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马格尼茨基|纳瓦利内醒了 欧俄关系更难了



按关键词阅读:

随着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的苏醒及病情好转 , 此次“中毒”事件继续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发酵 。
当地时间9月15日 , 纳瓦利内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他在德国医院病房里与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合照 , 他透露此前一整天没有借助呼吸机 , 完全是自主呼吸 。 纳瓦利内健康状况持续好转 , 已完全恢复意识并可以下床活动 , 但他声称“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媒体援引德国安全机构高级官员的消息报道说 , 纳瓦利内表示 , 身体恢复后并不打算移民或留在德国 , 他计划返回俄罗斯 , 继续自己的政治活动 。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发表评论说 , 所有人都会为一位公民的健康状况改善感到高兴;任何俄联邦公民都可以自由离开、自由返回俄罗斯 。 佩斯科夫同时表示 , 无论是此前还是现在 , 对于纳瓦利内的病因进行协同调查 , 俄方态度一直是完全开放的 , 但俄方一直无法理解 , 既然法国和瑞典专家有机会获取纳瓦利内身体组织的样本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专家也能得到分析结果 , 为何俄专家就不能拿到样本?德国不向俄提供纳瓦利内检查样本和身体状况信息 , 在此事上不与俄方协作 , 俄方感到非常困惑 , 同时仍对此抱有希望 。
在德国和欧美多国看来 , 纳瓦利内“中毒”已是确定的事 。 他们虽未明确指出“中毒”系俄当局所为 , 但开展的一系列调查活动及拟实施的制裁举措 , 目标均直指俄罗斯 。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说 , 德国军方医疗专家认为纳瓦利内系化学毒剂中毒 , 这一结论此前也在法国和瑞典的实验室中得到证实 。 现在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 , 该毒剂使用了“诺维乔克”系列中的一种神经毒素 , 使用此类毒剂已严重违反国际法 , 敦促俄罗斯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合作进行公开调查 。 博雷利称 , 欧盟认为纳瓦利内“中毒”事件已无任何歧义 , “这是一次未遂谋杀 , 我们谴责这样的暗杀企图” 。
俄联邦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对于欧方的直接或间接指控回应称 , 俄境内的所有“诺维乔克”毒剂库存已按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协议销毁 , 并按规定记录在案 。 因此 , 妄言俄境内生产或保留该化学制剂的说法均系虚假信息 。
对于“纳瓦利内事件”对欧俄关系产生的影响 , 博雷利称 , 在9月21日的欧盟外长会议上 , 将讨论批准一项以纳瓦利内命名的“侵犯人权制裁制度” , 该制度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 。
《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是美国以俄罗斯税务律师马格尼茨基命名的法案 。 2008年 , 马格尼茨基被指控逃税被俄强力机关逮捕 , 西方认为真实原因是其调查俄政府腐败案件 。 2009年 , 马格尼茨基在羁押期间死亡 。 2012年12月 , 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 , 最初专门针对“迫害马格尼茨基”的俄官员 , 后来奥巴马总统签署通过《2017国防授权法案》中的《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 , 将制裁对象扩大到全球范围 。 该法案遭到诸多国家强烈反对 , 认为美国将本国法律强加于其他主权国家 , 不仅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原则 , 还违反其他国家的民族自决原则 。
令人特别关注的是 , 因为“纳瓦利内事件”的发生 , 在俄德此前鼎力推进的“北溪-2”天然气管线建设项目中 , 德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 德国政府方面日前表态称 , 不排除将德俄共建中的“北溪-2”项目列入制裁标的的可能 。 原本就因美国力阻等原因打上深深政治烙印的“北溪-2”经济项目 , 前景将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
不过 , 反对将“北溪-2”项目与制裁挂钩的也大有人在 。 德国联邦议院经济与能源委员会主席、左翼党主席克劳斯·恩斯特认为 , 停止“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将改变德俄双边关系的质量 , 德俄能源合作不应被作为政治施压手段来使用 , “北溪-2”与“纳瓦利内事件”应分开处置 。分页标题#e#
分析人士认为 , 俄德两国能源合作开始于冷战时期 , 在当时的德苏关系远不及今天德俄关系的情况下两国尚能开启能源合作 , 德国如果因为纳瓦利内事件“惩罚俄罗斯”而停止“北溪-2”项目 , 无疑是错误的 , 也有悖于德国和欧洲的能源战略 。
本报莫斯科9月16日电
【马格尼茨基|纳瓦利内醒了 欧俄关系更难了】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采访人员 张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网)

    【】网址:/a/2020/0917/kd520329.html

    标题:马格尼茨基|纳瓦利内醒了 欧俄关系更难了


    上一篇:中国|德媒:在德国,“中国制造”形象正在变好

    下一篇:公司|天津优联回应美国制裁: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