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_本文原题: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大理8月21日消息:开眼界 , 获新知 , 启智慧 , 聚焦生态旅游发展新业态 。 今天我们去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 , 去看看古镇流传到今天的传统手工技艺——扎染……”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今日坐标: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
今日打卡:走进喜洲老院子 , 体验白族古法扎染技艺;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大理喜洲的时光要走得慢一些 。 清晨9:30 , 阳光已经温柔 , 街市才热闹起来 。 位于喜洲镇的蓝续古法体验店喜洲田园店开门营业 。 虽然暗藏深巷 , 但游客们总是不请自来 。 三三两两的游客来体验扎染技艺 。 一进门 , 每个人都会被扑面而来、满眼的小清新倾倒:院中横穿一条晾绳 , 挂满了扎染好的、五颜六色淡雅、飘逸的扎染作品 。
“这个的话是栀子果 , 这个的话是核桃、艾草、紫茎泽兰、苏木......”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大理蓝续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法定代表人张翰敏亲自示范 。 与传统扎染仅使用板蓝根作为染料不同 , 蓝续的作品染料有些是艾草、有些是核桃皮、有的是飞机草……深深浅浅的颜色随着晨风微微飘动 。 在蓝续 , 一共有30多种植物可以用作染料 。 张翰敏说 , 希望以此唤起人和自然的链接 , 倡导人们回到大自然中去 , 用眼睛和皮肤真切感受四季 。 张翰敏 :
“不同的植物它其实都可以染到不同的颜色 。 我们可以追随大自然的脚步 , 每一个不同的季节 , 采摘到大理不同的植物 , 获取不同的颜色 。 栀子、苏木这样一些比较传统的中草药材之外 , 我们也会找到了当地的一些植物 , 比如说像紫茎泽兰 , 破坏草 , 它极大的破坏了大理的生态多样性 , 大家对它的印象都非常不好 , 后来我们废物利用 , 不停的用它来染东西 , 通过植物染色的方式 , 非常环保 。 其实扎染带给我们的 , 不只是去找一个颜色 。 环境在变化的时候 , 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 。 我们蓝续每个员工上班的第一天我们都会发手帕 , 我自己也是会多用手帕 , 这么多年过去 , 我们有很多的客户 , 他们持续会在我们店里买手帕 , 其实不仅仅是说卖一个手帕 , 我们能赚多少钱 , 我们更开心的是他买的同时他是在用的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白族古法扎染 , 是将白布按绘制好的图案用线缝扎起来 , 染上天然的植物染料 , 反复冷染浸制、经漂洗拆线后即成图案 , 美丽而古朴 。 扎染工艺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 扎染布由手工针缝线扎 , 青里带翠 , 凝重素雅 。 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艺品既充满浓浓的民族风味 , 又有现代韵味 。 这就是白族人走到哪里都难以割舍的“大理蓝”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生长于大理喜洲周城的白族姑娘张翰敏从小就在妈妈和奶奶的身边对扎染技艺耳濡目染、了然于心 。 大学毕业后 , 张翰敏在北京一个国际NGO从事公益项目 。 六年后 , 她做了一个让家人很不理解的决定:和同样在北京有稳定工作的丈夫回到大理做扎染!只为了留住童年记忆中的“大理蓝” , 让传统扎染技艺发扬光大 。 张翰敏:
“白族的扎染原来最早的时候大家做的青白两个色调就是蓝白色调 , 但大自然它是丰富多彩的 , 我们为什么不把传统的工艺再进行一些升级 , 或者是再进行科技化的发展?我们觉得技艺 , 一定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 多少的植物 , 能染什么颜色 , 多少的什么时间 , 能染什么颜色 , 它一定是有一个标准的 。 所以像蓝续我们在做植物色卡的时候 , 就秉承一个理念 , 一定是要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 我们需要去科学的看待手工艺的发展 , 也希望我们的手工艺 , 不仅是有传承 , 它有发展 。 ” 分页标题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作为曾经走出去读书、工作的新生代白族 , 因为领略过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 所以 , 张翰敏不愿意把自己“童年的记忆”局限于一个小小的作坊和蓝色 , 她给这个小天地取名为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 。 “蓝”是她记忆里大理的颜色 , “续”是可持续发展 。 张翰敏:
“有很多学校的孩子 , 北大附中的孩子 , 他们每年会花4天的时间在周城 , 在这个乡村 , 只做一件事情 , 就是扎染 , 我们每天收费也特别高的 , 因为我们希望给到他们的是真正的专业的服务 , 他们也希望可以把这些费用可以用在真正对他们自己有益的事情上 。 所以这几年的话 , 我们蓝续也是开办了很多从7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体验的项目 , 五六十岁老人也可以去选择定制的课程 , 这个季节蓝续都是预约满的 , 我们不太会去追市场 , 反而觉得我们真的要好好的把周围的环境认识清楚 , 我们自己的优势 , 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转化为生产力 。 我们就总觉得说传统的手工它一定也要成为一种生产力 , 然后它才可以很好的发展起来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作为中心的主理人 , 张翰敏把大理传统古法扎染和以村、镇为区域的社区连为一体考虑 , 将文化、人和产品紧紧联系在一起 。 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 , 让扎染和乡村的生活变得更美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张翰敏:“我们在山脚下找了一片非常漂亮的田 , 可以在很高的地方看到洱海 , 旁边有个山谷 , 每年4月份都会长密门花 , 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去采花 。 采摘植物 , 了解自然 , 了解染料 , 很多孩子也很喜欢过来旅游的小朋友或者是亲子夏令营的朋友 , 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的课程 , 我想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更希望的是去乡村看一看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作为中心的主理人 , 张翰敏感叹 , 创业以来得到了云南省、大理州、市、乡镇和村里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 在这样一种爱的包围下 , 蓝续团队决定要把大理传统古法扎染和以村、镇为区域的社区连为一体考虑 , 将文化、人和产品紧紧联系在一起 。 她想通过通过更多扎染行业老乡们的努力和创新 , 让扎染和乡村的生活变得更美 。 张翰敏:
“我们在山脚下找了一片非常漂亮的田 , 可以在很高的地方看到洱海 , 旁边有个山谷 , 每年4月份都会长密蒙花 , 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去采花 。 采摘植物 , 了解自然 , 了解染料 , 很多孩子也很喜欢过来旅游的小朋友或者是亲子夏令营的朋友 , 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的课程 , 我想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更希望的是去乡村看一看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不同的色系、不同的工艺 , 衍生出来不同的产品 , 然后带给更多的人美好的享受 。 其实 , 把30块都卖不掉的扎染卖到300块就是张翰敏的初衷 。 给传统手工艺赋能 , 真正让传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 这就是一个探寻美 , 然后发现美的过程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张翰敏:“以前的话 , 很容易掉色 , 因为扎染他遇到了某些瓶颈 。 比如说你今天你很想买我这条裙子 , 但这条裙子如果你穿回去了 , 下午你就变成蓝精灵了 , 就不一定会买了 。 我们要承认我们自己工艺上的不足 , 我们要去完善它 , 所以我们后来就跟很多的染色老师学了之后 , 一是坚持了古法的植物染色 , 我们不会添加化学的东西 , 另外的话我们是一遍一遍的去染色 , 像传统的这种工艺 , 它其实是需要一些新的视角 , 或者是新的这样的一些触动 。 要去做这个事情 , 它虽然有点困难 , 所以我们前几年花了很多钱去做这件事情 ,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事情是对的 , 因为你一定是要往越来越精致的方向走 。 ” 分页标题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如今在喜洲镇 , 提起扎染 , 无人不知“蓝续” , 无人不识张翰敏 。 开课堂、找设计师、售卖绿色且实用时尚的扎染产品 。 在张翰敏的店里 , 虽然固定员工不算多 , 但附近会扎染手艺的妇女都是“帮忙名单”上的人 。 有订单时 , 大家一起动手生产产品 。 张翰敏:
“我们带队的这些阿姨 , 是我们在这个村子里面培养的一批自然导师 。 他们也很清楚到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植物 , 他们喜欢这个地方 ,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这种喜欢变成专业的一种知识再传递出去 。 我们把乡村的这些自然环境 , 把传统技艺融合在一起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英英是一位随父母从深圳到大理旅游的小游客 , 她一早就来体验 , 亲手给妈妈做了一块围巾......
“现在我们一揉搓就把颜色揉出来了......”
“我是深圳的 , 来云南旅游 。 ”
“怎么想到到这里体验 。 ”
“就是爸爸妈妈想让我知道原料和它的步骤啊是怎么形成的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 , 蓝续所在的喜洲镇依托区位优越以及民风民俗浓郁、民族工艺品丰富、技艺精湛的优势 , 以文化、旅游、生态为依托 , 把白族扎染艺术文化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 , 不断加快旅游文化名村建设 , 形成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 喜洲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赵秋华:
“我们喜洲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白族文化名镇 , 这里的居民传承了丰富精湛的手工技艺 。 最近几年 , 我们依托白族传统的扎染技艺 , 引导本地手艺人发展体验式的乡村生态旅游 , 让游客不仅仅停留在走走看看 , 而是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和感受白族文化 。 目前 , 以“蓝续”、“璞真”为代表的扎染体验馆经过几年的打磨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 同时对当地群众开展扎染技艺培训 , 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扎染队伍中 , 生产出更多更好适宜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商品 , 扩大了白族扎染的知名度 , 传承了扎染技艺 , 也很好的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 , 增加村民收入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张翰敏:“我们白族的扎染传承跟发展 , 是无边界的一个分享 , 白族扎染的技艺 , 一定是通过更多人的爱 , 更多人要爱这个东西 , 关注这个东西 , 它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 我们有一个50人的计划 , 每年会开一次课程班 , 这几年的话我们就做了3期 , 今年是第4期 。 所以我们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是怀着大爱的 , 怀大爱做小事 , 我们希望这些人他们能够跟我们一起去把白族的扎染走出去 , 可以走到世界的舞台上 。 这30个人就是我们未来我认为白族扎染很好的传递大使 , 我们需要的是分享 , 然后需要的是传递 , 找到那群志同道合的人 , 大家共同把这个事情推广好 , 然后在各民族身上 , 包括说各个地区 , 你能看到大理美好的绽放 。 ”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央广网|绿水青山听我说:守护初心 传扬“大理蓝”
本文插图
刚刚我们的节目中 , 介绍了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通过发展当地传统的白族的扎染技艺,打造出手工艺文化IP , 反哺乡村 , 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探索 。 接下来来我们来连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朱启臻 , 一起聊一聊 。分页标题
1、您好 , 大理市喜洲镇的探索即让古老的扎染技艺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 又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 将传统手工艺融合进乡村旅游 , 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 , 要把文化资源发展成文化创意产业 , 怎么去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朱教授:传统手工业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 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渠道 。 那么 , 为什么手工业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呢?我们说它的生命力不只在于它表现出的艺术美 , 而且在于乡村的手工业的过程包含了人与自然 , 人们利用自然的智慧 。 手工业和旅游的结合我们认为在两个方面要特别的注意 , 一个是要加强手工业的体验感 , 让游客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和成就感;二是我们要突出手工业的教育价值 。 我们说手工业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给了你多方面的启迪 , 对人有多方面的启发 , 原生态的、材料的使用生态、环保 , 综合的利用 , 把体验感和教育价值紧密的结合起来 , 结合得越紧密 , 特色越明显 , 我们所获得的效果就会越好 。
2、像今天的扎染、还有瓷器、刺绣、景泰蓝等传统手作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元素 ,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 ,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着迷于神秘的中国元素 。 未来乡村文化走出去方面 ,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教授:过去我们常说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越是民族的 , 世界接受的程度就会越高 。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自信 , 文化自信 , 在文化上 , 我们要做足文章 , 中国的元素不仅是有形的 , 更主要的它表现在无形的理念和生存的智慧方面 , 也就是文化 。 所以我们要发现文化 , 在放大文化 , 像很多乡村的传统地域 , 包括瓷、刺绣、编织、酿造等等 , 都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理 , 体现的循环利用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我们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 , 把它发挥好 , 他就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 被更多地人所接受 。
感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朱启臻 。 希望古老的扎染技艺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 希望通过文化传承者们的努力 , 扎染文化能够走出国门 , 走向世界 , 越走越远 , 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