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魏桥张士平:少说话、多做事,公司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造福员工

山东有两“张”,东有张瑞敏,西有张士平。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不少国企因管理松散,人浮于事而连年亏损。在此背景下,也涌现了一批改革派革命家,而我国最早成名的那批企业家多数来自这个群体,如海尔张瑞敏、联想柳传志,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亦是其中的明星。
回顾张士平的一生,他更像是一位强硬的苦行僧,为了企业的生存,孤独、倔强地抗争。从普通扛棉工人到油棉厂厂长、两家上市公司的缔造者、“亚洲纺织大王”和“铝业大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张士平近乎完美地抓住了每次历史机遇。“每个时刻、每个机遇,这三十年之中我都抓住了”。
本期齐鲁企业家日参带你走近这位素来低调、长期与“夕阳产业”打交道的民营企业家——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
审校/?徐佳
“艰苦奋斗”与“把握时机”相伴一生
梳理张士平的一生,探寻魏桥伟业背后的秘密,不难发现,有两种精神与张士平相伴一生:一是艰苦奋斗,二是敢于打破藩篱的勇气。
2018年9月,72岁的张士平将魏桥创业集团交给了独子张波,自此之后再未露面。
退休前,张士平曾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这样说道:“作为企业家,看到时机是绝不会错过的。”彼时的他身穿紫色T恤,操着一口浓郁的邹平话向当地电视台采访人员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总是这样,喜欢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和把握时机。然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张士平的成功与其前期历经艰辛仍初心不改的坚持不无关系,更是鲜少有人能够复制。

 用来|魏桥张士平:少说话、多做事,公司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造福员工
文章图片
油棉厂时期的张士平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滨州魏桥镇一个偏远乡村。饿肚子,是他儿时印象最深的事情。初中毕业之后,张士平到油棉厂做了推棉工,让人难以想象的是那时一个棉花包100多斤,张士平平均一天要抗几十包,而这一抗就是17年。1981年,他因“能吃苦,最勤劳”,成为了邹平第五油棉厂的厂长。
1981年,国家放开粮油,这是张士平第一次赶上历史机遇。
棉油厂受季节影响大,常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粮油放开后,他便带头搞起异购异销。他们到河南、安徽等地收来棉籽、大豆、花生,利用厂里的榨油设备将原料榨油后销售。
异购异销搞到1984年,油棉厂以400万的年利润做到了全国供销工业利润第一名。由于业绩突出,张士平成了山东省供销系统第一个高级经济师,更是作为当年山东省劳模代表的十三分之一到北京领奖,“在主席台上,总理亲自把13个劳模证书颁给我。”即便是后来已是山东首富,那段经历仍是张士平心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然而,没过几年,年轻的张士平便迎来了首个危机。
1985年,整个山东地区棉花大丰收,但偏偏又赶上全国棉花行业萧条,大量棉花滞销。为了消化剩余棉花,张士平搞起了毛巾厂,后来又涉足棉纺织行业。当时棉纺织业市场供不应求,着实是一个好机会。张士平筹资6000万建成一个织布厂和一个棉纺厂。经过三年的发展,这两个工厂光是交税就达到了1260万元。
这就是后来在香港上市的魏桥纺织的前身。时至今日,魏桥纺织已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横跨纺织、服装、家纺等多个行业。全世界生产的牛仔裤中,相当一部分牛仔布料来自魏桥纺织。
【 用来|魏桥张士平:少说话、多做事,公司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造福员工】魏桥纺织规模大,但利润率极低,张士平又把目光投向铝行业。一方面是他看到铝行业整体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魏桥自建的发电厂。剩余电力多,发展铝行业,可物尽其用。
10年时间,他将魏桥的规模和成本做到中国第一;2002年,他将魏桥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14年,由他成立的中国宏桥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铝制造商;2011年,伴随中国宏桥在香港上市,张士平家族财富增长近50亿元。
张士平似乎有种总能将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而此后魏桥集团也开始频繁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
“三板斧”经营哲学
无论是前期的棉纺织,还是后期的铝业,张士平干的都是劳动密集型、高耗能产业,并不掌握多少高科技核心技术。然而,魏桥集团却常常能在行业淘汰剩余产能时大肆扩张,其凭借的则是张士平的“三板斧”,即“快、高、低”。
“快”即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其所有项目大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便可投产。21万千瓦电厂,电机组建完成,行业平均需要20个月,而魏桥却只用了10个月。
“高”是指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魏桥集团拥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
“低”则表现在魏桥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上,而这需要的是极强的管理能力。一个例子足以说明,当年,魏桥纺织兼并国企滨州一棉时,滨州一棉拥有管理人员300人,财务人员12人,年销售收入1亿元;魏桥销售收入30亿,对应的管理人员分别为20人,财务人员4人。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产能的过剩,在全国甚至全球,纺织、火电、铝行业,到处是行业性亏损的大企业。但魏桥虽身处被称为“夕阳产业”的行业里,却凭严密的管理、精细化运营,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分页标题
“苦行僧”张士平
张士平有鲜明的鲁商特征,喜欢做实业,崇尚“少说话、多做事”。

 用来|魏桥张士平:少说话、多做事,公司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造福员工
文章图片
40年间,他更像一位强硬的苦行僧,为了企业的生存,孤独、倔强地抗争。隐匿在山东农村,缔造了魏桥帝国,拥有16万名员工,2012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以来,其排名不断蹿升,也是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比较罕见的民营公司之一。
即便是在后来成为山东首富,张士平依旧低调,务实。2015年,张士平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中国商人,采访人员借此探访了这位低调的企业家,并记录了当时与张士平吃饭的一幕:张士平不小心把一块送到嘴前的鱼肉掉到了桌上,几乎没有思考便将其捡起喂进了嘴里,随机拿起酒杯,“来,干杯”。
张士平不爱名牌,对物质要求极低,生前一直用一部200元的手机,平时下了班喜欢回家吃夫人做的饭,尤其是玉米窝窝头。
作为身价数百亿的山东首富,张士平的办公室里,仅有一张桌子和一个铁皮柜。出差时,也常常“独行”,一生都没有秘书。张世平曾这样说道:“只要我自己拎得动行李,我就不用别人。等我拎不动了,也就是该休息了。”
然而,奋斗了一生,节俭了一生的张士平,对待员工却毫不吝啬。他曾给魏桥16万员工承诺: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
他是这样承诺的,亦是这样做的。无论员工是否来自当地或山东,他都承诺让每个人有房子住,光是员工住房总建筑面积就多达670多万平方米,面积最小的90平米,必须是三居室,这样员工才能把一家人接过来住。每个员工都有养老保险,公司有自建的门诊,自建的8所幼儿园可供1万多名儿童上学。
他也曾这样告诉高管们:你们可以支配的财富只有你们的工资和奖金,公司里的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创造税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几万名员工的。
如今公司每年发出去工资超过 70 亿元。
一代传奇谢幕
如今的张士平家族,拥有魏桥纺织、中国宏桥、宏创控股三家上市公司,旗下有11个生产基地,集家纺、热电、服装等产业为一体,形成以棉纺织为基础,以热电为纽带,纺织和铝业互相支撑的模式。其中,铝电业的利润逐渐超过纺织业,成为魏桥集团的主力业务。

 用来|魏桥张士平:少说话、多做事,公司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造福员工
文章图片
在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东魏桥集团以超过2792.81亿元的营收位列第十三名,这也是山东魏桥连续七年位列山东企业100强的第一位。此外,山东魏桥也连续9年入选了《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在2020年的榜单上排行第308位。
这一系列数字都能为张士平“山东首富”的名头提供佐证。然而,2018年9月,张士平不再担任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其儿子张波接任。
2019年5月23日17时03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随着张士平的离世,魏桥集团正式进入张波时代。
生前,曾有人问张士平,纺织行业利润薄如刀片,有没有考虑进军房地产行业。张士平则表示,一个国家必须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是安排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是国家的脊梁。如果制造业企业稳定、有利润,产业工人有活干,国家就会稳定。如果制造业企业面临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就容易动荡。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不光是挣钱多少的问题,还起着稳定就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民生问题。”他说他的偶像是王永庆这样的实业家,而不是李嘉诚。
2018年12月29日,已身患重病的张士平最后一次出现在集团的年度表彰大会上。26个分会场的5300多名参会人员,对他的到来,报以长久的热烈掌声。张士平在会上强调:“我们的治厂方针、企业精神可以提升改造,但基本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企业发展初期,我们打破大锅饭,实行责任制,管理从严,改变了企业面貌,过去的一些方式方法今后可能用不着,但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有评论说,这是张士平在向儿子张波及“后张士平时代”的企业高管们传授衣钵。
张士平的一生都与魏桥集团紧密相连。在这儿,他是专注的实业的企业家,像大家长一样带着十几万人,在乡镇一步步建立起世界500强。
如今家长西去不过一年时间,随着一代传奇的谢幕,是非功过,都抛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