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秋来草木香,踏行莎草诗意浓


_本文原题:秋来草木香 , 踏行莎草诗意浓

大道知行|秋来草木香,踏行莎草诗意浓
本文插图
莎 , 这个淑女化的名字 , 有一种音乐的动感 。 轻轻喊上一声 , 就仿佛习习凉风吹来 , 草应和着风的节奏 , 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 密密匝匝 。
假如按季节划分 , 这个季节 , 应是草的壮年时代 。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经过阳春的催发、盛夏的发酵 , 这秋日的草 , 经过风雨雷电的历练 , 呈现出壮年的盛大气象来 , 茎秆粗壮 , 枝繁叶茂 , 精气神十足 。 它们四处散发的清冽香味 , 或淡或浓 , 有草木灵魂的气息 , 洞入肺腑 , 清脑醒心 , 足以让你养眼养心、游目骋怀 。
莎草 , 就在草的队伍当中 。 时进浅秋 , 莎草进入它的疯长期 。 它的形象鲜明 , 身材秀颀 , 坚挺地立于地面之上 。 单株望去 , 如袅娜的绿衣少女 , 摇曳于水湄之上 。 它的顶端 , 是倒伞状的花序 , 花序辐射开来 , 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 , 细细碎碎 , 簇在一起 。 远远看去 , 一蓬一蓬的 , 就像一把撑开的伞 , 在阳光的照射下 , 散发出纷乱的光芒 。
莎草的茎 , 呈三棱形 , 异常浓郁的绿 , 给了许多孩子欢乐的斗草时光 。 扯一根莎草的茎 , 两个孩子各持一端 , 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撕开一个口子 , 谨慎地往中间拉扯 , 如果相对的口子重合 , 三棱草断为两半 , 小孩子们则欢呼雀跃 , 认为这是两人友情使然 。 有人也以此“测算”天气阴晴 。 另一种斗法 , 即用手从茎的不同方向撕开 , 可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四方形框 。 谁的四方形框面积大 , 谁就获胜 。 很自然 , 用茎秆长而粗者 , 胜算率更大 。
用莎草做游戏 , 则是折取一段莎草的茎 , 保留其顶端的伞状花序 , 双手用力搓动主茎 , 看到伞状花序张开 , 便迅速放开手 , 让茎径直飞向空中 。 这情景 , 有点类似儿童玩耍“竹蜻蜓” 。
斗草游戏 , 泥土味十足 , 孩子们趣味盎然 。 可惜现在 , 有多少孩子能认识这些草呢?

大道知行|秋来草木香,踏行莎草诗意浓
本文插图
莎草别名极多 , 古典的 , 如莎随、侯莎、水巴戟、夫须;文雅的 , 如香头草、香疙瘩、米珠子、雀头香、水香棱、状元花、喂香壶;粗俗的 , 如地毛、水蜈蚣、王母钗、回头青、隔夜抽、地沟草、缩缩草、猪鬃草、吊马棕、猪毛青 。 我最为中意的 , 是香附子这个名字 。 香附子 , 其实指的是它的根状茎 , 肥大 , 纺锤形 , 外皮紫褐色 , 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状物 。 古人说:“莎 , 茎叶都似三棱 , 根若附子 , 周匝多毛 , 大者如枣 , 近道者如杏仁许 , 谓之香附子 。 ”这个名字 , 立刻让莎草的形象高大而时尚起来 。 就如那个词牌——踏莎行 。
踏莎行 , 这个词牌 , 写的内容多是闺情艳歌 , 与宋代人寇准有关 。 暮春之日 , 寇准和友人去郊外踏青 。 文人雅集 , 素有“曲水流觞”、宴饮作乐的传统 。 春草融融 , 杂花乱树 , 渐欲迷人眼 。 寇准望着无限美景 , 想起唐朝诗人“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 , 触景生情 , 脱口吟道:“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春梅小 。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相照 。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这样的词句 , 略显香艳 , 略有春情 , 在文人宴饮时 , 最能挑动现场的气氛 。 乐工问词调的名字时 , 寇准欣然将之命名为——踏莎行 。
秋来草木香 , 包括莎草 , 也有莎香的美誉 , 在草香的缭绕中 , 在与草木温情脉脉的对视中 , 让灵魂安宁恬静 。 学一学古人的范儿 , 濯足以忘忧 , 饮足以沉醉 , 且看陌上花开 , 可缓缓归 。分页标题
【大道知行|秋来草木香,踏行莎草诗意浓】◎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任崇喜) , 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