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安置|搬出大山天地宽 云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按关键词阅读:

_本文原题是:搬出大山天地宽 云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搬进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列街道的新家后 , 39岁的吕国伟再没出去打工 。
“以前住土坯房 , 地里盼不出庄稼 , 外出打工是唯一出路 。”坐在窗明几净的新家 , 如今已是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家扶贫车间的负责人 , 吕国伟感慨 ,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日子过去了!”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 曾经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 , 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广 , 贫困人口数量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 , 贫困人口分布的县域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 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
挪穷窝、搬新家 , “十三五”期间 , 云岭大地近百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离开深山;立新业、谋发展 , 云岭大地正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 搬迁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正在开启 。
位于会泽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民网 李发兴摄)
立新业:走路上班5分钟 户均就业2.2人
位于会泽县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 云南奋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 , 作为公司合伙人之一 , 房井宝正指导工人做线路板 。他教得认真 , 工人们学得仔细 。
房井宝1997年到浙江温州打工 , 在一家厂里做传呼机马达的线路板 , 随着时代发展 , 他又给手机做马达线路板 。2004年 , 靠着学来的技术 , 决定创业的他在重庆办厂 , 专门为一家上市公司提供手机马达线路板 。
2018年 , 房井宝来云南旅游 , 了解到这边劳动力充裕、生产成本低 , 且政策有优惠 , 考察后在会泽建立分厂 。
本想着招工难 , 没想到信息一发出 , 上百号人报名 , 趁着大伙的积极劲儿 , 公司马上投入生产 。
劳动力不缺 , 房井宝放心从各地接订单 , 每月订单总额两三百万元 , 月纯利润10多万元 。
公司赚到钱 , 员工待遇自然不差 。“除保底工资 , 我们按件算工资 , 熟练工每月3000多元块 , 一般的也有2000块 。”随机问了几名工人 , 房井宝的说法八九不离十 。
公司发展好 , 员工积极性高 。目前公司有员工130多人 , 70多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 20多人为附近的易地搬迁户 。
陈阿牛是搬迁户之一 , 此前专门在家带孩子 , 听过房井宝的公司招人 , 她把两个孩子交给公婆照看 , 跟着报了名 。“走路上班5分钟 , 每月工资2000多 。”陈阿牛挺知足 。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难度最大的工作 , 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当前 , 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已基本完成 , 后续帮扶成为重中之重 。近百万贫困搬迁群众能否“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 关乎脱贫攻坚质量成色 , 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
要想“稳得住” , 就业是基础 。
作为云南省尚未脱贫摘帽的9个贫困县之一 , “十三五”期间 , 会泽县搬迁安置26261户102693人 , 其中建档立卡21475户83627人 , 是全省搬迁任务最重的县 。最主要的6个县城集中安置点 , 搬迁安置18810户79781人 , 其中建档立卡14792户62768人 。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 , 当地通过外出务工、就近务工、公益岗位安置等就业帮扶举措 , 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
“县城安置的62768人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 , 劳动力有37645人 , 目前已实现就业31743人 。”会泽县人社局局长徐洪仙介绍 , 其中像陈阿牛这样 , 实现省内就业的有12039人 , 省内县外就业16657人 , 省外就业3047人 。
“剩下的劳动力中没有实现就业的 , 多为家里有老人、小孩 , 且夫妻一人已就业的 。”徐洪仙说 , 目前 , 县城的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 , 户均就业2.2人 。
“我们将继续推进劳务扶贫协作 ,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 持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 , 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地就近稳定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书记李文荣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 。
新生活:“口袋”“脑袋”一起富
通过就业 , 搬迁群众“口袋”富了 , 要让他们融入新环境 , 把“脑袋”也富起来 , 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精细化帮扶 。分页标题
“我们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 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 , 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 , 培育新观念 , 倡导新生活 , 完善新机制 , 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李文荣说 。
去年6月 , 65岁的杨芝慧从老家的土坯房搬进会泽县城 。在农村生活 , 她不会做电梯 , 不懂信号灯 , 家里人畜共住 , 老是乱糟糟的 , 也没时间打理 。
来到城里后 , 咋融入新环境 , 杨芝慧不愁 。
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们常三四人一组 , 到她家打扫房间 , 帮着整理被褥和衣物 , 教她摆放厨具 , 出门教她坐电梯、过马路 。
以前在农村 , 孙子孙女生活单调 , 住在城里 , 杨芝慧常把孩子送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志愿者教孩子跳舞、画画 , “和人接触多了 , 娃儿性格也开朗了 。”
除了在县级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会泽县还在乡镇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在村(社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 在小组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平日 , 中心会定期邀请交警、民政等相关部门志愿者到中心 , 给搬迁群众讲政策 , 与他们互动 , 帮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 。
去年12月6日 , 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者——“爱心妈妈” 。这些“爱心妈妈”领着自家孩子 , 与搬迁户的孩子们相互结对子 。
“爱心妈妈”把废弃的奶粉盒、饮料瓶、线团、小花等摆上桌子 , 手把手教安置点的孩子们做手工 。“双面胶要贴平行”“毛线要拉紧”“花不能插到底” , “爱心妈妈”边讲解边示范 , 现场其乐融融 。
春晖小学学生陈应来自单亲家庭 , 由爸爸照顾姊妹俩 , 去年9月从马路乡马路村搬进县城安置点 。“她们(‘爱心妈妈’)经常到我家 , 教我折衣服、叠被褥 , 给我讲故事 , 我非常喜欢她们 。”她很认真地说 。
位于鲁甸县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人民网 李发兴摄)
【安置|搬出大山天地宽 云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是全国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 安置来自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彝良县、盐津县的8322户35585人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70户32347人 。
咋让安置户尽快融入新环境 , 安置区成立党工委 , 易地搬迁推进到哪 , 党的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 。
“依靠党工委 , 我们开展了‘搬进新家园 争做新市民’活动 , 成立了老人之家、儿童之家、老年文艺队、妇女文艺队等 。”安置区党工委副书记阙云华说 。
阙云华正说着 , 传来楼下老年文艺队的二胡声 , “我们搬在卯家湾 , 男女老幼真喜欢;我们搬在卯家湾 , 幸福广场宽又宽……”伴着二胡声 , 数十名老年人唱起自编自写的《歌唱卯家湾》 。
71岁的刘启财是文艺队组织者 , 老家在昭通永善的他 , 年初和老伴搬进安置区 , 起初想着咋生活 , “出门连个说话的都没有” , 多亏党工委动员 , 热心的刘启财逢老人就问能不能奏乐器、唱歌 , 很快 , 卯家湾老年文艺队成立 , 大伙常聚在一起 , 有说有笑 , 幸福写满脸上 。
可持续:发展产业 紧抓教育 让搬迁户扎根在城里
有了工作 , 融入了新环境 , 搬迁户稳了下来 。而如何实现安置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 让搬迁户稳定增收 , 考验着党委政府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
走访来看 , 可持续的产业是关键 。
“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 全面做好搬迁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党建、社会融入等工作 ,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 , 努力实现从‘搬得好’向‘帮得好’的根本转变 。”针对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后 , 云南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 。
以鲁甸为例 , 根据安置区劳动力充裕的特点 , 当地制定了“两园两基地”产业规划 , 在卯家湾片区建设了3000亩现代物流园和2200亩高原特色绿色食品加工园 , 打造万亩苹果基地、万亩蔬菜基地 , 以此带动安置户增收致富 。
在距安置区不到3公里的食用菌产业园 , 500个香菇大棚一个挨一个 , 均被黑色的遮阳网罩着 。走进棚里看 , 朵朵香菇正从格架中摆满的菌棒上破膜而出 。分页标题
位于鲁甸县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人民网 李发兴摄)
搬迁户胡嘉良正在自家承包的大棚里忙活 。“我承包了两个大棚 , 一个菌棒收5茬 , 到现在收了4茬 , 收入和投资差不多持平 , 第5茬就是纯收入了 。”才学着种 , 能有这样的收获 , 胡嘉良很满意 。
他说自己会继续承包 , “有企业负责按市场价收购 , 有政府负责监督执行 , 菌棒钱还能通过政府的贴息贷款来解决 , 这么好的政策 , 我干嘛不继续!”
在曲靖会泽 ,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贫困户”的发展思路 , 当地党委政府注入运行资金2000万元 , 整合国有资产资金1.8亿元 , 成立县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 通过流转土地 , 发展产业园、产业基地、冷链物流园等实体 , 建立公司、贫困户、村集体等利益联结机制 , 让搬迁户能可持续增收 。
在公司6900亩的蔬菜产业扶贫基地 , 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正好 , 26岁的搬迁户雍红琮麻利地给蔬菜打包 , 仅10多秒 , 一袋蔬菜便完成包装 。
雍红琮每天骑车40分钟左右上班 , 月工资三四千元 , 她觉得不错 , “想赚钱买辆车 , 那样上下班都更方便了 。”她吐露了自己的小心愿 。
知识改变命运 , 治穷必先治愚 。要想彻底脱贫 , 根在教育 , 否则 , 再好的政策、再多的帮扶都不会长久 。
曲靖市是教育大市 , 在校学生达130万人左右 , 其中建档立卡在校生达20万人以上 。“我们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 狠抓教育扶贫 ,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 有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李文荣说 。
去年4月 , 王文选从老家马路乡弯弯寨村小河村民小组搬到会泽县城的新家 , 几个月后 , 另一个好消息传来 , 大儿子张普以691分的高分被浙江大学录取 。
“得感谢党!”王文选说 , 自家以前住半山腰 , 三四亩包谷、花生只够勉强温饱 , 孩子上学得走六七公里路 , “苦得很!”幸运的是 , 自大儿子上初中起 , 便开始享受政府补助 , 这帮了家里大忙 。儿子也争气 , 成绩好 , 考上了知名大学 , 这让王文选很欣慰 。
“穷人不读书 , 穷根难断 。”在会泽县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 老百姓们觉得 , 这句老话在理 。
党委政府帮着群众“断穷根” , 安置点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 王文选家二儿子今年上初二 , 在安置点的钟屏中学读书 , 家门口有公交车 , 几分钟就能到 。孩子不坐公交车 , 走路去20分钟 , “就当锻炼身体 。”
王文选听着 , 咧着嘴笑 。“既然在城里扎下根儿 , 我们也要奋发图强谋富裕 。”转而 , 他总结说 。(孙海峰 祝鸿伟 董童 李发兴 程浩 符皓)
责任编辑:张轩玮


    来源:(人民网)

    【】网址:/a/2020/0921/1600699165.html

    标题:安置|搬出大山天地宽 云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上一篇:李少春|纪念李桂春先生诞辰135周年暨李少春京剧艺术巡回展览开展

    下一篇:篮球|火箭还会签下杰拉德格林么 一角色球员去留 直接决定格林是否回归


    人文

    后知后觉直播|如何分析一只股票是否有上涨潜力?

    阅读(28)

    2、具有热点题材的股票,比如那些具有重大社会事件方面的题材股票。3、入选上市公司成长潜力50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等股票;当然仅仅是知道了潜力股票的基本特点是不足够的,想要在实战操作中精确的选择到好的潜力股票,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选择技巧,主要的选择...

    人文

    TikTok|美法官要求暂缓执行TikTok技术交易禁令

    阅读(33)

    据悉新的制止令要求在法庭审理此案期间,美国商务部不得执行禁止向TikTok在美业务提供数据储存、内容输送和其它技术交易的禁令。而美国商务部目前并未对该裁决做出任何回应。(央视记者许骁)编辑:宝厷...

    人文

    时尚|超模kaia秋冬搭配合集,飒爽中不失女人味,非常适合高个女生

    阅读(48)

    很多人都会认为 , 高个女生就是天生的衣架子 , 穿什么都好看 。 其实高个女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搭配烦恼 。 那就是总给人以过分高大的形象 , 看上去缺少女性魅力 。 本文插图 当然有许多的搭配技巧可以助高个女生穿出你想要的女人美 。 今天为大家分享了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