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让人“讨厌”的河南记者

两个让人“讨厌”的河南采访人员文/孙新合前天晚上 , 有个朋友张罗小聚 , 到地方却发现并不都是熟人 。 好在是朋友做东 , 当下也不再多想 , 听从安排就是 。 真的 , 记不清是谁开的头 , 反正把话题扯到采访人员身上了 。 朋友说 , 在中国干采访人员 , 待遇不是很高 , 挺辛苦 ,还容易碰到委屈 。 对于这样的说法 , 在座的大多数人表示认可 。 但有位人士公然反对 。 他的看法是 , 采访人员挺不错 , 但是得守规矩 , 会混 , 要不然 , 啥时候都不会有好下场 。 朋友追问 , 守什么规矩 , 怎么去混?他回答 , 规矩就是懂得成人之美 , 说好话 , 远离负能量 , 别揭人家的短处 , 总得罪人 , 自然让人厌烦 。 为了进行有力的佐证 , 他还刻意提出 , 他知道的有两位河南籍采访人员 , 在这方面是最典型的代表 。 这话说的 , 让人呵呵 。 朋友当下也提醒 , 今天来的有不少河南人呢 , 千万不能以偏概全 , 哪个地方没有好坏人啊 。 再说 , 揭短是采访人员的职责 。 不管怎么说 , 这人依旧在那里喋喋不休 。 朋友索性告诉他 , 既然这样 , 能不能说下他们的名字 , 说不准还认识呢 。 得 , 他明显在寻找机会 , 朋友的话刚出口 , 他当即做出回应 , 朱顺忠 , 何光伟 。 其实 , 我内心的猜想也是他二位 ,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都碰到过 , 特别的有意思 。 我甚至想 , 有机会能当面说道下 , 方为最高境界 。 朱顺忠最早是在河南工作 , 由于那篇震惊高层的文章 , 导致他不能在河南立足 , 光荣地加入北漂的行列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残酷的打击并没有让朱顺忠有所改变 。 在《长城月报》担任总编时 , 我通过朋友和他结识 。 当时的《长城月报》还聚集了鲁晟 , 钟静华等有担当的采访人员 , 先后刊发了献血 , 高铁等不同的热点新闻 , 引发举国关注 。 不过 , 好景不长 , 因为你懂得的原因 , 这本已经小有名气的杂志彻底夭折 。 朱顺忠还撰文 , 任何时候 , 总有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 离开杂志社 , 他到了《法制晚报》 , 并组建了深度报道部门 。 这期间 , 他也始终和同行关注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冤案的平凡工作 , 更是值得敬佩 。 朱顺忠谈不上年长 , 但是干板 , 眼里容不得揉沙子 。 对于有偿新闻 , 有偿不闻行为 , 深恶痛绝 。 或许 , 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吧 。 何光伟 , 结交多年 , 就是素未谋面 。 他最早在广东的《时代周报》担任采访人员 , 后来选择到北京某新闻单位就职 。 论年龄 , 他应该比朱顺忠还稍微年轻 , 但是他们的性格存在不少共同点 。 不能容忍见不得光 , 敢作敢为 。 当然 , 他也“失败”了 。 如今的何光伟已经彻底告别了媒体行业 , 不过 , 知名度似乎比以往更高出很多 。 他撰写的《过冼村派出所》 , 让更多人记住了他 。 还有 , 他起诉信阳市公安局 , 要求申请信息公开 , 更是引发轰动 。 对此 , 有人赞许 , 有人憎恨 , 也有人说情 。 但他依旧坦荡无比 , 没有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 圈里的人称朱顺忠是个“勇敢的哥们” , 称何光伟是个“英俊的采访人员”,都是好人 , 但其中真正的含义 , 有多少人了解呢?采访人员 , 若干年前曾被冠以“无冕之王” , 而如今呢 , 每况愈下 , 着实遗憾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像朱顺忠 , 何光伟这样遭人“讨厌”的采访人员还是大有人在 。 也正是他们的存在 , 才让龌龊和阴暗及时地大白于天下 。 啥也不说 , 向朱顺忠 , 何光伟 , 以及所有正直无私的采访人员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