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崇祯朱由检 , 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 1627年朱由检登基 , 一心想有一番作为 , 很想跨入历史"明君"之列 。 客观来讲 , 朱由检是有"明君"潜质的 。 他刚登基不久 , 就能不动声色轻而易地除掉把持朝政多年的魏忠贤;他崇尚节俭、勤于政务 , 是当时百官的"楷模";他敢于革新人才选拔制度 , 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等等 , 都向世人昭示着他的与众不同 , 他要干一番千秋大业 。
可怎奈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却很骨感 。 面对着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 , 面对着一堆烂摊子 , 崇祯那是有心杀敌 , 可已经无力回天 。 伴随着激情被时间一点点地偷走 , 崇祯身上的缺点慢慢地显现 , 失误频出 , 让本已经飘摇不定的大明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
急于求成的丢锅皇帝
1627年 , 天启帝病逝 , 崇祯即位为帝 。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即位之初 , 这个16岁的少年做了一个饱受后人争议的决定 , 当时却深得民心的决定 , 收拾了魏忠贤 。
民间欢呼不已 , 称颂他为"圣人出" 。
他励精图治重用名将袁崇焕 , 任用"正直无私"的东林党人 , 眼看大明似有中兴之象 。
可后续发生的事 , 却说明了明朝败亡并不是其口中自称的"诸臣误朕" 。
作为意图挽大厦之将倾的皇帝 , 好大喜功 , 急于求成是最要不得的性子 , 可崇祯帝不仅如此 , 还刻薄寡恩 , 喜欢丢锅 。
大臣稍微犯了过错 , 轻则被他怒斥、问罪 , 重则砍头、凌迟 。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
据统计 , 崇祯帝在位短短17年间 , 一共杀掉7个总督、11个巡抚 , 同时 , 走马灯一样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 。
兵部尚书更是高危职业 , 崇祯一朝 , 14个兵部尚书几乎没一个落得好下场 。
而他一上台就下令废除的工商税 , 更是让国家都没钱打仗了 。
于是他又赶紧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 。
工商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富商 , "三饷"的征收对象是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的全体农民 。
废除工商税 , 加征"三饷" , 这完全是"劫贫济富"的节奏 。
再加上当时陕北一带天灾不断 , 民不聊生 , 可崇祯帝倒好 , 不但不及时赈灾(国库也没钱) , 反而派军队到陕北加征"三饷" 。 这不是逼民起义造反吗?
这一点 , 就连清廷统治者都很清楚 , 他们在总结明朝的经验教训时说 。
"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 , 莫如加派辽饷 , 以致民穷盗起 , 而复加剿饷 , 再为各边抽练 , 而后加练饷 。 惟此三饷 , 数倍正供 , 苦累小民 , 剔脂刮髓 。 "
而在对待袁崇焕之流的能臣一类事上 , 则更是体现出崇祯帝的昏庸无能 。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 , 崇祯帝一朝有三位优秀的军事人才 , 即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 。 他们都是治军的高手 。
袁崇焕培育了关宁军 , 卢象升培育了天雄军 , 孙传庭培育了秦军 , 为大明王朝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
然而 , 崇祯帝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袁崇焕的事迹大家都知道 , 他屡屡挫败后金 , 所构建的"关宁锦防线" , 让清军望而生畏、难以逾越 。
后来又千里驰援 , 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 保得了朝廷安全 , 可却因遭到崇祯帝猜忌 , 被以"谋反"的罪名处以凌迟之刑 。
孙传庭在抵抗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上屡立奇功 , 他在黑水峪之战中俘获了高迎祥 , 在潼关南原伏击李自成 , 使得李自成全军覆没 , 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 。
可就因为他谏阻秦军北上蓟辽 , 被崇祯帝以"恃娇"之罪革职下狱 , 达三年之久 。 1643年 , 孙传庭战死沙场 , 崇祯帝竟然怀疑他诈死潜逃 , 没有给予赠荫 。分页标题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
卢象升也是一名难得的军事奇才 , 他多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 。
1637年 , 皇太极命多尔衮南侵 , 从喜峰口攻入京畿 , 卢象升奉命前去抵御 。
由于崇祯帝疑心太重 , 他虽身为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 实际上能够调动的兵力只有不到两万 , 导致兵少被围 , 战死河北 。
做事犹疑不决 , 又不能接受正确意见 , 急于求成 , 却又不敢承担责任 , 刻薄寡恩 , 自私自利 , 如此皇帝 , 谁人敢万死不辞?
更遑论他在两次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 是导致明朝败亡的最直接原因 。
/两次重大的决策失误
1620年萨尔浒之战和1627年陕西爆发的农民军起义是晚明政府的两大催命符 , 明朝政府不仅再也不能收到粮食大区陕西省的粮食 , 还必须多掏军饷、粮饷去应付大量敌对势力 。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
大家都看出来了 , 明朝政府既要应对起义军 , 还要应对满清 , 这犯了军事上的大忌--两线作战 。
甚至 , 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明 , 清朝统治者与农民起义军曾经互相呼应:
1634年--崇祯七年 , 农民军被明朝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同时清朝发动入口之战 , 兵分四路向明朝腹地进攻 , 以宣府、大同为主要攻击目标 , 影响所及至于北京戒严 。
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 , 农民军在陕西盩厔(今周至)战败;而该年六月至九月 , 清军由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领 , 分路入独石口 , 进抵居庸关 , 攻克昌平 , 直逼北京 。
1638年--崇祯十一年 , 起义军败于梓潼 , 被迫出川北上 , 是年冬 , 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设伏于潼关原 , 起义军面临覆亡;同时清朝自该年九月令睿亲王多尔衮、克勤郡王岳托等率领清军分两路 , 一入墙子岭 , 一入青山关 , 至通州会师 , 包围北京 。

崇祯|最像明君的昏君?崇祯帝这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
1634年 , 1636年和1638年这三年 , 农民起义军都曾惨败 , 尤其1638年 , 由洪承畴率领的五省联军就要把农民军彻底围死之时 , 清朝入关 , 洪承畴被迫北上救援 , 农民军得以逃出生天!
反过来说清朝 , 如果明朝不把大批军队放置于陕甘用于平息农民起义军而是大举进攻满清 , 满清也撑不了多久 。 由此可见满清与农民军就是利用了明朝的两线作战才都得以生存下来!
而如果议和 , 则明朝军队可集中全力消灭起义军 。
其实 , 崇祯可以先与满清议和 , 然后调集全部精锐部队针对农民军 。
许多人认为其实满清统治者并没有与晚明政府议和的诚意 , 其实这是不对的 。
当时满清人口总共几百万 , 大明上亿 , 客观来说满清的统治者并没有做好统治明朝的准备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 即使是1638年这一年 , 皇太极对北京还是"围而不打 , 抢劫为先" 。
这就表明晚明政府与大清和谈 , 应该还是可以换得明清和平 , 以便前者抽出全部兵力镇压农民军!
崇祯本可以是一位有作为的好皇帝 , 如果他不是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 如果他不急于求成 , 如果他懂得体恤民生疾苦 , 如果他能敏锐地辨析人才 。 可惜历史不能假如 , 虽然崇祯有"明君"的潜质 , 可惜他身上的四个失误 , 让他离"明君"一步之遥 , 甚至葬送了整个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