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城市文化的脊梁,人文历史的命脉
2011年6月11日中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 ,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正式启动 。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 , 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 , 串联着宫、岳、坛、庙和胡同街巷 , 这些地方曾经发生过无数历史故事 , 吸引着现代人的去探寻 。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 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夺取皇位 , 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 , 北京的地名由此诞生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 , 永乐皇帝首次登上北京皇宫的奉天殿 , 接受百官朝贺 , 标志着北京正式定为国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的这条中轴线发端于元朝 , 定型于明朝 , 延续到今天 。在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的中轴线上 , 曾经排列着42座古建筑 , 其中有10座已经消失 , 有3座被重建 , 还存有35座 。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 以及分布在中轴线两侧的胡同街巷 , 积淀着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 。
元大都时期城墙周长约60里 , 是南北长于东西的长方形 。明朝占领北京后 , 为了缩短防线 , 徐达放弃了健德门和安贞门一线的元大都北城墙 , 向南五里在德胜门和安定门一线 , 另筑了一道新城墙 。永乐皇帝营建北京宫殿时 , 为了给皇宫前方留出空间 , 拆除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元大都南城墙 , 向南二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了新的北京南城墙 , 而东西两面的城墙则沿用了元大都的城墙没有改变 。改建后的北京城墙周长约45里 , 是南北短于东西的扁方形 。后来嘉靖皇帝增筑北京外城 , 北京城墙的平面呈现为凸字形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几次改建而形成的 , 因此对于明朝北京城中轴线和元大都中轴线是否是同一条 , 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 , 元朝的钟楼和鼓楼位于旧鼓楼大街 , 旧鼓楼大街的延长线才是元大都的中轴线 , 而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偏东 , 起点是现在的钟楼;另一种意见认为 , 元大都的中轴线就是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 , 与现在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的那条线重合 , 是同一条线 。实际上这两种意见的分歧 , 在于没有注意到 , 元大都原本有两个中心点 , 即中心台和中心阁 。这两个中心点实际标志着元大都有两条中轴线 。
元朝末年的学者熊梦祥 , 在他写的《析津志》记述:元朝的鼓楼东边建有一座中心阁 , 中心阁以西十五步又建有一座中心台 , 中心台西侧南有鼓楼北有钟楼 , 钟楼南北都是大街 , 堪称整个大都城的中轴线 。钟楼以北的大街直抵大都城的北城墙 , 以南的大街则到鼓楼为止 , 因为鼓楼以南是海子 , 即现在的什刹海 , 而以中心阁为起点的中轴线 , 向北没有大街 , 向南纵贯皇宫穿过大内 , 直抵元大都南城墙居中的丽正门 , 沿途经过的万宁桥和青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 , 至今仍然存在 。
我们今天所说的北京中轴线就是这条线 , 它的北端起点是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钟楼 , 南端终点在嘉靖三十二年增筑外城以前是正阳门 , 增筑外城以后则延长至永定门 。
北京中轴线及其两边建筑 , 串联起了丰富的建筑遗产和文化资源 。在它的引领下 , 整座城市的建筑形成了中正平和 , 城市空间格局 。历经时代变迁 , 北京中轴线成为了体现古都风韵的重要标识 , 如今这座城市脊梁 , 不仅支撑着城市的街巷肌理 , 更成一条北京人文历史的命脉 。
【北京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城市文化的脊梁,人文历史的命脉】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星了个星座|实实在在的大好人,从不会算计任何人的四大星座
- 陈皮星座屋|本事虽大,但很听老婆话的星座男,不是害怕,而是尊重
- 曲江文旅|这些明星都要来,花式偶遇只等你来
- 科技怪咖评|是什么,让北京车展上的特斯拉彻底没了脾气?
- 四大名著|一座纪念馆,告诉你《镜花缘》背后的故事
- 南方都市报|如何欣赏格丽克的诗
- 《诗人文摘》|余秀华:来世,让我做你的邻居吧‖ 《一首》
- 中原作家群|萧云:生活是一团死水|阅读时光
- 复旦人文课程|周国平: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
- Hobbyss高达模型|合体侦察机,瓦多姆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