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马斯克发布脑机接口重大突破,其实也才是刚刚起步
_原题为 马斯克发布脑机接口重大突破 , 其实也才是刚刚起步
▲未来世界!马斯克现场展示脑机交互:芯片植入猪脑 实时读取小猪脑部活动 。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在 2019 年 7 月 , 马斯克“脑后插管”的黑科技首次亮相 , 其头骨钻孔、植入芯片的方法让世人惊艳 。 时隔一年 ,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又有了不小的进展 。
【马斯克|马斯克发布脑机接口重大突破,其实也才是刚刚起步】今天 , 在Neuralink 总部的发布会活动上 , 借助小猪格特鲁德的实时神经元活动演示 , 马斯克向人们介绍了该公司的最新进展 。 Neuralink 由马斯克于 2016 年创立 , 总部位于旧金山 , 主要从事马斯克所谓的“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开发 , 研发电脑与人脑融合技术 , 向人脑植入也许未来能够上传下载思想的微型电极 。
现在 , 脑机接口可以协同AI 算法读取出大脑活动信息 , 未来研究人员将尝试进行记录 。 这会是缓解抑郁症、成瘾行为 , 帮助解决强迫症和治疗脑外伤的基础 。
Neuralink 的脑机接口设备 , 已经在7 月份获得了 FDA 的Breakthrough Devices Program(突破性设备计划)认证 , 即将在人类身上进行植入实验 。 未来 , 进入实际使用可能并不会太远 。
不过 , 我认为这项技术在舆论中被夸大了 。 仿佛帮助失明的人重获光明 , 脑力指挥机器 , 人脑联网 , 上传意识 , 改变社会形态都指日可待 。 令人遗憾的是 , 这只是一种浪漫的想象 。
人工耳蜗的历程表明 , 不宜对脑机技术过于乐观
其实 , 这个装置 , 要称为脑机接口 , 还是有些勉强的 。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 , 所谓脑机接口 , 早就有了 , 而且已经投入实用 , 那就是人工耳蜗 。 不过 , 从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来看 , 并不支持对人机接口的过于乐观 。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 , 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 , 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
近年来 ,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 , 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 , 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 迄今全世界植入者超过36万 。 不过 , 人工耳蜗的价格仍然很贵 , 大约在20万左右 。
那么 , 人工耳蜗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早在1790年 , Volt用两根金属小棒插入自己双侧外耳道 , 在两根金属小棒间接通约50V电压的电流 。 当接通的一瞬间有头部受打击感 , 随之听到一种类似沸煮的声音 。 1930年 , Wever和Bray发现 , 来自猫听神经区域的电反应具有与自然声音相似的性质 。 与此同时 , 俄国科学家发现 , 交流电可以产生听觉 , 也可以听懂语言 。
1957年2月 , 巴黎耳科医师CharlesEyries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 将感应线圈植入患者的耳内 , 并链接到听神经上 , 通过外来电磁信号 , 病人听到了声音 , 并可以感觉到音调的不同 。 不过 , 病人最终对效果很失望 , 要求取出植入体 。
1972年美国House-3M单通道人工耳蜗成为第一代商品化装置 。 1982年澳大利亚Nucleus22型人工耳蜗 , 成为全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蜗装置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直接链接神经 , 听到声音 , 已经成为现实 。
即便撇开Volt的实验 , 从1930年算起 , 到真正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 人类花了整整50年时间 。 需要指出的是 , 电声的信号转化 , 是最简单、最容易的 , 理论是非常成熟的 。 因为声波是一种机械波 , 机械波很容易转为电信号 , 这一点从麦克风与喇叭的结构与发明的时间也能大致了解 。
脑机连接技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相比声波 , 光信号、图像信号的编码更加复杂 , 至于动作、意识 , 人类现在的了解还非常粗浅 , 连基本的运行机制都没有成熟的理论 , 想要模拟 , 难度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
依据历史经验 , 人类所有仿生工程学能够取得飞跃 , 都是在彻底弄清生理过程的机制之后才得以达成的 。 比如 , 粗浅的模仿鸟的飞翔 , 可以造出飞行器 , 但飞机的基础 , 是空气动力学 。 没有空气动力学 , 没有流体力学 , 是不可能有现代飞机的 , 更何况 , 人类现在还做不到比鱼、鸟更灵活 。
现在 , 人类脑科学的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 , 甚至对大脑的运行知之甚少 。 从这个角度看 , 脑机连接技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 离人们所说的打游戏、指挥机器运行 , 还早得很 。 至于上传意识 , 那还只能成为科幻 , 毕竟 , 人类到现在为止 , 对意识的认识 , 别说科学理论 , 连哲学层面都还非常粗浅 。
马斯克在中国是一个技术狂人形象 , 中国人热爱硬技术 , 所以 , 马斯克在中国的形象极其正面 。 但是 , 仔细考量他的多项业务 , 却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
特斯拉有很多政府补贴 , Space X、星链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 。 这些生意的本质是面向投资人、政府的 , 而且 , 不管是特斯拉、Space X还是星链 , 其实模式还未最终跑通 , 成败未定 。
正是这种生意的特征 , 决定了人设 , 马斯克需要技术狂人的形象 , 他虽然会编程 , 大学学的却是经济 。 但他在技术上 , 却比业内专家更加狂热 。 某种程度上 , 激进的极客形象 , 才能支撑起资本市场 。 在评价马斯克今天的脑机实验时 , 不能不考量这些因素 。分页标题
□ 刘远举(专栏作者)
编辑:井彩霞 校对:吴兴发
- 余景天|青3第二次顺位发布,余景天蝉联第一,后援会这波操作太招黑
- 王湘君|《萌探探探案》发布会再现隐藏任务,黄子韬自嘲逃不过孙红雷套路
- ep|韩国新人男团EPEX举行出道EP《Bipolar》发布会
- 爆笑|《瑞克和莫蒂》第5季预告发布 爆笑上演
- 治愈|毛不易新歌MV发布,用治愈的声音唱伤感的故事,用音乐诠释属于他的独特!
- 宋亚轩|《萌探》发布会孙红雷搞事情,调侃杨紫张艺兴绯闻,暗中帮助女方
- 访谈式|《拜冰》发布会何炅带新人上台,我却在关注,赵丽颖特别登场方式
- 节目|Jessi曹正植出席《Jessi的show!terview》节目周年发布会
- 发布会|肖战6月已知行程汇总:两场盛典,一场发布会
- 陈赫|《向往的生活》小H开发布会,细数蘑菇屋的小可爱,你还记得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