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淝水之战不光是东晋王朝的存亡之战 , 更是北方自永嘉之后 , 氐族前秦政权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统一局面的重新崩溃之开端 。
自淝水之战中 , 前秦丢盔弃甲战败之后 , 原本臣服于前秦强盛之下的各方势力 , 尤其是鲜卑、羌等胡人部族 , 眼见苻坚打造出来的前秦政权大厦将倾 , 纷纷选择了自立门户 。
后燕、西燕、后秦、后凉等政权 , 都纷纷在前秦迅速衰微的时机建立 。这其中的佼佼者 , 当属由前燕皇族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政权 , 和羌人部族首领姚苌建立的后秦政权 。随后两者逐渐在重新混乱的北方占据主动 , 成为了鲜卑拓跋氏崛起之前的中原霸主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无论是思考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 , 还是为何前秦仅仅因一战失利便迅速崩溃 , 都无法回避胡、汉文化甚至观念上的差异 。前凉即便统御河西数十年 , 却依然尊晋室为正统 , 不敢轻易行称帝之事 。而前秦尚未覆灭 , 慕容垂、姚苌等人便急不可耐图谋自立 , 足以看出之间存在的差异 。
来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缘由和背后隐藏的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生存方式差异
从最容易理解的角度 , 永嘉之乱后侵入中原的各胡族 , 无论在中原腹地周围定居和与当地汉人融合多久 , 都还未能摆脱其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 。而这些尚未能对比汉文化 , 形成自己的强文化输出的游牧民族“文化” , 也因此继续保持着其部族过往游牧生活时的生存逻辑 。
强者为王、弱肉强食等简单的生存法则 , 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成为五胡等侵入中原的部族主要的选择原则 。因此 , 造成了这种很普遍的现象——氐人前秦强大 , 便归附前秦;一旦前秦颓势呈现 , 便迅速自立背叛 。这符合游牧民族甚至现在很多西方思想当中的弱肉强食生存逻辑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相对比一直定居中原的农耕民族来说 , 虽然依旧在很多时候选择强者法则实现自立 , 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汉末到南北朝的乱世 , 但是无论是谋逆篡位者 , 还是偏安一地的野心家 , 只要是接受了中原政权的统治 , 那么便无法轻易摆脱对于礼法、正统思想等的影响 。
农耕文明的生存条件要优于四处奔波的游牧民族 , 因而强者为王、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 不会成为农耕民族的主要生存法则 。文化、礼法甚至礼法等大多数人能够遵守的“游戏规则” , 才是保证农耕社会足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
在这种前提之下 , 只执行弱肉强食便会显得违背礼法 , 因而永嘉之后晋室丧乱 , 但依旧有张氏统治河西却不称帝 , 这是出于自保偏安的考量 , 也包含了汉人生存逻辑当中对礼法、文明、文化等的“优先级”上的抉择 。关于民族、文化融合的那些事
很多历史界的“大佬”都将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原因 , 归结为前秦未能实现内部的民族和文化融合 , 进而无法消除民族之间、部族之间、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矛盾 , 也就造成了在氐人的强大军事实力受挫时 , 无法节制原本归附的各方势力 , 最终成为了前秦走向覆灭的起点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的确 , 关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融合问题 , 其实是前秦无法轻易克服的弊端 , 这一点苻坚的谋士王猛看得很清楚 。在王猛临终之前 , 对于表面归顺前秦的鲜卑、羌等胡族势力的威胁 , 向苻坚做了很认真的劝解 。但是 , 如很多胡族创业雄主一般 , 苻坚面对无人为敌的天下 , 膨胀的野心蒙蔽了他的理智 。分页标题
加之 , 苻坚清楚 , 在未能形成可以与汉文化相媲美的氐人文化内涵之前 , 依旧保持游牧民族的四处征战、弱肉强食的生存模式 , 是保证自己“大部落首领”地位的主要手段 。因而 , 王猛死后没几年 , 刚通过厉兵秣马得以击败前燕等对手 , 完成了统一北方壮举的苻坚 , 终于纠集由各“手下败将”部族组成的百万大军 , 挥师南下准备覆灭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 。
只不过 , 适应于单一游牧民族或者小规模部族劫掠侵袭的生存方式 , 并不能抹除早已“无比臃肿”的前秦政权 , 内部诸多民族、诸多部族、诸多文化甚至诸多为了权位而产生的谋算 。
于是 , 前秦面对在文化层面几乎“铁板一块”的东晋王朝 , 在因战术、谋略等原因导致的淝水之战胜负结果发生改变时 , 前秦内部再也无法保持原本貌合神离的关系 。鲜卑、羌等部族 , 依旧保持了自身的文化 , 也就不会对已经衰微的氐人再保持效忠 。
如果前秦苻坚如战术回避前燕强盛国力那般 , 继续保持自己在北方的统治 , 直到解决了各民族、部族、文化等方面的冲突 , 形成了可以媲美中原汉文化的内部文化内核 , 到那时候即便因淝水之战失败 , 也不会出现百万雄兵大溃败的情况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惜的是苻坚自身还并未意识到属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逻辑 , 并不符合对遍地沃土的中原疆域的统治 。依旧用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 , 不去解决多民族、多文化的冲突 , 就冒然对抗内部有共同文化内核的江左政权 , 终是不可避免地落了下风 。对于“正统”的忠贞思想差异
关于鲜卑、羌人的自立背后的原因 , 其实还可以从对“正统”的忠贞思想差异去看 。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王朝历史当中 , “正统”一直都是王朝兴替无法回避的内容 。后来者想方设法将前朝的“正统”地位推翻 , 当朝着千方百计保证自己的“正统”性 。
而围绕“正统” , 便衍生了古代王朝对于“忠贞”思想的推行 。包括汉朝的“忠孝两全”治国在内的统治方式 , 一直都强调对于皇权的忠贞思想 , 这也就导致了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家思想 , 都成为了统治者为了推行忠贞思想的统治工具 。
在这种无论哪个中原王朝 , 都在奉行的统治方式下 , 汉民族对于王朝“正统”的认同上颇显偏执 , 这也导致了永嘉之后 , 在怀愍二帝相继被俘 , 晋室破灭的情况下 , 无论是刘琨、司马睿 , 还是前凉的张轨、张寔父子 , 都依然保持对于晋室的效忠 。
从现实条件考虑 , 这些汉人势力 , 如果不再保持对于正统晋室的忠贞 , 那么便不会得到当时其他汉人势力的支持 。而且 , 在北方丧乱、胡族侵扰中原的情况下 , 继续以晋室正统自立 , 也是号召对抗胡族力量的保证 。也就是这些原因 , 导致了即便西晋王朝覆灭之后 , 汉人依旧保持对晋王朝的忠贞观念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 , 这种对于“正统”忠贞的思想 , 不是一蹴而就的 , 除了在绝对实力上的要求外 , 还需要历久弥坚的思想惯性去不断强化 。自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 , 皇权政治将这种忠贞思想极尽强化 。
但是 , 对于悠久的中原文明来说显得尤为短暂的各胡族政权来说 , 即便用前朝后代的蹩脚理由 , 不断对天下宣扬自身的“正统性” , 也不会轻易让全天下人包括同样桀骜不驯的其他胡人部族保持忠贞 。
一个忠贞思想融进骨子里 , 一个尚未知道国家和王朝为何物 , 结果的差异就可想而知了 。鲜卑慕容垂和羌族姚苌 , 归根结底还是部族首领 , 在尚未实现内部融合的前秦政权之下 , 表达依附的理由仅仅是屈服于氐人的武力 , 还并未在短暂的前秦统治下形成忠贞思想 。也因此 , 面对前秦唯一可以让自己臣服的武力衰退时 , 鲜卑、氐人便瞅准时机自立 。淝水之战后……分页标题
其实一场交战的胜负 , 并不能决定一个政权的兴衰 , 但淝水之战的失败 , 却直接暴露了前秦内部的问题 , 前秦的不败神话也彻底破灭 。在这之后 , 前秦内部并未能够解决的问题 , 成为了鲜卑和氐族背叛自立的缘由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游牧民族自身奉行弱肉强食的生存方式 , 导致了鲜卑和氐族在前秦颓势显露时 , 果断选择用强者为王的逻辑去自立;而且 , 前秦内部尚未将民族、文化和部族等的矛盾和冲突解决 , 也就无法战胜内部呈现统一的东晋王朝 , 而前秦这一矛盾一旦爆发 , 就不是松散的统治模式可以控制 , 进而后燕、后秦从而自立;再就是在“正统”性的忠贞思想影响下 , 汉人势力可以保持对于晋室的效忠 , 但是尚未建立正统王朝统治模式的前秦 , 无法让因武力归附的鲜卑、氐等胡人部族保持忠贞 。
【鲜卑|淝水之战后的鲜卑、羌族自立背后,是缺少忠贞观念的胡族生存逻辑】(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