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慈禧|谭嗣同在就义前,做了一个布局,可惜后人辜负了他的期望

在“戊戌变法”的一众干将中 , 谭嗣同是最特别的一个 。为什么说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呢?因为当时谭嗣同是提前得到消息的 , 有人已经告诉他 , 慈禧要复辟 , 要扼杀“戊戌变法” , 要打击变法干将 。那时候 , 谭嗣同如果想逃走 , 其实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谭嗣同却不走 , 说中国从古至今 , 没有为变法流血的人 , 他要做第一个 。最终谭嗣同被抓 , 面不改色 , 从容就义 。

近代史,慈禧|谭嗣同在就义前,做了一个布局,可惜后人辜负了他的期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海报上的谭嗣同)
谭嗣同在就义之前 , 曾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 ,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里面 , 有一个词一直被后世争论不已 , 就是“两昆仑” 。不过 , 一般认为 , 这里的“两昆仑”指的是被慈禧抓捕的“戊戌六君子”等人 , 以及逃走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
这个说法 , 实际上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不过 , 这里有个问题还是有些不明白 , 一般来说 , 一个人写绝命诗 , 都只会写自己 , 写自己的情怀节操 , 比如文天祥的《正气歌》 。谭嗣同为什么要特别写一句“去留肝胆两昆仑”呢?他写这句诗 , 究竟有何用意呢?
我认为 , 谭嗣同这样做 , 实际上就是在为接下来的变法布局 , 虽然他的这个布局 , 最终并没有成功 , 但是可以看出 , 谭嗣同是有预见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谭嗣同为什么要选择英勇就义?谭嗣同说的是 , 历史上还没有为变法流血的人 , 他要为变法流血 , 唤醒国民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谭嗣同认为 , 变法之所以失败 , 根本还不是慈禧太后这样的封建势力有多顽固 , 而是民众不知情 , 不清醒 , 参与度低 。只有民众参与度高了 , 明白变法对于中国来说有多么重要 , 变法才能获得成功 。

近代史,慈禧|谭嗣同在就义前,做了一个布局,可惜后人辜负了他的期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发动戊戌政变的慈禧)
要怎样才能唤醒民众呢?
如果只是被慈禧等顽固派抓住 , 并被砍头 , 并不能唤醒民众 。因为朝廷官员被砍头的情况太多了 , 老百姓不理解 。如果自己在完全可以逃跑的情况下不跑 , 然后被慈禧等顽固派砍头 , 这种行为 , 显然就是一种气节的表现 , 一种英勇无畏的表现 。谭嗣同就要让民众明白 , 维新变法的人 , 都是英勇无畏的人 。
不过 , 谭嗣同虽然自己这样做了 , 却又有点担心 , 因为康有为、梁启超都逃走了 。谭嗣同担心的是 , 这些逃走的人 , 会破坏变法者的形象 , 被民众认为是一帮胆小苟且的人 。毕竟他们才代表着变法的希望 。将来变法卷土重来 , 还要靠他们 。所以 , 他们必须在民众心中留下好一点的形象 。
谭嗣同这样做 , 显然是在为今后的变法布局 。这个布局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唤醒民众 。只有获得民众支持 , 变法才可能获得成功 。二是保持维新变法者的向心力 。实际上当时并不只是维新变法一股政治势力 , 还有其它政治势力 , 包括革命者 , 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办法 。显然谭嗣同认为变法是最恰当最有效的 。所以 , 保持民众对维新变法者的信任 , 则显得至关重要 。三是打击顽固派 。只有前面两方面加强了 , 才能打击顽固派 。同时也是只要前两方面加强了 , 就能打击顽固派 。

近代史,慈禧|谭嗣同在就义前,做了一个布局,可惜后人辜负了他的期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康有为)
当然了 , 我们说这是谭嗣同的一个布局 。不过 , 这只能说是一个理论布局 , 是一个发展导向 。那么 , 谭嗣同的这个布局 , 最终是否取得成功呢?分页标题
显然并没有成功 。没有成功的原因 , 主要有两点 。
一是“戊戌变法”失败后 , 尤其是庚子事变发生后 , 革命派逐渐成为主流 。大家普遍认为 , 解决中国的问题 , 唯一的办法就是推翻清朝统治 。靠他们进行变法改革 , 是肯定不会成功的 , 打碎一个旧世界 , 再创造一个新世界 , 这才是根本办法 。所以 , 此后支持维新变法的就很少了 。显然谭嗣同想要达到的目的没有实现 。
二是康有为等变法领袖的所作所为 , 辜负了谭嗣同的苦心 。谭嗣同说“两昆仑” , 就是要维护逃跑者的形象 。但是康有为逃到国外后 , 虽然不断地宣传变法 , 宣传解救皇帝 。但是他募集到的那些资金 , 却很大一部分揣进他自己的腰包了 , 供他自己花天酒地了 。不断地传出他在国外买房置业 , 乃至买地的新闻 。这些新闻 , 显然让他渐渐地失去了大家的支持 。作为维新派领袖都这样做 , 维新派在中国还能获得什么支持呢 。
从这种意义上说 , 谭嗣同的血算是白流了 。
【近代史,慈禧|谭嗣同在就义前,做了一个布局,可惜后人辜负了他的期望】(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