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专访倪光南院士及部委央企专家:若微软“断供”,我们的“备胎”能顶上吗?

_原题为 专访倪光南院士及部委央企专家:若微软“断供” , 我们的“备胎”能顶上吗?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孙冰 | 北京报道
近日 , 微软在其官网更新的Microsoft服务协议内容 , 引发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 根据该协议 , 如果微软因为超出公司合理控制范围的情况而导致公司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其义务 , 微软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 。
这意味着 , 如果因美国政府下达禁令而无法继续服务中国市场 , 微软并不需要承担由此引发的任何后果 。 微软随后回应称 , 这是个别社交媒体对微软服务条款全球性更新的误读 , 系不符合事实的谣言 , 微软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的承诺坚定不移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在其他国家市场 , 微软的类似条款确实早已存在 , 而且不只微软 , 苹果等其他公司的服务协议中也有类似内容 。 但在如今的中美局势下 , 美国公司“断供”谣言背后的“最坏可能性”引发担忧并不意外 。
8月17日 ,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再次加码 , 上升到最高级别 , 同时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地区的38家子公司全部列入“实体清单” , 此举堵住了华为能够获得芯片的几乎所有可能 。 此前 , 特朗普针对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和WeChat母公司腾讯的限制打压政策 , 刚刚引发了全球震惊 。
一切皆有可能 。 微软“断供”谣言背后是软件国产化的艰难与希望 。
就此事 ,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了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顾炳中总工程师和中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红 , 谈经过多年的努力 , 我们的软件国产化替代进展究竟如何?如果“万一”出现 , 我们的“备胎”能顶上吗?
【倪光南|专访倪光南院士及部委央企专家:若微软“断供”,我们的“备胎”能顶上吗?】倪光南:美国软件“断供”风险显然存在 , 要有准备
微软的一次“常规操作”引发忧虑 , 倪光南院士认为 , 这在目前的中美局势下并不意外 。 倪院士分析 , 微软肯定不希望失去中国市场 , 但面对禁令 , 微软能不能扛得住?目前来看 , 还没有美国公司有过这种先例 。
“如果美国政府真的下达禁令 , 微软对中国市场断供或者局部断供的风险 , 显然是存在的 。 但是不是立刻就扩大到很大范围 , 这取决于形势的发展 , 华为等一些公司已经受到了影响 , 我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 不知道什么时候 , 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到影响 。 ”倪院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 。
那么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目前我们国家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的“去美国化”进展如何?关键部门的替代率怎么样?万一真有极端情况出现 , 我们会不会陷入比较大的被动?
“从整体来讲 , 我们的国产操作系统和相关软硬件 , 尤其在政府部门和重要行业的进展还是不错的 , 已经达到‘可用’的水平 , 有些方面正向‘好用’方面发展 , 国产替代基本能够承担起现有工作的要求 。 ”倪光南说 。
但倪院士也提醒:此次微软断供虽然是“谣言” , 但我们必须加快执行重要领域和重要应用的替代计划 , 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布局和努力 , 但对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软件以及相关产业的支持还要强化 , 尤其是相关生态系统的培育 , 这目前还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
“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 生态非常成熟 , 而我们国家的操作系统在技术上也已经是很成熟的了;而在办公软件上 , 差距就更小了 , 金山WPS等国产办公软件技术上替代微软Office完全没有问题 。 总体评价是‘可用’还没有到‘好用’ , 主要就是在生态上的差距 。 ”倪光南表示 。
但在倪光南看来 , 追上生态上的差距并不是要走老路 , 再去花二三十年的时间 , 构建一个自己的生态 。 “我们国产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桌面与移动的融合上 , 甚至比微软做得都好 。 因为国内的移动生态发展很成熟 ,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我们在桌面生态上的不足 。 大家要有信心 , 虽然我们后发 , 但我们可以相信 , 通过创新发展 , 我们会比较快地赶上去 。 ”他说 。
倪院士还表示:“再比如我们的鸿蒙系统 , 它不仅适用于移动互联网 , 还能应用于物联网 , 它是融合了更广泛生态的操作系统 , 在这个意义上 , 它是有先进性 , 我们的国产操作系统是有机会从跟跑变为并跑 , 甚至某些方面实现领跑的 , 比如在5G方面 , 我们就做得不错 。 ”
在倪院士看来 , 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战不符合两国产业界、科技界的利益 , 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 。 但如果美国真的实施贸易霸凌主义 , 中国企业是能够扛过去的 , 也会激励我们的自主创新 , 从根本上解决被人卡脖子问题的一个机遇 。
“在贸易摩擦和科技战的背景下 , 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 , 产业链包括芯片、系统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产业核心技术尽快赶上去的要求更加紧迫 。 尤其是在当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 , 信创国产化也是信息产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 把短板尽快补齐 , 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形势 。 ”倪院士说 。分页标题
“有人举过信息产业的例子 , 凡是过去市场买不到的东西 , 中国企业都做得不错;那些太容易买到的东西 , 反而没有发展起来 。 当然不一定全部是这个规律 , 但是也足够告诉我们 , 不要怕人家卡我们脖子 , 今天可能难过 , 但努力之后一定能够补齐短板 。 ”倪院士表示 。
在倪院士看来 , 虽然是危机 , 但也蕴含产业机会 , 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机遇 。 以操作系统和芯片为基础的中国信息技术体系 , 也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 , 比如中间件、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虚拟化等一系列技术的支撑 , 这其中都有未来发展创新的巨大空间 。
顾炳中:正视微软“断供”试探 , 警惕美方在意想外之处出手
“这是一个警示 , 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 以防万一 , 毕竟没人可以预知未来 。 ”微软“断供”中国虽然已被官方辟谣 , 但是 , 顾炳中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 , 微软是否会“断供”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 背后的其他可能性更加需要关注 。
在顾炳中看来 , 微软毕竟在中国市场投入很大 , 深耕了几十年 , 肯定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 但考虑到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 , 如果美国政府有相关政策要求 , 商业公司也是没有办法的 。
但他总体判断 , 美国政府要求微软全面断供的可能性不大 , 因为如果微软断供 , 短期内将对我国信息系统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 但并不致命 , 用这个手段无法达到美方企及的打压目的 , 美方得不偿失 。
“我们政府部门和重要行业的内部网络都是物理隔离的 , 断供的影响可控 。 而相当多政府非密局域网 , 也是可以断网运行的 , 这意味着有替换系统和软件的时间 。 影响比较大可能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与互联网+相关的政务服务 , 以及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比较多的中小企业 。 ”顾炳中说 。
顾炳中还特别强调 , 如果是几年前 , 可能微软断供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 而近几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 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了 , 人们对PC端的依赖大大降低了 , 这在很大范围内对冲了断供危机的影响程度 。
“总体上说 , 虽然断供的危害是极大的 , 但总体上风险可控 , 若应对得当 , 只是暂时危机;而从长远看 , 将进一步促进国家信息化的自主可控 。 对微软的断并不十分可怕 。 ”顾炳中表示 。
顾炳中举例说 ,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 政府与互联网等行业的重要业务系统 , 很大一部份己经实现了去Windows , 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国产PC操作系统已堪大用 。 失去微软是很大的麻烦 , 但淡不上是生死攸关 。 而且预计三到五年后 , 美国就很难卡死我们了 。
再以Office办公软件为例 , 微软断供Office , 影响完全可控 , 甚至某种程度是好事 。 国内有金山WPS等替代产品 , 都是在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崛起的 , 技术上已经媲美微软 , 过去只是使用习惯的问题处于劣势 。
顾炳中表示 , 至少自己已经许多年没有使用过微软的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 , 至少五年以上只使用WPS的Office办公软件 , 目前国产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 , 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 。
但唯一要担心的是美国出的招数不是“断供” , 而是“定时终止运行” , 前者是指产品不能更新和继续提供后续服务 , 但现有产品服务可以继续使用;而后者简单来说 , 就是电脑变成了砖头 , 无法开机 。
“虽然这种极端行为不太应该在现代社会发生 , 但谁又知道呢?为了防止万一 , 我们还是应该要有Windows系统特定时间终止运行这种极端行为的应对措施 。 ”顾炳中说 。
顾炳中还强调 , 他个人更加担心的是 , 微软“断供”只是烟幕弹 , 更担忧的是对方不按常理、超出常理的极端行为 。 要警惕美方在意想之外处出手 , 那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
在顾炳中看来 , 特朗普针对华为等中国公司步步紧逼的制裁措施 , 给我们的警示太大了 。 “不仅不卖给你芯片 , 还切断你半导体的设计和加工制造能力 , 甚至包括工业控制软件、设计软件等这些基础上的基础 。 过去总是说狼来了 , 现在狼真的来了 。 ”他说 。
由此逻辑推断 , 被称为信息系统“灵魂”的操作系统虽然底层 , 但还不是最要命的 , 更要命的是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平台和工具 , 比如编译器 , 我们目前所依赖的都是国外的 。
“真正的攻击也可能会发生在编译器层面 , 因为它比操作系统更加底层 , 要警惕美方釜底抽薪 。 编译器是软件的加工工具 , 如果有一天 , 编译器都用不了 , 所有程序不能更新 , 新程序也做不了 。 而现在这些平台和工具基本就是被微软、苹果、谷歌所掌握 , 我们已经呼吁多年 , 现在看来要更加重视 。 ”顾炳中说 。 不过 , 据顾炳中介绍 , 国内已经有公司开始关注编译器问题 , 正在逐步加大投资力度 。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 , 我们必须坚信 , 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 只要我们足够大的决心和足够大的投入 , 一定能应对美方断供危机 。
李红:我们受益于美国技术但也被绑架 , 扶持国产软件不能温室养花
“即使我们不较真微软断供是真是假 , 有多大可能性 , 即使没有华为事件 , 我们对此的担忧是一直存在的 , 因为剑一直在头上悬着 。 只是现在美国政府的种种做法 , 把我们一直寻找的答案给亮开了而已 。 ”中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 。分页标题
李红拥有20多年央企信息化实战经验和17年钢铁行业管理经验 。 近年来 , 一直聚焦研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
在李红看来 , 微软在服务协议中添加免责条款 , 是对自己的保护 。 因为从商业上看 , 由于各国相关法律的差异 , 国外软件商要在中国销售软件 , 使用许可证往往是“简装版”的 , 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 因此 , 很难说我们购买的这种“简装许可证”能够得到多少法律背书;
而从政治上看 , 即使微软不断供 , 之前已经有事实证明 , 微软作为一个商业企业 , 自己也控制不了美国政府和军方在自己的产品里面安装了多少后门 , 多少漏洞 。
“不可否认 , 信息化浪潮是由美国主导的 ,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 使用美国的软件和技术让我们获益很多 , 但同时我们也被绑架了 , 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的现实 。 ”李红说 , 从企业角度来说 , 作为软件的应用者和使用者 , 必须要两手准备:作为商业企业 , 一方面必须要和国外打交道 , 该用还得用;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让你用 , 也要能不用 。
“从技术上 , 我们早就开始进行软件的国产化努力 , 而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早已不像三十年前那样只是一张白纸 , 毫无还手之力 。 如果真不能用了 , 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处于低谷 , 但我们已经能够扛得住 。 ”李红说 。
2009年到2010年 , 李红曾受国资委委派作为央企代表与微软、Oracle等美国公司就软件采购进行谈判 。
李红回忆 , 当年他代表央企与微软谈判 , 一个使用账户要4000多元人民币 , 一个企业采购额动辄就要好几百万 , 而金山等国内的同类产品只要几百到1000多元人民币 , 因此很多大企业就选择了用金山 , 这完全是市场行为 , 因为微软实在太贵了 。
再比如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 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京东很多场景早就不用国外软件了 , 阿里巴巴在2013年就实现了去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 , 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率先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 , 实现了替代 , 这也是商业问题 , 也是成本问题 , 因为国外软件根本用不起 。 三十年前 , 我们也想象不到会有鸿蒙 , 这已经说明了进步 , 虽然和国外差距还很大 , 但已经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了 。 ”李红说 。
“中国有中国的方式 , 也有自己的制度优势 。 比如过去的两弹一星 , 现在的北斗 , 政府牵头 , 资金支持 , 联合整个产业 , 集团攻关 , 我相信一定能成功的 。 比如 , 北斗当年如果选择和欧洲合作的路径而不是走自主创新之路 , 现在也不一定能达到如今的水平 。 ”李红说 。
在李红看来 , 国家对软件产业的扶持要成功 , 就要让企业真正有实力 , 温室养不出鲜花 。 李红以目前非常受关注的工业互联网举例 。 “如果按照过去的思维 , 我们好像基本上没有出路了 , 因为所有的架构、所有专利都是国外的 , 我们没有机会了 。 但其实 , 如果我们换一个新的思路 , 换个赛道 , 结果就会不同 。 ”他说
李红认为 , 工业互联网不只是一张网 , 它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 , 甚至将打造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和产业模式 , 这体现在Sass(软件即服务)、Iass(基础设施即服务)、Pass(平台即服务)上 , 都是全新的软件领域 。
“工业互联网+工业APP是我们换道超车的新机会 。 如果我们能够从应用角度颠覆成功了 , 那就不需要继续在美国或者德国的平台上去开发 , 并由此带动整个软件产业链的变革 , 而实际上 , 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出现了 。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技术 , 中国不比国外差 , 这些技术正在颠覆原来的软件架构 , 新的范式将会带来新的变化 。 ”李红表示 。
编辑: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 ,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