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艺”传承“记忆”五峰宜红迎来复兴季

【|以“技艺”传承“记忆”五峰宜红迎来复兴季】条索紧细有毫 , 色泽乌润 , 香气甜纯 , 汤色红艳 , 滋味鲜醇 , 叶底红亮……至今有百余年历史的宜昌宜红 , 曾是驰名中外的红茶品牌 。近年来 , 湖北五峰大力实施“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战略 , 在加快提升绿茶效益的同时 , 把振兴红茶作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走出了一条以“技艺”传承“技艺”的促农增收、促产增效之路 。
传承技艺 , 再现宜红茶香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 每一道工序都会对成茶品质产生影响 。要想达到理想中的色香味形 , 每道工序都要穷尽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技巧 。”8月16日到18日 ,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在五峰组织“宜昌宜红加工技术大比武” , 五峰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邬运辉如是说 。五峰所产宜红茶昔年运销国外 , 颇有声誉 , 是“宜红”品质最具代表性的产地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的茶叶标准样中有红毛茶样13套 , 其中宜毛红(宜红茶毛茶)标准样制样点就定点在五峰 。

|以“技艺”传承“记忆”五峰宜红迎来复兴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技术比武吸引了来自宜昌各县市区的20名制茶高手参加 , 每位选手都需要完成100斤鲜叶机械制作、5斤鲜叶手工制作 。选手统一使用主办方提供的鲜叶原料和设备 , 在比赛地点进行现场加工 , 成品茶现场包装、封存后 , 将接受来自省茶叶学会、省市农科院、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评审团评审确定得分 。
“我们就是要传承发扬传统制茶技艺 , 让宜红茶香飘万里 。”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角逐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6名参赛选手均再获得“宜昌宜红”制茶大师殊荣 。
统一标准 , 提升宜红品质
“宜红茶在业内享有‘色泽乌润显金毫、橘红汤、果蜜香’的美誉 。”在比赛场地五峰汲明茶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里 , 首席茶艺师佘萌萌为大家表演工夫红茶茶艺 , 赛事评审专家、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伟华现场点评宜红特点 。
“就算是人人都觉得最简单的泡茶 , 也有标准的规范 , 更何况宜红茶的种植和加工 。”自提出振兴红茶战略以来 , 五峰同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开展红茶加工工艺创新及茶产业提质增效合作项目 , 县内多家茶企也在各自的生产检验中 , 逐步确定了“五峰宜红茶”的加工技术参数和产品特性 , 制定“五峰宜红茶”团体标准 , 并参与“宜昌宜红茶”的团体标准制定和使用推广 , 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
“我们对所有产品都按标准严格控制质量 , 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业局局长张书芹介绍 , “五峰宜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于2017年获批 , 6家企业申请使用“宜昌宜红”公共品牌 , 目前已在三峡大瀑布、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建立采花毛尖、汲明毛尖2个宜昌宜红品牌形象店 。
产业融合 , 趟出复兴路径
“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 , 我们茶企现在更加重视原产地产品原料基地管理 , 做好生态调控 ,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华介绍 , 目前全县正在推动绿色健康栽培和管理模式 , 从源头提高原料质量安全和品质 , 实现基地提质增效;加强产品监管 , 杜绝茶叶加工过程中添加其他物品 , 通过联合执法、行业自律、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措施 , 维护五峰茶形象 。

|以“技艺”传承“记忆”五峰宜红迎来复兴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目光投向长远 , 从农业茶、工业茶 , 往文化茶、特色茶方面走 。”据了解 , 五峰正在启动茶旅古镇规划建设 , 依托新城山水将渔洋山茶主题公园、茶马古道、红茶加工遗产、茶交易市场、茶博馆与渔洋河水景观串珠连线 , 在茶叶产区加快建设茶叶特色小镇和一批茶叶主题公园 。茶旅融合、跨界拓展的融合发展 , 正在带动“五峰宜红茶”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分页标题
2019年 , 五峰红茶产量6960吨 , 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30% , 产值2.74亿元 , 占总产值的28% 。同时“五峰宜红茶”注册为地理标志认证品牌 , “五峰宜红茶”在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2018年宜昌茶叶品质鉴评活动中获红茶评比金奖 , 宜红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讯员王欢 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