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慧:人类换一种身份就换了人间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五部》(54)我们能没有个人性吗?个人性的本质就是生命 , 生命的独立存在就是个人性的伦理依据 。 不过 , 我们能够不要生命吗?这种说法会造成极大的误解 , 我们怎么能够放弃生命呢?生命的实质就是一个主观的空洞的概念 , 所有的生物都没有所谓生命的概念 , 它们活着吗?可见 , 我们活着 , 并不是有生命 , 生命是我们对活着现象的人为解释 。 用生命来解释活着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吗?别的概念不能解释活着吗?生命的解释必然导致生命的逻辑和伦理的产生 , 问题是 , 这套生命的逻辑与伦理是正确的吗?我们能接受吗?接受了我们能承受吗?这就是人类发生全部问题的总根源 。 我们接受了生命的理念 , 就将承受生命逻辑与生命伦理带来的一切问题 , 千万年来的事实证明 , 我们根本承受不了 。其他的且不论 , 一个生命的个人性存在就把我们引入绝路 。 生命理念是人间一切祸害的总源头 , 取消生命理念 , 解除个人性 , 绝不是天方夜谭 , 这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 这并不是人类的又一种主观意识 , 这是人对于存在的本质性回归 , 这是我们自救行为的重大举措 , 这才是人类智慧与理性的跨越性进展 。 解除个人性的意义是让人从个人生命的陷阱中拔出自己 , 让自己回归到自己本来的形态——一个并非自我的感知体 , 这才是人真正的本质性角色 。 感知体是存在的本体和主体 , 感知体不再有个人性 , 感知体的自我没有意义 。 什么是感知体?就是感知一切存在的主体 , 并非是拥有部分物质资源的个体 。 感知主体和生命个体有本质的区别:感知主体不分个体 , 所有的同类感知体是一个同在关系 , 这种存在的核心在感知 , 而感知是没有界限的同在和互在 , 即我们都是共同的和相互的存在 。 这时候的活着是“在感知”的表达 , 活着就是感知正在运行 , 死去就是感知不在此处运行 。人是一个感知处 , 并不是独立的生命体 , 所以人不再是生死轮回 , 而是在感知和未在感知 。 感知体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体的存在意义完全不同 , 生命体是存在和不存在 , 感知体是在感知和没感知;生命体独立于存在 , 感知体就是存在的主体;生命体和存在是认识关系 , 感知体与存在是感知运动关系;生命体本身孤独、恐惧又充满矛盾;感知体本身无限、和谐 , 与存在共为一体;生命体是痛苦的 , 感知体是愉悦的;生命体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 , 感知体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生命体是短暂的存在 , 感知体与存在同在……两相比较 , 我们再傻也愿做感知体而不做生命体 。感知体与生命体不是一种物理区别 , 而就是伦理与逻辑的区别 。 当初 , 我们定义自己为生命体 , 没为对其相应的伦理与逻辑进行评估与省察 , 我们糊里糊涂就上了生命这条贼船 。 后来想下船就难了 , 我们只能在这条生命之船上忍受着痛苦与祸乱 , 重复了一生又一生 , 荒废了一世又一世 , 人类为此尝尽艰辛、吃尽苦头 。 而回归到感知体只是改换了身份 , 改换了属性 , 改换了行为的伦理与逻辑 , 我们仍然还是人类 , 却已经是不同的人类 。 我们作为感知体改变了与存在的关系 , 存在就是我们的存在 , 一切事物都是我们感知的对象 。 也就是说 , 我们不再以个体的方式存在 , 我们必须与所感知的事物同时存在 。 这种伦理逻辑完全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命个体身份 , 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主体的呈现 。 个体的孤独一扫而尽 , 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是各自的自我 。 自我只是一种性格的体现 , 个性不再是个体的标志性存在 , 个性是我们作为感知体的区别性存在 , 也是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所在 。 个性意味着感知信息内容的不同 , 而任何不同的个性都是新鲜感知的来源 , 都是感知运动源源不绝的动力 。人的感知体的身份使人间的利益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 存在的利益只能从感知中体现和获得 。 生命式的利益分配方式失去意义 , 利益不再分割成碎片而是整体 , 利益只在人与物和人与人的交互式感知运动中实现 。 人不是生存在利益中而是利益运转在人的活动中 , 人与物互为利益 , 人与人互为利益 , 感知的整体性存在就是利益的体现 。 个人不再是利益的消耗者 , 而是整体利益的创造者 。 个人不再是生命利益的承接单位 , 个人是感知运动的推动力和显示终端 。 从此 , 个人只呈现和表达愉悦与幸福 , 难道这不可思议吗?(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