学反应或者看显微镜 , 这是影像设备看不见的 。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
1、肺部是CT最佳检查器官 , 无与伦比 。 X光拍胸片看到的都是“影子” , 有很大的局限性 。 CT却不同 , 肺部CT基本没有死角 。 前面谈到 , 可以把肺组织按照0.5mm的层厚 , 一层一层的“切”开来看 , 一个肺部做下来 , 数百幅到几千幅图像不等 , 还有各种方向的重建 , 数据量很大 。
本文插图
一层胸部CT图像 , 细节尽现
2、骨关节也是CT的最佳选择之一 。 这里有一个“之一” , 那就不是“唯一” 。 如果是外伤 , 比如骨折 , CT显示骨质的细微结构十分清晰 , 无与伦比 , 无需再做MRI了 。 但是如果不是外伤 , 是肿瘤 , 那么CT显示骨质的破坏与否 , 那就不能不提到MRI 。 因此 , 一般来说 , 骨关节肿瘤病变 , CT与MRI都要做的 , 还有X光不能少 。
3、 颅脑:脑外伤、脑出血 , CT是首选 , 因为CT扫描速度快 , 很快就能拿到结果 , 时间就是生命 , 救人要紧 。 MRI呢?耗时相对较长 , 基本不做急诊外伤病人 。 但是除了外伤出血以外的颅脑疾病 , 那么CT检查只占一小部分 , 比如脑肿瘤 , CT的作用非常有限 , 90%的工作都要靠MRI完成 。 B超基本不用在颅脑检查 。
本文插图
CT脑部一层图像 , 比起下面两张脑MRI就显得细节不到位 , 行话叫做分辨率不足
本文插图
MRI T2像
本文插图
MRI T1像
4、 腹部器官 , 肝、肾、胰腺、脾脏、肾上腺等 , CT可以做 , 也有不小的价值 , 但是总体效果比不上MRI , 两者四六开吧 。 但是MRI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很多情况下也要参考CT、B超 。 如果是肾输尿管结石 , 那么B超和CT就足够了 , 用到MRI的情况不多 。 所以 , 腹部器官的影像检查是一个联合体 , 各种方法互相补充 , 才能够得出一个相对合理完善的诊断 。分页标题
4、盆腔器官 , 我们知道 , 男女有别 。 男性是膀胱、前列腺、精囊;女性是膀胱、子宫、卵巢等 。 这些器官的检查 , CT的价值更是又下一层 , 由于它的软组织分辨力远远比不上MRI , 所以在临床上用到的情况不多 , 与MRI三七开吧 。 另外 , B超对盆腔器官的检查 , 也有不少优势 。
本文插图
盆腔(女)CT图像 , 软组织有显示 , 但细节不足
本文插图
MRI盆腔(女)矢状位:软组织层次细节清晰可见
本文插图
MRI盆腔(女)横断位:软组织层次细节清晰可见
5、 肌肉、肌腱、韧带疾病的检查 , CT的价值又下一层 , 远远比不上MRI , 基本不用 。 B超有一定价值 。
6、 乳腺疾病一般不用CT , 而是X钼靶、B超和MRI检查结合才合理 。
现代CT , 向着更低辐射剂量、更快扫描速度和功能分析方向发展 , 人类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 我们将在今后的章节里介绍功能分析的CT 。
未完待续......
【影像有说法|谈谈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和检查适应症】(作者原创 , 盗用必究)
- 趣头条|打卡宜家家居,谈谈小福一年以来的表现
- 结节|隆重上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领衔·肺结节影像咨询云平台启用
- 西山圣强|国普网《全民说法》栏目开播
- 美好生活|影像丨插花绘就美好生活
- 永明影像|太行大峡谷的红叶红了!!!!
- 阳台|老婆嫌房子小,偷偷把阳台改成厨房,没想到邻居们却找上门讨说法
- 内科医生贺宁|心肌炎表现的6大特因素,如何治疗心肌炎,请看医生的说法
- 陌染风华|正式的通知!老年人集体活动出了事,谁有责任?现在有说法了!
- 情感一线书|发生婚外情,夫妻必须离婚吗?看看三位亲历者的说法
- 名著典籍|吕伯奢要杀猪,还是要杀曹操?《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说法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