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摘要:看这部剧 , 笑着笑着就哭了
本文插图
9月17日看完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 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深有感慨 , “要敢于去啃硬骨头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对我们创作有很大启发 , 选题思路更活跃 , 题材更宽泛 。 你不尝试 , 很多成功的机会就流失了 。 ”同一晚 , 萦绕在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副团长潘前卫耳边的 , 除了剧中经典台词“吃饭是个问题 , 问题不是吃饭 , 不是吃饭问题” , 还有对滑稽戏发展的思考 , “滑稽是个问题 , 问题不是滑稽 , 不是滑稽问题 。 ”
9月17日、18日 ,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剧目《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 该剧从晚年陈奂生切入 , 讲述“漏斗户”陈奂生和他的三个子女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 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围绕土地、粮食、吃饭问题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陈奂生”这一形象源自著名作家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对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 剧目取用“陈奂生”这一角色 , 延续原著人物的性格逻辑和特征 , 同时在剧本创作上拥有更开阔的历史视野 。 演出近百场 , 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重大奖项 。
潘前卫表示 , “长三角兄弟剧团应该多走动 , 到上海演出 , 让我们有学习的机会 。 ”凌梅芳对《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中回忆过去与当下情景的切换赞不绝口 , “犹如独角戏表演跳进跳出 , 来去自由 , 舞台呈现有章法 , 有想法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启示我们 , 在坚守滑稽艺术特色的同时 , 可以打破现有的框架、模式 , 力争有新意、有变化 , 让作品更富时代感 。 ”
本文插图
滑稽戏都用方言演出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改为使用常州口音普通话 , 消除了语言障碍 。 巡演时 , 各地观众都能看懂 , 获得共鸣 。 题材上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也有突破 , 团长张怡说:“我们剧团一直讲究‘说唱并重 , 悲喜交融’ , 以轻松的题材为主 。 这次选择厚重的历史题材 , 很有挑战性 。 很多人跟我们说 , 看这部剧 , 笑着笑着就哭了 。 ”
上海市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马晨骋注意到《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 是该剧去年与演艺集团制作《繁花》一起评奖 , “两者都讲小人物命运的故事 。 ”他认为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启示从业者 , 现实题材需要做得更接地气 , “比如从吃饭问题挖掘人性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正剧喜说”的特色也让人印象深刻 , “它在滑稽元素上花了很多力气 , 可见不论定义为正剧、喜剧 , 滑稽戏还是方言话剧 , 边际可以打破 , 只要表达方式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地域或剧种的特点 。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看完《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最深的体会是农民与土地的生死关系 , 所以这部戏永远不会过时 。 ”上海市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认为 , 滑稽戏表现如此厚重题材 , 需要勇气 , 该剧语言朴实、表演夸张 , 但非常真诚 , 使人物真实和鲜活起来 。 全剧时代跨度大 , 但紧凑顺畅 , 体现了院团担当 , 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
【电视剧|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这部讲述农民与土地、吃饭问题的戏带来什么启示】
上戏教授荣广润赞扬《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具有丰富艺术想象力的作品 , 将农民悲欢离合、生活遭遇与土地、吃饭问题融合在一起 , “符合艺术规律 , 从生活出发 , 从艺术角度解读我们的生活 。 ”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郦国义认为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把改革开放40年农村命运、国家命运通过戏曲样式呈现出来 , 显现重大题材创作从生活中发掘细节的功力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从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的创作手法 , 获得众多专家肯定 。 上海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说 , 该剧根植于吃饭问题 , 讲吃饭问题抓住了中国的乡村问题 。 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 , 陈奂生作为典型的中国农民 , 不断在和他所经历的时代发生冲撞 , “所有成功的文学作品、戏剧作品 , 不能违背的一个规律就是以小见大 , 从小的方面去切入去展现它背后宏大的历史感 。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让我们不要忘记基本的戏剧创作的规律 。 ” 分页标题
艺术交流取长补短 , 常州文旅局副局长石小东感谢上海观众、专家对《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的认可 。 他表示 , 反馈与建议让常州文化工作者对创作内容、创作方向及舞台表演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多体会 。
来源:(网络)
【】网址:/a/2020/0918/1600420963.html
标题:电视剧|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这部讲述农民与土地、吃饭问题的戏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