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彭城之战是项羽军事生涯上以少胜多非常经典的一场战役,从此拉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之前,刘邦、项羽是战友,当秦朝灭亡之后,他们俩的关系就走到了拐点,成为抢夺胜利果实的两大对立军事集团,进一步讲,楚汉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图片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名,在洛阳新城召集诸侯,打着为义帝报仇,诛杀大逆不道之徒的旗号,趁项羽深陷齐国不能脱身,后方防守空虚之际,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西伐项羽。
项羽听闻以后,留部将继续在齐国平叛,自己率领三万精锐南下回援,楚军从早上开始进攻,到了中午汉军就开始崩盘了,随后汉军便往安徽方向败退,途中阵亡人数多达数十万,几乎全军覆没。刘邦带着十几个人趁着沙尘暴才得以逃脱,可是说彭城之战是自刘邦起兵以来遭遇最大的一次惨败。刘邦退守荥阳以后,在那儿建立起有效的防线,遏制了一路败退的状况,但是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仍然胜少败多。
到了楚汉战争晚期,刘邦率领诸侯联军约60万在垓下合围项羽,此时项羽手上有10万军队,但是他这一次却没能再创彭城之战以少胜多的奇迹,最终兵败自刎。
那么项羽在彭城之战以3万击溃联军56万,楚汉战争期间又败少胜多,为何在垓下不能再次创造奇迹呢?
文章图片
一、楚军战斗力由强变弱,汉军则由弱变强
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意思是善于用兵者,敌军气势旺盛时要避之,趁其疲惫、士气低落时发动猛攻,这才是如何运用士气的方法。
可见士气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时代,一般而言士气先耗尽的一方,多半会率先溃败,而士气高昂的一方,往往能够以少胜多,所以士气对一场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项羽军事生涯上非常经典的以少胜多的两次战役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项羽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是将士们士气高昂,人人拼死搏战,故而垓下之战项羽之所以不能够再创奇迹,跟楚军士气消沉密不可分。
【 楚汉战争|彭城大战项羽3万击溃刘邦56万,为什么垓下之战他不能再创奇迹】
文章图片
1.楚军士气由强变弱
汉王深入敌国,饮酒高会,士卒逸豫,战心不固;楚以强大之威而丧其国都,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此汉之所以败也。项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此同事而异情者也。——《汉纪·高祖纪》
彭城之战项羽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是楚军是士气高昂的精锐骑兵,项羽手下的军队向来勇猛善战,是当时天下最优秀的军种,而且战斗力强,那么为什么项羽的军队士气这么高昂呢?
其一、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5万军队大破秦军主力40万,使得军中士气大振,天下诸侯将在辕门拜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连刘邦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项羽的封号。彭城之战在巨鹿之战一年后爆发,此时项羽霸主的光环还没有褪去,楚军士气依旧高昂。
这一点张良看的很明白,当诸侯群起反抗项羽时,张良设计把项羽的第一把火引向齐国,因为他知道倘若此时与楚军交战汉军没有好果子吃,果然齐王兵败被杀。
其二、汉军是侵略军,千里迢迢来到西楚国,占领了别人的家园,楚军此时人人怀着收复自己家园的激情参战,自然士气高昂、义愤填膺。
文章图片
可见楚军在人气和地理位置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楚军不顾生死与汉军作战,以求一战将敌军击溃。分页标题#e#
但是楚军的士气随着楚汉战争的进行逐渐发生了变化,项羽攻破荥阳以后,刘邦采取''攻其必救''之策,派彭越南下断了项羽的粮道,迫使项羽回援,项羽一走,刘邦立即攻下荥阳,结果项羽辛辛苦苦用了一年才打下的地盘,没几天就丢了。
后来由于项羽缺乏谋略,又被刘邦调动着来回奔袭,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到头来仍然两手空空。
由于长达几年的消耗战,楚军越发疲惫。
到了楚汉战争后期,项羽兵败退守垓下营寨以后,已是兵少粮尽,此时汉军唱起楚歌,项羽不由感叹“难道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此时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也开始打退堂鼓了。其实此时在楚地,项羽至少还控制着五个郡,但是汉军的一首“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瞬间士气崩溃,当年断然渡河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竟然抛弃自己的10万大军,挑选800名骑士连夜逃亡,再也没有当初破釜沉舟的勇气。
文章图片
2.汉军战斗力由弱变强
彭城大战,刘邦的军队攻入敌国以后,整日喝酒娱乐,贪图享乐,求战心理不强,士气消沉。当时楚军是精锐的骑兵,而汉军是怠惰之兵,汉军自然难以取胜。
彭城之战刘邦败退荥阳以后,他没有想到项羽的骑兵如此凶悍,于是他开始操练骑兵,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新骑兵,刘邦才能在荥阳暂时站稳脚跟,遏制一路败退的状况,以致于项羽在荥阳攻伐长达一年才得以攻破。
后来由于项羽缺乏战略眼光,在荥阳一带被刘邦牵着鼻子四处奔袭,虽然楚汉战争期间项羽胜多败少,但是楚军却没能越过荥阳往西推进。
到了楚汉战争后期,经过多年的持续战争,楚军已是疲惫不堪,汉军的士气却越来越高涨。
不久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采取分赏取敌的方式激发将士们的战斗力,什么叫做分赏取敌?
张良认为刘邦只有得到韩信、彭越的全力支持,才能战胜项羽,所以要与之共享天下,张良是想让刘邦以裂土封王为赏赐调动韩信、彭越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谓的分赏取敌。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立即许诺彭越与韩信,只要灭了项羽,睢阳以北一直到谷城的地盘给彭越,陈县以东一直到大海的土地给韩信,结果他俩接到刘邦的许封以后显得格外积极,立即出兵汇集垓下。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年战国名将李牧为将时,拿出自己全部的租税收入来犒赏士卒,李牧深受士卒喜爱,士兵心甘情愿为他肝脑涂地,所以李牧才能北抗匈奴、东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挡韩魏,李牧是当时独立支持赵国残局的唯一良将。
可见重金悬赏是激发将士们士气的最佳办法,分赏取敌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单从士气上面来看,彭城大战时,楚国仍然是盟主,楚军的战斗力不亚于巨鹿之战。但是到了垓下之战时,因为楚军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而且刘邦采用封土赐爵的丰厚悬赏激发汉军的士气,加上汉军除了刘邦手上的军队,还有很多增援军队,士气高昂,所以说同样的事情,坚定与懈怠的心理可以左右成败。
文章图片
二、汉军团队凝聚力得到强化
从战国时期开始,东方六国为了抗衡秦国,先后多次发动合纵抗秦的活动,却屡遭惨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联军组织松散,不便于统一指挥,致使联合作战指挥失灵,而汉军之所以能够翻盘,主要原因取决于汉军把黄河以北统一了,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1.彭城之战汉军组织松散
彭越之战刘邦的56万军队是联军,大家各自为政,军心不稳,可以说是既得利益集团,我们来看看联军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加入反楚势力。分页标题#e#
赵王赵歇,刘邦在攻打彭城之前,要求赵王出兵,此时赵国的大权掌握在赵相陈馀的手中,陈馀提出只要杀了张耳,赵国就出兵,张耳与陈馀本是生死之交,巨鹿之战以后两人反目成仇,陈馀率军把张耳赶出赵国,张耳便投靠了刘邦。后来刘邦找了一位酷似张耳的人,割下其首级献给陈馀,陈馀信以为真,这才答应出兵。
魏王豹,魏豹在楚汉战争期间一直扮演墙头草的角色,处于观望的态度,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分封魏豹为西魏王。刘邦还定三秦,兵出函谷关以后,魏豹认为汉强楚弱,于是叛楚归汉。彭城之战刘邦惨败以后,魏豹觉得还是楚国实力强些,于是叛汉降楚,墙头草难以做到齐心协力。
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他们都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所封,他们的情况跟魏王豹相似,刘邦势大时,叛楚归汉。后来项羽派人讨伐司马卬,司马卬再次归降西楚国,在彭城之战爆发前一个月,司马卬又投降刘邦。
总而言之,五国联军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各自观望,心怀二心,想要做到万众一心非常艰难,所以当项羽南下突袭刘邦时,汉军的建制很容易就被打乱,造成大量士兵纷纷跳河逃亡,连刘邦这位总指挥官都狼狈的逃跑,联军全线溃散。
文章图片
2.垓下一战汉军万众一心
彭城之战爆发时西魏国、赵国虽然降汉,但是他们都是属于独立的诸侯国,而此时燕国、齐国并没有与刘邦形成联盟,所以整个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并没有被汉军全部统一,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然而这些诸侯国却在彭城大战以后逐一被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所灭。
魏国,彭城之战以后,魏王豹叛汉降楚,魏豹给出很多背叛刘邦的理由,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魏豹觉得此时楚强汉弱。魏王豹叛汉以后,刘邦派韩信北上伐魏,韩信采用“声东击西”之策将西魏国歼灭,魏王豹兵败被杀,魏国灭亡。
赵国,彭城大战结束后,陈馀发现张耳并没有死,原来是刘邦骗了他,于是选择叛汉降楚,韩信占领西魏国以后,采用“改易旗帜”的策略将赵国20万大军击溃,赵国灭亡。
齐国,刘邦给韩信下达灭齐令的同时派郦食其说降齐国,齐王同意降汉,但是刘邦此时却没有给韩信下达终止灭齐令,可见刘邦心里是希望用军事手段解决齐国问题,毕竟灭齐和降齐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公元前203年,韩信结束他的北伐之路,将黄河以北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歼灭,齐国自此灭亡。
从刘邦不给韩信下达终止灭齐令可以看出,老奸巨猾的刘邦是希望齐国灭亡。因为说降和歼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说降代表这个诸侯国的军队和物资完全保留,它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财政收入,实际上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而歼灭意义深远,代表诸侯国的军队全部被打垮,歼灭更利于刘邦的统治。
总而言之,北方的统一代表汉军的团队凝聚力得到强化,不再是彭城之战那些松散的联军,而是聚集凝聚力的虎狼之师,统一的调配和指挥能在短时间内对敌军发动攻击。
除此之外,北方的统一也意味着刘邦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部署,自此楚汉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逆转,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文章图片
三、指挥官不同
大汉王朝建立以后,一次汉高祖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他最多只能带10万,而自己却是多多益善,从韩信的口中可以判断刘邦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何。
彭城大战前,刘邦亲自指挥过的战役并不多,而且他指挥过的战役规模都不大,从来没有亲自指挥过56万大军,而且还是组织容易松散的联军,一旦军心涣散,刘邦毫无应对的能力。
加之刘邦盲目乐观,低估了项羽的军事才能,致使自己全军覆没。在垓下之战爆发前,刘邦吸取彭城之战教训,认为自己并不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所以将指挥权交由韩信,刘邦想要打败项羽,只能依靠韩信。分页标题#e#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各路汉军汇集垓下,此时项羽兵力十万,汉军兵力多达60万之众。其实垓下之战是楚汉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将领的对决,在去过三年的灭秦战争以及后来的楚汉战争,这两位未曾有过败绩的军事家并没有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过,然而他们却在垓下拉开决定楚汉命运的生死决战。
文章图片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将60万汉军摆成六军阵。
第一道军阵为主力,共30万人,分为前、左、右三军,韩信部将孔熙居左,他的另外一位部将陈贺居右,韩信自己居中突前,目的直击楚军,每路10万人,左右两翼主要是支援部队,同时防御楚军从左右突袭。
第二道军阵为中军,共10万人,由刘邦亲自率领,主要是支援韩信的后备队,
第三道军阵为后军,共计20万人,分为左、右两军,周勃居左,柴武居右,每位将领手中10万人,主要在中军后,为了防止楚军从后方突袭,同时也作为预备队。
布好阵以后,项羽率军直击韩信的前军阵营,双方打了一会儿,汉军受到攻击,韩信看情况不妙开始往后撤退,项羽乘胜追击,直接杀入汉军阵营,这是项羽一贯的作风,他太迷信武力,力求速战速决。
楚军进入汉军军阵后,孔熙和陈贺从侧翼袭击楚军,同时韩信与刘邦的后备队开始出击,对项羽进行围攻,楚军成了夹心饼干,项羽兵败退至垓下营寨。
到了晚上,汉军高唱楚歌,目的是为了扰乱楚军军心,给项羽造成一种汉已尽得楚地的假象,结果项羽上当了,连夜带着八百骑兵逃亡,当他来到乌江时,觉得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选择自刎。
文章图片
反观两次战役,地利、人和都发生了改变,彭城之战爆发在巨鹿之战一年以后,项羽盟主的光环并没有褪去,他的势力依旧如日中天,还是大家心目中那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西楚霸王,在这样情况下,楚军自然士气高昂。
而汉军是联军,他们各自打着小算盘,表面上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实际上却心怀鬼胎,联军攻入敌国后又忙于享乐,军心涣散。加之全军上下缺乏强有力的指挥官,致使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瘫痪,在面对项羽有计划的突袭时,军队建制在短时间被打乱。
垓下之战爆发前,项羽与刘邦已经在荥阳一带相互攻伐长达两年多,楚军虽然胜多败少,但是并没有越过荥阳,进一步往西挺近。由于项羽缺乏谋略,逐渐失去了战略的主动权,被刘邦牵着鼻子走,楚军经过几年的长期作战,变得精疲力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特种部队。
而此时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已被刘邦逐一歼灭,完成了统一,他们万众一心,已不是彭城之战时那些组织松散的联军,加之汉军统一指挥得当,兵少粮尽、军心涣散的楚军自然不是汉军的对手。
来源:(小猫猫馨欣)
【】网址:/a/2020/0922/kd529431.html
标题: 楚汉战争|彭城大战项羽3万击溃刘邦56万,为什么垓下之战他不能再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