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低温鲜奶风口下,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

曾经中国乳业“一哥”的光明 , 因为坚守鲜奶战略 , 错过了常温奶发展机遇 , 最后被内蒙“乳业双雄”伊利、蒙牛超越 , 屈居第三 , 如今 , 鲜奶风潮真的来了 , 各家都争相布局鲜奶市场 , 这一次 , 光明乳业能否把握机会再造“光明”?

光明乳业|低温鲜奶风口下,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
文章图片
日前 , 光明乳业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 报告期内 , 实现营业总收入121.46亿元;实现净利润4.8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8亿元;实现净资产收益率5.37% 。 在疫情冲击下 , 光明乳业的财报表现符合市场预期 , 也推动了股价连续大涨 , 但跟伊利、蒙牛一对比 , 差距依旧不小 , 最新的财报显示 , 蒙牛上半年营收375.335亿元 , 归母净利润12.115亿元 。 伊利上半年营收475.28亿元 , 净利润37.66亿元 。
虽然失去“乳业一哥”的称号多年 , 但光明乳业人心中还是有着能够重回巅峰的梦想 。 而这一次 , 鲜奶风潮掀起 , 各家闻风而动 , 7月28日 , 蒙牛溢价37%增持中国圣牧 , 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 。 8月3日 , 伊利拟以约2.03亿港元价格认购中国中地乳业定向增发股票4.33亿股 。 这些举措都被认为或是乳液双雄向鲜奶布局的举措之一 , 光明乳业如何迎战?蓝鲸财经专访了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 , 详解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
【光明乳业|低温鲜奶风口下,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再造标准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 今年 , 生乳行业标准一度掀起了轩然大波 , 各大媒体纷纷质疑本土乳业部分国家标准偏低 。 对此 , 濮韶华也坦言 , 国家标准的确偏低 , 但我们的企业标准都是高于国家标准的 。
在去年的“首届中国奶业新鲜峰会”上 , 光明乳业倡议推动“新鲜巴氏乳”国家标准的出台 , 让活性物质指标成为新鲜巴氏乳第一标准 。 据悉 , 光明乳业旗下优倍鲜牛奶 , 已经成为全国第一款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出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三项核心活性指标含量的鲜奶产品 。 未来 , 光明乳业还将在全部鲜奶产品上标注活性指标含量 。
濮韶华还向采访人员表示:“我们下一步和中国奶协会、上海奶业协会讨论 , 把上海的地方标准做了 , 大家觉得国家标准低了 , 产生了一些质疑 , 从行业角度来讲 , 绝大多数不是事实 , 但是反映了市场的一种情绪 , 就是消费者认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引领不够 。 头部企业要引领这个行业向这更高端、更健康、更科学、更精准、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 而不是在那里不作为 , 有的时候甚至是逆向行驶 。 ”
对于建立地方标准 , 濮韶华显出了很大的积极性:“我们光明作为新鲜牛奶的领先的头部企业 , 上海作为新鲜牛奶消费成熟的城市 , 我们和中国奶业协会、优质乳工程合作 , 考虑下一步修订上海的标准 。 厂家的企业标准 , 大家有时候会觉得公信度不高 , 那我们就从从厂家标准上升到地方标准 , 让大家知道上海奶业的标准是全国最高的 。 这样的话 , 大家就会对我们上海的产品 , 上海的乳制品有更强的信心 , 我相信也可以通过这个继续引领消费者对新鲜牛奶的认知 。 ”
再造产品
这些年 , 常温奶大行其道 , 看着竞争对手不断攻城略地 , 光明乳业也急在心里 , 靠着研发优势 , 光明乳业打造出了全球首款常温酸奶莫斯利安 , 然而在伊利、蒙牛的渠道、营销攻势下 , 两家后来居上 , 莫斯利安的零售额从巅峰时期的80亿元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51亿元 , 市占率从2014年的11.7%下降至2019年的3.4% , 光明乳业再次在常温领域败下阵来 , 当然这次反击也让光明乳业在常温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 莫斯利安销量虽被安慕希超越 , 但也依旧是主流常温酸奶之一 , 为后来发展留下想象空间 。分页标题
目前 , 莫斯利安依旧是光明乳业在常温领域构筑优势的核心武器 , 如何重塑莫斯利安光明乳业也采取了多个举措 。 濮韶华向采访人员表示 , 莫斯利安在包装、口味都在不断做创新 。 莫斯利安传统包装是光明乳业首创的 , 在三年专利期过了之后 , 另外几家也纷纷跟进 。 后来带盖包装开始出现 , 去年12月份我们也推出第一款莫斯利安带盖包装 , 虽然另外两家带盖包装很早就有了的 , 但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创新的结果 , 一个是靠自己首创 , 一个是追赶行业上的创新 。 口味上 , 莫斯利安也在不断推出多个口味 。
除了常温酸奶 , 光明也2018年先后收购了牛奶棚66.27%的股权和益民食品一厂100%的股权 , 前者为烘焙店 , 后者则是冷饮厂 , 显示了光明乳业多元化的决心同时 , 也让光明乳业产品创新增加了利器 , 尤其收购益民食品一厂后 , 光明乳业先后将旗下莫斯利安、优倍等液奶品牌推出同名冰淇淋产品 , 而2019年推出的大白兔冰激凌实现了一亿元的销售额 。
再造新鲜
当然 , 常温市场目前依旧是伊利、蒙牛的天下 , 冰品市场占比还很小 , 光明能否扭转局势主要靠其优势领域低温鲜奶 。 随着低温鲜奶风口来临 , 光明乳业有了扩大优势的机遇 , 也是目前市场最关注的关键点 。
这两年 , 常温奶、奶粉等都面临发展天花板 , 而鲜奶则显示出更强劲的增长潜力 。
数据显示 , 巴氏鲜奶在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99%、99.5%、99.7%、99.3% , 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超过25% 。 从销售数据来看 , 国内一年的乳制品销售额约为3800亿元 , 液态奶销售额约为3200亿元 , 而鲜奶的销售额约280亿元 , 约占液态奶销售额的8.8% 。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 , 鲜奶市场近几年一直呈上升趋势 , 发展空间比较大 , 但在整个液态奶市场中的占比还比较低 。 目前市场销量约在300万吨的规模 , 五到六年市场容量可以再翻一番 , 达到500-600万吨的规模 , 未来有望达到2000万吨 , 因此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很大 。
不可否认 , 在这些年常温奶大行其道的当下 , 光明乳业虽然在常温奶节节败退 , 但在优势领域冷鲜奶这块依旧保持住了优势 。 为了扭转局面 , 濮韶华上任后便加大对低温产品投入 , 即公司口中的“领鲜”战略 , 持续推出巴氏奶新品 , 避开蒙牛与伊利占据绝对优势的常温奶领域 , 以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在市场中求存 。
濮韶华向蓝鲸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今年一季度 , 光明乳业在巴氏奶市场依旧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 近两年光明巴氏奶的份额可能有所减少 , 但总量在提升 。 而市场数据的波动与统计口径差异也有关 , 如有些统计将常温小白奶计算在内 , 光明乳业巴氏奶则不包含此类产品 。 此外 , 光明送奶到户的随心订业务也不在一些机构的统计范围内 。
发展低温 , 牧场先行 。 低温奶由于储存条件、保质期影响 , 对冷链、牧场距离有着严格的要求 , 在低温领域 , 光明乳业正在牧场、渠道、产品全面布局 , 力图守住低温龙头的位置并图将来 。 为补足其高端产品“光明致优娟姗鲜牛乳”的奶源供应 , 2019年12月 , 光明乳业以7.5亿元的价格拍得辉山乳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及辉山牧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相关资产 。 2020年7月 , 在江苏辉山资产的基础上 , 光明乳业联手银宝集团成立的江苏光明银宝乳业工厂、江苏银宝光明牧业牧场在江苏省射阳县开工 , 并举办揭牌仪式 。
提到光明乳业在冷鲜产品的创新 , 不得不提新鲜牧场 , 在江苏光明银宝乳业工厂的开工仪式上 , 其生产的第一批鲜奶产品“新鲜牧场”进入公众视野 。 区别于光明以往主打的7天保质期的巴氏鲜奶 , “新鲜牧场”产品采用超巴工艺 , 保质期可达15天 。 而在价格方面 , “新鲜牧场”主打性价比高 , 950ml的官方售价为11.5元/罐 , 是“光明致优娟姗鲜牛乳”价格的一半还不到 。分页标题
高性价比、延长保质期 , 帮助光明乳业拓宽了以往聚焦华东地区的销售半径 。 “这款产品在北京推出以后 , 极大帮助了我们的销售能力 , 拓宽了我们销售纵深 。 因为它是15天保质期 , 可以达到原来我们到不了的市场 。 ”濮韶华说 。 据悉 , 今年二季度华北市场的销售业绩因“新鲜牧场”的推出呈现两位数的增长 。
虽然光明乳业推出了诸多变革 , 但新鲜无疑是光明发展的重中之重 , 濮韶华总结称:“鲜奶业务上我们会致力往三个方向发展 , 第一 , 我们要做最高端、类似娟姗这样的产品 , 我们每年要保持一定新品推出速度 。 第二 , 我们要做更丰富的品类 , 第三个 , 通过一些新产品的推出 , 尤其是类似15天保质期新鲜牧场产品的推出 , 快速地跟竞品销售渠道形成竞争 。 ”
在鲜奶市场 , 光明乳业已经亮剑 , 蒙牛、伊利又将如何迎战 , 最终又将鹿死谁手?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