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市场份额不足10%,频频卖资产,外资家电尚能饭否

市场份额不足10% , 频频卖资产卖品牌 , 如今外资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急剧压缩 , 与当年风生水起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 。 8月24日 , 处于亏损的惠而浦中国因格兰仕发出收购要约而停牌 , 又为中国家电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全球家电正在经历一轮重组与变革 , 经历过打碎重铸的过程 , 外资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
外资退潮
"近日只是收到了格兰仕要约收购的书面告知函 , 而不是正式要约收购 , 因此有诸多不确定性 。 "惠而浦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这样说道 。
此前 , 惠而浦中国公告称 , 公司于8月21日收到格兰仕的书面告知函 , 正在筹划部分要约收购事项 。 资料显示 , 惠而浦是一家来自美国的老牌家电制造和销售企业 , 2014年 , 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 , 成为控股股东 , 合肥三洋也因此更名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事实上 , 这些年中国家电企业收购外资家电品牌的例子不在少数 。
2015年4月 , 创维签约收购德国老牌电视企业Metz(美兹) , 此前双方已经合作了一年多;2016年6月底 , 美的集团以总额约为514亿日元(约人民币33.2亿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 , 同时获得40年的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及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2018年2月 , 海信获得收购东芝银祥解决方案公司映像解决方案公司(东芝电视)95%股权的必要审批 , 并且通过了商务部反垄断审查 , 双方已完成股权转让手续 。
家电观察人士许意强指出 , 从过去美的、海尔等在海外收购日本、美国企业的家电业务 , 到如今格兰仕在中国市场上收购全资企业的家电业务 , 可以看到 , 全球家电及中国家电产业都在经历一轮重组与变革 。 其核心一定是强者竞争下的分化 , 这也给中国市场上众多外资品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 那就是 , 将中国市场的业务通过品牌授权给中国企业经营的方式来发展 。
放弃to C
【品牌|市场份额不足10%,频频卖资产,外资家电尚能饭否】外资品牌之所以选择卖掉品牌 , 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其竞争力减弱 ,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
以彩电为例 , 2020年上半年 ,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 几乎所有的彩电品牌都遭遇了销量下滑 , 但国外品牌尤其明显 。 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国内品牌彩电零售量为1761万台 , 同比下降9.75% , 国外品牌彩电零售量为164万台 , 同比减少32.44% , 市场份额不足10% 。
其中 , 索尼电视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6万台 , 比去年同期减少21.82%;三星电视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41万台 , 比去年同期减少8.33%;飞利浦电视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20万台 , 比去年同期减少44.97% 。
此外 , 上半年其他几家国内主流彩电品牌的销量都在百万台以上 , 国外品牌与它们相比差距较大 。 对此 ,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 , 一方面与产业背景的转移有关 , 曾经的欧美 , 再到日韩 , 之后是中国 , 家电品牌的崛起一直都突出一个归属地的特点;另一方面 , 中国家电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 , 不管是技术还是设计 , 都有很大的进步 。
"还有一个因素 , 日本、美国等这些家电品牌 , 都在进行战略转移 , 向技术门槛更高、资金门槛更高、行业竞争壁垒更高的to B领域转型 , 针对商用领域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 与此同时 , 它们主动放弃了利润不那么高的to C业务 。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补充道 。
前景堪忧
关于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分别采访了飞利浦、惠而浦、三星、博西和索尼等品牌 ,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 , 索尼和博西未给出回复 。
作为独立运营的外资代表 , 三星方面称 , 2020年在坚持高端路线的同时 , 更注重8K电视普及 , 在推出旗舰级8K电视Q950TS的同时 , 还推出8K标准款电视Q700T , 让8K电视以更低门槛进入每个家庭 。分页标题
而作为被收购的外资品牌代表 , 飞利浦电视方面表示 , 2020年整体彩电市场数据下行 , 但是在细分市场以及消费者个性化依然拥有强劲的需求 , 比如大尺寸 , 比如高端甚至超高端 。 "飞利浦今年重点发力高端电视领域 , 例如B&W联名款OLED电视、与保时捷设计联名的艺术电视 , 以及接下来会发布的MiniLED电视等 , 聚焦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 提升品牌溢价 , 力争在中国的电视市场内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竞争力 。 "
惠而浦方面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回应称 , 惠而浦在合肥市拥有大量投资 , 不会退出中国 。
在洪仕斌看来 , 在中国独立运作的外资家电企业 , 未来很可能会走向末路 , 因为它们没有办法在中国进行一个价值生成 。 "以前中国市场发展空间大 ,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做蛋糕 , 现在大家都在抢蛋糕 , 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品牌打造综合优势 , 与中国家电企业相比 , 外资品牌在市场规模、营销、技术等方面 , 都已经不占优势 。 "
"被中国家电企业收购的外资品牌 , 我认为它的发展前景也不会好 。 中国企业收购的初衷是借用外资品牌的品牌价值 , 还有一些产品技术支撑 , 但它本身有自己主推的品牌 , 做一个综合类的品牌更乏力 。 "洪仕斌说 。
日前 , 被创维收购的德国Metz终于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 首发产品是一台售价将近20万元的彩电 , 但到底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出高价买单 , 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 。
许意强则认为 , 中国家电企业收购外资品牌也是双赢的举措 。 比如 , 格兰仕如果收购惠而浦中国 , 承接惠而浦、帝度、荣事达3个品牌的相关权益 , 既能让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 , 又能让格兰仕借助这一支点撬动其在大家电业务上的崛起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石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