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


_本文原题:刚刚 , 我们拆了一座城
1980年8月26日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 深圳经济特区“名正言顺”开始运转 。 40年弹指一挥间 , 沧海桑田 , 这个东南边陲城市的变化 , 令世人叹为观止 。
“窥一斑而知全豹” , 本文力图避开“宏大叙事” , 借几个碎片 , 来勾勒深圳40年间的剧变 。

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
本文插图
深圳湾大桥夜景 。 图|图虫创意
文 | 陶短房 旅加学者
编辑 | 戴丽丽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 , 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 , 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
1
从宝安县到“大深圳”
许多朋友都知道 , 改革开放之初 , 深圳市脱胎于早在东晋咸和六年即设立的宝安县 , 而宝安县曾一度改名“新安县” , 并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间 , 对香港行使过行政管辖权 。
两次鸦片战争和随后英国的进一步蚕食 , 令新安县在1841-1899的59年间丧失了原有辖区的一半 。 许多港人津津乐道“香港对宝安/深圳的帮助” , 但他们大多不会谈及(通常也根本不知道) ,“港英”时代的香港 , 欠宝安和深圳的其实更多 。

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
本文插图
2020年6月8日 , 深圳中英街 , 武警战士冒雨巡逻执勤 。图|人民视觉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 , 本是一个农业县的宝安县被改制为深圳市 , 当时的深圳市 , 还是个受广东省和惠州地区双重领导的县级市;同年3月5日 , 深圳市升格为下辖罗湖、南头、松岗、龙华、龙岗、葵涌六个区的省辖市 。
1980年8月26日 , 深圳市划出深圳镇、附城公社等合计327.5平方公里的土地 , 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同时恢复了宝安县的建制;1981年3月 , 深圳成为副省级城市;1984年 , 在特区和深圳市其他地区间 , 拉起了一道西起南头安乐村 , 东至小梅沙 , 长达84.6公里 , 高2.8米的“二线关” 。 自1985年起 , 非深圳户籍者必须凭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通行证方能通过“二线关”进入深圳特区 。“二线关”确保了327.5平方公里特区的安稳 , 却将深圳市其余16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 , 暂时划在了“关外”;1988年11月 , 深圳成为计划单列市 。
2008年5月 , 国务院批准深圳市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推进深圳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社会领域、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等六大方面的改革创新;2010年7月 , 国务院宣布 , 整个深圳市被划入经济特区范围 , “大深圳”的概念初现 , “二线关”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8月26日 , 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日 , 国务院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 深圳特区的“特区内涵”进一步充实 。
2018年1月16日 , 国务院批复同意 , 深圳撤销“二线关” , 36年来戒备森严的巡逻管理线 , 从此变成了通行无阻的坦途 , 和市民休闲骑行的观光线 。 近2000平方公里的“大深圳”就此“定格” , 同年5月24日 , 深圳再次调整行政区划 , 形成拥有8个市辖区(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 , 一个新区(大鹏) , 一个特别合作区(珠汕) , 人口1343.88万(其中市区419.93万)的特大型城市 。
2
从平原城市到“深圳海拔”
深圳是一座建立在三角洲平原上的城市 ,“深圳海拔”的不断上升 , 是城市最大的特征物——高层建筑的不断拔高所致 。

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2018年6月30日 , 深圳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挤满了观光的游客 。图|图虫创意
1980年深圳特区初创时 , 全市最高建筑仅为两座5层楼的水泥建筑(一座百货公司 , 一座旅馆) , 根本谈不上“大厦” 。
1982年 , 深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深圳电子大厦(20层)竣工 , 一年后 , 第一座通过招标方式建成的大厦——深圳国际商业大厦(20层 , 高68米)也拔地而起 , 其平均不到5天盖一层楼、提前94天竣工的效率震惊全国 , 被作为“特区效率”的典范传颂一时 。 1983年9月 , 26层、高81.60米的湖心大厦落成;同年12月 , 33层、95.70米的海丰苑竣工 , “深圳海拔”在不断刷新 。
但此时的深圳 , “海拔”还体现不出“特区特色”: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34年就落成的上海国际饭店 , 24层 , 高83.8米 , 曾雄踞“中国最高大厦”王座近50年 , 1983年被南京金陵饭店(37层、110米)所超越 。 深圳有关方面最初将“超越金陵饭店”定为目标 , 准备建造38层的国贸大厦 。 但此后不久 , 这一目标就改为“与国际接轨 , 建造30年内不落伍的现代化大厦” , 国贸大厦的设计方案几经修改 , 最终定为53层、高160米的中国大陆第一高楼 。
1984年10月国贸大厦正式破土动工 , 翌年12月29日即宣告竣工 ,施工最快时盖一层楼只需3天 , 超过了此前被奉为标杆的美国速度 , “特区效率”再度轰动全球 。
1990年 ,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165.30米、43层)在楼高上超过了国贸大厦;1996年 , 69层、高383.95米的信兴广场落成 , 这座最初被俗称为“地王大厦”的摩天楼 , 在竣工时成为亚洲第一高楼 , 令“深圳海拔”首次突破300米;2011年 , 深圳首座100层大厦——高441.80米的京基100拔地而起;2017年 , 总层数多达118层 , 高达600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落成 , 这座摩天大楼不仅位列当前世界第五、中国第三高楼 , 更是全球可用楼层最多、总高度最高的办公大厦 。
全球较普遍的“摩天大楼”标准 , 是净高500英尺(约合152.3米) , 如今深圳已落成的、符合摩天大楼标准的高层建筑多达222座(还有62座在建) , 现有数量仅次于香港和纽约 , 位列世界第三位 。
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 在不断刷新“深圳海拔”的同时 , 为这座新兴大型都市塑造出崭新靓丽的城市天际线 。 当前深圳摩天大楼的建设 , 早已跨过了特区建立之初“赶超其他城市地标”的阶段 , 开始向着 更经济、更实用、更高性价比、更绿色环保和更有效利用空间的方向迈进 。
3
从“广深模式”到“特区速度”
深圳是中国较早通铁路的地方 。 早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 , 广州——九龙铁路就穿越深圳 , 并与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京广线相连接 , 深圳口岸也因此成为南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铁路客、货运枢纽之一 。 但当时的京九线设施落后 , 客运和货运均不发达 , 客车从广州至九龙要开4个多小时 , 货车货运量有限 , 且因系单线 , 运行效率低下 。
特区成立以后 , 1983年12月15日广深铁路公司以“中国铁路改革第一号种子”形象脱颖而出 , 开始推行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广深模式” , 1984年 , 广深铁路复线开始施工 , 至1987年初建成通车 , 将该铁路综合运能提高了70% 。
深圳铁路“中国铁路改革第一号种子” , 不仅体现在运营方式上 , 也体现在“提速”和“高铁”方面 。
在“高铁热”兴起之前 , 中国铁路曾多次在既有线上提速 , 广深铁路总是作为先行试点 , 其提速经验被陆续推广到京广、京沪、陇海三大铁路干线 , 并开创此后全国铁路大提速的先河 。
1990年12月 , 时速160公里的中国第一条实用性准高速运营铁路专用线——广深铁路技术改造项目被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 1991年12月28日破土动工 , 1994年12月22日正式开通 , 1996年又建成时速120公里、平湖至深圳区间的第三线 , 使又一条纵贯南北的铁路干线——京九线 , 与深圳市区连接起来 。 2007年4月18日 , 广深四线准高铁在中国铁路网第六次大提速当天投入运营 ,令广深铁路成为中国首条全程封闭、四线并行的铁路 , 并彻底实现了高铁和普铁、客运和货运的分线运行 。分页标题
2005年9月 , 国家发改委批复《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州至深圳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同年12月18日 , 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动工 , 2011年12月26日 , 广州南-深圳北段高铁通车 , 2015年12月30日 , 深圳北—福田段高铁通车 , 2018年9月23日 ,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 , 自此深圳完全进入了“350公里时速高铁圈” 。
目前深圳已确立并逐步完成“三主四辅”的铁路客运站布局 , 其中“三主”(深圳北、深圳和计划兴建的西丽站)全部为高铁站 , 目前深圳已有高铁车站四座(深圳北、深圳、福田、深圳坪山) , 计划兴建两座(西丽、深圳机场) 。
特区建立之初 , 深圳并没有民航机场 , 国际旅客要从香港或广州中转 。 随着特区和城市的发展 , 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密切 , 建设深圳自己的国际机场便提上议事日程 。
最初设定的国际机场位置 , 在今天南山区白石洲 , 即欢乐谷、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园所在地 。 当时的考量 , 是在坚持“二线关”的前提下 , 让机场尽可能坐落于当时划定的特区范围内 , 以避免国内旅客遭遇通关不便 。 但专业评估结果发现 , 这样国际机场离市中心太近 , 不但影响城市规划 , 日后扩建也变得困难 。 最终机场选址在远郊的黄田 。
1991年10月12日 , 深圳黄田机场(2001年改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 1993年5月6日成为国际机场;2004年 , 深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 进入全球最繁忙机场百强行列 , 同年1月 , 2号候机楼改扩建完成;2006-2008年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扩建进行了填海工程;2010年 , T3航站楼开工;2011年 , 2号跑道交付使用;2013年 , T3航站楼投入使用 , 原先各航站楼完成历史使命 。
目前深圳国际机场设计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900万人次) , 航空货运年处理能力115万吨以上 , 是名列全国前列的客货综合空运枢纽 , 跑道等级为4E , 可起降世界目前最大型的客货飞机 。其从零开始 , 只用十多年就跻身中国大陆一线航空港之林的效率 , 也堪称“特区速度” 。
规划中的深圳机场 , 将在2030年前兴建第三条跑道、T4航站楼和其他一系列配套设施 , 建成后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260万吨的需要 。
4
从“三来一补”到“高精尖”
深圳地区现代化工业的起步 , 要略早于特区正式“挂牌”:
1979年1月31日 , 由香港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局置地”全资成立的蛇口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 , 面积仅10.76平方公里 , 起家之初 , 主要云集了从“寸土寸金”的香港北迁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 主要生产“三来一补”和“轻薄短小”的产品 。
尽管以当时国际标准衡量 , 蛇口工业区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 但作为一个集厂区、商业区、住宅区和港口为一体的复合型工业开发区 , 这里堪称中国大陆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特区名言 , 最初正是诞生在蛇口工业区 , 随着深圳特区的正式成立和逐步扩大 , 最终成为整个特区的精神 。

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
本文插图
鸟瞰深圳华强北路步行街 。图|视觉中国
随着特区的发展和国家需要的改变 ,深圳的产业定位逐渐由“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向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等方向升级换代 。
1999年 ,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在深圳创办 , 这是中国第一个定期举办的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 深圳高交会已成为年参展人数逾50万、中国大陆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 。
平台的搭建、人才的吸引 , 令深圳在短短几十年间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 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三大领域 。分页标题
电子信息方面 , 华为、中兴通讯、长城电脑、华强、大疆、金蝶、创维、大族激光、腾讯等国际知名品牌或起源于深圳 , 或将总部设在深圳 , 更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院校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事业部;
生物医药方面 , 深圳在硬、软件两方面迅速提高 , 已稳居全国前列 , 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 , 并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 , 深圳在石墨烯、柔性显示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
高新技术对深圳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起到助推作用 。 如在新能源、环保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 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的发展壮大 。 目前比亚迪电动车已在国内许多地方成为出租车、公交车的主力 , 比亚迪纯电动巴士更成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巴士品牌 。
号称“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40年来的变迁 , 堪称深圳产业升级的缩影 。
华强北最初的雏形 , 是1982年以小家电为特色的上步工业区 , 主要仍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1988年 , 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在上步工业区基础上成立 , 工厂区的定位开始转移 , 电子元器件交易成为新的市场特色;1998年 , 和赛格大厦隔华强北路相望的华强电子市场开业 , “华强北”概念正式形成 , 并在短短几年内 , 发展成华南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批发、零售中心 , 原有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电子工厂 , 则随着华强北地价的飙升不得不“远走他乡” 。
但最初的华强北 , 是一个以“贴牌机”“山寨机”为主要经营模式的所谓“水货市场” , “什么都敢做”“什么都能找到” , 既是对这个充满活力新型电子(后来加上手机)市场的赞誉 , 也是对它的批评和揶揄 。 当时的华强北因产品齐全、价格低廉享誉全球 , 却也是“名声在外”的高科技知识产权、品牌产权侵犯多发地 。
自2012年以来 , 特区管理部门和市场管理机构不断加强管理 , 经营业主也在市场和环境的推动下自觉升级 , 华强北的企业、商家开始逐步切换到“打磨自主品牌”和“靠自主知识产权吃饭”的经营模式 。
如今的华强北已不再是“水货”“山寨手机”充斥的“便宜货电子市场” , 而是一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云集、自创品牌层出不穷的新兴电子产品市场 ,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5
从“卫星港”到全球第四
改革开放之初 , 深圳只有几座小规模客运、散货码头 , 现代化港口基础近乎为零 。 1981年 , 第一座现代化港口——蛇口客运码头交付使用 , 但在特区成立最初的近10年里 , 现代海上货运的大头——集装箱运输 , 却仍要由自香港发来的集装箱卡车(集卡)拉过罗湖等港深间陆上口岸 , 在香港的集装箱码头装船 , 才能运往世界各地 , 香港集卡司机也因此一度身价不凡 。
1989年 , 蛇口集装箱码头第一期(两个5000吨级泊位 , 吞吐量130万标准箱)落成 , 深圳从此进入集装箱海运时代 , 但因泊位少、可停泊货轮吨位低 , 仍只能扮演“卫星港”角色 , 集装箱装上较小的集装箱轮后 , 需要运到更大的“中心港” , 换装到巨型集装箱轮上 。 进入21世纪 , 蛇口集装箱码头扩建了二期和三期 。
为拓展深圳海运 , 尤其是至关重要的集装箱货运能力 , 1990年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当时名为深圳凯丰码头有限公司)成立 , 开始兴建、经营赤湾、妈湾两个中型集装箱港区 , 至2008年建成13个泊位 , 其中5-13号泊位集装箱吞吐量达570万标准箱 。
深圳港的真正脱胎换骨 , 是从盐田港这个深水大港的开发开始的 。
此前深圳各港口、泊位 , 主要集中在西部 , 而盐田港却位于东部 , 80年代末 , 特区方面提出开发东部深水港区的意向 , 1988年开始动工 , 1994年 , 盐田港一期交付使用 , 包括6个泊位(其中3.5万吨和5万吨级深水泊位各一个) , 使深圳首次拥有了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停泊作业能力 , 并开辟了直通欧美的首批(两条)国际航线;1996年12月18日 , 盐田港二期动工兴建 , 包括3个5万吨级大型泊位 , 2000年7月2日 , 盐田港2期交付 , 此前的1998年11月21日 , 荷兰马士基公司旗下一线K型巨型集装箱货轮“科纳德马士基”号挂靠盐田港 , 标志着深圳港终于摆脱“卫星港”身份 , 开始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2005年3月24日 , 盐田港三期动工 , 建设7万-10万吨集装箱专用泊位5个 , 3万吨集装箱泊位1个 , 2006年8月16日 , 盐田港三期通过国家验收 。分页标题
2016年10月30日 , 蛇口客运码头完成历史使命 , 与此同时蛇口邮轮中心开始运营 , 深圳的海上客运从此进入邮轮时代 , 传统的深港澳间快速客运服务 , 则转移到福永等更靠近国际机场的码头 。
如今的深圳港 , 拥有盐田、蛇口、赤湾、大铲四个大型集装箱港区 , 和多个中小型港区 , 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574万标准箱 , 仅次于上海、鹿特丹和宁波-舟山港 , 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三大港 , 曾经的“母港”香港 , 自2013年被深圳港反超后 , 一直未能“再反超” , 2019年已落到全球第七、中国第五 。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 中信出版集团为库叔提供15本 《经济新动能》赠予热心读者 。 注重创新意识 , 增强金融国际竞争力 , 解决产能过剩 , 寻求脱虚向实 。 2020年 , 判断中国经济走向和产业进程 。 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 , 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

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
本文插图
【深圳|刚刚,我们拆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