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没历史没底蕴?这座一直被误解的省会,准备“出圈”

8月16日晚 , 郑州最繁华的二七广场上 , 经典电影《少林寺》正在露天上演 , 吸引不少市民驻足 。
这是郑州为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的一场预热活动 。
作为国内“资历”最深的电影节 , 金鸡百花电影节被誉为中国版“奥斯卡” 。 在走过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之后 , 今年 , 电影节首次落地郑州 。 尽管因疫情防控原因具体举办时间尚未官宣 , 但郑州已开始“摩拳擦掌” , 积极造势 。
7月最后一天 , 郑州召开电影节倒计时动员大会 , 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进入实战状态 , “做好万全准备” 。 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还在会上强调 , 要把电影节作为“展示河南、郑州形象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机遇” , “以‘翻篇归零’的心态 , 细化深化实化各项筹备工作” 。
随着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市场不断发展 , 各类电影节也越来越多 。 但郑州看重的 , 显然不只是一次电影节而已 。
01
与许多拥有固定举办地的电影节不同 , 创办于1992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每年在全国各个城市轮流举行 。
据统计 , 截至2019年 , 电影节已先后在广州、长沙、北京、昆明、佛山、重庆、沈阳、三亚、杭州、苏州、大连、武汉、厦门等27个城市举办过 。
而对第一次成为国家级电影奖项举办地的郑州来说 , 这场姗姗来迟的“落地” , 其实还是主动争取的结果 。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 , 去年4月 , 郑州市人民政府向中国电影家协会递交申办函 , 提出申办2020年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此后 , 中国电影家协会到郑州实地考察 。 其间 , 郑州市领导“表达了郑州对举办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热切期望 , 双方就电影节申办事宜进行了深入洽谈” 。
经过客观数据、专家评测等综合评估 , 最终 , 郑州在2019年年底拿到这张期盼已久的“门票” 。
当时 , 有郑州观察人士直言 , “人们无从知道 , 为什么连南昌、兰州、唐山都走过的金鸡 , 这数十年偏偏没有在‘新一线’郑州停留 。 ”言语间 , 似乎颇有些“憋屈”的味道 。
当地媒体也写道:“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走过二十多个城市后 , 才来到郑州 , 这算不算一场‘迟到的相遇’?”
等候多时的郑州 , 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
在电影领域 , 郑州近年来其实多有尝试 , 曾先后举行“一带一路”国际电影交流、郑州国际电影周等活动 。 而金鸡百花电影节选择郑州的理由之一 , 也是因为“郑州是影视发展的新园地 , 具有蓬勃的产业动力” 。
去年9月底正式开门迎客的郑州电影小镇 , 被视为“中原电影事业发展的大事件” 。
2017年、2018年 , 这一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A类重点建设项目 , 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正式开业前一天 , 小镇还专门举办了“首映礼仪式” 。 当时 , 河南省文旅厅厅长姜继鼎表示 , 电影小镇的建设运营 , “将为河南城市文化旅游推出一张新名片” 。
数据显示 , 去年“十一”期间 , 郑州电影小镇迎来20多万客流 , 位列全国抖音打卡榜第4名;今年6月 , 取景于此的某档知名综艺节目播出后 , 又再次带火了这座沉浸式电影小镇 。
02
无论是借抖音和综艺 , 捧红电影小镇;还是想借知名电影节 , 带火整座城市 , 郑州乃至河南想要借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野心 , 已呼之欲出 。

财经新闻|没历史没底蕴?这座一直被误解的省会,准备“出圈”
图片
郑州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电影节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 , 它给城市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丰富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 活跃市民生活;增强城市吸引力 , 传播城市名片;促进商业发展 , 激活旅游和消费……无怪乎有人说 , 举办电影节 , 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文化交流的“刚需” 。
本月初 ,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 。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 , 也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影视类国际文化活动 , 这场电影节吸引了不少人不远千里飞到上海“看电影” 。 统计显示 , 电影节举办期间 , 观众达到约14.75万人次 。 购票人群中 , 近三成为跨地区观影 。 分页标题
还有企业专门赶到这里签约 。 电影节期间 , 16家影视企业签约落户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建设全套电影制作工业化流程的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 , 也宣布揭牌运营 。 上海还希望 ,争取用3至5年时间 , 推动“上海浦东版”影视后期制作力量 , 跻身国际影视版图 。
正是因为这样的带动效应 , 2018年 , 在国家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时 , “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也被写入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
郑州官方的态度也很明确 。
“郑州要把办好此次电影节与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郑州故事结合起来 , 与提升城市气质、丰富城市内涵结合起来 , 与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 ”8月16日 , 郑州宣传部门有关领导在预热活动中表示 。
用郑州当地媒体的话来说 , “这是一次文化郑州的再发现” 。
“40年前 , 中国电影人发现了少林寺 , 通过一部享誉海内外的《少林寺》 , 让中国武术名扬天下 , 宣传了郑州、宣传了河南 , 也宣传了中国;40年后 , 中国的电影人 , 聚集在郑州 , 近距离观察郑州、感受郑州、审视郑州 , 对于郑州来讲就是一次再发现 。 ”文章这样写道 。
1982年 , 电影《少林寺》以0.1元的平均票价 , 创下1.61亿元的票房纪录 , 吸引近5亿人观看 , 创造了中国影史票房奇迹 。 如今 , 郑州再次打出这张“文化牌” , 也显示出急欲“出圈”的期待 。
03
不过 , 搬出一部40年前的电影 , 多少也说明这些年来郑州“文化名片”缺失的尴尬 。

财经新闻|没历史没底蕴?这座一直被误解的省会,准备“出圈”
图片
郑州少林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位郑州网友就在知乎上吐槽 , 美食、美景是了解一个城市的入口 , 可郑州偏偏没有这些 , “作为一个生在郑州长在郑州的人 , 跟人介绍郑州 , 除了说郑州是河南的省会 , 其它的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
一直被冠以“被火车拉来的城市” , 一说到文化底蕴 , 郑州往往会被遗忘 。 但其实 , 郑州打造“文化名片”的努力从未停止 。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 , 郑州共计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315处 , 约占河南全省1/6 , 占全国1/76 。 从全国来看 , 即便谈不上首屈一指 , 也可以说排在前列 。
而早在2004年 , 中国古都学会就已将郑州认定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 当时的报道指出 , 这是“50余年的考古发掘和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结果 。
当然 , 这也跟当地的主观努力不无关系 。 当时 , 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朱士光曾提到:
头一年11月 , 郑州市委市政府就在北京召开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座谈会;紧接着的12 月底 , 成立郑州古都学会 , 时任郑州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名誉会长 , 副市长任会长;当地官员也 多次去西安, 与中国古都学会进行具体磋商 , 计划进一步深化郑州地区古都研究 。
2012年 ,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 , 首次提出“中原大文化”概念 , 指出要“弘扬中原大文化 , 增强文化软实力” 。
河南日报随即刊文称 , 要突出河南四大古都特色 , “广播、影视、报纸、网络等要全省一盘棋地宣传” , “要打造园区、出版书籍、拍摄影视 , 形成对外展示的窗口” 。
2016年底 , 郑州一举跻身9个国际中心城市行列 ,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求 , 也变得更加迫切 。
去年9月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行后 , 郑州进一步明确 , 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 , 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和旅游目的地 。
时至今日 , “郑州算古都吗”“郑州为什么没有丝毫的古城韵味”等讨论仍然时常见诸网络 。 不过 , 有成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的决心 , 也许要不了多久 , 郑州就会颠覆它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印象 。 分页标题
(责任编辑:徐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