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烛之武名不见经传,为什么关于他的文章,会选入高中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 , 作为课文选入了高一教材之中 。这篇文章很短 , 文章中的烛之武 , 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不出名的人 。他甚至连姓都没有 , “烛之武”这个名字的意思 , 只是说他是“烛”这个地方的一个叫“武”的人 。至于他姓氏是什么 , 谁也不知道 。而且 , 他当的官也不大 , 在年迈的时候 , 才当到了一个小小的养马官 。可是这样一个人 , 却被选入高中教材之中 。那么 , 为什么这篇文章会选入教材之中 , 当我们在学烛之武的时候 , 究竟应该学他什么呢?
这是因为 , 烛之武虽然是一个年迈的小小的养马官 , 但是他干了一个大事 。他干的这件大事就是 , 当秦国和晋国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围殴郑国这样一个小国的时候 , 烛之武一番话 , 就让秦国和楚国退兵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网络配图)
那么 , 烛之武究竟有什么本事 , 会让秦国和晋国退兵呢?
先说秦国 。秦国当时是秦穆公时期 。那时候秦国实际上还并不是很强大 , 在爵位上 , 秦国国君还是伯爵 。不过 , 秦穆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 , 他也是渴望争霸的 。所以 , 当晋国联合他 , 让他加入攻打郑国的战争的时候 , 尽管郑国隔得很远 , 在晋国的东南方 。也就是说 , 秦国和晋国还隔了一个晋国 , 以及一个周天子 , 但是秦国依然欣然加入进去了 。加入进去 , 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 , 为自己争霸做准备 。
那么烛之武是怎么说服秦国的呢?
烛之武从利益出发 , 帮助秦国考虑了问题 。烛之武首先讲到了 , 打下郑国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 , 只有坏处 。理由是郑国与秦国不接壤 , 只与晋国接壤 。一旦灭亡了郑国 , 那么获利的只可能是晋国 。而且晋国如果因为获得郑国的土地变强 , 秦国就只可能变弱了 。
同时 , 烛之武又给秦国讲了不打的好处 。如果不打 , 那么郑国将和秦国修好关系 。只要把关系修好了 , 这样郑国将作为盟友 , 处在晋国的东南方 , 从两边威胁晋国 。
这个话 , 对秦国当然是很大的利好 。他们收获的 , 就不仅仅是在国际上闹出声响 , 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秦国当然要退兵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网络配图)
不过 , 奇怪的是 , 秦国退兵后 , 晋国也退兵了 。晋国为什么会退兵呢?难道是他们觉得独自和郑国 , 打不赢郑国吗?
当然不是的 。
晋国当初之所以要打郑国 , 按照一般的说法有两点:一是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郑国的时候 , 郑国对重耳很不友好 , 得罪了重耳;二是当年晋国和楚国发生争霸大战的时候 , 郑国加入到了楚国的阵营 。
不过 , 这只是表面的目的 , 实际上并不是晋国的真实目的 , 尤其不是晋文公的真实目的 。晋文公的真实目的 , 就是要争霸 。
晋文公应该怎样争霸呢?当年齐桓公争霸的时候 , 曾带着中原联军前往攻打教训楚国 。晋国坚持和楚国作战 , 当然就是一种争霸的表现 , 也是一种“正义”的表现 。但是迫于楚国的压迫 , 当时楚国周边的一些小国 , 都不得不加入楚国的行列 , 其中就包括郑国 。
晋国打郑国 , 当然不是要灭掉郑国 , 就是要教训他 。让国际社会看出 , 只要加入到楚国的阵营 , 就应该挨打 , 这就是一个态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网络配图)
现在秦国不打了 , 晋国也退兵 。有人问晋文公为什么要退兵?晋文公的回答是:“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仁;失其所与 , 不知;以乱易整 , 不武 。吾其还也 。”就是说 , 如果没有秦国就没有我 。秦国不打了我还打 , 就是不仁的表现 。如果因为打仗 , 失去了秦国这个盟国 , 是不智的表现 。郑国已经乱成一团了 , 再去打他们 , 是不武的表现 。分页标题
大家看看 , 在这里 , 晋文公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仁义的正义的感恩的宽厚的”人 。可以说 , 晋文公确实很高明 。在这场战争中 , 秦国占了便宜 。但是由于晋文公把自己打扮成了“仁义之师”的形象 , 因此他也并不吃亏 。在国际上有了更好的形象 , 让他称霸更容易了 。
那么 , 作为高中教材 , 烛之武教给了我们什么呢?我认为这几点值得注意 。
一是要做好足够准备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烛之武如果平常没有表现出会说话的才干 , 也没人把他推荐给郑国国君 。那么 , 他也永远不会有用武之地 。这说明烛之武平常就是在做准备的 , 哪怕年迈了也不迟 。
二是国难当头 , 匹夫有责 。虽然烛之武只是个小官又年迈了 , 虽然由于郑国被晋国围困 , 烛之武是被人用绳子从城墙上放出城去的 , 非常危险 。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 , 有很好的担当精神 。
三是烛之武说话有相当的技巧 , 懂得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 让别人容易接受 。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的 。
【郑国|烛之武名不见经传,为什么关于他的文章,会选入高中教材】(参考资料:《左传》等)
- 名著典籍|出土青铜器颠覆《史记》的记载:西周郑国初封不在华阴,而在宝鸡
- 曹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冒死救下曹操,最后功劳却被典韦抢走
- 郑国|郑国东迁是周朝的一件大事,其为何东迁?始迁于何时?
- 郑国|楚幕有乌,春秋时代的“空城计”成功秘诀: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