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多次提"新"有何深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他强调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此次座谈会研究了哪些新情况?作出什么新规划?如何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内涵?本期《中国之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三位专家解读其中蕴含的深意 。如何理解“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划重点】“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 这一判断基于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内外环境、今后一个时期将呈现发展趋势的精准概括 。百年变局的基础标志是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 2009年中国GDP大约是美国的1/3(按美元计价) , 2019年达到美国的2/3 。 10年间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力量的对比从1/3变为2/3 , 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 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业绩出现明显反差 , 并很可能在未来五年大体延续这一态势 , 其结果之一便是加速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格局变迁 , 它给中国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 随着绝对和相对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空间将变得更加广阔 。 同时 , 有些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会变本加厉 , 其中的一个显著威胁就是总书记谈到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 。 这是一句把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主要特点加以高度浓缩的话 。【划重点】国际形势“动荡变革” 国内发展“高质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要判断 , 回答了我国以一个什么样的起点进入“十四五”时期的重大问题 。 对于国际形势 , 关键词是“动荡变革” 。 对于国内发展 , 关键词是“高质量”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新冠肺炎疫情使变化加速 。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 , 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 。【划重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讲话中提到了“今后一个时期 , 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 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 之所以用“逆风逆水” , 是因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 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 且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 。 但是我们要坚信“危可转机” , 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 一方面 , 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 拉动产业发展 , 扩大消费市场;另一方面 , 在补齐民生短板的同时 , 充分利用消费拉动内需 。如何理解“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划重点】内需驱动力持续提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 , 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 从金融危机以来 , 我国的内需驱动力持续提升 , 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下降 。 可以预见到 , 这种依存度还会进一步降低 , 而消费、第三产业则长期发挥提升作用 , 由此可见这种结构性变化是长期存在的 。【划重点】新发展格局绝非封闭的国内循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既包含了解决需求不足这个突出矛盾的考虑 , 又包含对国内外形势的总体判断 。 把扩大内需战略牢牢把握住 , 让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起来 , 让循环速度加快起来 , 对世界经济会形成强有力的拉动 。 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紧密结合的 , 和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紧密结合的 。 通过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动 , 来带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循环 , 带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和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循环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有何内涵?【划重点】尽快突破核心技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 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 创新发展始终是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 创新也是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和动能不够的关键 , 要把攻克“卡脖子”技术放在创新驱动的突破方向 。【划重点】内涵型增长强调技术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内涵型增长和外延型增长有显著的不同 。 外延型主要是扩大规模 , 而内涵型主要是技术创新 。 总书记强调“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 明确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大任务 。另外 , 总书记还提到了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的问题 , 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市场 , 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 , 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 各地各部门要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 , 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如何理解“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划重点】使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充分涌流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通过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 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 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 例如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机制 , 从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 实现增加收入、提振消费的作用 , 使其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抓手 。【划重点】“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 , 关键一招就是改革 。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改革的推进 , 离不开制度完善的支持 , 必须有一个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 要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 , 不断地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 调整和完善相应的生产关系 。 这个改革是一以贯之的 ,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主要手段 。如何看待“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划重点】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当今世界基本态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遇到了各种阻碍 , 以WTO为标志的全球经贸多边体系受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损害 , 世界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增长受到威胁 。 在这一背景下 , 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 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 既体现了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责任与担当 , 也展示了以我国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或与之互动的意愿与决心 , 因而具有深远意义 。【划重点】更加坚定对外开放决心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外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 。 总书记重申“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态度非常明确 , 这是最高层面的政策定调 , 回应了对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些错误认识 。总书记提出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 “更加”一词 , 表明了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决心 。【划重点】特别提及“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是个重要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总书记在谈到国际合作时指出 , 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 , 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 , 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 ,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 其中特别提及“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令人印象深刻 。 进入新时代的对外合作 , 在这里一下子被具体和丰富了 , 真正体现出了我们主张的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 我感觉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 既显示出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性和坚定性 , 又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胸怀 。如何理解“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划重点】“共”字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共”字体现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 。 通过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 , 最终形成合力 , 补齐现有民生短板 。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通过增加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投入 , 补齐民生短板 , 改善人民生活 。 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 , 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发展还是硬道理 。 在加强社会治理 , 化解社会矛盾 , 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 , 牢记“民生为要”这一朴素不变的真理 。【划重点】为“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作出提纲挈领阐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经济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 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也会体现在社会进步方面 。 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集中在两个层面 , 一是制度层面——共建共治共享 , 二是人的福利改善层面——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 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 , 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 ,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 。总的来说 , 此次讲话为“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作了提纲挈领的阐述 , 明确了发展方向 , 也为当前的发展注入了信心 。对“世界经济大潮”的表述从“风云变幻”调整为“波涛汹涌”有何深意?【划重点】一词之改说明中国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五年前的2015年11月23日 ,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 , 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 , 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 ”五年后的2020年8月24日 ,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 , 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 , 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 , 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 ”对“世界经济大潮”的定语 , 从“风云变幻” , 调整为“波涛汹涌” 。 一词之改 , 意味深长 。 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的变化 , 其风险、挑战和机遇都比2015年强度上更强 , 规模上更大 , 对决策者而言 , 更是一大考验 。 这也说明了中国必须得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 准确识别、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邓志慧 宋子节 彭心韫 (王政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