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清华副校长谈智商、情商等受关注:教育需跳出唯“商”怪圈

_原题为 清华副校长谈智商、情商等受关注:教育需跳出唯“商”怪圈
日前 ,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 , 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作了重点部署 , 为国际教育指明发展方向 。 如何扎根中国大地 , 培养国际化人才 , 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 9月26日 , 清华附中与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中西融合 , 迎接未来——新时代校长领导力高峰论坛”在清澜山学校举行 , 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汇聚一堂 , 共话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

教育|清华副校长谈智商、情商等受关注:教育需跳出唯“商”怪圈
文章图片
会上 ,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教授分享了两点思考 , 一是大中小学都要重视“大学之道” , 二是跳出“唯商怪圈”才能“在明明德” 中国教育在线 图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每当引用这句话时 , 我们都很清楚 , 古籍《大学》起首的“大学”之意 , 不是指的现代大学、高等院校 , 而是相对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小学”而言 , “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的“大人”之学、君子之道 。 此处的“大人” , 也非生理意义上的成年人之意 , 而有社会和伦理的意义 。 人分出“大”与“小” , 相应的 , “学”也分出“大”与“小” , 则是如同清华校歌中很有意义的一句所说:器识其先 , 文艺其从;大小之分 , 是特别在强调“器识”与“文艺”之别 , 成人与成才之别 。
“大学”之大学问 , 非艰深高难仄 , 实君子之道也 。 梅贻琦、潘光旦先生曾经说过:“乍一看来 , 今天的大学教育 , 似乎与‘明明德’、‘新民’的意思不大有关系 , 但如果仔细考察 , 就可以知道今天大学教育的种种措施 , 始终未能超越这两条原则的范围 , 问题在于‘体认尚有未尽 , 实践尚有不力’——认识还不足 , 做得还不够——罢了 。 ”前辈校长的这一番话 , 温故知新 , 切中要害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大学之道”不是仅限于今天的高等院校才需要琢磨和落实的道理 , 对于小学和中学教育来说 , 同样有这个意义上的“大学之道”需要加以落实 。 不同阶段也许侧重不同 , 但恐怕得是一以贯之 。
全国教育大会开篇讲了教育工作的贡献 , 总结为五“人” , 让我们分别看来 。 开发人力、培育人才是从经济结果、要素生产的角度来衡量教育贡献——我统称为“成才” , 而对于受教育者完善人格(我把它叫做“成人”)之成果 , 却因其成效内在、度量不易而少了关注 。 同时 ,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 , 还承载着凝聚人心(我叫做所谓的“成群”)之责——较之于人们熟悉的人口红利与在其上延伸出来的“人才红利”概念 , 我几年前所提出的“人文红利”这个角度 , 更能让我们看得清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 , 还包括广义的家庭教育、公民教育、社会建设)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受教育者个体的人格完善与群体之人心凝聚 , 都是造福人民之根本贡献;人格完善与人心凝聚 , 都更得靠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的大学问 。 所以说 , 不管我们是身为大学还是中小学的教育者 , 当校长的 , 办教育的 , 都要深刻理解古人所说的“大学之道” , 与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比起来 , 大学之道是我们应该不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做好的基本功课 。 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看法 。
第二个思考是:跳出“唯商怪圈”才能“在明明德” , 这里的在字 , 强调一个持续进行、永无止境的含义 。 智商的发明到现在有120年历史了 。 40年前 ,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 , 丰富了对于人类智力的内涵的认识 。 但在实践中 , 数理逻辑智能以及语言智能得到极为突出的偏爱 , 特别是在我们的大中小学教育、正规教育中非常突出 , 其它的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等 , 往往是“有则加勉”、“其它特色” , 不在实践当中对于智力进行培养的核心位置 。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从社会对不同智力方面的需求角度去分析 。 今天 , 我想分析的一个角度是 , “难衡量 , 则不发展 , 或者难发展” , 是说这些智能维度对我们来说 , 是较难衡量的也较少衡量的 , 因而不知不觉地就在主流教育当中被弱化被轻视 , 而且这种弱化和轻视 , 还会在一代一代人当中延续和强化 。 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 , 但如果其中只有“智”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衡量 , 更可以进行比较 , 那么就容易带来一种倾向 , 就是在教育者和学习者这两个方面都会出现“唯智力而轻其他”的这种行为取向 , 算不上故意 , 而是因为“智”在这五个当中 , 可能是最容易以“商”这样一种方式被比较准确地衡量 , 并在不同人之间进行比较(这是社会进行选拔的需要) 。 智商的存在与精进是智力得到更优先发展的一个技术解释 , 所以 , 要想其它的也同样得到发展上的重视 , 你也得研究出个类似于智商的“商”来 , 才会得到发展上的同等努力 。 我把这种效应 , 起了个名字叫做“唯商怪圈” , 说的就是 , 难衡量的方面 , 就得不到足够促进发展的投入 。分页标题
“唯商怪圈” , 会对教育产生什么全局性的影响呢?这恐怕不是小事 , 它会严重地影响到对于教育完整成效的一个达成 , 即便是智力 , 你也会发现智商对于智力的衡量是不完整的 , 而德智体美劳中的“智” , 也不仅仅是学习课程当中的考试就能够加以完整衡量的 。 不经意之间 , 甚至这个“智”还会狭窄到只是知识的掌握程度 , 和一部分能够以统一考试来衡量的能力 , 这其实是非常窄的智力 。 而团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 想象力 , 创新能力等 , 就不太容易通过考试的方式衡量 , 或者说很难以某种“商”这种方式把它定量地表达出来 。
结果呢 , 久而久之 , 这些社会需要的能力 , 未来创新社会极其宝贵的能力 , 因为无“商”衡量 , 而在教育者或者学习者两端都面临弱化和忽视的情形;其中受影响最大的部分我认为是“德” , “在明明德”中的“德“ , 因为这一部分的衡量 , 在不同的社会 , 不同的群体 , 不同的发展阶段当中 , 不同的主流价值观 , 想大家形成一个公认的衡量 , 其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 何况这里面还有人们的品格、德性的隐性、复合的问题 。 这可怎么办?
我们看到其实 , 有两种应对“唯商怪圈”的方式 , 一种策略叫做把难以衡量的方面想尽办法地变得能衡量 , 比如找到针对这方面的商数 , 然后按图索骥 , 这样好像就能够影响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行为 。 你知道有“情商” , 可能也会听到有人提“胆商”或者“爱商” , “社交商” , 林林总总 。 也因此有人在这个背景下沿着这个思路就提出来说 , 我们能不能研发出一种衡量体系叫“德商”?
我的看法是 , 这其实是不可取的一个思路 , 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条死路 。 不只是对德 , 也包括对看起来容易衡量得多的体 , 或者乍一想有可能找到某种“商数”的美育和劳动 。 但其实 , 任何这种冠以“商”的衡量 , 都是对人的复杂性 , 对教育的全面性的一种粗暴简化 。 教育培养的是全人 , 而不是一个指标的集合 , 教育希望看到的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人 , 而不是被尺子量度被机器加工的零部件 。 “商来商去 , 最后教育受伤” 。 为了可比 , 而走向量化、显性化、短期化的过程中 , 会对人降维 , 把原本丰富联系、深刻统一的人的整体 , 拆得支离破碎 , 甚至因而丧失了意义 。
可以预想的一种情形 , 如果一旦想找到某一种“德商” , 就可能会陷入到对德的某种知识层面至多是显性能力层面的衡量 。 其实你可能已经发现我们跟德有关的不少课程 , 最后衡量的促进的 , 也许没有落在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的价值观这个德的方面 , 没有落在持续深入的品格品性甚至包括哪怕只是行为表现层面 , 而是演变成了对德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 这其实已经不是在明明德这个“德”本来的意思 , 甚至可以说 , 非要找到个“商”来加以衡量的这个求解过程 , 实质上可能促进的聚焦的就变成了“小学之术” , 而非“大学之道” 。
该怎么跳出这个“唯商怪圈”呢?那就是另外一种方式 , 去打破“难衡量就不发展”的这个逻辑 , 跳脱出来 , 自觉地变成“难衡量却仍然要发展” , 不以外界的、短期的、显性的衡量作为人的发展的动力源 , 这就需要来自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共同觉悟 , 以及社会的耐心与从容 。 大中小学 , 不同阶段 , 如果是对于我们成为完整的人有益处有帮助的 , 我们就要花时间投入努力 , 去发展它 。 特别要注意的是 , 不是在学校之间老师之间比出个高下 , 而是明天跟今天比持续在进步 。 要给予复合感受性的、主观判断性的、总括断定性的评价与衡量以空间和位置 。 举个例子说 , 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 , 绝不只是劳动技能的培养 , 更该是劳动意识和对劳动和劳动者自然而深厚的感情的养成 。 这方面的发展 , 不能指望着“商”式的指标性的衡量 , 而必须变成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共同信仰 , 但行之 , 莫“商”之 。 所以 , 我今天想着重与大家分享的思考就是 , 任何一个教育机构 , 和我们尊敬的校长们 , 要想面对并超越这个越来越“算法至上”的社会 ,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而不只是“才” , 都必须要树立跳出“唯商怪圈”的志向 , 以“大学之道”为培养目标 , 并有足够的定力、有足够的耐心 。
最后 , 预祝今天的新时代校长领导力高峰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 , 谢谢大家 。
(原题为《杨斌: 大中小学都要重视“大学之道”》)
【教育|清华副校长谈智商、情商等受关注:教育需跳出唯“商”怪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