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
来源:光明日报 _本文原题: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
来源:光明日报 _本文原题: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
作者:朱汉民 , 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
如果从学术形态原始意义而言 , 儒学最初有三种形态:六经之学、诸子之学、传记之学 。 “六经”是儒家整理的三代先王治理国家的政典文献 , 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讲学记录 , 传记是历代儒家学者对六经的传述阐发 。 六经、诸子、传记区别明显 , 不仅文献形态不同 , 学术地位也有极大差别 。 一般而言 , 六经地位最高、时间最早 , 传记地位次之 , 诸子地位又次之 。
本文插图
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资料图片
但是 , 儒学史上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 , 其学术形态先后发生过很大变化 。 春秋战国时期 , “四书”原初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从事民间讲学之“语”的记录 , 是他们“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的诸子之学 。 由于儒家诸子往往以三代先王的政典文献为创造思想的依据 , 他们个人讲学离不开“六经”之学 , 因此到了两汉经学时代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转化为“六经”的传记之学 。 到了两宋时期 , 在儒学复兴和重建的大背景下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受到特别重视 , 发展成为与“六经”地位同等甚至更高的“四书”之学 。 可见 , “四书”在不同历史时期 , 曾经先后呈现为诸子之学、传记之学与新经典体系的不同形态 。
本来 , 儒家经典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 两汉到唐宋的儒家经典体系 , 就从“五经”拓展为“七经”“九经”“十三经”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早就以不同形式进入这一经典体系 。 但是 , 南宋淳熙九年(1182) , 朱熹将“四书”合集并注释 , 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新经典体系与新儒学形态的建构 。 此后 , 中国经学史上出现了一个与《五经》系统并列甚至更加重要的《四书》系统 , 后世开始将专门训释《四书》的经学著作称为《四书》学 , 并影响到中国传统的知识分类与学术科目 。 《明史·艺文志》专立《四书》一门 , 进一步确立了《四书》学在传统知识系统中的独立地位 。 清代乾隆年的《四库全书总目》 , 在经部中立《四书》类 , 将此前历代学者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注解之作归类其中 。
学术史之所以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独立结集而形成的《四书》体系 , 看作是宋学型新经典体系 , 肯定这是一个新经典时代的到来 , 原因如下 。 首先从文献形式上看 , 这完全是一个以先秦诸子学为主体的经典体系 , 它们的创作时代与主体均不同 , “六经”源于上古时期的“先王” , “四书”源于轴心文明时代的“士人” 。 其次从文献的思想内容来看 , “六经”原本是三代先王之治的政典 , 其思想旨趣是礼乐刑政的政制治术;“四书”是孔孟之道的心性之学 , 其思想旨趣是完成“天下有道”的人文教化 。 特别是宋儒对《四书》体系又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 在此经典体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道中庸而又极高明的思想体系 。 此后 , 《四书》体系成为新文明体系的核心经典 , 取代了《五经》体系作为核心经典的地位 , 不仅成为宋学的标志性经典体系 , 也完成了中国儒学史的重大转型 。
当然 , 《四书》体系的建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 北宋时期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几部儒家文献被看作是与《六经》同等重要的经典 , 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 如这一时期《孟子》地位进一步升格 , 出现了《孟子》由诸子变为经典的升格运动 。 宋儒将《大学》《中庸》从原来的《礼记》中抽出 , 对它们作出重新诠释 , 使其思想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 在整个北宋时期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成为宋代儒家学者抵御释老、复兴儒学、建构新儒学体系的最重要的思想学术资源 。 到了南宋 , 理学思潮走向集大成阶段 , 以《四书》学为代表的新经典体系也在这个时期完全定型 。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的完成者 , 同时也是第一位正式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结集的学者 , 他编撰了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一系列《四书》学著作 , 从而奠定了与原来的《五经》学体系并列的一套新经典体系即《四书》学 , 推动了中国经学史、儒学史、学术史的重大转型 。分页标题
尽管这些文献典籍的元典文本并没有发生变化 , 但是 , 宋儒奠定的《四书》体系与原来单篇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意义是不同的 。 譬如《大学》《中庸》来自《礼记》 , 而《礼记》一书早在唐代就立于学官 , 成为“九经”之一 。 但是 , 汉唐时期《大学》《中庸》在《礼记》中 , 其实是被纳入以先王治理为目标的《六经》体系 , 而宋明时期《大学》《中庸》在理学思想中 , 其实是纳入以儒家诸子“为己之学”为目标的《四书》体系 。 经过宋儒关于天理论、心性论、工夫论的经典诠释之后 , 其思想体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和发展 。 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经部》对二者的区别有一个特别的说明:“训释《大学》《中庸》者 , 《千顷堂书目》仍入‘礼类’ , 今并移入《四书》 , 以所解者《四书》之《大学》《中庸》非《礼记》之《大学》《中庸》 。 学问各有渊源 , 不必强合也 。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重大的变化呢?
【中年|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首先 , 《四书》学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学术史的一个重大变化 。 两汉经学阶段 , 《六经》在中国学术史上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 , 早期儒家的诸子与传记 , 均只是学习《六经》之学的路径、手段 , 《六经》元典才是学问的终极目的 。 但是 , 《四书》产生后 , 《六经》之学至高无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 读书人首先以《四书》为本 , 以《四书》的义理去贯通《五经》之学 。 二程提出:“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 。 ”他们凸显了《论语》《孟子》在儒家经典体系中“为本”的重要地位 。 他们进一步解释《六经》与《四书》的关系时 , 强调《四书》更加重要与优先的地位 。 二程说:“且先读《论语》《孟子》 , 更读一经 , 然后《春秋》 , 先识得个义理 , 方可看《春秋》 。 《春秋》以何为准?无如《中庸》 。 ”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结集之后 , 也是更加强调《四书》体系在整个儒家经典义理系统中的奠基地位和核心地位 。 朱熹说:“必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言 , 然后及乎《六经》 。 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 , 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 ”“《语》《孟》《中庸》《大学》是熟饭 , 看其它经 , 是打禾为饭 。 ”“四书”为什么是“熟饭”?因为它们直接集中了全部的天地万物之理 , 他说:“《大学》《中庸》《语》《孟》四书 , 道理粲然 。 人只是不去看 。 若理会得此四书 , 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与此不同的是 , 《六经》之义理与宋代人有“隔” , 他说:“《诗》《书》是隔一重两重说 , 《易》《春秋》是隔三重四重说 。 ”可见 , 朱熹不仅重视“四书” , 而且认为其重要性要超过“六经” 。
其次 , 体现出中国思想体系的重大变化 。 《六经》与《四书》不仅仅是经典体系的差别 , 更是思想主体、思想观念的重大差别 。 《六经》的思想体系是以礼为本 。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 , 对孔子为了复兴西周礼乐文明而编《六经》的过程作了论述 。 而《礼记·经解》一文 , 认为《六经》之教的目的就是礼教和礼治 。 南朝皇侃因此说:“六经其教虽异 , 总以礼为本 。 ”如果说《六经》系统是以礼为本的话 , 那么《四书》系统则是以仁为本 。 孔子及早期儒家的《四书》体系 , 主要是一个以“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 既包括志士仁人的人格精神 , 也包括仁民爱众的人道秩序 。 孔子认为礼的社会秩序的实现 , 必须建立在个人具有内在仁德的基础之上 。 应该说 , 儒家的《六经》体系与《四书》体系是互补的 , 即《六经》的礼乐政制思想与《四书》的仁义道德思想是一种互补关系 。 但是 , 《六经》体系与《四书》体系的差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 汉儒重视《六经》之学的研究 , 故而强调以礼为本的外王之术 , 将《六经》之学与国家治理、典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 , 强调学术直接为汉唐政治服务 。 宋儒重视《四书》学研究 , 故而强调重视以仁为本的内圣之道 。 从汉学的《六经》学演变为宋学的《四书》学 , 体现出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变革 。分页标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学源流”[19ZDA028]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穿搭|贾静雯最新造型,宝蓝礼服裙配蓝宝石项链,中年女性该这样搭配
- 成铭聊时尚|中年女性如何穿出减龄效果?两组时尚显年轻的穿搭,洋气更显气质
- 亲爱的自己|《亲爱的自己》里的3个人生真相,只有中年人才能看懂!
- 心理|哈佛心理学研究:91%与父母关系紧张的人到了中年,都患有重病
- 假装混情感界的诗人|人到中年,孤独是中年人的生活常态
- 人生感悟|人到中年,不要与任何人走太近
- 雪儿小姐的情书|人到中年,越过越好的方法:选择性放弃
- 西厢有情|你早晚会明白,中年女人动情了,是会情不自禁的
- 西厢有情|中年女人这样撩你,是对你动了真感情,别错过
- 野史来探究|穿大衣别配靴子了!今秋流行这3双鞋子,恬静百搭中年妈妈都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