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图片
每经采访人员 胥帅 每经编辑 文多
前段时间“涨涨涨”的光伏产业链终于冷静下来 , 9月 , 各制造端价格趋于平稳 。
然而 , 平稳之下仍暗流涌动 , 企业之间既博弈也观望 。 装机量需求增长的背景下 , 产能扩张的中游企业豪掷百亿锁定未来5年的硅料供应 , 足见原料紧张 。 硅料生产企业本身是否扩产 , 也成为被关注的内容之一 。
9月18日 ,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人员在位于包头市的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通威)现场看到 , 其二期项目正在筹划中 。 这意味着国内硅料大厂里 , 通威成了少有的、在2021年和2022年有大规模扩张的企业 。 根据通威的规划 , 2023年要将多晶硅料产能扩大至22万~29万吨/年 。
而有业内人士表示 , 多晶硅料扩产也并非想扩就能扩 , 也要考虑成本等因素的约束 。
硅料和硅片博弈最为激烈
“现在多晶硅料价格确实是行业内比较关注的话题 。 ”一位国内硅料大厂的总经理被问到光伏上游多晶硅料的价格趋势时说道 。
此前几年较沉寂的硅料 , 今年因供需失衡突然大火 , 一个月超七成的涨幅犹如一匹脱缰野马 , 拉也拉不住 。
最近一段时间 , 多晶硅料价格总算趋于平稳 。 同样平稳的还有整个产业链 。 上周 , 特级致密料价格为103元/Kg , 价格与上上周持平;单晶158硅片一二线厂商价格分别为3.10元、2.90元每片 , 价格同样与上上周持平;单晶PERC电池片 , 价格也与上上周持平……
价格平稳之下 , 其实暗流仍在涌动 。 在包头 , 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就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现在上下游还是在价格博弈 。 ”
“博弈”一词必然是今年光伏行业使用最高频的词语 , 几乎每一个光伏人都把它挂在嘴边 。 上游硅料企业和它的下游硅片企业博弈 , 硅片企业又和它下游的电池片企业博弈 , 电池片企业再和组件博弈 , 组件企业则与下游电站博弈……
价格博弈最激烈的是光伏产业链最集中的硅料和硅片环节 。 新特能源、新疆大全、通威、东方希望、保利协鑫这5家掌握了国内硅料80%的份额 , 隆基股份(601012,股吧)和中环股份(002129,股吧)则拿下了硅片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 两方的现状是 , 硅片企业抱怨硅料涨得高 , 硅料企业又说硅片企业不肯让利 。
这一博弈过程就像经济学模型的古诺寡头竞争 , 每个企业都想获得生产可能性边界下的最高利润 , 但竞争约束又只能获得讨价还价后的均衡价格 。
当硅料企业想把硅料价格从10万元/吨报到15万元/吨 , 硅片企业直接摆手:“对不起 , 我承受不了 。 ”
当硅片企业想把硅料价格从10万元/吨压到8万元/吨 , 硅料企业也可以摇头:“对不起 , 我没货了 。 ”
供小于求局面尚未能扭转
这段时间的价格平稳 , 可以说是各方达成的价格一致 , 不过是激烈竞价后的僵持阶段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 , 从上周开始 , 多晶硅市场供小于求叠加上游开工率提升和下游需求小幅减少的变量 , 导致上下游进入更加紧张的博弈期 , 签单量和签单价均处于僵持阶段 , 因此市场价格如预期持稳不变 。
此外 , 硅料实质性紧缺情况未变 。 根据硅料和硅片在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及计划 , 预计9月份多晶硅供应总量在3.7万~3.8万吨(包括进口量) , 需求量在3.9万~4万吨 , 仍有0.1万~0.3万吨的供应缺口 。 从供需总量来看 , 市场供小于求的局面尚未扭转 。
紧张的硅料供给之下 , 硅料企业已开足马力生产 。
鹿城包头——三国名将吕布故乡 , 是北方重要的重工业城市 , 通威股份(600438,股吧)子公司永祥股份旗下的内蒙通威就坐落于此 。 它与四川的乐山、云南的保山 , 共同组成了通威多晶硅料三大生产基地 。 分页标题
9月的包头 , 踩着夏季的尾巴 , 每天日照时间维持在10个小时左右 , 这是光伏发电需要的区域“禀赋” 。
“装置一直保持满产状态 , 每个月生产量3000吨左右 。 ”永祥股份副总经理兼内蒙通威总经理袁中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这是永祥股份旗下首个外省项目 , 单线产能达到3万吨 , 是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晶硅企业之一 。
银白色精馏塔 , 随处可见的光伏电池面板、自动化操作的还原车间……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内蒙通威没有过密的劳动力投入 , 而是以自动化生产代之 。 公司的中控室 , 十多名工作人员透过屏幕 , 观察硅料生产情况 , 那里还显示着硅料结构占比、单月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等 。
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快升
当前 , 光伏产业正在加快替代化石能源 , 实现清洁能源革命 。 有人预计 , 2025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2019年的15.3%再度提升 , 到2030年有望达到20%的比重 。
此前 , 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2020年 , 全球光伏装机量大约在120GW左右 。 后疫情时代 , 光伏将是最有竞争力的能源 , 2021年 , 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快速提升到140GW~150GW 。 预计到2025年 , 全球光伏年装机量将会超过300GW 。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 , 考虑到装机是逐步增长的 , 因此 , 最高峰时期有可能达到1000GW的体量 。
1000GW是一个什么概念?袁中华解释道 , 100GW就相当于5000万吨石油的能源储备 。
与之对应 , 300GW年装机量也就意味着对多晶硅的年需求量将提升到每年100万吨以上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正是在2019年 , 国内外多晶硅料企业争先恐后扩产上量 。
2018年 , 全球多晶硅产量为40万吨 , 中国多晶硅产量为25万吨;2019年 , 这两项数字分别为51万吨、34.2万吨 。 多晶硅料扩产得益于下游各制造端的产量扩张 。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 , 2019年 , 硅片产量为134.6GW , 电池片产量为108.6GW , 组件产量为98.6GW 。 上述环节占全球总产量比重分别为90%、77%、72% 。
各制造端扩产步伐在加速
今年 , 光伏各制造端扩产的步伐仍在加速 。 中环股份2019年规划单晶硅片总产能56GW , 2020年规划单晶硅片总产能85GW;亿晶光电(600537,股吧)新建年产3GW硅棒硅片项目 。
9月15日晚 , 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 , 公司拟对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 , 涉及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 , 预计总投资额103.91亿元 。 其中1GW拉晶及5GW切片、20GW拉晶及切片合计投资65亿元 , 剩余39亿用于电池片、组件项目 。
9月10日 , 隆基股份上调2021年对通威的硅片销售数量 , 由2021年的16亿片调整为26亿片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光伏全产业链扩产之际又逢硅料涨价 , 各大企业悄然“抢货”硅料 , 锁定长单 。
8月 , 隆基股份与亚洲硅业签订94.98亿元多晶硅料采购大单 , 约定今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合计采购多晶硅料12.48万吨 。
9月 , 上机数控(603185,股吧)发布公告称 , 公司拟在2020~2021年向保利协鑫采购原材料多晶硅料1.67万吨 , 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5.70亿元 。 更早之前的8月 , 上机数控与新疆大全签订20亿元上下的多晶硅料采购大单 。
9月 , 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 , 公司子公司与新特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 计划于2020年10月至2025年12月期间购买原生多晶硅9.72万吨 。 参照咨询机构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价格估算 , 预计上述协议合同金额约为91.37亿元 。
短则2年 , 多则5年 , 各方下手锁定未来的多晶硅料 , 理由只有一个——保上游供应 。 自2011年多晶硅料一路暴跌以来 , 下游企业长单锁量的一幕已极其罕见 。
永祥股份副总经理禚东举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他们(下游客户)的判断比我们还要乐观 , 对未来的光伏市场充满信心 。 现在是我们接到订单的量太大 , 需求量太大 , 要快速生产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 ”分页标题
采访人员在和多位光伏业内人士交流时了解到 , 光伏急速扩张的装机量 , 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游硅料的供应量 。
硅料扩张步伐是否能跟上陡增的需求?从国内硅料企业的扩产进度看 , 起码最近两年的新增产能很少 。
硅料扩产主要在头部企业
“二期项目在筹划中 。 需要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匹配、供电线路建设等 。 ”袁中华向采访人员说道 , 关于内蒙通威二期项目的筹划 , 公司将基于一期项目的生产工艺情况 , 进一步做好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化设计 。
他还提到了永祥股份的扩产规划:2019年 , 永祥股份的出货量为8万吨/年 , 2021年要达到16万吨/年 , 2023年要达到22万~29万吨/年 , “现在的行业发展 , 越来越向龙头企业集中 。 目前通威的硅料产能8万吨 , 根据通威的规划 , 到那个时候将毫无争议地成为行业领头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 截至2019年底 , 国内多晶硅企业名义产能超过万吨的有:保利协鑫8.5万吨 , 永祥股份8万吨 , 新特能源7.2万吨 , 新疆大全7万吨 , 东方希望4万吨 , 亚洲硅业2万吨和内蒙东立1.2万吨等八大厂家 , 合计超30万吨/年 。 若按照通威股份的规划 , 23万吨产能 , 将占据国内八家大厂总产能的七成 。
然而除开通威股份的云南保山项目、永祥新能源(新厂)二期之外 , 其余大厂2020年的扩产计划较少 。
“新疆大全准备上科创板 , 有扩产计划 , 亚洲硅业有扩产计划 , 其余似乎就没有看到公开消息 。 ”一位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 。
就在8月中旬 , 亚洲硅业年产3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动员大会在西宁举行 。 亚洲硅业计划分两期建设年产6万吨电子级多晶硅 , 项目总投资50亿元 。
9月11日 , 新疆大全科创板上市招股书(申报稿)获受理 , 公司的募投项目之一正是年产3.5万吨多晶硅项目 。 根据申报稿内容 , 该项目总投资为35.1亿元 。 经测算 , 本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26.1亿元 , 年均净利润4.94亿元 。
加上已有产能7万吨 , 这意味着如募投项目投产后 , 新疆大全的实际产能将达到10.5万吨 。 新疆大全在招股书中提及 , 项目建设期为19个月 , 意味着最终的投产时间可能在2022年 。
竞争背后是极致成本控制
“最近三到五年 , 韩国OCI、德国瓦克的产能被动压缩 , 成本缺乏竞争力 。 改变格局背后 , 不只是产能和产量规模 , 还将通过竞争优势支撑改变产业格局 。 这会形成优中越优的良好循环 , 中国多晶硅比例在全球也会提升 。 ”袁中华表示 , 多晶硅成本和工艺竞争上 , 海外企业很难对中国企业构成挑战 。
另外一个是成本核算维度 , 国内企业产能扩张并非想扩就能扩 。 “我们为什么2017年没有扩?”袁中华就此反问 , 这背后是因为成本没有体现出优势 , 哪家企业扩产厉害 , 谁就“死”得快 。
受价格约束 , 降低单位边际成本的扩产行为才更有意义 。 今年上半年 , 通威硅料平均生产成本为3.95万元/吨 , 新产能平均生产成本为3.65万元/吨 , 基本上是行业最低 。 在最近两年 , 从扩产的时间、产能来看 , 通威股份的动作最快 , 力度最大 。
“我们二期项目要努力在一期基础上再降5%成本 , 甚至10% 。 要让二期比第一期更具竞争力 。 ”永祥股份董事兼首席技术官甘居富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袁中华表示 , 目前公司的多晶硅技术路线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我们通过‘永祥法’循环生产 , 比如现在把蒸汽消耗降到以前的1/10 , 甚至于最后会变为‘0’蒸汽消耗 。 ”
从2007年到现在 , 多晶硅行业大浪淘沙背后 , 是极致成本控制 , 综合电耗从2007年的350KWH/KG降低到2019年的70KWH/KG , 降幅高达80% 。
全要素成本下降也是光伏产业的必由之路 , 因为边际成本决定了边际价格 。 根据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数据 , 2010~2019年 , 光伏发电总装机成本下降了约4/5 。 平价上网年代 , 最终度电成本下降才能保证光伏发电的竞争优势 。 所以在2020年4月 , 全球才会出现1.35美分/KWH的最低中标价格 。 分页标题
一方面是平价上网的低价格 , 另一方面整个光伏产业链还有向上的空间 。 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在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 , 光伏要高质量发展 , 在产业链上应强调做精做强 , 而不是更全更大 , 虽然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但从历史上的一些典型案例来看 , 行业发展需要的是全行业的协同智慧 。
从资本市场来看 , 整个光伏板块个股也处于2018年以来的高位 。 隆基股份股价一路上涨 , 刷新新高 , 市值逼近3000亿元;通威股份股价高位震荡 , 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晶澳科技股价新高 , 市值逼近400亿元;晶盛机电(300316,股吧)股价新高 , 市值也逼近400亿元……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网址:/a/2020/0922/1600729858.html
标题:多晶硅|硅料企业想涨价,硅片企业摆手:对不起,我承受不了 硅片企业想压价,硅料企业摇头:对不起,我没有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