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_本文原题: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 , 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本文插图
同样的主题 , 不同的表现
——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凤台四中 陈浩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 体会诗人的情感 。
2.通过三首诗歌的比较 , 感受相同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三首诗歌的意思 , 介绍了写作背景 。 今天我们再来具体学习这几首诗 。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 这三首诗歌主要刻画的人物分别是谁?
生:《石壕吏》中是老妇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作者自己 , 《卖炭翁》中是卖炭翁 。
师:是的 , 在这三首诗中着墨较多 , 主要塑造的人物分别是老妇、杜甫、卖炭翁 。 对于这三个人 , 同学们的直接感受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他们都很惨 , 很可怜 。
(其他同学表示认同)
师: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 , 通过诗中的记叙、描写 , 我们可以发现 , 这三个人物都有着悲惨的境遇 , 让人觉得可怜 。 那他们三人中 , 同学们认为哪一位最惨呢?
(生思考)
生:我觉得老妇最惨 。 三个儿子去打仗 , 结果两个儿子战死了 , 另一个也活在战争的危险之中 。 此外 , 家里面穷困潦倒人丁稀薄 , 真的是很惨 , 不能再惨了 。
师: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间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 老妇确实很惨 。
生:我觉得卖炭翁最惨 。 他的生活太艰辛了 , 年老力衰 , 为了生计 , 辛辛苦苦烧炭 , 烧好后又费尽力气把炭拉到集市 。 结果还没来得及卖 , 一车炭就被宫使以近乎抢劫的方式拉走了 。 老妇家人死去当然很惨 , 但《卖炭翁》中始终没写卖炭翁的家人 , 说不定他就没有家人 , 他是一个孤苦无依又遭遇强买的悲惨老头 。
师:说得也很有道理 。 一个孤苦的老人 , 本就生活艰辛 , 再加上这样的遭遇 , 确实也很惨 。 有没有同学觉得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作者是最惨的?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生:我觉得杜甫谈不上最惨 , 但离老妇人和卖炭翁的惨也差不了多少 。 诗中的杜甫非常落魄 , 但我们知道 , 他之前做过官 , 同时也是享誉文坛的大诗人 。 但这样的人物却落得这般境地 ,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 , 一般人可承受不住 , 所以我觉得杜甫也特别惨 , 只不过这种惨 , 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折磨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 老师看来 , 这三个人都很惨 , 很可怜 。 这三个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惨”其实在单元导读中 , 编者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很贴切的词了 。 这个“惨”正是单元导读中那个词的真实写照 。 大家把书翻到单元导读 , 看一看能不能找出这个词?
生:民生疾苦 。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本文插图
师:对 , 民生疾苦!三首诗歌都在表现民生疾苦 , 但在创作过程中 , 作者却匠心独运 , 各有技巧 。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同样的主题 , 不同的表现形式 。 我们先来看一看《石壕吏》 。 《石壕吏》中 , 我们是如何知道老妇人的悲惨遭遇的?
生:老妇人自己说的 。
师:下面我们齐读诗歌第二段 , 归纳老妇人说了哪些内容?
(生齐读)
师:在“吏呼一何怒”后 。 老妇人说了什么呢?
生:老妇人说两个儿子死在战场上 , 家中穷困没有多余的人 , 还有她请求去战场帮助军队做饭 。
师:是的 , 这一段里 , 老妇人说了儿死战场、家中窘况、请应役场三方面内容 。 这里 , 老师要问了 , 老妇人为什么要说那么多 , 她为什么要强调“室中更无人”?为什么最后要自己请求上战场? 分页标题
(生思考)
生:因为差役在逼她 。 差役来老妇人家是抓人去打仗的 , 他们一定要老妇家出人去战场 。 老妇人没有办法 , 说尽家中困难也不能改变差役 , 为了保全家人 , 最终只能自己主动上战场 。
师:说得很好 。 老妇人回答了三方面内容 , 这三个方面内容都围绕在打仗上面 。 因此 , 我们可以判断 , 这一大段话 , 并不是老妇人主动要说的 , 而是老妇人在差役的追问逼迫下说的 。 那在老妇人的致词中 , 隐藏着差役的哪些追问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妇人的回答 , 试着推测推测 。
生:我认为差役会有这样说:1、让家中男丁出来!2、那把家里其他人叫出来跟我走!3、我奉命征兵 , 这样回去可交不了差!
师:这位同学想的问题和老妇的“致词“能不能对应起来?
生:能 。
师:那下面我们把差役的问题也加入诗歌中读一读 。 老师读差役的追问 , 同学们读致词 。
(师生合作朗读)
师:通过以上的朗读 , 我们可以看出 , 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之下 , 老妇人最终不得不自己请求上战场 。 在这里 , 作者采用了明暗结合 , 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 客观叙述了差役捉丁、老妇哭诉 , 真实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 让读者深思 。 让我们再读诗歌 。 这一次 , 我来读首尾两段 , 同学们中间两段 。
(师生合作朗读)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本文插图
师:接下来 , 我们看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怎样写的 。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里 , 作者有没有直接写民生疾苦?
生:没有 。
师:那他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诗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思考)
生:第一段写大风吹走作者茅屋上的茅草;第二段写南村群童抱走飘飞地茅草 , 作者无奈叹息;第三段写后来变天下雨了 , 茅屋里到处漏雨;最后一段作者的感慨 , 他希望有许多间大房子能让天下寒士居住 。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全面 , 基本上说出了各段主要内容 。 大家自由读诗歌 , 思考一下 , 这一段段内容间有怎样的联系?
(生读诗并思考)
生:因为大风吹飞茅草 , 所以群童有机会抱走茅草;因为群童抱走茅草 , 所以作者没办法尽快修葺茅屋 , 下雨时茅屋才会漏雨;因为作者待在漏雨的屋里 , 所以他会想到天下和他一样境遇的人 , 所以他希望能够有很多间房屋去庇护天下寒士 。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 , 根据这位同学的分析 , 我们可以看出 , 这首诗的每一段都为后一段做了铺垫 。 作者铺陈叙述 , 逐层推进 , 先是极写自己的不幸 , 然后陡然转笔 , 推己及人 。 让读者感受到民生疾苦 ,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师:下面我们来分组读一读这首诗 , 每组读一段 , 读的时候要注意情绪的变化 。
(生分组朗读)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本文插图
师: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卖炭翁》 , 对于卖炭翁的悲惨 , 同学们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诗歌中有很多描写 , 比如说:“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衣正单“”愿天寒“等等 , 这些都可以看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
师:这位同学直接说出这首诗歌的重要写法——描写 。 作者运用了人物描写来塑造卖炭翁的形象 , 刚刚这位同学找到的诗句中就包含了——
生:肖像描写 , 心理描写 。
师:是的 , 作者用肖像描写刻画了卖炭翁常年经受烟熏火燎的老迈与艰辛;用心理描写刻画了卖炭翁矛盾、反常的心理 , 人物形象刻画极为传神 。 诗歌中除了卖炭翁 , 作者对宫使有没有进行人物描写?
生:有 。 “手把文书口称敕 , 回车叱牛牵向北 。 “是动作描写 。分页标题
师:从这一句中 , 我们可以看到——
生:宫使骄横跋扈的形象 。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 。 《卖炭翁》中 , 作者运用大量的描写 , 细致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疲于生存的卖炭老翁和骄横跋扈的宫使形象 。 形象上巨大的反差 , 自然地形成对比 , 从而更加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 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 。 这境遇正是我们这节课上反复提及那个词——
生:民生疾苦 。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本文插图
师:对于民生之疾苦 , 三首诗都有所表现 。 面对这一同样的主题 , 作者却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 这也启发我们 , 在进行写作的时候 , 要善于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表现主题 , 避免单一呆板 。 最后 , 让我们齐读三首古诗 , 一起体察作者笔下民生的疾苦 , 一起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生齐读诗歌)

语文湿地|第2473季【湿地淮语】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八下《唐诗三首》课堂实录
本文插图
作者简介:陈浩 , 凤台四中语文教师 。
策划:湿地淮语编辑部@语文湿地
顾问:彭光品
主编:张娟
供稿:陈浩
编辑/制作: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