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相亲已经成为今天的国人能够脱单与否的利器 。许多人都靠着相亲找到自己的心仪另一半 。那么古人有没有相亲呢?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 , 古人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盲婚哑嫁的情况不要太多 。有多少人一生婚姻不幸 , 郁郁而终 。可归根结底 , 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也是希望儿女能够获得幸福 , 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 , 有时也会给子女“开开后门”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统汉族婚礼礼仪
那么古人到底是如何相亲呢?不同的历史时期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古人如何相亲
先秦时期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 解决人口缺少的问题 , 国家在每年的仲春二月举办相亲大会 。《礼记》中记载“男三十、女二十而无夫家者 , 皆过时不嫁娶者 , 媒氏会而合之 。”意思就是 , 男人到了三十岁 , 女人到了二十岁 , 如果你们还没有结婚的话 , 那就别怪政府不客气了 , 他们就会强制派一个媒人去给你们相亲 。所以年满30岁未娶的男子或者在三十岁以下未娶的男子和年满20岁未嫁的女子 , 都可以来参加相亲大会 。遇到有缘人就互送芍药花 , 既风雅又能表达情意 。没得到芍药花的人 , 也不会有被拒绝的尴尬 , 继续寻找下一个有缘人便是 , 这种处理尴尬的方式确实是一种智慧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婚礼节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唐宋时流行民间相亲 , 每年有三个固定节日专门相亲 。除了大家熟悉的元宵节、还有“三月三”上巳节、以及“同年大会”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 , 相传是中天上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这一天 , 年轻的小伙子和不轻易出门的贵族女子纷纷外出踏青 。他们常在河畔嬉戏、插柳赏花 , 唐朝大诗人杜甫写诗说“三月三日天气新 , 长安水边多丽人” 。而男子也分坐河渠两旁 , 在上游放置酒杯 , 酒杯顺流而下 , 停在谁的面前 , 谁就取杯饮酒 , 以曲水流觞的方式吸引意中人 。如果双方对上眼了则一起漫步灞上 , 折柳相赠 。这是西周仲春相亲习俗的隔代延续 , 只不过由送芍药 , 改成了折柳 。如今“相亲会”流行玩“漂流瓶”游戏 , 或许就是从这里找到的灵感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情侣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 。
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 。借着赏花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但又憧憬着那份“灯下邂逅”的心动缘分,自有一番“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 。单身男女一旦看上心仪的人,便会请朋友上前自报家门 , 如对方也有“眼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然后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只可惜当时没有手机 。双方只有回家后各自禀告自己的父母,于是父母大人便可按照“明媒正娶”的程序,“热热闹闹”而且“严肃认真”地走一下过场,直到把这个“灯下缘分”送进婚姻洞房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花灯
所谓的“同年大会”就是指新科进士发榜日 , 唐代进士非常难考 , 报名应试数十万人 , 最后录取的进士却不过几百人 , 考上的就显得特别“金贵” 。每年每到新科进士发榜日这一天 , 京城里权贵家的小姐们 , 纷纷低调出行 , 到曲江边偷看新科进士们饮酒聚会 , 遇到合眼缘的 , 就向家里父母汇报 , 再由父母安排提亲 。但是 , 每年新科“进士”少 , 皇帝、王公贵族以及富豪家里未嫁的女儿却特别多 , 面对如此“僧多肉少”、“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 , 京城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皇帝挑选完后(没人有胆量跟皇帝抢女婿) , 干脆直接命令家丁们去抢女婿 , 甚至还引发了群体性斗殴 。关于“抢女婿”北宋时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分页标题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状元
新科进士发榜日那天 , 一个叫曾文斌的新科进士正在看榜 , 突然被10多名壮汉架起来 , 并簇拥至兵部尚书之家 。被架起来的曾文斌既不拒绝 , 也不喊叫 , 而是欣然前往 。到了尚书家 , 曾文斌才被放下来 , 不多时 , 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 , 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 , 长得并不丑陋 , 愿意嫁与公子为妻 , 不知可否?”曾文斌听完后 , 不急不忙地深深鞠了一躬 , 说道:“我出身寒微 , 如能高攀 , 固然是件幸事 , 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 , 怎么样? ”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 , 随即散去 。
由于婚姻嫁娶是人生大事 , 唐宋之际又把“三媒六聘”写入了法律 , 所以从事为职业媒人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宋代 , 职业媒人演变成了男女相亲、婚姻嫁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凡事有弊就有利 。职业媒人作为第三方 , 虽然存在多收某方的钱 , 对某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过分美化的行为 , 但也确实给男女双方的婚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宋代婚姻的纳采阶段, 一切男女两家的交往都是由媒人来从中周旋通报的 , 避免一方拒绝 , 给另一方带来的尴尬 。
在纳采阶段, 男家通过媒人口头或书面向女家求婚 。如苏轼为孙符所撰求婚启: “结缡早岁, 已联昆弟之姻亲; 垂白南荒, 尚念子孙之嫁娶 。敢凭良妁, 往欸高闳” 。
女家如有意, 便会“婚娶之礼 , 先凭媒氏, 以草帖子通于男家”, 男女两家会以草帖问卜或祷忏后互回草帖 。纳币阶段 , 在宋代又俗称定婚或定帖 。“其伐柯人两家通报, 择日过帖, 各以色彩衬盘、安定帖送过, 方为定论” 。互换定帖之后 , 并不意味着这桩婚事可以板上钉钉 。男方还会借由媒人牵线 , 相看女方 。中意则送彩缎二匹, 称“压惊”; 如中意就用一根金钗插于女发中, 曰“插钗”, 这门婚事才算确定下来了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金钗
最人性化的是 , 宋代的时候即使婚事不成 , 男女双方也不会相互挖苦吐槽 , 还要赠送礼物表示尊重和感谢 。这可比今天结亲不成 , 变成结怨的高了很多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书籍
《事林广记》卷十、《翰墨全书》记载的宋代婚书格式 按照习俗 , 女家在接受定礼后, 要回送定礼 。南宋景定年间郑氏的一封回定礼物状, 提到了给媒人的酬谢金, “媒氏生金条纱四匹, 官楮二百千省” 。还要择日则送聘时, 准备鹅酒,羊酒请媒人喝 , 讲究的人家还要准备 “媒箱、段匹、盘盏、官楮、花红礼合惠之” 。在宋代 , 嫁女儿要比娶媳妇花钱 , 这就导致一些家庭在拮据的情况下 , 耽误女儿出嫁的年龄 , 导致“大龄剩女”出现 。为了缓解社会问题 , 有些士大夫会出钱资助嫁女, 还有些官吏鉴于辖区内贫女婢女婚嫁困难, 便助其代为临时媒人择配 。《宋史》记载窦禹钧曾经对“亲戚故旧孤贵有女未能嫁者, 出金嫁之, 凡二十八人” 。
明清还有一种“相亲”习俗 , 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 , 女方不出面 , 只是在闺房里观察男方的行为举止 。如果感觉合适 , 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 , 便不出闺房 , 人们已经心照不宣知道这门婚事不成了 。男方虽然遗憾 , 但也能进退有据 , 不失尊严 。

|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细数古人相亲的那些趣事?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功的含义
会化解尴尬是智慧 相亲成功毕竟是概率事件 , 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 也有着被拒绝的可能 。虽然今天的我们相亲已经不需要沿用各种繁琐的礼仪 , 但是能够汲取古人在相亲礼仪中的内涵与智慧 , 将会帮你在相亲中化解尴尬 , 帮助你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