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_本文原题: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 , 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12点要到了 , 今天你网抑云了吗?”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网抑云”这个梗开始火爆全网 , 网民们“疯狂”地调侃着网抑云 。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在微博、B站、抖音等主流的平台 , 我们都能看到大量打着“网抑云”标签的视频 , 且播放量也都很可观 。
除了搞笑视频外 , 一些“网抑云”热评也开始遭到网友们的 疯狂嘲讽 , 其中 , “太宰治的名句”:
生而为人 , 我很抱歉 。
即便这句话并不是出自太宰治 , 而是出自诗人寺内寿太郎;《人间失格》中也没有这句话 , 太宰治只不过在《二十世纪旗手》中引用为副标题 , 但这并不妨碍网友们将其改写成各种版本的 《人间合格》、《人间刑法》……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日常刷“网抑云”梗的行列 , 从一开始仅仅针对那些“伪装抑郁 , 强行矫情的人”进行嘲讽 , 到如今 , 即便是一些正常的情感抒发 , 也可能遭遇“网抑云”的调侃 。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如果你去指责TA们 , 告诉TA们这种调侃可能会伤害到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 TA们也许会满面笑容的回复你:
“不是吧 , 不是吧 , 你就是传说中的老实人?”
为什么大家不再尊重悲伤的权利?
为什么大家开始疯狂调侃抑郁症?
这可能要从抑郁症的 污名化说起 。
01
什么是污名化?
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划分为两个类型:
1.来自外界的社会污名 。
2.被患者感知到并内化了的病耻感 。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目前世界上有逾 3亿人罹患抑郁症 , 属于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
心理疾病的社会污名一般通过 偏见表现出来 。
偏见 , 指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
为什么人们会对抑郁症有偏见?
根据偏见的社会学习理论 , 在偏见者的学习过程中 ,父母的榜样作用和 新闻媒体的宣传最为重要 。
父母的榜样作用
试着回想一下 , 在抑郁症还没像如今这样在网络上被广泛承认为一种心理疾病 , 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的过去 , 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是抑郁症 , 我们脑海中泛起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无外乎以下几种:
“什么抑郁症 , 就是矫情 。 ”
“这是在家太久把自己憋出病了 , 出去走走就好了 。 ”
“打起精神来 , 挺一挺就过去了 。 ”
……
是不是莫名眼熟?
当然眼熟 , 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父母 , 我们的亲人 , 或者说 老一辈对于抑郁症的看法 。
在TA们心中 , 抑郁症=心理问题=神经病 , 身边的亲人突然患上了“神经病”?那真的太丢脸了!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因此 , TA们会尽可能打消抑郁症患者自己患病的念头 , 告诉他们这不过是一时的情绪不好 , 挺挺就好了 。 如果患者自己有求助的意愿 , TA们也可能会阻止 , 因为他们不想承受随之打包而来的负性舆论 。
只有那些真正被伤害着、伤害过的人才知道 , 抑郁症虽不至让你变成张牙舞爪的怪物 , 但也不是你能 「挺一挺就过去」、「打起精神」就能解决的小情绪 。分页标题
新闻媒体的宣传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 , 抑郁症的患病标准是很难判断的 。 其核心症状包括 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精力减退 。 而这三大症状 , 很多时候只要你会演 , 假装抑郁真的很容易 。
而抑郁症作为一种 有较高自杀风险的心理疾病(每年中国就有2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 , 假装抑郁被拆穿的几率很低 , 因为我们会担心:
“万一TA是真的抑郁症患者 , 在我的指责下自杀了怎么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我可不想到时遭受网暴 。 ”
因此我们在各路新闻媒体中经常看到 , 某明星或网红在犯错后被人怼的时候 , 很喜欢把抑郁症搬出来当挡箭牌 。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比如某“宇宙级美少女”乔碧萝殿下 , 声称自己十年抑郁症 , 一直在用国学对抗抑郁症 , 如今受到了太多人的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 , 希望被大家原谅自己 , 被世界温柔相待 。
我们不能排除这些明星或网红中真的有人身患抑郁症 , 但弗洛认为 , 那种在各种网络渠道 大肆宣扬自己有抑郁症 , 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的人 , 大概率是在伪装抑郁症 。
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大多都不会去主动谈论自己的病情 , 偶尔分享也是匿名 , 只有和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才会透露 。
毕竟 , 抑郁症它是一种严重时能剥夺人求生本能的疾病 , 代表着超越死亡的痛苦 , 它绝对不是什么能被拿来开玩笑 , 被当做挡箭牌 , 被不当一回事的东西 , 因为它随时都可能真实出现在你的朋友 , 你的亲人 , 甚至你自己身上 。
因为现在社会上对抑郁症的偏见 , “抑郁症”成为了一种可供娱乐的文化 , 但殊不知 ,这种偏见却是在慢慢剥夺真正的抑郁症患者自救的权力!
这种偏见 会损害人们对于他人痛苦的知觉——
患上抑郁症不可怕 , 在座的谁没有点“抑郁症” , 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种偏见会让抑郁症患者更为羞耻于表达自我 , 产生强烈的 病耻感——
病耻感主要指因自己生病而产生的羞耻感 。
TA们不再敢透露自己的情况 , 生怕别人会用异样的眼神看TA , 收到伤害 , 甚至用微笑来自我肯定 , 试图告诉自己:
“你看 , 抑郁也没那么坏 , 我感觉挺好的啊 , 我还能笑得出来 。 ”
但实际上 , TA们早已是微笑抑郁患者 , 在微笑和乐观的面具背后 , 充满的 , 是无价值、残缺和绝望 。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这种偏见的进一步发展 , 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态度 , 从调侃到 歧视与攻击——
“你这人怎么天天在散发负能量啊?就不能积极阳光一点吗?如果还这样 , 那你就gun远点!”
社会用异样的阳光看待他们 , 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 , 最需要却也最难以得到的 , 就是社会的支持 。
那种明明很痛苦 , 却被人嘲讽 , 被人攻击 , 最终导致的后果 , 简直不敢想象 。
02
如何消除污名化?
想要消除抑郁症的污名化 , 一般有如下几点方法:
社会化
儿童、青少年的偏见主要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 , 因而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控制可以减少或消除偏见 , 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影响 。
如同席卷了各大朋友圈的养生文章 , 如果我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能有身体健康的一半 , 患者的病耻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强烈 。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受教育
有时候偏见更多地源于知识的缺乏和狭隘 , 所以 , 接受教育可以消除偏见 。
通过正确的途径了解抑郁症 , 避免因为不了解产生误会 , 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 。分页标题
比如当我们知道 遗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动、血清素分泌减少等生理因素 , 也是抑郁症重要的致病因素时 , 我们就不会简单粗暴地将抑郁症归咎为患者想不开、脆弱 , 还去教育他们坚强、想开点 , 因为有生理基础的疾病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 并不能只靠“心理调节” 。
直接接触
不需要在现实中去接触抑郁症患者 , 因为有时不恰当的接触 , 对于TA们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
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去找找那些真实的抑郁症患者所写下的文字 , 比如微博、知乎、豆瓣 , 体会TA们内心的痛苦 , 学着慢慢接纳TA们 , 想要帮助他们时 , 记得 询问他们需要什么 , 而不是给出我们觉得有效的建议 。
比如 , 你可以问TA们:“你希望我做点什么 , 能让你感觉好一点?”让TA们感到自己被看见、被接纳 , 对TA们来说 , 就是很好的疗愈过程 。
自我监控
偏见本身与认知过程有关 , 所以 ,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监控也可以减少偏见 。
在看到有人称自己有抑郁症时 , 在与这些或真或假抑郁症患者沟通前 , 先停下来 , 好好审视下自己的想法 , 检查下自己即将说出的话语或发出的文字 , 看看是否会伤害到对方 , 即便是正常人被误解被指责都会难过 , 更何况是抑郁症患者呢?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
本文插图
接纳心理治疗
看病没什么可耻的 , 不需要藏着掖着 。
心理治疗就像养猫一样 , 是一种提升幸福感的手段 , 我们总说这个电影治愈、那个美食治愈 , 但真正治愈的心理治疗 , 我们却把它当做可怕的事情 。
03
最后
没有人应该因为患病遭到苛待 。
当“网抑云”充斥网络世界 , 那些伪装抑郁的人可能根本不会因此受伤 , 或者自我反思 ,反而是真正抑郁的人 , 那些得了病的人 , 比较受伤 。
也许 , 你们看到的那个微笑的背后 , 是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的绝望 。
因此 , 不要盲目跟风 , 因为你不知道会刺痛谁;
不要不以为然 , 因为 你永远想象不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会有多轻 。
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不再错过
【抑郁症|心理学看点 |「网抑云」被群嘲,该聊聊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了】简快网校 : www.jkcl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