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赵匡胤无疑是整个五代时期中最幸运的人 , 周世宗柴荣的一系列富国强兵 , 最后全部成为了赵匡胤的嫁衣 。 柴荣对于赵匡胤 , 完全可以用"前人栽树 , 后人乘凉"这句话来概括 。 柴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 但对于不仔细了解的人们来说 , 并不清楚柴荣还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 。 人们都认为是赵匡胤皆知赵匡胤对唐末五代的弊病进行了系列的矫正 , 才使北宋进入上升的阶段 。 可实际上 , 赵匡胤只不过是在柴荣改革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而已 , 甚至可以说 , 周世宗的这次变法 ,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商鞅变法的意义相比 。
柴荣的这次改革 , 是一场真正触及社会根底的整体性改革 , 影响所及 , 震古烁今 。 而柴荣完成这一切 , 仅仅只用了五年半的时间 。
军事与政治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 , 军事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 , 否则 , 就算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 最终也不过便宜了别人而已 。 而柴荣最先进行改革的领域 , 就是国家的军队 。 促使柴荣萌生改革军事的念头是高平之战(北汉与契丹对阵后周) , 在这场战役中 , 周右军樊爱能与何徽临阵脱逃 , 导致柴荣差点丧命 。 虽然高平之战最后还是以后周胜利而告终 , 但柴荣发现了军队的很多弊端 , 特别是骄兵之弊 。 柴荣深知 , 如果不抓紧改革军队 , 那么将来还会出现像樊、何这种人 , 那他这个皇帝无疑是最危险的 , 最重要的事 , 类似弊端不解决 , 后周也很快就会灭亡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我们都熟知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很好的解除了将领兵权的问题 , 但实际上 , 早在五代初年 , 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连年战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地方兵权的下放 , 废除地方兵权这个想法并不是赵匡胤的专属 。 而之所以只有赵匡胤解决了这个问题 , 就是赵匡胤处在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时期而已 。 换言之 , 是柴荣创造了赵匡胤可以轻松享受的"时开运泰" 。
当时的后周军队 , 除了骄兵 , 还有一个大问题 , 那就是冗兵 , 也就是军队人数过多且战斗力低下 。 造成冗兵的原因是老兵不退役 , 而将领还不敢得罪这些人 , 只能任由他们在军中混饭吃 。 混饭吃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 因为这些骄兵、冗兵最擅长的就是临敌卖主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在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逃跑的将校七十余人后 , 柴荣随即就在汴梁宫中与大臣们商量改革一事 。 首先 , 柴荣裁掉了老弱残兵 , 然后招募强壮的农民进来顶替名额 。 并且 , 柴荣采用了"能者居之"的竞争制度 , 使军队的能力一直保持在最优状态 。
在军事改革中 , 柴荣认为最重要改革 , 就是将募兵权牢牢控制在中央朝廷的手中 , 绝不允许地方政府募兵 。 另外 , 柴荣还制定了影响了宋朝的禁军实卫京畿制度 , 就是把地方部队上的精兵全部上调中央禁军 , 也就是"强干弱枝" 。 而五代之所以一直很乱 , 就是因为中央军和地方军的战斗力相当 , 导致中央军经常打不过地方军 。 柴荣的强禁军弱地方军后 , 地方藩镇再无力对抗中央政府 , 这就斩断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柴荣在改革军事之后 , 紧接着进行了政治改革 。 在五代时期 , 把持朝政的权臣大多都是对国家无意义的 , 真正的、有能力的人一直处在阶级底层 。 显德二年(955年)春 , 柴荣下诏求贤 , 要求省府各司官员去寻找人才 , 而且柴荣直接告诉这些官员:完不成就受到惩罚!
柴荣要求在地方上任过职的中央文官们 , 每人至少推荐一位贤才 , 只要有能力 , 就算是近亲也无妨 。 但如果这个人在当官之后 , 朝廷发现此人昏庸糊涂 , 甚至贪污腐败时 , 那就要追究举荐者的责任 。 除了逼官员们举贤外 , 柴荣还规定各级官员都可以随意上奏 , 直接评论柴荣的得失 。分页标题
土地
唐末五代以来 , 天下战乱不止 , 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 土地荒芜 。 大地主阶级兼并土地 , 不向朝廷交税 , 这两点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量减少 。 柴荣深知土地问题是政权的基石 , 土地问题不解决 , 帝国大厦就没有地基 。 因为五代十国的大地主多是军阀、立军功者 , 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帝国安危 , 所以柴荣暂时没有动他们的土地所有权 , 但柴荣取消了所有权贵的免税特权 , 不管你是谁 , 你只要占有土地 , 就必须向朝廷纳税 。 柴荣在地方上派驻"苗使" , 清查土地亩数 , 然后按亩收税 , 就连孔庙 , 也要交税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柴荣的态度很明确 , 绝不允许让少数人牺牲多数人的利益 , 在少数衣冠楚楚的达官权贵与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间 , 柴荣毫不犹豫地站在穷人中间 。 柴荣出身穷苦 , 他知道底层百姓生活不易 。 但要安抚百姓 , 其实在柴荣心中并不难 , 因为战乱连年 , 导致大量土地荒废 , 可以让百姓种地 。 在柴荣的主导下 , 政府规定 , 农民可以向政府申请耕种土地 , 称为"请射" , 政府在审查合格后 , 把土地使用权交给农民 。
因为这些土地以前都是有主的 , 只是因为战乱或逃或死 , 为了解决旧主回来要地的问题 , 柴荣天才地想到了一个办法 。 柴荣下诏:"应逃户庄田 , 并许人请射承佃 , 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 , 其庄田不计荒熟 , 并交还一半;如五周年内归业者 , 三分交还一分;如五周年外归业者 , 其庄田除本户外 , 不在交付之限 。 其近北地诸州 , 应有陷蕃人户 , 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 , 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 , 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 , 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 , 不在交还之限 。 "大意是旧主在三年内回来 , 则交还一半 , 余者为请射者所有;五年之内回来 , 交还三分之一;如果五年内不回 , 则失去土地所有权 , 不过旧主的坟墓不在此例;而对于逃到境外的土地旧主 , 柴荣则把期限放宽至十五年内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柴荣还考虑到老百姓文化水平较低 , 担心一些官员钻空子 , 进而影响到土地政策的施行 。 所以柴荣在诏书上用的都是极为浅显的白话 。 南宋洪迈称赞柴荣此举:"今观周世宗显德二年射佃逃田诏敕 , 其旨明白 , 人人可晓 , 非若今之令式文书盈几阁 , 为猾吏舞文之具 。 "
农民有了耕地 , 就会生产粮食 , 政府可以在夏天和秋天两次收粮 , 称为夏税和秋税 。 但有些官员经常在交税期限没到就上门收粮 。 所以 , 柴荣在显德三年十月下诏:"今后夏税以六月一日起征 , 秋税至十月一日起征 , 永为定制 。 "而土地歉收时 , 柴荣还会下诏减免税粮 。 《册府元龟》记载 , 柴荣在位的五年半时间内 , 就先后推行十次税收减免 , 平均半年一次 。
经济
因为战乱 , 在后周之前的五代时期 , 已经很少烧炉铸钱了 。 所以就算唐朝灭亡了 , 市场流通的还是唐朝的钱币 , 其中以开元通宝最为通行 。 显德二年(955年)九月初一 , 柴荣正式颁布了《令毁铜器铸钱敕》:除朝廷法物军器官物及镜 , 并寺观内钟磬钹相轮火珠铃铎外 , 其余铜器 , 一切禁断 。 应两京诸道州府铜象器物 , 诸色装铰所用铜 , 限敕到五十日内 , 并须毁废送官 。 其私下所纳到铜 , 据斤两给付价钱 。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想要铸钱 , 就得需要大量的铜料 。 柴荣除了从寺院里征收铜佛像 , 还规定民间除了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铜器外 , 所有铜器必须在五十天之内上交朝廷 , 由朝廷按照铜器价值合理补偿 , 逾期不交者 , 自有国法限制 。分页标题
后周的铜禁法比较严格 , 只要是私藏铜料一两至一斤者 , 处罚两年有期徒刑 , 辖区官员和邻居领七十杖刑 , 举报人赏铜钱十贯 。 如果私藏铜料逾一斤而不满五斤 , 相关人员各徒三年 , 官员等打九十杖 , 举报人得二十贯 。 如果超过五斤 , 私藏者斩 , 其他有罪人员杖一百 , 赏举报人三十贯铜钱 。
为了引导老百姓上交铜器 , 柴荣采取了赎买政策 。 百姓如果把私藏铜器主动上交 , 则每斤熟铜政府补贴一百五十文钱 , 每斤生铜补贴一百钱 。 到了显德四年 , 柴荣又推出新的收铜政策 , 将原来的每斤二十两制 , 下调为每斤十六两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手上有了铜料 , 柴荣就可以大规模烧炉铸钱 。 政府有了钱 , 就可以稳定社会、稳定军心人心 , 天下大定 , 因此 , 柴荣积极的货币政策是立了大功的 。
而有钱了 , 就要进行商业领域的改革了 。 安史之乱以来 , 黄河流域饱受战乱之害 , 土地、人口流失严重 , 而江南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 工商业发展十分迅猛 。 五代初期 , 因为财政紧张 , 政府有意搜刮天下 。 比如唐庄宗李存勖就任命大财迷孔谦为租庸使 , 在大小道路上设官方税务机构 。
在显德五年(958年)六月 , 柴荣下诏规定:"应有商贾兴贩牛畜者 , 不计黄牛、水牛 , 凡经过处并不得抽税 。 "在此之前 , 过往牛只向来是政府抽税的大头 , 柴荣取消了过牛税 , 在很大程度上繁荣了商贸流通 。 如果牛商就地贸易 , 税务机构每次只能向交易双方征收百分之二的利益 , 严厉禁止乱收费 。 除了过牛税 , 柴荣还取消了酒禁与醋禁 , 允许百姓自由生产买卖酒醋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历代都对盐实行官营官卖制度 , 到了五代的后汉 , 又制定了堪称历史上最为严厉残酷的盐法 , 即使只贩一粒盐 , 抓住也要砍头 。 郭威建政后 , 下调了贩私盐者处死的标准 , 即贩五斤盐以上者才杀头 。 当时的食盐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盐池产的盐 , 称为"颗盐"或"监盐";另一种是海盐、井盐或碱水煮盐 , 统称为"末盐"或"散盐" 。 末盐的重要性不如颗盐重要 , 原因是海盐距离内地路途遥远 , 交通运费成本太高 , 而颗盐产生就在河东的解州 , 运输方便 。
柴荣刚继位时 , 就规定距离海边较近的曹州、宋州以西十余州弃末盐而用颗盐 。 柴荣这么做 , 主要还是考虑末盐的运输成本 , 当时的柴荣还没有收缴铜器铸钱 。 曹宋以东诸州还可以继续买卖末盐 , 不至于让末盐产户活不下去 。
柴荣还制定了两种盐税 , 即蚕头盐与察头盐 。 蚕头盐是指政府把食盐借给农民 , 然后等到每年蚕丝上市时 , 农民把之前的盐税折成丝绸再还给官府 , 也就是说政府借盐 , 收回的却是丝绸 。 但柴荣在蚕头盐的改革上做得有些冒进 , 他规定沧、棣、滨、淄、青五州农户 , 无论年收入多寡 , 都要交相同数量的蚕头盐 , 即绢一匹 。 不过后来柴荣觉得一匹绢对收入高的农民太少 , 又把蚕头盐税提高到两匹 , 但却没有考虑收入小的农民负担更重了 。
盐是指政府在每年秋播时把盐卖给农民 。 不过察头盐价格较高 , 无论家庭收入多少、是否有天灾人祸 , 每户都要收察头盐三千文钱 。 柴荣觉得这样做极不合理 , 在显德三年时 , 柴荣废除了这一规定 , 改为每石盐交一千五百文 , 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 。
刑法
五代的刑法体系 , 实际上就是是唐朝的刑法体系的样子 。 五代各朝都非常重视刑法体系建设 , 比如梁有《大梁新定格式律令》一百零三卷 , 后唐有《同光刑律统类》十三卷 , 后晋有《天福编敕》三十一卷 。 后汉没有专门的刑法典 , 但后汉的刑法又是五代最为严酷的 , 这也是后汉四年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郭威建周后 , 一改后汉残酷的旧习 , 推行宽仁之政 , 颁布了《大周续编敕》三卷十六条 , 附在了晋《天福编敕》之后 。 柴荣即位 , 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征北战上 , 直到显德四年(957年) , 柴荣才开始动手对刑法进行改革 。分页标题
柴荣特意研究了前朝的刑法条文 , 发现这些刑法条文过于繁杂 , 对于百姓们来说根本看不懂 , 极不方便法律的普及 , 还让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 柴荣下诏 , 让尚书省四品以上、中书省和门下省五品以上官员 , 以及御史台官员在尚书省参加司法改革的大讨论 。 显德五年(958年)七月 , 大臣们终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刑法系统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周刑统》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大周刑统》对宋朝的刑法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 , 赵匡胤登基后编撰的《宋刑统》三十卷 , 基本上都是照搬周朝的 。 不过可惜的是 , 堪称五代宋法制史上百科全书的《大周刑统》并没有流传下来 , 只能在残存的几篇刑法条文中 , 可以看出周朝法律的先进与人性化 。 比如周朝规定司法部门审讯犯人不得滥用刑讯 , 谁打死了犯人 , 谁就要受到行政处罚 。
周朝刑法最先进的一条 , 应该是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的盗窃类犯罪行为的三次改过制度 。 就是政府给盗窃犯三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 如果"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 , 前后三犯 , 并曾经官司推问伏罪者 , 不问赦前后、赃少多 , 并决杀" 。 偷一次 , 坐牢悔过;偷两次 , 坐牢悔过;偷三次 , 哪怕只偷一文钱 , 直接处死 。 柴荣的逻辑非常清楚:我给了你两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 不会给你第三次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文章图片
柴荣大力推广公文普及化 , 即便是一千年后的我们也能轻松看懂其意 。 柴荣要求监狱必须保障家庭贫困的罪犯的饮食起居 , 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上官米二升 , 相当于现在的三斤 , 还有干净的饮用水 。 如果确定罪犯家中无人 , 则供养待遇更高 , 达到每人每天三升米 。 如果罪犯得了病 , 监狱必须无偿救治 , 不得推诿扯皮 , 一切费用均由政府开销 。
柴荣严厉打击犯罪 , 其实他更看重预防犯罪 , 而要预防犯罪 , 必须打造全社会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 。 显德五年(95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柴荣颁诏 , 规定每一百户居民成立一个"团" , 每团选出三名在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做耆长 , 每三年一届 。 政府不过问耆长的人选问题 , 由当地居民自行选举 。 这样的制度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时代 , 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
结语
宋朝官方对柴荣的评价一直都很高 。 比如宋神宗赵顼 , 就经常在朝会中吹捧柴荣 , 甚至还曾经与批判柴荣的大臣斗嘴 。 在维护柴荣时半点也不客气 。 而在宋朝之后 , 历代官方对周世宗柴荣也非常高 。
总的来说 , 天妒英才这个词用在柴荣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 历史没有给予柴荣足够的时间 , 让他去完成曾经立下的"十年开拓天下 , 十年养百姓 , 十年致太平"的雄图壮志 , 但历史又是公正的 , 除了一些私心作祟的所谓大文豪 , 大多数人还是给了柴荣很高的评价 。
【柴荣|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这样评价:若周世宗 , 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 , 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