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究竟什么情况?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背后的真相
侯孝贤的“奇遇人生”
纵观整个华语电影 , 侯孝贤是怎么都绕不开的 。 前几天虎扑举行的那场最佳华语电影导演投票赛 , 侯孝贤落后对手宁浩一现象 , 还在影迷群体中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 当然 , 每位导演都在影史中承担着各自的意义和地位 , 很难一较高下 。
作为“台湾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 侯孝贤的镜头语言虽平淡含蓄 , 却又生猛有力地在台湾电影中撕开了一个口子 , 推动着新电影时代的到来 。 但正如他经常在采访中“津津乐道”的那段叛逆的童年经历 , 年少时期的他并没有对电影表现出深沉的热爱 。
文章图片
以至于他甚至自嘲:假使我没干电影的话 , 一定是个大流氓 , 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氓 , 而是如武侠小说中那般颇有侠义和侠气的侠客 。 可见 , 纵使身为平凡人 , 侯孝贤仍会保持自有的浪漫本性 。 而从“流氓”到电影大师的蜕变 , 更凸显着他的传奇人生 。
文章图片
十年之约 , 迈进电影行业
在侯孝贤出生的1947年 , 时任广东梅县教育局长的侯父为奔个好前程 , 接受了中山大学老同学的邀请 , 来到台湾台中做起了主任秘书 。 不久 , 仅四个月大的侯孝贤也跟随母亲、祖母一起迁往台湾 。 本想着住几年便返乡的侯家 , 最终因当年国民党撤退台湾一事永远定居在了这里 。
六年后 , 侯家搬到了高雄凤山 。 这是侯孝贤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
当时 , 侯家就住在城隍庙附近 , 而这里正是台湾南部县市历年举办戏曲比赛的地方 。 每到这时 , 童年侯孝贤便跟小伙伴们一起听曲看戏 , 可谓培养了不少文艺细胞 。 比赛空档期 , 侯孝贤还会跑到附近的戏院听几场布袋戏 , 过过戏瘾 。
文章图片
《五瓣之椿》剧照
后来 , 戏院放起了电影 。 没钱的小孩子常常央告买票的大人带进去看 , 侯孝贤还偷偷溜进去 , 甚至不惜翻墙、剪铁丝网、做假票 。 《五瓣之椿》《三日月童子》《里见八犬传》等很多日本电影就是侯孝贤在当时看过的 。 正如那些叛逆举动 , 彼时的侯孝贤调皮、打架、赌博 , 俨然小混混般 , 可谓典型的“熊孩子” 。
实际上 , 此时侯孝贤对电影的满腔热爱 , 更多也是年少时期的偏执与玩性 。 正如他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的 , 当时完全是“你不让我进去看 , 我就偏要进去看”的心态 , 跟真正的电影没什么关系 , 也没想到未来会做电影 。
真正让侯孝贤对电影产生浓厚兴趣的 , 是他在服兵役期间看的一部英国电影——《十字路口》 。 被电影感动的他当天就在日记本上写下花十年时间进入电影行业的壮志 。
文章图片
《十字路口》剧照
退伍后 , 他一边打工一边准备考大学 , 最终如愿被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影剧科录取 。 毕业后 , 苦于没有门路 , 侯孝贤未能顺利走入电影圈 , 干起了推销员的工作 。 偶然间 , 老师打电话来问 , 愿不愿意到剧组做场记 。分页标题
面对这样一个摆在面前的好机会 , 侯孝贤听罢赶忙应下 。 而这个寻找场记的剧组就是李行导演的《心有千千结》 。 这一年是1973年 , 也是侯孝贤第一次接触电影拍摄的一年 。
文章图片
《心有千千结》剧照
或许骨子里便有着天生做电影的天赋 , 尽管入行坎坷 , 跨进剧组的侯孝贤就像鱼儿遇见水一般 , 迅速适应了行业的节奏和气氛 , 而且“一年一个脚印” , 从场记做到副导演 , 又做到编剧 。 从1975年开始 , 侯孝贤便以编剧身份先后参与了《桃花女斗周公》《我踏浪而来》等多部作品 , 还凭借《早安台北》提名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 在行业扎根 。
到1980年 , 侯孝贤终于得到了执导电影的机会 , 完成了一部爱情电影《就是溜溜的她》 , 其执导生涯便由此开启 。
文章图片
“背对”观众 , 面对自我
在处女作《就是溜溜的她》中 , 侯孝贤便运用了长镜头等拍摄手法 , 为后来“侯氏风格”的形成埋下伏笔 。 但相比于后来 , 侯孝贤早期执导作品 , 像《风儿踢踏踩》等多以类型片为主 , 故事轻松幽默 , 商业气质浓郁 。 《就是溜溜的她》一经上映还夺得当年台湾地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
文章图片
《就是溜溜的她》剧照
正如后来其电影作品所呈现的强烈风格转化 , 卖座 , 并不是侯孝贤拍电影的初衷 。 他甚至坦言 , 只有“背对”观众 , 创作才会开始 , 才能认真面对自己 。
于是 , 从1983年起 , 侯孝贤开始远离主流商业圈 , 回归自我 , “任性”地拍起了自己想拍的电影 。 其中 , 有参与编剧的《小毕的故事》《油麻菜籽》 , 与他人联合执导的《儿子的大玩偶》 , 还有一部独立执导的《风柜来的人》 。
可以看到的是 , 这些作品均跟以往的卖座商业片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性 , 故事更写实 , 风格也更加诗意 , “侯氏风格”由此彰显 。 侯孝贤也变得小有名气 。 这一年 , 亦被影迷称作是侯孝贤的电影元年 。
文章图片
《童年往事》剧照
【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究竟什么情况?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背后的真相】后来 , 侯孝贤将自己的童年家庭经历搬上银幕 , 拍出了那部经典之作《童年往事》 , 又拍摄了《冬冬的假期》《恋恋风尘》等作品 , 还在杨德昌的《青梅竹马》中出演了男主角 。 而真正让侯孝贤名声大噪、被赋予“大师”称号的是他在1989年拍摄的那部《悲情城市》 。
影片以1947年台湾轰动一时的“二·二八事件”为背景 , 讲述的是林家兄弟四人的遭遇与生活 。 可以发现 , 那一年也正是侯孝贤出生 , 并来到台湾的一年 。 实际上 , 一直以来 , 台湾当局都对该事件保持敏感状态 , 侯孝贤却大胆启用 , 借普通商人家庭重现当年的残酷与悲剧 。
自上映后 , 《悲情城市》便在社会引起巨大轰动 , 赢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 。 之后 , 他又接连拍摄了《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两部电影 , 它们与《悲情城市》一道被誉为“悲情三部曲” , 侯孝贤由此确立了在台湾 , 乃至整个华语影史的大师地位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悲情城市》剧照
2015年 , 侯孝贤一改专注的乡土视角 , 拍摄了第一部武侠电影《刺客聂隐娘》 。 当然 , 这也不难理解 , 毕竟年少时期 , 除了看电影 , 武侠小说也曾是他的心头好 。 当时路边地摊上的所有小说几乎都被他看了个遍 。
跟《聂隐娘》的结缘则是在大学时期 , 其中的武侠情义一直令他印象深刻 。 后来侯孝贤凭借这部电影成功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导演 , 同时还在金马奖斩获最佳剧情片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部电影也是侯孝贤在内地上映的第一部作品 。
文章图片
《刺客聂隐娘》剧照
但总的来看 , 台湾乡土电影依旧是侯孝贤的创作主体 。 视角之下 , 极具写实主义的生活呈现 , 平淡深沉的意蕴风格 , 外加各种空镜头、长镜头、画外音、字幕等标志性喜好 , 建构着独属于他的“侯氏风格” 。
文章图片
行业起伏 , 共助“新浪潮”
从最初不起眼的“街头小子” , 到如今的电影大师 , 侯孝贤对电影行业的贡献 , 不仅在于电影创作本身 , 更在于他对整个台湾影史的推动意义 。
侯孝贤初步踏入行业的七十年代 , 正是台湾的动荡时刻 。 时代之初 , 台湾离开联合国 , 紧接着 , 几十个国家先后与台湾断交 , 美国擅自将琉球群岛及钓鱼台交付日本一事也在台湾社会引起骚动 。 国际处境遭遇变动 , 内部社会同样不安 。 自国民党撤退台湾之后便对台湾地区进行“戒严” , 施行党禁、报禁、军事管制等措施 , 民众反抗情绪日益积累 。
内外交困下 , 台湾电影告别六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亦开始回落 。 回看整个七十年代 , 功夫武侠电影盛极一时 , 以“琼瑶片”为代表的爱情电影也成为市场主流 。 侯孝贤早期的商业三部曲——《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便带有不少“琼瑶风”的影子 。
文章图片
或许冥冥之中窥见了这种市场变化 , 侯孝贤在这一时期也将创作方向从主流商业转移到了表达上 , 而这种转型亦在背后推动着“台湾新浪潮运动”的来临 。 其中 , 他与万仁、曾壮祥联合执导的剧情片《儿子的大玩偶》便被誉为这一运动的早期代表作 , 其后来拍摄的《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亦是典型代表 。
除此之外 , 杨德昌、吴念真、陈坤厚、张毅等导演也在这一时期贡献出《光阴的故事》《青梅竹马》《看海的日子》等等优秀作品 。 区别以往的商业电影 , 这些“新电影”不仅在题材上有了更大突破 , 而且极具现实人文主义关怀 , 以独特新颖的影像表达方式剖析最真实的社会及人生百态 。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可以说 , 是他们一道塑造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诞生和发展 , 缓和了台湾电影的尴尬现状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背后亦有着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中影)的功劳 。 因为 , 大部分“新电影”都是由中影所打造 , 而这些当时尚称得上是晚辈的导演们几乎都在中影的大胆启用下才得以共创这一盛景 。
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开启 , 让台湾电影大放异彩 , 享誉国际 , 艺术价值不断被挖掘 , 但另一边 , 产业市场却依然不温不火 , 毕竟“文艺片”很难取悦商业受众 。 侯孝贤也曾打趣地说:“台湾电影就是我和杨德昌搞死的 。 ” 但客观来说 , 一个产业市场的低迷是被多方面影响的 , 艺术领域的突破与创新同样不能被抹去和忽视 。
自《刺客聂隐娘》之后 , 侯孝贤至今没有推出下一部导演作品 , 而是以制片人身份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日常对话》 , 还监制了两部青年导演的作品《强尼凯克》和《宝贝儿》 。
文章图片
《宝贝儿》剧照
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 , 侯孝贤在一次座谈会中曾提到 , 已经为下一部电影做好了准备 。 故事将会回到现代 , 讲述一个研究水圳的宅男 , 在了解台北水圳的过程中 , 和年轻女河神相遇相知的故事 。 对于这个女河神 , 侯孝贤表示仍会选用饰演聂隐娘的舒淇 。
虽已年过古稀 , 但侯孝贤却不曾停止创作的脚步 , 曾经的他甚至还放下豪言壮语:要一直拍下去 , 直到自己拍不动为止 。 时间流逝 , 代代更迭 , 华语电影的荣光正因如此才得以绵延传承 。
资料参考:
台湾电影往事:教父、才子与美女
采访人员手记:我和侯孝贤导演的三次相遇
与侯孝贤相遇的三种方法
请输入标题 bcdef
文章图片
文 | 柴路得(西雅图)
编 | Dzolan(西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无论从什么角度、用什么理论、以怎样的姿态或者方式 , 谈论或者书写侯孝贤 , 大概都是种冒险 。 就算穷尽那些被无数影迷、影评人、学者 , 甚至是一整个队列的新生代、中生代电影人们用以侯式风格的语汇来构建某种新的分析 , 恐怕还是难逃表述的困境:或是附庸的心虚 , 或则因为意义过剩而更显虚无 。 所以在此斗胆以非资深侯式影迷的身份贡献一点个人角度的体验 , 只望抛出问题供大家饭后聊思:
人与电影如何相遇?“侯孝贤”是否可能或已经成为一种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的方法?
换句话说 , 在有限的个人理解中 , 侯孝贤不再只是一种风格 , 一个浪潮的记号;其为“电影”、“本土文化”抑或“国族寓言”的代言人既有必要性又非人云亦云的必需 。 “侯孝贤”其实是一种、甚至多种方法 , 观影的方法 , 沉思的方法 , 回望童年的方法 , 体验世界的方法 , 感知时间的方法——当然 , 这个清单还可以无休止地列下去 。 更重要的是 , “侯孝贤”还是一种理解以上所有方法的方法 。 以上一切终归暗藏一个前提 , 那便是:“电影”须为这些方法的实践方式 。 人与电影相遇的方式有千万种 , 那么表述这些种相遇的方式就得有万千种 。 以下姑且算作其中一种 , 个人“使用”侯孝贤理解电影的三种方法 , 与君共享 。
使用方法一:迷影的路标
首先 , 我们是怎样遭遇侯孝贤的作品的呢?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侯孝贤与贾樟柯
有人对 《恋恋风尘》 开头火车在忽明忽暗中前行的镜头如痴如醉甚至用力致敬 , 比如贾樟柯;有人为了 《悲情城市》 中的大远景空镜头而专门去台湾九份寻找原迹并“复制”同景别照片 , 比如无数的影迷背包客们 。 有人是在人满为患的剧场内享受修复版侯式作品的回顾展 , 有人则在自家小屏幕上N刷 《海上花》 而拒绝再看 《咖啡时光》 ;有人幸运地面遇侯导、甚至最终合作 , 有人只因看了一部 《儿子的大玩偶》 而独自遥想、心生温暖的敬意;有人喜欢 《戏梦人生》 但认为 《好男好女》 有被过誉之嫌 , 有人在特别的时间和地点看了 《风柜来的人》 而无限惆怅 , 却因放映空间的局促而对 《千禧曼波》 本身感知模糊;有人对 《恋恋风尘》 里那面如同鼓胀风帆的露天银幕念念不忘, 有人因为 《电姬馆》 而专门去看了 《穆谢特》, 有人除了记得《冬冬的假期》中的蝉鸣、 《悲情城市》 中的 《幌马车之歌》 别无其他 , 有人因为喜欢是枝裕和的新片才真正开始了解侯孝贤······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 千万种不同的遭遇和经历恐怕更难类比 。 (注:本段列举均有人物原型)
文章图片
《恋恋风尘》 1987
颇有一段时间乐于搜集人们描述观看侯式影片的体验之时的常用词:太慢、平淡、晦涩、无聊、冗长、昏昏欲睡、难以琢磨;疏离、安静、悠长、遥远、不温不火 , 等等等等 。 有趣的地方不在乎这其中清晰可见的两种极端 , 或推崇迷恋或不觉明历;而在于双方都倾注以形容词描述了一种“距离感” , 前者因为无法“进入”而困惑乃至无法忍耐 , 而后者则因不能“进入”或者贴近 , 反而深感静观忍耐之美 。 这种距离感并非绝对的 , 也不与所谓“代入感”成正比 , 却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 (这部)电影是否使我融入其中 (人们常说的“出戏”也算同属一序列的)?这种融入/“代入”的作用是怎样的?我距离这个文本及其背后的创、文本携带的议题更远 , 还是更近了?
文章图片
《千禧曼波》 2001
使用方法二:与框相遇 , 在“框外”相遇
人们太过习惯谈论侯孝贤的时候 , 必定谈及那些占据艺术电影谱系重要部分的术语:固定摄影、远景、长镜头、深焦等等 。 部分电影学者们试图在太过耀眼的“固定长镜头”之外另辟蹊径 , 探讨被其遮蔽的侯式电影语言的其他面向 。 比如詹姆斯·特维迪 (James Tweedie) 着重强调的以侯孝贤作品为引领的“主镜头美学” (master shot), 尤其凸显场景调度 (mise-en-scene) 与城市化、青年文化的互动在跨地新浪潮中的深刻意义;简·马 (Jean Ma) 提醒我们在侯式作品中思考动与静的辩证 (“still moving”) 不仅关乎长镜头 , 也关乎诸如插入作为道具的摄影图片、静止镜头、停格等其他“静”的使用;国内学者李迅则还颇具洞察力地注意到镜像、跳轴等配合其固定长镜头的电影技法;大卫·波德维尔 (David Bordwell) 围绕晚餐场景尤其显示出在惯常的场景调度之外 , “镜内调度” (mise-en-shot) 之于侯孝贤更加重要:布景的密度、光与剪影的诸多层次、人物的流动及其导致的空间切割 。
文章图片
侯孝贤最近的一部作品《刺客聂隐娘》 2015 分页标题
事实上 , “固定长镜头”本质上是个“框”的问题 。 因为镜头够长 , “框”是呈现和延展镜头内部丰富层次人、物与空间的相对静态容器 , 却须与各式“框中框”共同作用 , 形成感知的动态分布;因为机位固定 , 凝固的景框之静反衬了框内一丝一毫的动 。
这其中还有另一个面向值得强调:似乎有些神秘色彩的“框外” 。
无论是在 《悲情城市》 片头被取名“光明”的新生儿呱呱坠地与“停电-来电”彼此呼应之时 , 还是 《恋恋风尘》 中孩童围桌吃饭而阿公絮絮叨叨的场景 , 镜外空间 (off-frame) 都以声音延展、人物入/出镜成就了想象式的“相遇” 。
著名“电影文字修行者”肥内以“活的景框”指认场景调度的巨大能动性 , 其以摄影机运动为调度的动力 , 不断延伸取景、实现丰富构图的多种可能性 。 虽然侯孝贤的摄影机几乎不会运动 , 其多层次的“后设景框”、“框中框”却也遥相呼应了多种电影传统——且不必说小津 ,就看当代的韦斯·安德森、迈克·汉内克、王家卫 , 还有新生代的张涛
文章图片
张涛导演《喜丧》 2016
电影本是“框”的艺术 。 更准确地说 , 此处的“框”对应英语中的 frame, 可作“帧” , 可作“格” , 可作“画幅” , 可作“屏幕” , 可作“景框” , 可为构图之物 。 每秒24格的“真相”也是谎言 , 均因“框”内流动而生的幻觉 。 人与电影首先相遇于“框”:既是框定叙事流的四方银幕 , 又是摄影机取景框内的布局逻辑 , 更甚 , 其还指涉了影像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和亲密性的复杂关系 。
作为方法的侯孝贤 , 一方面呈现出与约定俗成之拍电影的“框架”相悖的美学自觉 , 在此“框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 , 也由此培养出一大群与这种特定美学诉求相吻合的迷影社群—— 他们倾心于全景中的诸多细节 , 他们关注镜头深处的反复变化 , 他们的注意力流动于大远景内部的丰富肌理之中 , 他们乐于等待“框”内事件缓慢地延展 , 更加甘愿受制于“框”外空间的诱惑 。
文章图片
凭借《刺客聂隐娘》在58届戛纳获奖的侯孝贤
可以说 , 他们通过“侯孝贤”而在“框外”相遇 。
记忆中有趣的一景 , 来自一年前给学生分析“电影构图”的课堂 。 其中一位学生 , 称自己并不觉得长镜头枯燥和难熬 , 反之 , 在那个缓慢的时间段里 , 她没有在“等待镜头内人物从景深走到前景 , 而是莫名其妙地发呆 , 想象全景之外的延伸空间 , 回过神来时人物刚好已出景框 , ”并当堂建议一个实验:大家可以以自己想象来设计和补全“框”外空间同时发生的事件和参与人物的样貌 。 这激发了全班迷之热情 , 以致其之后对汉内克的 《隐藏摄影机》 的分析也更加主动 。 将那些“框外事件”的设计图连缀起来 , 几乎构成了另一部电影 。 而那个课堂所用的长镜头的例子便来自侯孝贤的 《悲情城市》。
文章图片
《悲情城市》 1989
使用方法三:与人相遇
有一个同龄日本朋友K君 , 是同行 , 还是骨灰级侯孝贤影迷 。 和他一同观影总是高度共情、全浸入式的体验 , 尤其是同看侯式影片 。 比如在西雅图著名微缩艺术影院观看修复版 《童年往事》 的一次——众所周知此片138分钟 , 一点不夸张地说 , 坐在我左边的他全程从头哭到尾 。当然 , “哭”不尽准确能描述他的反应 , 事实上 , 他从哽咽、抽泣、流泪 , 到失声痛哭各层次不等 , 对影片不同段落的感知和反应实属不同 。分页标题
同行的还有另一位韩国朋友S君 , 亦是研究电影的朋友——看 《童年往事》 超过十遍 , 依旧凝神屏息 , 感动异常 。 时至一次次生死造化的场景 , 我必须承认的是 , 坐在二者中间的我内心无比羞愧 , 感觉我累积多年的眼泪也不及他俩这一次来得多 。
文章图片
《童年往事》 1985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我们这个东亚小分队的映后讨论 , K君竟然表示他自己也不知道一直不能自已地哭的原因 。 对他来说 , 这明显是一部关于各种电影的电影 。 他在其中看到了是枝裕和的 《奇迹》 中改造的表达童年的另一种方法(一组静物特写) , 看到了我们仨都喜欢的 《泥之河》 的影子 , 看到了杨德昌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中同样繁复的景深之处的调度 , 当然肯定是看到了本就向侯孝贤致敬的韩国版 《童年往事》 ——李光模的 《故乡之春》 一场一镜以及框外空间的极致表现 。
这种“看到”打破了线性时空的逻辑 , 其勾连起来的电影文本构成很多阴差阳错的呼应与跨文本 。 随后我们聊起各自的童年 , 终于发现事关童年的一丝一毫都很容易在电影中找到对应 。
文章图片
小栗康平导演《泥之河》 1981
侯孝贤的 《童年往事》 除了是其半自传之外 , 更像是个记忆的“最大公约数” 。 重新说回“框”的美学 , 其总是以静止的边框简化惯常电影的逻辑 , 又复杂化框内的空间 , 足以最大程度地给予每个细节展演的空间和时间;还时常延展框外的空间 , 再度复杂化“框”与“框中框”的交缠 。我们在观看侯孝贤影片的同时 , 大抵就是在看向并穿行于一座记忆博物馆 , 可感细节的巨型收纳箱 , 感知的流动性分配较为均匀 , 却也有侧重 。 在这样的过程中 , 最重要的是经由这些细节和感知细节的方式 , 发生与人的相遇 。
文章图片
侯孝贤
“戛纳夏夜”影厅 , 嘉宾空降映后
* 昨日入影厅群的伙伴不要重复扫码哦
宫崎骏获终身成就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童话世界~
最近 , 宫崎骏又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
现年77岁的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 ,
在10月24日被洛杉矶影评人协会
授予了终身成就奖” ,
授予仪式将于2019年1月12日在洛杉矶举行 。
文章图片
这个奖项是绝对的实至名归 ,
为我们用心制造了童话的人 ,
小心翼翼保护了我们天真的人 ,
用力温暖了全世界的人 ,
宫崎骏再次得奖是理所当然的 ,
他的作品在任何时代都能引起人的共鸣 。
文章图片
4年前 , 《起风了》一拍完 ,
他就宣布退隐 。
影迷们心里都知道 , 老爷子是闲不住的 ,
果不然 , 七次隐退又七次复出 ,
1986、1992、1997、 分页标题
2001、2004、2008、2013
文章图片
去年他对外宣布 ,
正在制作一部叫《毛毛虫菠萝》的动画 。
今年1月份就带着短篇动画回到了荧幕 ,
3月21日短片在东京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放映 。
文章图片
让我们更加确定 , 宫崎骏的时代还没有结束 。
宫崎骏的动漫 , 几十年来温暖了无数的人 , 治愈过许多孤独的心灵 。 动漫中蓝天白云、绿草村庄、庭院蝉鸣的美景让无数人都向往 。
文章图片
宫崎骏老爷爷的童话世界不仅在动画里 , 还在现实的美好王国里 。
萌君带着你去感受一番宫崎骏动画里的真实世界吧~
龙猫
愿人人心中都有龙猫
一个温暖平凡的小故事 , 看似平凡无奇的乡下 , 却有很多神奇的事物 , 森林里的小精灵、森林主人龙猫、笑口常开的猫巴士 , 可爱的两姐妹 , 这些让人忍不住的爱上了 。
文章图片
日本埼玉狭山丘陵
在狭山丘陵内有四座具有独特风景的大型东京都立公园 , 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 这里位于东京西北部的多摩湖和狭山湖区 。
因为动漫龙猫被日本人喜爱 , 并广为人知 , 后来把这里叫成龙猫森林 。
文章图片
为了保护周围的森林植被 , 以totoro之森命明建立了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基金 , 将保护自然环境的运动持续进行下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置身在森林中 , 走着走着好像会碰到一些小精灵 , 感觉四处都充满着自然的气息 , 一不留神 , 就有可能闯入了龙猫的洞里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千与千寻
珍惜身边的无脸男”
爱媛县松山城道后温泉
《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油屋 , 原型就是位于爱媛县的道后温泉本馆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初就是拿它作为油屋的雏形 , 这里是日本最古老的三处温泉之一 。 走在街道 , 都能强烈感受到那份富丽 。
文章图片
屋外景观都如此繁华 , 油屋内更是一片金碧辉煌 , 雅致的日式庭院、华丽的浮世绘、精美的浮雕......一切都恍如《千与千寻》中的繁丽景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九份/台湾
陈绮贞的《九份的咖啡店》 , 澄净清透的一塌糊涂 。
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想要来台北九份老街的原因 , 只为感受那份悲情城市下的热闹景色 , 宫崎骏神隐少女的灵感之源以及沿途品尝的美食小吃 。
文章图片
对九份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千与千寻》的记忆中 , 宫崎骏先生也正是在此以阿妹茶楼为原型 , 萌生了画作的灵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天的九份不过是山城 , 入夜后却增添一番神秘 , 店家的灯笼纷纷点亮 , 随着窄而陡峭的石头路走下去 , 寻找汤婆婆的汤屋 。
哈尔的移动城堡
科尔马/法国
想象中的梦幻城堡或是乡间小屋 , 都是色彩鲜艳的可爱尖顶房 , 童话世界的房子就应该是这样的 。
文章图片
《哈尔的移动城堡》 , 相信大家都看过 , 影片中的小镇原型就是法国的科尔马 , 当年宫崎骏为了拍摄影片特意以法国东部为中心进行了十二天的取材之旅 。
文章图片
科尔马仍然保留着16世纪的建筑风格——木筋屋 , 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顶 , 独特的设计 , 每栋皆具个人品味 。 一座座木屋 , 使小城充满着浓郁的阿尔萨斯风情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幽灵公主
屋久岛/日本大隅诸岛
喜欢宫崎骏电影的人总是被各种充满幻想和想象神奇的场景所吸引 , 《幽灵公主》是其中一部讲述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动画 。
文章图片
场景中的那些森林精灵与神奇的山水灵感是来自日本九州南部一座叫做屋久岛的小岛之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屋久岛形状接近圆形 , 很像杉木剖面图 , 岛上百分之二十区域都是世界自然遗产 。
许多千年以上杉木 , 被山岳云雾缭绕 , 相当有神秘感 , 郁郁苍苍 , 水流潺潺 , 宛如梦境一般 。
文章图片
悬崖上的金鱼姬
濑户内海
濑户内海素有日本地中海之称 , 因为它横跨十个辖区 , 海岸线绵延四百多公里 , 且涵括了三百多个岛屿 。
文章图片
这些岛屿中的一部分是有人居住的 , 且已经被打造为海滩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的胜地 。 濑户内海是日本最早被命名的国家公园之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濑户内海的鞆之浦小镇 , 就是宫崎骏创作悬崖上的金鱼姬的灵感 , 注重场景美的宫崎骏 , 想必也是被这个独特的滨水小镇的氛围所感染 。
文章图片
红猪
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
《红猪》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亚得里亚海为舞台 , 动画中海上的空战背景让人印象深刻 , 因为背景城市便是以杜布罗夫尼克为原型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像杜布罗夫尼克这样三面环海的古老城镇自然会深深吸引着宫崎骏 , 这里有宜人的海风与狭长的巷道 , 是悠闲徒步的最佳城市 , 可以花上一天的时间在这里慢享生活之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空之城
白露里治奥古/意大利
文章图片
白露里治奥古城 , 是宫崎骏笔下《天空之城》的原型 , 这块巴掌小城长不足300米 , 宽仅200米 。
仿佛悬浮在空中的一座岛屿城市 , 尤其是到起雾的日子 , 犹如漂浮空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里和外界唯一的连接都是一条步道 , 所有的现代化交通工具都进不了城 , 这里因此就成为了山丘中的一座孤城 。
文章图片
当亲身站在它的山脚下遥望那条长长的步道 , 会觉得一切的车马劳顿都值得了 。
文章图片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小金井/东京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 , 影片剧情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诺顿的奇幻小说《地板下的小人》 。
文章图片
将原作舞台从1950年代的英国迁移至2010年的东京都小金井市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金井并不算热门旅游景点 , 但是你能在这里找到吉卜力工作室 。 是的 , 工作室就坐落在这里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魔女宅急便
维斯比/瑞典哥特兰岛老城
维斯比是波罗的海最大岛屿哥特兰岛最大的城市 , 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小镇 , 被誉为玫瑰之都” 。
文章图片
红色的房顶、蔚蓝的大海 , 正是魔女琪琪修行之旅落脚的柯里柯镇 。
文章图片
斯德哥尔摩/瑞典
斯德哥尔摩被誉为水之都”、北欧威尼斯” , 是一个宛如浮在水上的城市 。
文章图片
这里的氛围整体上不如维斯比市与柯里柯镇相似 , 但鸟瞰街道 , 说不定琪琪就曾骑着扫帚从某一条上空飞过哦 。
文章图片
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
宫崎骏似乎很喜欢在全世界迷路 , 之后发现自己意外地来到了一些宝地 , 如塔斯马尼亚这家旧旧的面包店 。
文章图片
因为这部动画电影在粉丝中颇高 , 所以面包店店主特意往小阁楼里塞了三张床 , 并给这个阁楼起名为『琪琪的房间』 。 游客是真的可以住进去的哦 。
文章图片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中蕴藏的感动以及那些缓慢节奏下的小情怀 , 都离不开这些唯美画面的烘托 , 不如带着你的情怀上路 , 前去品尝 , 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文章图片
起风了
避暑胜地——轻井泽
昔风不起 , 唯有努力生存” , 剧中的掘越二郎与菜穗子相遇的地方就是轻井泽 。
文章图片
素有东京后花园”之称的轻井泽 , 从19 世纪末开始就作为日本有代表性的避暑胜地而发展至今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by图虫sapporo
在宫崎骏的动漫世界里 , 不仅故事和人物温暖人心 , 更有令人慰藉的美食 。
《悬崖上的金鱼姬》- 火腿鸡蛋面 。
文章图片
在两个人的世界里 , 管他的风雨雷电飞沙走石天崩地裂 , 只要能在一起就足够了 。
文章图片
《魔女宅急便》- 巧克力蛋糕
一个人的时候 , 怎么过?就算再难以承受 , 其实到最后我们总能走得过来 。
文章图片
《天空之城》- 加蛋厚吐司
我们的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 , 仿佛是一个秘密 , 却无从述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天妇罗
多年后 , 再回想这样的迷茫或许连执著的原因都记不得了 , 青春就是让你张扬的笑 , 也给你莫名的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哈尔的移动城堡》—火腿煎蛋
文章图片
爱上某人 , 不是因为他给了你需要的东西 , 而是因为他给了你从未有过的感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龙猫》—爱心便当
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 , 因为它无法更坏 。 努力过后 , 才知道许多事情 , 坚持坚持 , 就过来了 。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起风了》—鱼
原来我和你竟是如此深爱着对方 。 在我们相爱之前 , 你不存在;我也不曾存在 。
《千与千寻》—饭团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 , 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 , 它会告诉你 , 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 这个世界上 , 你可以碰到机遇 , 而绝不可能碰到神” , 自己的路 , 还是得自己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宫崎骏绝对是个美食家~
还有什么能比美食更温暖人的胃呢 , 每次看到暖心的动画情景中穿插着美食 , 隔着屏幕都能不争气的流下水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宫崎骏老爷爷像是拥有魔法一样 ,
用一幅幅的原画 ,
为我们勾勒出了精彩梦幻的世界 。
每个年龄阶段去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
【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究竟什么情况?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背后的真相】特别的治愈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