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去他的上架费

_原题为 去他的上架费

消费者|去他的上架费
文章图片
创业多年以后 ,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仍旧对当年去超市卖蓝莓的“遭遇”耿耿于怀 。
那时 , 徐正还在联想佳沃农业 , 生产出来的蓝莓需要进销售渠道 。 他和曾斌 , 也就是之后每日优鲜的联合创始人 , 来到上海与某超市谈入场条件 , 入场费、上架费、开码费......原本要价120万 , 徐正和曾斌谈到了96万 。 但是渠道谈下来了 , 徐正心里也不舒服 , 心想我一颗蓝莓还没卖呢 , 就先交96万 。
为了卖蓝莓 , 徐正和曾斌在上海“酒没少喝” , 蓝莓没卖出去多少 。 不过 , 正是因为当年那些“叫好不叫座”的蓝莓 , 才使得徐正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 后来有了每日优鲜 。
每日优鲜属于前置仓 。 从一开始 , 前置仓就对大卖场实施了“降维攻击” 。 所有的入场费这些费用 , 其实等同于把卖场当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展销平台 。 堆头上的每个商品都在“自己吆喝自己” , 而卖场所向徐正们收取的 , 实际上是广告费 。 而前置仓的模式不同 , 由于没有了物理的门店陈列 , 上架费自然也没有了 。 商品按照电商的逻辑根据用户订单进行排列组合 , 并通过服务来提升粘性 。
每日优鲜创业5年多 , 前置仓的模式正在被更多消费者所熟知和习惯 。 很多人起初愿意尝试前置仓的原因 , 是因为送货上门 , 方便快捷 。 前置仓阵营靠这个心智认知走过了第一阶段 , 每日优鲜靠这个市场占位走到了百亿规模 。 但是再往下走 , 仅仅是服务这个维度的强化显然已经不够 。 毕竟美团等许多靠同城配送起家的对手已经这样做了 。
行业需要继续往前走 , 其实 , 卖蓝莓的故事还有一层含义 。 那就是好的商品如何让人看见 。 上架费之类费用可恶之处就在于 , 无形中抬高了消费者“看见”的门槛 。
零售业发展至今 , 从沃尔玛到7-11 ,从亚马逊到京东 , 其核心价值并没有变化 , 那就是一手降低流通成本 , 一手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效率 ,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匹配 。 凡是做不到这两点的 , 都是零售业的逆流 。 从体验的角度看 , 前置仓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方便程度和选择效率 。 现在的问题是 , 能否让更多的好东西 , 涌现到消费者面前 。

消费者|去他的上架费
文章图片
在徐正看来 , 要让最后一公里过得很好 , 最终还是要回到第一公里 。
生鲜怕什么
生鲜是最高频刚需的品类 , 但是从消费者、供应商、零售平台三方来看 , 又都有各自的痛点 。 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商品品质不好 , 不够“新鲜”;同时居家做饭 , 不能天天重样 , 需要丰富食材来满足日复一日的餐桌需求;而供应商最担心的 , 则是辛苦半天赚不到钱 。 生鲜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长长的链条 , 某个环节一旦出问题 , 就可能导致损耗 , 使得本来就不高的毛利甚至变成负数 。
而对于零售平台 , 核心问题就是损耗的控制 , 如果生鲜商品不能及时售出 , 损耗是惊人的 。 这会形成企业资金链条的恶性循环 , 甚至有可能拖垮一个企业 。
从传统零售业来看 , 其解决方案各不相同 。 沃尔玛所代表的大卖场模式 , 一方面是通过规模经济来尽可能压低采购成本 , 形成生鲜商品对消费者的价格吸引力 。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渠道垄断的假设 , 即沃尔玛大卖场对于周边3-5公里的零售需求能够一站式覆盖 , 这样能够有足够的客群来反复购买生鲜商品 , 减少浪费 。 沃尔玛模式最大的弱点则在于便利性不够 , 消费者也许降低了金钱成本 , 却提高了时间成本 。
与之对应的是菜场模式 , 菜场模式其实是一种C2C模式 , 只不过通过集中大量个体商家来解决单一商家丰富度不足的问题 , 同时依靠个体经营者对风险的天然厌恶来解决损耗的管理问题 , 假设他们会根据经验在损耗来临前主动降价或者做其他处理 。 菜场模式最大的弱点 , 则在于品控的把控比较弱 。 对于消费者的“采购经验和选品水平”要求较高 。 这种把消费者逼成生鲜采购专家的模式 , 已经显然越来越不符合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
在生鲜消费方面 , “大家非常关注生鲜的丰富度和品质 , 以及便利性 , 至于价格(关注)其实是越来越低的 。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徐晓芳指出 。 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进入了品质、服务、体验、价格并重的时代 。 而一旦养成新的消费习惯 , 往往是不可逆的 。
正因此 , 在前置仓模式出来之后 , 围绕前置仓的盈利模式有过很多争议 ,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前置仓模式发展至今的本质价值 , 那就是对于生鲜供需两端的“信息优化”价值 , 而这种优化的背后 , 是数字化带给零售业的新驱动力 。
采购—囤货—等客上门这一传统链条中 ,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互动 , 其实存在时间差 。 一条鱼可能被冰冻数日 , 才等到准备对它下刀的那个人 。 前置仓模式其实缩短的不仅是配送上门的时间 , 而是供需响应之间的时间差 。分页标题
这种模式从一开始 , 就不是规模和价格驱动 , 而是算法驱动 。 在每日优鲜的创业史上 , 曾经有系统30天迭代30次的故事 , 曾经有大把大把的蔬菜报损的经历 , 那是成长的代价 。 时至今日 , 每日优鲜的损耗能够降低到1%, 如果是零售商 , 或许会觉得 , 我开店2、30年都没有做到的事 , 为什么你能做到 , 那是因为这家公司从第一天起 , 就活在算法里 。 已经活了近六年 。

消费者|去他的上架费
文章图片
不仅是算法 , 每日优鲜在商品运营上也煞费苦心 。 “鲜肉是咱们做饭非常需要的食材 , 因为我们过往吃惯了鲜肉;但受限冷链和存储 , 过去几年线上卖鲜肉这个难题一直难以突破 。 我们为了让出肉率更高 , 先后跟伙伴一起测试了多种分割方案;为了让商品更好的保鲜 , 测试了无数种包装方式 。 如今 , 气调包装的鲜肉类产品已经多达50多款 。 ”今年 , 每日优鲜还开发了更安全更健康无药残当天宰杀的净化冰鲜鱼 。
这些事情并非线下零售商不能做 , 而是因为每日优鲜的模式决定了 , 它会更快更痛地感受到消费者的不方便、抱怨或者是新的需求 。 对于老一代消费者 , 一条活鱼被送到家放到水盆里还能吐几个泡泡 , 这是品质的体现 , 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晋升新手妈妈的年轻女性 , 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在吐泡泡 , 可能已经急哭了 , 因为晚饭等着这条鱼 。 所以每日优鲜会在这些细节不停地迭代 , 迭代 , 忙到没有时间去想进场费 。
正如每日优鲜副总裁刘智丹所说:

“所以每日优鲜要重构供应链 , 我们就要找到那个关键的结点 , 提升用户的价值 , 可以提升产业的效率 , 我们通过大数据的精准预测 , 每个商品可以很精准地知道在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到底能卖多少 , 什么样的品种是用户最喜欢的 , 什么样的规格是用户买的最多的 , 用这种方式我们去辅助和协同我们的合作伙伴精准性地种植 , 种了以后的所有商品我们包销掉 。 同时我们通过产地直接拉到大仓 , 省掉中间所有环节 , 我们降低了很大的损耗 , 同时我们也减少了非常多的浪费 , 我们合作伙伴的净利润比原来还高 。 ”
每日优鲜需要做什么
事实上 , 今天的每日优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鲜商品的平台 , 它正在尝试覆盖消费者生活日常需求的方方面面 。 这是一个相互拓展视野的过程 。 消费者也会希望能在这样的平台上看到更多“好东西” 。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了每日优鲜这样的到家购物平台 , 这其实对于每日优鲜也是压力 。 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商品和服务品质的稳定性 。 另一方面 , 则是对于平台自身商品丰富度也提出了挑战 。 “喜新厌旧”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 正是这样才会促进市场和品牌的迭代 。
之前我和一些业内朋友聊天的时候 , 他们总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牌子的东西挺好的 , 就是可惜没有做起来” 。 总而言之 , 就是一个好产品没有被看见 。
摩奇就是这样的 , 它曾经是老北京人最喜欢的果汁品牌 , 在2002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停产了 。 不过每日优鲜发现 , 它和很多现逐渐消失的老字号品牌一样 , 产品并不差 , 只是缺少和当下市场的品牌连接点 。
每日优鲜为摩奇做了全方位的品牌包装和营销策划 , 在2018年春节前摩奇重新面世 , 第一批产品三万箱上线就被抢购一空 , 还引发了一大波回忆杀 , 很多北京明星都把他们买到摩奇的照片发到了网上 。 现在摩奇一直稳居每日优鲜果汁品类第一 。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 比如爱吃饺子的人可能发现 , 在每日优鲜平台上 , 东方饺子王比其他知名品牌更受欢迎 。
相对于传统渠道 , 每日优鲜相当于是一个新渠道 , 这个新渠道也给了新品牌以新的舞台 。 不过 , 从零售业的发展来看 , 从来不存在“平均用力”的渠道 。 从沃尔玛到7-11, 再到国内的零售商巨头 , 每家零售商都会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 都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甚至独家产品 。 事实上 , 独家产品的终点就是自有品牌 。 这方面便利店做的更彻底 。 不过 , 自有品牌的本质是零售商走向制造商 。 同时 , 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零售商的平台属性 , 会导致供应商品牌和自有品牌在终端的“不平等”地位 。 研究零售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 , 自有品牌强大的零售渠道 , 往往其终端的SKU数量不会太多 。 原因就在于此 。
从现在的情况看 , 每日优鲜没有走这个方向 , 而是坚持一个“选品”的零售商 , 只不过 , 它更希望供应商能够和每日优鲜形成伙伴和生态关系 。 徐正指出 , “生态这个词其实源自于古希腊 , 讲的是环境中物种和物种、环境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繁荣景象 。 ”生态的好处就在于 , 无论是平台还是参与者 , 它都是一道看不见的没有攻击性的防火墙 , 因为别人可以抄袭一棵树 , 但是无法抄袭整座森林 。

消费者|去他的上架费
文章图片
9月17日 ,“优鲜生态 , 共赢未来”2020每日优鲜供应链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 。 这是生鲜行业首次举办供应链生态大会 。 每日优鲜在大会上正式启动“百亿俱乐部”计划 , 未来五年将投入100亿 , 扶持100个亿级规模供应商 。 同时 , 每日优鲜的所有时间、精力、资源会第一优先配置到供应链上 。分页标题
除了两个百亿 , 公司将对供应商进行六大赋能 , 包括:
以大数据驱动细分品类精准开发的研发赋能 , 以“极速达+次日达+现场达”全场景覆盖消费者的渠道赋能;通过C2M订单农业 , 以数据指导全流程生产 , 推动大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数据赋能;与头部供应商采取周结算政策 , 并为全链条伙伴提供普惠金融的资金赋能等 。
这实际上也意味着 , 在前置仓赛道走过由零到一阶段 , 已经获得市场部分忠实用户的情况下 , 接下来的行业突破点就是重仓供应链 。 通过更多的向供给端倾斜资源 , 打造新的供应链生态 , 来夯实行业的底层基础 , 进而更好的实现生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 。
这件事必须要由行业龙头来做 , 才有说服力和行业号召力 。 不久前 , 每日优鲜完成4.9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透露 , 每日优鲜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盈利性增长 。 “所谓盈利性增长 , 就是平均下来每笔订单扣除商品采购、优惠券、损耗、物流、配送、前置仓和大仓的房租、人工等运营成本之后 , 还有盈利 。 ” 。 每日优鲜的数据表现也吸引了更多资源在生鲜板块的投入 。 8月底 , 每日优鲜和工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 , 工行给了每日优鲜超过10亿元的授信 , 这笔授信是生鲜到家行业最大规模的授信 。
【消费者|去他的上架费】资金支持和账期对于小本经营的供应商来说 , 是最实际的支持 。 根据每日优鲜副总裁刘智丹的介绍 , 每日优鲜正在做供应商的分级体系 , 并对头部供应商提供业界领先的周结算政策 。 这意味着 , 在每日优鲜的带动下 , 生鲜产业链的全链条都有可能出现提速 , 当需求侧的消费者 , 能够以分钟为单位来计算订单配送时间时 , 为这种快速响应提供供应链支持的供应商 , 也可以获得更快的回款速度 , 获得更多的可周转资金 。
所有的这一切 , 都预示着一个方向 。 那就是这些年在需求侧发生的变化 , 订单响应速度更快、价格更透明、运营颗粒度更精细 , 标准化程度更高 , 最终都会、也理应反应在生鲜的供给侧中 , 唯有此 , 中国的生鲜零售行业才会有根本性的变革出现 。
最后 , 去他的上架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