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岛|为什么,深圳人民永远忘不掉这2个人?
编 辑:正风
来 源:正和岛商业洞察
01、回望40年 , 深圳的破与立
“宝安只有三件宝 , 苍蝇、蚊子、沙井蚝 。 十屋九空逃香港 , 家里只剩老和小 。 ”
这是在改革开放前的广东省宝安县流传的一首民谣 。
民谣的背后 , 是一组惊人的数字:从1955年开始出现逃港现象起 , 宝安历史上总共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港潮 , 分别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 , 共计56万人次 , 参与者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全国12个省的62个市 。
尤其是1979年这起“逃港事件” , 在深圳特区建设的亲历者、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看来 , 这次“逃港”乃是深圳特区建立的导火线 , 由于规模大、影响大 , 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
穷则思变 。 广东的逃港潮怎么解决?
“如果我们经济搞好了 , 这些跑出去的人还是可以回来的 。 堵不如疏 , 我们应该探讨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来改变这个现状 。 ”当时广东省的主政者眼光锐利 , 郑重地向中央提出建议 , 不如引进外资 , 在深圳建立加工区 。
就在广东提出建议的当天下午 , 邓小平作出了直白通俗的批复:
“还是叫特区好 , 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 , 可以给些政策 , 你们自己去搞 , 杀出一条‘血路’来 。 ”
显然 ,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与鼓励 , 特区之名也由此而来 。
可摸着石头过河 , 在一条无人涉足的路上杀出一条“血路” , 是需要探索者有足够勇气的 。
担任蛇口工业区总指挥的袁庚就是一个鲜明的代表:
打破大锅饭实行超产奖励、打破“以领导意志为转移”的分配实行工程招标、第一个进行民主选举、第一个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第一个实现住房商品化……20多项的“第一” , 袁庚这个名字值得被中国改革开放史铭记 。
也正是这些非常举动 , 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姓资姓社”的争论 , 又一次次迈过禁区 。 由此萌发出改革开放的蓬勃力量 , 从初生、草莽 , 到成为主流、引领发展 , 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
1979年 , 深圳的GDP不足2亿元 , 2019年达到2.69万亿元 , 40年间增长超过10000倍!这是让世界震惊的奇迹 , 也是历史给予艰难探索者和接续奋斗者的最有力回报 。
02、小平的远见
官方主流音乐界一直反思 , 类似《春天的故事》这样的传唱大江南北的主旋律歌曲为何再难出现 。
也许 , 不是因为好音乐难以出现 , 而是 , 春天的故事这样的传奇再难发生第二次了 。
邓小平 , 如果他还没有逝世 , 他也许都无法想象自己跟一个城市 , 跟一个奇迹会联系得这么紧 。 实际上 , 他的一生只去过深圳两次 , 一共也只有八天而已 。
【正和岛|为什么,深圳人民永远忘不掉这2个人?】
本文插图
如果说邓小平逝世时 , 深圳还只是春芽初发 , 在他去世后20多年里 , 深圳则已长成了参天巨树 。
1984年 , 小平准备收回香港时 , 深圳的GDP还不到香港的一个零头 , 到了2017年 , 深圳的总GDP超过两万亿人民币 , 已经将它对岸的老牌城市甩到了身后 。
本文插图
1992年1月19日 , 邓小平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 , 在风中眺望对岸的香港 。 8年前 , 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坚如磐石的意志促成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 。 “我一定要活到那一天 , 就算坐着轮椅 , 也要到香港走走” , 可惜老人家终生未能如愿 。
而我们怀念邓小平就一定绕不过深圳 , 绕不过广东 , 绕不过那次南方视察 , 那个著名的南方谈话 。
一个伟大的政治人物 , 一生中或许有过无数次讲话和谈判 , 经历无数次重大事件 , 但类似这样扭转乾坤的谈话 , 纵观中外历史 , 仍然难得一见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1992年1月20日 , 邓小平在深圳国贸大厦视察时说:“不坚持社会主义 , 不改革开放 , 不发展经济 , 不改善人民生活 , 只能是死路一条 。 ”
以往 , 小平在各地参观时 , 基本都不说话 , 但是那次来深圳 , 他一反平时的沉默寡言 , 激情飞扬 , 不停地问 , 不停地阐述他的思想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就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属于哪一个阶级的 , 是人类共有的”“谁不改革谁下台” “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既要防右 , 更要反左 , 更主要的反左”……句句都力拔千钧 。
从深圳到珠海的船上 , 小平甚至一口气讲了一个小时 , 这对于一个88岁的老人而言 , 无论是身体上 , 还是精神上 , 都是巨大的损耗 。
小平仿佛是在交代自己的政治遗言 , 也仿佛是他历经风风雨雨后所得出的炉火纯青的判断 , 中国之命运、中国之未来、中国之道路究竟在哪里 , 这些问题解答不清楚 , 他不会有半点懈怠 。
事实上 , 1992年的这番谈话和其后两年的布局确实也是这位老人最后的政治大动作 。 他巩固了改革开放的盘面 , 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 完成这一切后 , 他对下一代领导集体交代:“对中国的责任 , 我已经交卷了 , 就看你们的了” 。
1994年后 , 邓小平再也没有刻意公开露面 。
医护人员回忆说 , 小平在最后的日子里思维清晰 , 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 那段时间 , 老人有时昏昏沉沉地睡着 , 有时异常清醒 , 但是不说话 。 临终前几周 , 医护人员还问他有什么话想说 , 他只是淡淡地回了句:
“该说的都说过了 。 ”
03、袁庚的勇气
位于深圳南山蛇口的招商街道 , 是拥有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国最早工业区的地方 , 这里也被视为深圳国际化初始之地 。 经过40年的发展 , 这里聚集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6500余名外籍人士 。
蛇口的创始人叫袁庚 ,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再听到这个名字 , 但在当时 , 袁庚可是一位名震天下的传奇人物 , 江湖上充满了的关于他的传奇经历:
第一 , 他是共产党里面很早就加入地下战线的情报官 , 1953年 , 他还担任过中国驻印尼总领事馆领事 , 以外交官的身份承担特工任务 , 在普通人眼里 , 简直神秘至极;
第二 , 他本身就是地道的老广东 , 老家就在宝安 , 就是现在的深圳特区所在地;
第三 , 袁庚在文革前就已经担任了交通部司局级干部 , 但是文革期间受到了很大的打压 , 蒙受将近十年的冤屈 。
平反后 , 1978年 , 因为他既是广东人 , 又有交通部工作经验 , 当时的交通部部长叶飞就让他去香港招商局打开局面 , 由此开启了他的晚年奇迹 。 也是通过交通部 , 他向国务院申请开发蛇口 , 1979年 , 又再度担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 负责蛇口工业区的开发 。
本文插图
袁庚人生最辉煌的事情 ,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 , 但却不知道是袁庚所为 。
1984年 , 小平来特区考察的时候 , 袁庚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 在蛇口的马路边竖了一个标语 , 就两句话 , “时间就是金钱 , 效率就是生命” 。
这两句话引起了保守力量很大的反弹 ,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精神污染 , 是资产阶级的流毒 , 袁庚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 没有想到邓小平看到以后 , 肯定了这条口号和标语 , 由此这个口号走向了全中国 ,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 。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与“时间就是金钱”同时出现的 , 还有一条标语叫作“英雄不问出处 , 只论素质才能” 。
当时 , 户口、档案等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在蛇口都不是问题 , 甚至可以说 , 当时蛇口开发区几乎有半个国家的权力 , 要什么政策 , 就能从抽屉里拿出什么文件 。
而“你能做什么”也是蛇口老板面试时最常问的一句话 。 靠着这条标语 , 各行各业的人才涌入了蛇口 , 涌入了深圳 。 特区建设者们招兵买马 , 让这一角土地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生机 。
蛇口工业区的改革 , 以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本出发点 ,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 大胆推进 , 同步地配套进行 。 在质疑的声浪中 , 蛇口以占深圳2%的人口 , 创造了占全市16%的利润 。
从打破大锅饭到招商引资 , 从住房商品化再到全国人才招聘 , 在1979到1984的几年中 , 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 。
今天来看 , 蛇口堪称是整个中国现代经济 , 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试管 , 也是现代经济的一个超级孵化器 , 新观念、新思想、新模具、新产业、新人物的诞生之地 。
04、最大的财富是“拓荒牛精神”
如今 , 深圳已然40岁 。
40年苍海沧田 , 今天的深圳 , 无论是科创还是金融 , 今天的深圳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据着一席之地 ,
本文插图
当然 , 40岁深圳 , 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中年病” , 如经济增速放缓、房价高企、文教医疗质量、数量与城市地位不匹配以及城市管理的不到位等等 。
40年物是人非 。 往事历历在目:
第一代开拓者们 , 他们曾经在地上挖坑支锅 , 露天烧饭;
深圳缺水 , 只能挖井取水 , 但是许多地方的地下水水质不行 , 不但不能饮用 , 洗澡冲凉身上都会出水泡、溃烂;
没房子住 , 就用毛竹搭起了竹棚 , 一住好几年 。 竹棚冬不挡风 , 夏不避雨 , 冷时睡觉打哆嗦 , 热时像蒸笼 。
……
但那一代人却早已远去 。 他们留给深圳 , 乃至全中国人最大的价值 , 就是这种万事不畏艰难的——“拓荒牛精神” 。
深圳人 , 中国人 , 为什么永远怀念小平和袁庚?
因为邓公的远见和袁庚的勇气 , 激励了一代有一代人 。 中国人和所有深圳人一样 , 我们内心充满希望 , 对美好生活有不懈追求 , 这种努力永不止息 , 或有低潮 , 但方向难以逆转 。
正如当下的中国 , 确实面临着暂时的困难与危机 。 但无论风雨如晦 , 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上 , 小平依然跨步向前 , 目光坚毅 。
山下 , 繁华都市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它的活力与沸腾 。
未来的困难 , 深圳看得到 , 我们也看得到 。
让我们祝福并期待这座改革先锋城市的未来 , 因为它总是能“杀出一条血路” 。 正如同 , 我们自己的未来 。
参考资料:
《深圳特区40年:为什么要定名为“经济特区”?》 国家人文历史
《致敬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时代路口的伟大抉择》 上海证券报
《深圳40岁了 , 我们依然忘不了他…》 广东共青团
《袁庚为什么能搞好蛇口?》正和岛
《邓公的遗产》 正和岛
《“不好意思 , 我要给深圳泼几盆冷水”》 功夫财经
- MC|跑男为什么宁愿让蔡徐坤做MC,也不让鹿晗回归看了原因做得对
- 篮球|当年刘玉栋为什么会为了保护姚明而把黎巴嫩运动员打的抱头就跑?
- 兵马俑|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真相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 民生经济|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还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 明星恋情|为什么谢娜可以成为杜华的第一个艺人,陈学冬却被劝退?
- “这是为什么?” 这位省长接连质问!
- 退出|沈腾质问三位老成员为什么不退出跑男,李晨baby沉默,郑恺6字道出原因
- 睫毛还|赵丽颖为什么状态那么好?看完《中餐厅》早起画面,答案很明显了
- 温枪|为什么测温枪一下子就能测出人体的温度?
- 记忆|人类为什么会丢失3岁之前的记忆?看看科学家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