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文化领军人物的自我纠错

反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的自我纠错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的时期 , 这本来是好事 , 可是以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 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 , 因此也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全盘西化派 。 胡适曾经这样说:“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学习西方文化的问题) , 曾有三派的主张:一是抵抗西洋文化 , 二是选择折衷 , 三是充分西化 。 我说 , 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为过去 , 没人主张了 。 但所谓选择折衷的议论 , 看去非常有理 , 其实骨子里只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 , 所以我主张全盘的西化 , 一心一的走上世界化的路 。 ”那以后“反传统文化”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 。 但对西方现代文明是如何创建的却很少有人谈及 , 一般就只按照西方成说认为西方现代文化是源自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又源自文艺复兴运动 , 而没人谈及所为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一两百年还存在一个西方学习中国的“中国风” 。 全盘西化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 这个西方现代文化中有没有中国文化因素 , 要是没有 , 那么中国风到底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有什么影响 , 要是有 , 那是什么?在反对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将西方学习中国文化的内容一起反掉了?如果这样 , 全盘西化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不就成了表面上学习西方 , 实际上却将西方最进步的内容抛弃了吗?反中国传统文化 , 反中医的最著名的人物 , 到了晚年也许意识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错误 , 他们都用积极的态度努力做些事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 但囿于中国人没有忏悔的文化传统 , 他们都没有对自己年轻时候的荒谬举动公开做出过检讨和道歉 。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 一个是反传统文化的代表胡适 , 一个是反中医的代表余云岫 。 “五四”时期著名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胡适提出来的 , 十六年后的1935年胡适撰著了长篇论文《说儒》 。 不但考察了“儒家”的历史 , 而且提出了“孔子的大贡献”这一命题 。 从此以后 , 再没有看到过胡适批儒批孔的文字 。 1984年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一书 。 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胡适晚年的思想和作为 , 其中多处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 特别是涉及儒学和孔子 。 书中有这样的记叙:1958年12月16日胡适对胡颂平说:“我年纪越大 , 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 ”这句话与儒家的“恕道”是一致的 。 1960年2月23日午饭吃“狮子头” , 胡适说:“‘食不厌精 , 脍不厌细’这两句话是圣人最近人情的话 。 ”胡颂平解释说:“先生平日口头上说的圣人 , 都指孔子 。 ”这表现出胡适对几十年前要打到的人物的尊重 。余云岫很多人不了解 , 在反中医的浪潮中 , 他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 余云岫名岩 , 号百之 , 谱名允谖 。 浙江镇海(今宁波)人 。 1879年9月14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余岩村 , 6岁入私塾 , 曾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知识 。 26岁被镇海县保送公费留学日本 。 30岁时留学日本大阪医科大学 。 1916年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 。 回国后在上海开业行医 。 1917年发表《灵枢商兑》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进行批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 也有以偏概全、误读误解、苛责求全的地方) 。 是在1929年在南京中央卫生会议上提出废止中医案的主要人物 。 1939年 , 余云岫就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海)》第25卷第1-6期发表了“三子养亲汤小治验”一文 , 说明余云岫自己提出废止中医案后 , 还是开始承认中医药的疗效 , 并在不自觉中探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1943年 , 余在《医文》第1卷第3期发表“说文解字病疏上” , 晚年致力于整理中医古籍 , 他撰写出考释研究中医病名及证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堪称中医病证考释的经典著作 。 这类晚年自我纠错的反传统人物还很多 , 既不一一列举了 。 他们大多认识到年轻时候的偏执、极端和情绪化 。 后来都在为传统的传承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 以弥补自己年轻时犯下的无知的错误 。 这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