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真正“黄袍加身”第一人,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匡胤只是模仿者

公元950年11月 , 郭威因全家被杀起兵反叛 , 刘承祐被乱兵所杀 。 将士们都以为可以跟着郭威改朝换代 , 共享荣华 。
可万万没想到 , 郭威死活不干 。 不仅如此 , 他还干了一件更加"过分"的事情 , 只身入宫给李太后"请安"去了 。
郭威向李太后阐述了自己的"难处" , 说造反实在是一件逼不得已的事;李太后也痛骂自己的儿子丧尽天良 , 责怪自己教子无方 , 造成了郭威全家的不幸 。

李太|真正“黄袍加身”第一人,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匡胤只是模仿者
文章图片
李太后剧照
这次会面后 , 郭威与李太后达成了几个"共识":第一 , 这个天下还姓"刘" , 大汉的基本国策 , 不可违背 , 不能更改;第二 , 国不可一日无君 , 至于让谁当皇帝 , 则由文武百官商议 , 大家举贤纳明 , 选择明君;第三 , 在新皇帝选出来之前 , 由郭威代为摄政 , 一切国家大事由李太后 最终拍板 。
得知这些消息后 , 那些造反的武将当然非常不满 。 所有的人都一肚子怨言 , 他们实在想不透 , 郭威到底要干什么 。 三天后的那份诏书 , 更是在他们的头顶狠狠地浇了一盆凉水 。
这天 , 李太后昭告天下 , 文武百官已经选出了候选人 , 新皇帝诞生 , 他就是先帝刘知远弟弟刘崇的儿子刘赟 , 此人即将入京 , 届时将举行登基大典 。
就在那些武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时候 , 郭威又下达了另外一道命令:大军即刻启程 , 北上讨伐契丹 。
可士兵们哪想北上伐契丹啊 , 队伍慢吞吞地行进 。 当然了 , 土兵们之所以走得这么慢 , 除了满肚怨言外 , 他们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一个问题 ,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前途以及那个非常不妙的未来 。
而就在此时 , 那位姓刘的皇帝已经在上任的途中了 , 即使他走得慢 , 他也能够去开封城登基加冕 。 而等这个皇帝登基后 , 将士们担心他会不会跟刘承祐一样找他们算账 。 要知道 , 郭威有太后罩着 , 他有一块"免死金牌" , 但是他们呢?他们什么也没有呀!到了那个时候 , 他们在开封的那些家眷 , 肯定第一个倒霉 。
除此之外 , 更让这些士兵气愤的是 , 作为"首犯"的郭威 , 他反而跟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 仿佛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跟自己无关 。 他难道忘记了 , 当初他们起兵造反 , 到底是为了谁?
就这样 , 在所有将领急躁不安的心情下 , 郭威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们 , 一步步把这些人逼到绝境 , 逼迫他们远离京城 , 去万里之外 , 找什么契丹人打仗 。
至此 , 在郭威"独善其身"的背景下 , 所有的将领终于不干了 , 他们也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无论如何 , 也要把郭威拉下水!
乾柘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二十日 ,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 因为在这一天 , 在这个距离开封不到百里的宋州 , 历史上那场真真正正的"黄袍加身"大戏 , 真正版本的"陈桥兵变" , 开始正式上演 。

李太|真正“黄袍加身”第一人,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匡胤只是模仿者
文章图片
郭威剧照
这一天 , 郭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 就被数万大军团团包围了 , 而且还听见他们异口同声喊道:"郭将军 , 请当我们的皇帝!"
这句话 , 说出了大家致的心声 , 咱们已经"同甘共苦 , 生死与共"了 , 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当然了 , 接下来的事 , 可想而知:得知大家让自己登基称帝后 , 郭威一开始当然不答应 。 士兵们继续劝说 , 郭威无论如何就是不答应 。 到了最后 , 这些士兵不管不顾了 , 其中一人扛着一面黄旗冲了进来 , 大家不由分说 , 就用黄旗把郭威裹了个严严实实 , 然后全部撩袍跪倒 , 山呼万岁 。
于是 , 在士兵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 , 一个被"黄袍加身"的郭威出现在众人面前 , 一个新的皇帝就此诞生 。
在欢呼雀跃的人群中 , 就有以后"陈桥兵变"的主角赵匡胤 。 由于是郭威的贴身士兵 , 他近距离目睹了郭威黄袍加身登基称帝的整个过程 , 并在自己的脑海里 ,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分页标题

李太|真正“黄袍加身”第一人,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匡胤只是模仿者
文章图片
赵匡胤剧照
即使十年之后 , 这个记忆 , 依旧如新 。 殊不知 , 这个记忆唯一的区别就是 ,在此时此刻这场大戏中 , 赵匡胤还只是一个小角色 , 而在十年后 , 他的羽翼已经丰满 。
而十年后的那场大戏 , 与如今这番兵变如出一辙 , 就是历史上赫林有名的"陈桥兵变" 。
【李太|真正“黄袍加身”第一人,不是赵匡胤而是他,赵匡胤只是模仿者】郭威当了皇帝 , 改国号为"后周" , 至此后周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