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茅盾母亲哀悼亡夫的一副挽联想到的

由茅盾母亲哀悼亡夫的一副挽联想到的枫泾蔡宏伟茅盾在《父亲的三年之病》一文里提到母亲陈爱珠哀悼亡夫的一副挽联:幼诵孔孟之言 , 长学声光化电 , 忧国忧家 , 斯人斯疾 , 奈何长才未展 , 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 , 十年互勉互励 , 雹碎春红 , 百身莫赎 , 从今誓守遗言 , 管教双雏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英年早逝 , 陈爱珠挽联里用到的字面如“雹碎春红”“百身莫赎”出自南朝刘令娴的《祭夫徐敬业文》 , 非常贴切 。 因为刘令娴的丈夫也是英年早逝 。《祭夫徐敬业文》全文如下:维梁大同五年 , 新妇谨荐少牢于徐府君之灵曰:惟君德爰礼智 , 才兼文雅 , 学比山成 , 辨同河泻 。 明经擢秀 , 光朝振野 。 调逸许中 , 声高洛下 。 含潘度陆 , 超终迈贾 。 二仪既肇 , 判合始分 。 简贤依德 , 乃隶夫君 。 外治徒奉 , 内佐无闻 。 幸移蓬性 , 颇习兰薰 。 式传琴瑟 , 相酬典坟 。 辅仁难验 , 神情易促 。 雹碎春红 , 霜雕夏绿 。 躬奉正衾 , 亲观启足 。 一见无期 , 百身何赎 。 呜呼哀哉!生死虽殊 , 情亲犹一 。 敢遵先好 , 手调姜橘 。 素俎空乾 , 奠觞徒溢 。 昔奉齐眉 , 异于今日 。 从军暂别 , 且思楼中;薄游未反 , 尚比飞蓬;如当此诀 , 永痛无穷 。 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六朝文絜》卷十二)翻成白话大致是这样的:在梁武帝大同五年(539) , 身为妻子的我恭敬地献上羊和猪各一头敬奉徐府君的灵前:夫君您的德性是有礼仪、又有智慧的 , 您的才华是文学和儒雅兼备的 。 您的学问和山一样高 , 辩才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 , 源源不绝地灌注而下 , 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 。 通明经术、文藻秀发 , 在全国里很有名 。 在许中这个地方属于品格超逸的 , 在整个洛阳城里名声也是最高的 。 您的文采比潘岳和陆机还要高 , 连终军和贾谊也比不上夫君您 。 天地、阴阳既然如此地运转 , 我们这对相合的夫妇也只能分开 。 我选择有贤能依靠有品德的人 , 所以才委身托付夫君您 。 夫君您在外治理外务很有名 , 我在家处理家务却默默无闻 。 我像地下的蓬草幸亏承蒙夫君您的爱护 , 就像受到兰草的薰陶 。 我们恩爱像琴和瑟 , 三坟五典等书籍里我们彼此研究相互唱和 。 现在已经无法验证夫君您辅成我的仁德 , 夫君您的精神情感一下子就消失了 。 让我心痛您如此年轻就逝去 , 如同冰雹破碎了春天的花红 , 秋霜凋零了夏天的翆绿 。 入殓时我亲自端整盖好您身上的水被 , 看着夫君您最后一面 。 想到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夫君您了 , 就算拿一百个我也换不回夫君您一个人 。 这想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哀戚难过!我们虽然生死相隔 , 但是我爱您的心依旧不变 。 斗胆依照你在世以前的喜好 , 我亲自下厨做了一些菜 。 只是这些祭品在空中逐渐干燥却无人享用 , 祭祀的酒倒了也满了出来 , 也无人喝 。 想到昔日的侍奉您吃饭的情形 , 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 从前夫君您去从军 , 我们只不过是暂时分开罢了 , 我如果思念夫君您尚且还可以在屋子里盼您归来 。 您如果出门远游尚未归来 , 我就无心打扮使得头发像飞散的蓬草般零乱 。 我与您的生离已是令人痛苦难熬了 , 今日我与夫君因为死亡而诀别 , 我内心的伤痛将没有停止的一天 。 百年人生有多长呢?但愿我们以后的墓穴是相同而又可以相聚 。我在南社诗人刘泽湘的公子刘鹏年(1896-1963)的《百字令》的第二首里也读到“夏绿霜凋 , 春红雹碎”这样的字眼:灵心慧骨 , 是梅花伴侣 , 不辞清瘦 。 谱就新声题凤纸 , 消遣绿窗清昼 。 锦字缄愁 , 雷车碾梦 , 千里诗魂透 。 阴晴圆缺 , 楼头月色依旧 。无端夏绿霜凋 , 春红雹碎 , 永隔同心偶 。 扫叶拔钗思往事 , 赢得泪痕盈袖 。 遗挂犹存 , 残灯无焰 , 肠断孤吟候 。 锦囊血尽 , 东风应长红豆 。一直疑心他用得是否合适 。终于在我离开嘉兴的前一年 , 去参加一位老者的追悼会 , 见到至少有两副挽联用到了“雹碎春红 , 霜雕夏绿”的字面 。记得我在杭州师范学院求学时 , 讲授“茅盾研究”的是李标晶老师 。 他算是这方面有成就的学者 。 谈到茅盾兄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 , 他似乎特喜欢归功于时代 。我想到的是茅盾的母亲 , 还有他的外祖母以及秦德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