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11
印度雅利安人与古代印度11十二、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 , 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 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 , 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 , 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 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 , 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 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1、文明进程(1)文明起源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 , 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 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 , 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 , 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 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 , 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 。 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 , 吠舍为中层 , 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2)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 , 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 , 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 , 佛教由盛而衰 , 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 , 是继印古印度金币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 。 在这时期里 , 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 大雄创立了耆那教 。 据佛教文献记载 , 公元前6世纪初 , 印度有16个国家 。 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 。 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 , 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 。 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 , 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 , 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 , 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 。 在孔雀王朝中 , 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 。 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 , 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 。 在阿育王统治期间 , 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 为了扩大他的王国 , 阿育王征战了11年 , 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 。 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 , 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 。 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 , 扩大灌溉工程 , 发展国家的经济 , 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3)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 , 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 。 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 。 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 。 在丘就却建国后 , 国势日强 , 侵入印度 , 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 。 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 , 继续入侵印度 , 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 。 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 , 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 。 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 。 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 , 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4)笈多王朝4世纪初 , 贵霜帝国衰落 , 笈多王朝(320-540)兴起 , 建都华氏城 , 该王朝取代贵霜帝国 , 逐渐统一了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地区 。 到超日王(380-415)时 , 国势强盛 , 疆域扩大 , 经济繁荣 , 文化昌盛 , 首都是华氏城 。 该王朝同国外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往来 。5世纪中叶 , 哑哒人自中亚侵入印度 。 6世纪初 , 哑哒人占领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 。 528年 , 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哑哒人 。 但笈多国家经哑哒人打击后 , 内部各小邦纷纷独立 , 陷入分裂混战之中 。 570年 , 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5)戒日帝国戒日帝国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 。 7世纪初 , 戒日帝国(606-647)兴起 , 哑哒人被逐 , 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 , 建都曲女城 。 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 , 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 。 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 , 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6)拉齐普特人时期戒日王死后 , 帝国陷入分裂 。 8世纪时 , 拉齐普特人统治的各小国割据称雄 , 拉齐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贵族后裔 , 军事种姓(另一说是外族人 , 北大学者马克尧认为 , 拉齐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罗人的游牧部落 , 后与当地贵族融合 , 因而该民族的源流是多种多样的) , 由于他们勇武好战 , 彼此削弱 , 失去了对外防御能力 。 8-10世纪 , 印度有三个大国互相争霸 。2、封建制度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印度 , 农村公社仍然是社会的基层组织 , 但奴隶制已走到尽头 , 出现了早期封建关系的萌芽 。 笈多王朝的国王无条件地将土地、民户和耕牛封赠给官僚、贵族、僧侣和寺院 , 并发给铜牌赐地证书 , 受封者成为封建主 , 而被封赐给贵族和寺院的民户 , 则成了封建依附农民 , 他们必须向封建主交纳租税并服劳役 。 此外 , 自由农民耕种公社土地 , 也要交纳一种称为“巴伽”的田赋 。戒日帝国时期 , 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 并最后确立 。 戒日帝国的土地原则上仍属国王所有 , 称为“王田” 。 国王有权处理王田 。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 , 王田分四种:一为帝国占有地;二为官僚占有地(禄田 , 食邑);三为婆罗门(硕学高才者)占有地;四为寺庙占有地(福田) 。 戒日王对教俗地主的布施和封赐 , 是将土地连同农民一起封赐的 。 教俗地主的土地均由村社农民耕种 , 农民不仅被束缚在土地上 , 而且随着土地占有权的转移而转换主人 。 农民要向领主交纳收获物的1/6 , 还要交“费用”(货币)和服劳役 。 农民还得通过村社向国家缴纳捐税 。 村社组织依然保留 , 并保留着公共土地 , 公社首领和公社会议的权力还比较大 , 有自治特点 ,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 有的村社仍以大家庭为单位 , 并保留着定期重分土地的习惯 。 戒日王对教俗地主布施或封赐的土地 , 其数量很大 , 多者可达百邑(一邑相当于一个村社 , 200户农民) , 如那烂陀寺就拥有土地200邑 , 依附农民多达4万人 。 教俗大土地所有者对其领地具有世袭权或自由支配权 。 封建主还握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权 , 他们可以任意处置农民 。 因此 , 戒日王时代 , 印度的封地、赐地已脱离政府的管辖而具有独立性 。 戒日王死后 , 大封建主纷纷割据称雄 。 从7世纪起到12世纪末 , 北印度出现了许多“拉其普特人”的小王国 。3、宗教与种姓(1)佛教笈多王朝时 , 印度的佛教是十分普及的信仰 。 到戒日王时 , 佛教开始衰落 , 戒日王虽敬重玄奘 , 为他举行盛大法会 , 但戒日王本人却是一个湿婆教徒 。 佛教的命运和基督教一样 , 在它的故乡虽然衰落 , 却向世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 , 成为一个国际性宗教 。(2)印度教戒日帝国时 ,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 婆罗门教和佛教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 4世纪前后 , 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 , 逐渐形成新婆罗门教 。 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 , 形成新型印度教 。 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 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 。 主神有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 , 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 。 婆罗摩(大梵天)是创造世界之神 , 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神 , 主管维持世界 , 湿婆(大自在天)是毁灭神 , 主管破坏世界 , 也是苦行神和舞蹈神 。印度教教派繁多 , 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 。毗湿奴教派形成于12世纪中叶 , 实行苦行和素食等禁欲主义 。 传说它躺在海中一条千头巨蛇身上 , 坐骑为金翅鸟 , 妻子为吉祥天女 , 有许多化身 , 其中之一是《罗摩衍那》中的主人罗摩 , 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出自己的妻子 。 它还曾化身为巨鱼 , 在淹没世界的洪水中救出人类始祖摩奴及其生物 , 这是印度的洪水故事 。湿婆派流行于南印度 , 传说湿婆有3只眼 , 4只手 , 分执三股叉与战斧等武器 。 它在焚烧死者的场地跳舞 , 在雪山中修苦行 。 因毁灭有再生意义 , 所以它是毁灭神和生殖的象征 。 它的妻子是雪山女神 。 该派否认婆罗门特权 , 教派多 , 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有视牛为神圣的教义派等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等女性神祇 , 其仪式有牺牲、轮座(男妇杂交)等怪俗 。 马克思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 , 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 , 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 , 又是舞女的宗教 。 ” , 总之是一种奇特的宗教 。分页标题
- 烽火营|一发炮弹7吨,炸出足球场大小深坑,4000人同时操作的世界第一大炮
- 金圆说世界|5000KW发动机有了,CH47已落伍,我国为何不仿制支奴干
- 抑郁了?别怕,能治好!
- 卫生|郑州市九院举办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 漫谈之世界疫情
- 海纳新闻|可怕消息就传来了,同时中国向世界公布喜讯,美国刚买2亿个口罩
- 恩歌|2人坐拥近千亿?神秘隐贵一手创立世界500强企业,吉林籍3大巨贾浮现
- 民族|齐聚梅州丰顺共谋文旅发展
-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华夏族与华夏诸国6
- 银川|北方民族大学回应“传统文化课教女德”:已成立调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